莲宗书摘──净土或问摘述(下)净业276期1997/7,8
(十六)婆婆世界和极乐世界,中间隔了十万亿佛土,临命终时,恐怕很难到得了吧?
众生错认「心」只在身内方寸之间,不知自家心量广大无边,十方世界都被心包括了。娑婆距离极乐有十万亿土,在心中其实很近。比方说,中国要到印度,有十万里远,一路上有许多国家,有一个人不曾到过印度,但是,他听人讲过印度的种种环境,熟记在心,有一天他忽然动了一念,想到印度的种种,这时候,他的心就到了印度。临终时,一心想生极乐,这就是净土受生之心,顷刻之间,就生到极乐了,不须担心有多远。
(十七)修净业才可往生,那造了五逆十恶大罪的人,何以也能往生?
造了五逆十恶的人,死後本该堕入饿鬼、畜生、地狱。但是,在他临终时,若恰好有善知识教他念佛求生净土,他又能专心念上十句佛号,就能因着念佛灭罪的功德,得以往生。生到极乐,观音菩萨以大悲音声,为他说除去罪业的方法,他听後能欢喜受持,当下就可发成佛的心。
有人疑问:「用如此少的心力,为何就能战胜过一生的罪业?」天如禅师提出三点原因,一、心力虽少,但念得勇猛,像作战时,不惜身命,冲锋陷阵。二、这种人今生或者前几生可能修过禅定,善知识一教他念佛,他就能马上定下心来念,这是「乘急戒缓」的人。三、若没修过禅定,必定是命终念佛时,心里深深地忏悔过。
(十八)生在五浊恶世,虽不造五逆重罪,可是谁也不免会犯一些小罪,这些小罪不忏除,只靠临终念佛,就能往生吗?
往生极乐净土,靠的是阿弥陀佛的大愿力,佛的愿力好比一艘大船,一百块石头放到船上,石块不会落入水中。若没有船,一小块石头,也会掉落水里。一生造恶多端的人,临终若一心念佛,就能得生净土。若不肯念佛,虽是小小的罪业,也难免堕入恶道。弥陀的愿力比做一艘大船,那释迦佛的劝说赞叹,就是领航的好舵手,诸佛的护念,就像扬帆前进的海风,众生搭上这艘船,很快就能到达极乐彼岸。
(十九)带业往生到净土的人,往生已後,会不会再退转?
智者大师在净土十疑论,举出五点理由,保证往生的人不会退转。一、有阿弥陀佛的愿力摄持众生。二、佛光常照,众生的菩提心常增长。三、极乐净土的水鸟树林、风声乐响常在说法,众生听了常念三宝。四、极乐净土以菩萨为友,外无鬼神邪魔,内不起贪瞋痴,烦恼不起现行。五十生到极乐,寿命无量,和佛菩萨常年共聚。所以,一生极乐便永远不退转。
(二十)临终念佛,就可以带业往生,那生前我不妨在世间事业上多用心,等到临终然後念佛?
此话比砒霜还毒,不只误己,更误了天下的僧俗善男善女。一生造恶业,临终而能念佛,有此宿根的人,万万人中找不到一个半个。传文群疑论说,有十种人临终不得念佛──没有善友劝导念佛、业苦缠身、中风失语、狂乱失心、遭到水火灾难、遇到财狼野兽的侵害、临终有恶友来破坏信心、昏迷致死、战火中丧身。遇上这十条中的任何一条,都会让人乱了手脚,无法念佛。
临终就算没遇上这些恶因缘,生些小病就死了,快死时,也会让人痛得像螃蟹掉进热汤,叫人念不出佛号。就算无病而终,可是百般俗事放不下,加上妻啼子哭,也叫人念不了佛。∵生前如病倒了,又痛又苦,问神看医生,弄得杂念纷飞,也念不了佛。即使没病倒,只是年纪老大,但是衰相现前,困顿忧恼,为了安顿这副老身子,也叫人无心念佛。就算还没老,正是年轻力壮念佛的大好时光,又有数不清的俗务,叫人东攀西缘,杂思乱想,不能定下心来好好念佛。果真能清闲自在,有志修行,可是在名利上稍有贪着,照不破,放不下,把不定,坐不断,遇上一些境界,就让人颠倒念不了佛。
年轻健康,又清闲自在,又一心志在修行的人,只要稍有一事挂心头,就念不了佛,何况是面临生死关头的时刻,谁能把握念得了佛呢?
(廿一)人心易进易退,有人警策时就勇猛精进,有一天忽然遇到障碍困难,就认为念佛只能利益身後,对於眼前的困难无济於事,便转念头,找其他法门,从此身心就放逸退转了,这该怎麽办?
佛在经中明言,念佛的人,现世就能得十种殊胜利益──昼夜常得天神天将、廿五位大菩萨、诸佛的护念。一切恶鬼、毒蛇、毒药、水火灾难、牢狱、横死、怨家不能接近。夜梦弥陀,心常欢喜,气力充盛,所作所为无不吉利。现世受人尊重恭敬,命终正念分明,得见阿弥陀佛及诸圣众,接引往生西方净土。这十种利益,有现世有来生,条条都是佛的金口所说,不容怀疑。
(廿三)人在世间,有些俗事就是无法拨开,这要如何修行?
世网中人,只要「痛念无常,用心真切」,不论身处什麽境界,尽管去忙,和念佛不相妨害,所谓:「朝也阿弥陀,暮也阿弥陀,假绕忙似箭,不离阿弥陀。」世缘稍微多人,也得忙里偷闲,闹申取静,每日或念五万声、或一万声、三千声、一千声,不容一日放过。至於忙得没有一刻闲着的人,每天早晨至少也要念十声佛号。一天当中,有一丝一毫的善,都须回向西方。如此用功,不仅定可往生,也能增高往生品位。
(廿三)如何念佛?如何十念?如何回向?
念佛时,必须控制心念,不让它散乱,心念系在佛号上,口中声声唤阿弥陀,字字分明,一心一意,心心相续,如此才可「一念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十念法,每日清晨,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念时随气长短,不限定念多少句佛,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此法是「藉气束心」,令心不散,专精为功,一生不得一日暂废。
念佛完毕的回向发愿文,依古德所订:
「弟子某,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愿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净因增长。若临
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众圣,手持金台,来迎接我。如一念顷,生极乐国。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廿四)在家人的修行方法,已如上述,出家的人要如何修?
如前面所说,修行方法有很多门道,归纳不外三门──观想,忆念,众行,这三门,可专修一门,也可兼修。
(廿五)专称名号之外,有空时再加修礼拜、忏悔,可好?
善导大师认为众生业障重,应当专修,不应杂修。专持阿弥陀佛名号,既容易,又合乎阿弥陀佛的本愿,又不违背释迦佛的教诲。不能专持弥陀名号杂修的人,而想往生西方净土,一百个人中找不着一、二个,一千人中找不着三、四个。因为杂修则心念杂缘乱动,就失
正念了,又违背阿弥陀佛的本愿,和释迦佛的教诲,很容易和名利相应。喜欢杂修的人,不仅障碍自己,也影响他人,障碍他人往生净土。
专而不杂的修行方法,身体必须专礼阿弥陀佛,不杂礼其他。口须专称阿弥陀佛名号,不杂念其他名号。意念专想阿弥陀佛,不杂想其他。心里一有贪瞋痴夹杂进来,要随犯随忏,不让贪瞋痴「隔日、隔夜、隔时」留在心中。
(廿六)没有定力,念头东走西走,惹上一点世俗事,便十天半个月摆脱不了,有何良策可以对治?
古人有三种痛鞭之策,一、报恩,父母有养育的重恩,师长有教育的重德,父母、师长都指望我们净业有成,来度化他们,自己却念念间断,净业不成,净业不成,自己都救不了,如何救他?因为懈怠不能净念相缝,自己成了忘恩负义的人,经云:「不孝之罪,当堕地
狱。」一念间断,忘失信愿,就是造了地狱业。
二、决志,若要专修持名,志向必须决定,不能情挂两头,念分四路,又想参禅,又想看教,又想写字,又想作诗。志不决定,就照不破名利,自己得了名利,便生贪爱,别人得了,就起忌妒憎恨,古人说:「贪名贪利,同趋鬼类;逐爱逐憎,同入火坑。」
三、取验,既学专修,就要求灵验,目前便要见佛。慧远大师一生三次蒙佛摩顶,怀感法师念佛就得见佛,少康法师念佛一声,众人就见到一尊佛从口中飞出,古来念佛得灵验的例子,万万千千。只要念念不间断,见佛不难。
案:
天如禅师以为「不求生净土,肯定他没悟;若悟了,求生净土的心万牛莫挽。」这样的精卓明见,非得大彻大悟的人说不出口。蕅益大师认为从本书可以得知宋元年间的「法运盛衰,禅净隆替」,故列入净土十要的第六要。天山禅师从净土微妙的道理,引人进入净土法
门,昇起必修净土的意愿,再落实到平常生活的修持,尤其最後的三条鞭策,让人不得不拔腿飞奔,誓证一心不可。所以,屏东普门讲堂上会下性师父,在大藏会阅说:「此书至为切要,修净业者,不可不讲」。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