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相应一念佛∵∵净宏∵∵明伦月刊182期1988/2,3
∵∵自我佛大觉世尊在菩提树下,成等正觉,就开宗明义道出:「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觉性,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世尊的降生,给大地众生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因为佛陀的开示,才使芸芸生灵认识了无上珍宝-「众生皆有佛性,都可成佛。」的事实。而佛的一代时教、三藏十二部所揭示的,也无非在引导众生如何离断妄想执着、亲证如来智慧功德的种种方法。
那麽,到底是什麽因素令众生起了妄想执着呢?关键就在这个「心」上,凡夫心没有不起念头的,因为无念心体只有佛证得,从等觉菩萨以下没有不起念的。而凡夫这个妄想识心,更是无量劫来就没有止息过。起念头往那里去呢?凡起一念,必定落入十法界:不随佛界的缘而念佛界,那麽就念九界;不念菩萨、缘觉、声闻这三乘,就念凡夫六道;不念人、天,就念三途;不念鬼畜,就念地狱。要紧的是,每起一个念头,就是下了受生那一界的种子。这些种子都存在八识田中,永不散失。我们做个比方,好比摇奖的彩球,每起一个念头,就像在摇奖机中丢入一个彩球,这球上有数字,由一到十,代表这十个法界,起了那一界的念头,就在摇奖机中丢下几号彩球。八识田就好比这个大摇奖机,再多的数字球,它也容纳得下。彩球愈积愈多,每个数字球的数目差距越大。到了临命终时,摇奖的时刻到了!四大开始离散,念头更作不了主,叫做散乱心位,这个时候,藏在八识田中的善恶种子,开始翻腾起来。好比这个摇奖机开始转动起来,到底滚出几号的球呢?当中的机率差别,也就不言而谕了。
平日我们的起心动念,到底和那一界相应多呢?可以自己勘验。如果当下心念能和平等大慈大悲、依正功德、以及万德洪名相应,就是念佛法界;能和菩提心六度万行相应,就是念菩萨法界;能以无我心,和十二因缘相应,就是念缘觉法界;能以无我心,观察苦、集、灭、道四圣谛,就是念声闻法界;或能和四禅八定,以及上品十善相应,就是念天法界;能与五戒相应,就是念人法界;如果修种种戒善,兼怀有嗔慢胜负的心理,就落入修罗法界;假使以缓软心,念下品十恶,就堕畜生法界;以缓急相半的心,和中品十恶相应,就堕饿鬼法界;以猛烈心,和上品十恶相应,就堕地狱法界。如此检点自己日常所起的念头,那麽将来自己往何处安身,也就不必问别人了。而吾人既名为六道众生,正是尘点劫来,末尝出离六凡法界,念念落入生死苦海啊!不然,经上怎麽会说:「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业」呢?
正因为这个道理,如来大慈大悲,特为众生开出一切方便法中,最极方便的净土念佛法门,普令众生缘念於佛。所谓「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而持名一法,更是以如来万德洪名为缘,这句万德洪名,是如来果地所证的无上觉道。我们以深信切愿执持名号,就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一念相应,就是一念佛法界;念念相应,就是念念佛法界。这念念都是将来圆满佛果的正因。想一想,还有什麽方法比这个更便宜的呢?
经上说:「汝等心想佛时,此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这麽说来,心想念於佛,不就是作佛吗?尤其「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二句,彻悟祖师更以为这不仅是观经一经的纲宗法要,实在是释迦如来一代时教的大法纲宗。不仅是释迦如来一尊佛的法藏纲宗,实在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法藏纲宗。还有什麽比这二句更直截痛快的!?而忆佛念佛、执持名号,就是心想佛,也就是作佛。心随佛界的缘,那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们再推敲,如果心不随佛界的缘,岂不是「是心不作佛,是心不是佛」,又「是心作众生,是心是众生」了?果真明白这个道理,而还不肯念佛,那真是奇怪的事。
身处工商忙碌的社会,有心修道的人,最苦恼的就是工夫没法成片,终日纷纷扰扰。经上「忆佛念佛」的方法,提供了我们最佳的解决方案。念佛是「念兹在兹」,这是早晚定课和共修时的工夫,一句佛号绵绵密密,不间断、不夹杂。而忆佛是「明记不忘」,是平时的工夫,不碍工作、读书、吃饭、应对等,就是忘不了这一句。这忆佛念佛执持名号的法门,实在是极便宜最便利的修行法子,可是,要不下工夫练习,也是做不好的。正因为一句简单,也就容易昏沈、散乱。摄耳谛听,十念计数都是帮助摄心念佛的好方法。
凡是修学净土法门的同修,都知道临命终时最後一念的重要,往生与否,全靠这末後一着。经上也有临终十念乃至一念可以往生的明训,这是决不会错的。可是,得问问这最後的一念从那里来的?如果平时不下工夫,八识田中种满了生死种子,能保证临终时“摇奖机”滚出那一号彩球吗?这也不必说大话,自己可以每天试验。晚上就寝时间就默念佛号,看看临睡最後一念是不是念佛呢?这平日的睡眠只是「小死」,何况一期生命结束,四大分散,冤亲来寻,难保不迷迷糊糊「大睡」而去!
所以,要紧在平日工夫,句句着实,念念真切;加以多纤悔、多随喜、多回向,才能压伏无始劫来的生死种子,确保临终时正念分明,不起颠倒。阿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往生一事是丝毫侥幸不得的。试想:离却了弥陀名号,现前这一念,往何处安身立命去呢?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