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

【文献属性】[***]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2005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出版年代】2005年

【文章标题】善导大师《信愿念佛》法门之研究

【英文标题】The∵study∵on∵the∵practice∵of∵Master∵Shan-tao’s∵faith∵in∵and∵vow∵to∵AMITABHA∵BUDDHA

【文章作者】邱明珠

【指导教师】释仁朗

【文章页数】210页

【中文关键词】善导|观想|称名|三心|信愿念佛∵

【英文关键词】Shan-tao,∵faith∵in∵and∵vow∵to∵Amitabha∵Buddha,∵Meditation∵and∵Recitation∵of∵the∵name∵of∵Amitabha∵Buddha∵,Threefold∵Mind∵

【中文摘要】

∵善导大师宣扬净土法门,主要是为引导世间凡夫,仰凭弥陀本愿力,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善导认为凡夫众生欲依自力解脱,甚为困难,他的伟大观念是:只要仰仗弥陀本愿力,往生极乐净土,凡夫众生就有解脱的可能,于此,他提出信愿念佛的净土法门。∵善导信愿念佛的方法有二:观想念佛与称名念佛,这二种方法最重要的核心思想即是∵“三心”。所谓三心,就是指∵“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善导强调:∵“一切善恶凡夫,具此三心者,皆可往生弥陀净土。”∵

【英文摘要】

∵ABSTRACT∵My∵paper∵studies∵on∵the∵faith∵in∵and∵vow∵to∵the∵Amitabha∵Buddha∵of∵Master∵Shan-tao∵,∵who∵developed∵“The∵Practice∵of∵Pure∵Land”,∵which∵is∵the∵way∵to∵reach∵salvation∵as∵human∵beings∵believing∵in∵Amitabha∵Buddha∵.

He∵thought∵that∵the∵human∵beings∵are∵not∵east∵to∵release∵from∵samsara∵predicament(a∵circle∵of∵death∵and∵reborn)by∵their∵own∵resources∵.Thus,∵his∵great∵vision∵is∵that∵one∵can∵only∵be∵saved∵through∵being∵reborn∵in∵the∵Pure∵Land∵of∵Buddha∵Amita∵.∵This∵method∵is∵“Nien-Fo:∵to∵have∵the∵faith∵in∵and∵vow∵to∵Amitabha∵Buddha”∵.

The∵core∵theory∵of∵Shan-tao’s∵faith∵in∵and∵vow∵to∵Amitabha∵Buddha∵contains∵two∵methods∵─Meditation∵and∵Recitation∵of∵the∵name∵of∵Amitabha∵Buddha(A-Mi-To-Fo),∵which∵is∵endowed∵with∵“Threefold∵Mind”(San-chung∵hsin)∵─“most∵sincere∵mind”(chih-ch’eng∵hsin),∵“profound∵mind”(shen-hsin),∵and∵“mind∵which∵produces∵the∵vow∵to∵be∵reborn∵in∵the∵Amitabha∵Buddha’s∵Pure∵Land”(hui-hsiang∵fa-yuan∵hsin).

Shan-tao∵advocated∵that∵“whoever∵has∵this∵threefold∵mind∵will∵certainly∵be∵reborn∵in∵that∵Pure∵Land.”

论文目次

志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第壹章∵绪论∵∵1-13

第一节∵研究动机∵/∵1

第二节∵文献回顾与预期目标∵/∵3

第三节∵研究方法与内容大要∵/∵9

第贰章∵善导的生平与著作∵/14-34

第一节∵善导的生平∵/∵14

第二节∵善导的著作∵/∵26

第参章∵善导念佛思想探源/35-55

第一节∵阿含佛教的念佛观∵/∵35

第二节∵净土经典的理论依据∵/∵39

第三节∵善导以前中土信愿念佛的先驱∵/∵47

第肆章∵善导信愿念佛的意涵与背景∵/56-72

第一节∵善导信愿念佛的意涵∵/∵56

第二节∵善导信愿念佛的思想背景∵/∵64

第伍章∵善导观想念佛的意涵∵∵73-102

第一节∵观想念佛的界定、对象、方法与机缘∵/∵73

第二节∵善导观想念佛的方式∵/∵79

第三节∵观想念佛的辅行方法∵/∵89

第四节善导观想念佛的特色与功效∵/∵93

第陆章∵善导称名念佛的意涵∵..∵103-147

第一节∵引证经文以为称名念佛之依据∵/∵103

第二节∵弥陀以光明名号度化众生∵/∵116

第三节∵称名念佛即正定之业∵/∵121

第四节∵称名念佛即具足信愿行∵/∵129

第五节∵称名念佛即忏悔灭罪∵/∵134

第六节∵称名念佛统摄诸善行∵/∵139

第柒章∵善导信愿念佛的往生因行∵148-181

第一节∵以三心为往生正因∵/∵148

第二节∵以五念门为往生正行∵/∵167

第三节∵以四修策励三心五念∵/∵174

第捌章∵善导信愿念佛的目标──念佛三昧的探讨.182-204

第一节∵善导念佛三昧的意涵∵/∵182

第二节∵念佛三昧理论与信愿念佛的结合∵/∵189

第三节∵善导信愿念佛的目标∵/∵199

第玖章∵结论205-210

参考书目211-223∵

参考文献

※∵说明

1、T.代表大正新修大藏经,以新文丰出版有限公司发行者为参考资料。∵

2、以下参考书目,大致依作者或编者姓名笔划顺序排列,僧侣之∵“释”姓,一律省略。

一、藏经原典

支娄迦谶译,《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T.12

支谦译,《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T.12

支娄迦谶译,《佛说般舟三昧经》一卷,T.13

支娄迦谶译,《般舟三昧经》三卷,T.13

玄奘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T.12

求那跋陀罗译,《杂阿含经》,T.2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长阿含经》,T.1

佛陀跋陀罗译,《观佛三昧海经》,T.15∵

法贤译,《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T.12

康僧铠译,《佛说无量寿经》,T.12

菩提流志译,《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T.11

曼陀罗仙译,《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T.8

畺良耶舍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T.12

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经》,T.12

鸠摩罗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T.8∵

瞿昙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T.1

瞿昙僧伽提婆译,《增一阿含经》,T.2

龙树菩萨造,鸠摩罗什译,《十住毗婆沙论》,T.26

无著菩萨造,真谛三藏译,《摄大乘论》,T.31

婆薮盘头菩萨造,菩提流支译,《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T.26

吉藏,《无量寿经义疏》、《观无量寿经义疏》,T.37

迦才,《净土论》,T.47

智顗,《观无量寿佛经疏》、《阿弥陀经义记》,T.37

道绰,《安乐集》,T.47

慧远,《无量寿经义疏》、《观无量寿经义疏》,T.37

昙鸾,《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婆薮盘头菩萨造并注》,T.40

昙鸾,《赞阿弥陀佛偈》,T.47∵

昙鸾,《略论安乐净土义》,T.47

日本∵源空,《选择本愿念佛集》,T.83

日本∵源空撰,了惠道光辑,《∵黑谷上人语灯录》,T.83

日本∵亲鸾,《显净土真实教行证文类》,T.83

日本∵良忠,《观经疏传通记》,T.57

二、近代论着

台北佛教同修会,善导大师弘愿净土思想学会编述,《回归善导弘愿净土思想》,2004/4,***常转印经会印赠

印光法师,《印光法师文钞》,1968/10,李炳南老居士八秩祝嘏委员会、∵中华大典编印会印行

印顺,《中国禅宗史》,1998/1,正闻出版社

印顺,《净土与禅》,1992/2,修订1版,正闻出版社

印顺,《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发展》,2003/1∵初版10刷,正闻出版社

印顺,《如来藏之研究》,1992/5,正闻出版社

印顺,《中国佛教论集》,2002/4,正闻出版社

印顺,《佛教史地考论》,2000/10,正闻出版社

净宗,《念佛胜易》,2005/4,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张曼涛主编,《净土思想论集》,现代佛教学术丛刊(66),1978/12,大乘文化出版社

张曼涛主编,《净土典籍研究》,现代佛教学术丛刊(68),1979/4,大乘文化出版社

张曼涛主编,《大乘佛教之发展》,现代佛教学术丛刊(98),1979/5,大乘文化出版社

陈掦炯,《中国净土宗通史》,2002/11第1版∵2刷,江苏古籍出版社

陈敏龄,《中国的弥陀论》,∵2003/10,台北,法尔出版社

智谕编撰,《善导大师与净土法门》,(无年月)初版,西莲净苑

智随,《净土宗判教史略要》,2004/7,净土宗文教基金会印赠

晴虚,《中国净土宗的创传史及祖师传之研究》,2000/8初版,基隆,法严出版社∵

惠敏等着,《中华佛学研究所论丛》(一),1990/9,东初出版社

惠空,《慈光禅学学报》2,2001/12,慈光禅学研究所发行

圣严,《念佛生净土》,1996/5,初版9刷,东初出版社

圣严,《念佛与助念》,1976/12,东初出版社

杨郁文,《阿含要略》,1993/6,东初出版社

廖明活,《怀感的净土思想》,2003/9,***商务印书馆∵

慧严,《净土概论》,1998/4,东大图书公司

慧净,《善导法然两祖纲要》,2002/5,本愿山弥陀精舍倡印

慧净,《唐朝高僧善导大师》,2003/10,净宗印经会

慧净法师、净宗法师编述,《善导大师全集》,2003/12,净宗印经会

颜尚文,《隋唐佛教宗派研究》,1980,新文丰出版

三、博硕士论文与期刊

心宏,《般舟三昧经的研究》,中华佛学研究所1998年毕业论文

王美惠,《善导大师之研究》,中国文化大学1989年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王公伟,《善导的净土思想》,中国人民大学1995年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录自《中国佛教学术论典》23,2001/4,佛光山文教基金会

见宗,《善导观无量寿佛经疏之研究》,圆光佛学研究所2002年毕业论文

林炯灵,《善导三心释之研究》,华梵大学2002年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硕士论文温宗堃,《世亲《净土论》与昙鸾《净土论注》之比较研究》,华梵大学1989年东方文化思想研究所硕士论文

圣凯,《善导大师的忏悔思想及其礼赞仪》,中国佛学愿2000年硕士论文,录自《中国佛教学术论典》23,2001/4,佛光山文教基金会

蔡缨勋,《善导思想之研究》,***师范大学1997年国文研究所博士论文谢陆军,《善导净土思想述评》,中国人民大学1996年哲学研究所博士论文,录自《中国佛教学术论典》9,2001/4,佛光山文教基金会

证净,《弥陀净土往生行法与品位差别之研究》,2002/7,圆光佛学研究所毕业论文

证净,《弥陀净土往生行法与品位差别之研究》,2002/7,圆光佛学研究∵所毕业论文

向学,《观无量寿经的观念法门》,《一九九九年第二届两岸禅学研讨会∵论文集:念佛与禅》,1999/10,慈光禅学研究所、中华民国佛教禅净协会主办

性仪,《善导《观经四帖疏》─∵“定善∵、散善”之探究》《大专学生佛学论文集》四,1993/11,华严莲社、赵氏慈孝大专学生佛学奖学金会

曹仕邦,《爱国僧人释熙仲和他的佛教编年史《释氏资鉴》》,《中华佛学学报∵》∵第十六期,2003/9,中华佛学研究所

道昱,《隋唐初期禅观对西方净土法门的影响》上,《普门学报》第21期,2004/5,佛光山文教基金会

杨曾文,(道绰、善导和唐代净土宗),《中印佛学泛论》─傅伟勋教授六十大寿祝寿论文集,蓝吉富主编,1993/12,东大图书公司

赖鹏举,《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的修行方法》,《莲华园记》第6辑,1990/7初版,原泉出版社

四、日英文翻译及论着

大野法道着,陈应庄译,《善导大师与日本》;录自《中日佛教关系硏究》,现代佛教学术丛刊81,1978/11,大乘文化出版社

小栗宪一着,慧净法师编订,《净宗教旨》,1993/11,法尔出版社

木村泰贤着,《本愿思想之开展与其道德的文化的宗教的意义》,录自《净土思想论集(一)》,现代佛教学术丛刊66,1978/12,大乘文化出版社

木村泰贤着,演培法师译,《大乘佛教思想论》,1978/11,慧日讲堂出版

木村泰贤着,欧阳瀚存译,《原始佛教思想论》,1999/1,台1版∵8刷,***商务印书馆

平川彰等着,林保尧译,《法华思想》,1999/6,佛光山宗务委员会

平川彰着,释显如.李凤媚译,《印度佛教史》,2003/5,3版,嘉义法雨道场

末木文美士着,涂玉盏译,《日本佛教史──思想史的探索》,2002/12,初版,商周出版

末木文美士着,妙杰、妙盛、觉亚译,《观佛思想的形成》,《普门学报》第9期,∵2002/5,佛光山文教基金会

史丹利‧外因斯坦着,依法译,《唐代佛教─王法与佛法》,1999/6,佛光文化公司

安井广度.稻城选惠讲述,慧净法师译着,《善导大师要义》,1999/2,本愿山文教基金会出版

安井广度.稻城选惠讲述,慧净法师译着,《往生论注要义》,2004/7,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安井广度.稻城选惠讲述,慧净法师译着,《安乐集要义》,2005/2,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安井广度.稻城选惠讲述,慧净法师编译,《易行品要义》,1998/3,本愿山弥陀净舍(弥陀念佛会)印赠

花冈大学着,余万居译,《纯情的念佛人》,1998/5,第1版第2印,法尔出版社

坪井俊映着,《净土三经概说》,录自《净土典籍研究》,现代佛教学术丛刊68,1979/4,大乘文化出版社

法然上人撰着,慧净法师编译,《法然上人文钞》,2001/7,本愿山弥陀净舍倡印

东升着,余万居译,《从容面对人生》,1992/7,第1版第1印,法尔出版社

柏原佑义着,慧净法师、江之地翻译,慧净法师校订,《净土三部经讲话》,∵1999/11,13版,本愿山弥陀净舍倡印

望月信亨着,印海译,《中国净土教理史》,1991/4,正闻出版社

望月信亨着,印海译,《净土教概论》,1974,慧日讲堂∵

望月信亨着,印海译,《净土教起源与其发展》,1994/12,法印寺∵

野上俊静等着,圣严译,《中国佛教史概说》,1998/12,***商务印书馆

喜乐莎其亚着,江支地译,《叹异抄导读》,1982/6,庆喜丛刊

铃木大拙着,林煌洲译,《无限的慈悲》,1991/5,法尔出版社

荣格着,杨儒宾译,《东洋冥想的心理学--从易经到禅》,2001/6,第1版3刷,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亲鸾大师撰述,慧净法师编订,《教行信证》,1999/1,10版,本愿山弥陀净舍倡印

龙舟、小粟栖、杨仁山着,慧净法师编,《净土决疑》,2000/5,本愿山弥陀净舍(弥陀念佛会)印赠

佛教大学宗教部编辑,《善导大师信仰与生活》,昭和54/3,山本健纯发行

佛教大学善导教学研究会编,《善导教学的研究》,善导大师千三百年远忌记念,昭和55/11,东洋文化出版

藤田宏达着,《原始净土思想的研究》,1970,岩波书店刊行∵

VISIONS∵OF∵SUKHAVATI∵Shan-tao’s∵Commentary∵on∵the∵kuan∵Wu-Liang-Shou-Fo∵Ching∵,∵Julian∵F.∵Pas∵,∵STATE∵UNIVERSITY∵OF∵NEW∵YORK∵PRESS∵1995。

五、辞典与年表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1985/6,新文丰出版社

竺摩法师鉴定,陈义孝居士编,《佛学常见词汇》,台中六波罗蜜共修会倡印

林忠亿编,《佛学名词中英巴梵汇集》,2001/8,初版10刷,慧炬出版社

《佛光大辞典》光盘版第二版,2000,佛光山宗务委员会

CBETA∵电子佛典(大正版),http://www.cbeta.org

慈怡法师主编,《佛教史年表》,1995/2,初版2刷,佛光出版社

六、有关善导传记的史料∵

唐道宣,《续高僧传卷二七释会通传》、附,T.50

唐道镜、善道集,《念佛镜》,T.47

唐文谂、少康辑,《往生西方净土瑞应删传》第十二,T.51

唐义净三藏,《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T.51

北宋戒珠,《净土往生传》,T.51

北宋王古,《新修往生传》卷中,《类聚净土五祖传》所引,T.83

宋宗晓,《乐邦文类卷》第二,T.47

宋王日休,《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五、感应事迹九,T.47

宋陆师寿,《新编古今往生净土宝珠集》,(佛祖统记卷四十七),T.49

宋志盘,《佛祖统记》卷二十六、二十七,T.49

宋本觉,《释氏通鉴》卷八,《卍续藏经∵》31

宋赞宁,《宋高僧传》,T.50

元普度,《卢山莲宗宝鉴》卷第四,T.47

明觉岸,《释氏稽古略》第三,T.49

明永乐帝御制,《神僧传》,T.50

明大佑,《净土指归》下卷,净土丛书第十六册

明道衍,《诸上善人咏》第二十一,净土丛书第十九册

明祩宏,《往生集》卷上,T.51

清周克复,《净土晨钟》第十,净土丛书第十六册

清彭际清,《净土圣贤录》卷二,净土丛书第二十册

清瑞璋,《西舫汇征》卷上,净土丛书第十九册

《光明寺慧了塔铭》,《金石粹编》续卷第五,《善导教学的研究》,善导大师千三百年远忌记念,佛教大学善导教学研究会编,昭和55/11,东洋文化出版

《奉先寺像龛记》,《金石萃编》第七十三,清∵王昶编,《金石萃编》,《石刻史料新编》2,1982,新文丰出版

《唐慈恩寺善道和尚塔铭》,《京兆金石录》,《石刻史料新编》28,1982,新文丰出版

《唐慈恩寺善导禅师塔碑》,《京兆金石录》,《石刻史料新编》28,1982,新文丰出版

《净业法师灵塔铭》,《金石萃编》第七十五,清∵王昶编,《金石萃编》,《石刻史料新编》2,1982,新文丰出版

《隆阐法师碑铭》,《金石萃编》第八十六,清∵王昶编,《金石萃编》,《石刻史料新编》2,1982,新文丰出版

七、善导著作

1.《观无量寿佛经疏》四卷,T.37

2.《往生礼赞偈》一卷,T.47

3.《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一卷,T.47

4.《转经行道愿往生净土法事赞》二卷,T.47

5.《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一卷,T.47

6.《依经明五种增上缘义》一卷,T.47

7.∵宋宗晓《乐邦文类》卷四载《临终正念诀》,T.47

8.∵宋王日休《龙舒增广净土文集》卷十二载《善导和尚临终往生正念文》,T.47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