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
【文献属性】[***]玄奘人文社会学院,宗教学系硕士在职专班,2003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出版年代】2004年
【文章标题】净土思想中“念佛”与“往生”之研究
【文章作者】黄金廷∵
【指导教师】释慧严∵
【中文关键词】念佛∵|往生∵|∵发菩提心|∵净业三福∵|三十七道品∵
【中文摘要】本研究主要是:由于个人生涯规划以及配合***倡导多年的心灵改革,针对弥陀净土念佛法门,予以研究。何以修学念阿弥陀佛者,得以往生西方极乐国土.以《净土三经》为经,大乘经、论为纬,来探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相关议题。经由本文之研究,使有缘者读后,除对于念佛,何以得能往生西方净土有一个梗概外,若能奉行《净土三经》之内涵,融入于日常生活,不仅能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储备往生之资粮;对于促进社会祥和、实践大同世界的理想亦将有所帮助。
本论文分为五章,内容略述如下:
第一章《绪论》:说明本文研究的动机与目的,简述《净土三经》的内涵及简介前人研究成果,以及本文研究之方法和研究架构。
第二章《念佛与往生的内涵》:以世出世间法说明生死之缘由,人死后究竟归向何处?透过分析《杂阿含经》、《分别善恶报应经》、《妙法莲华经》、《楞严经》、《华严经》、《无量寿经》和诸大乘经、论等,这些现存的佛教文献,来探讨念佛与往生的相关议题。
第三章《念佛与往生的修持》:佛法不离世法,从《华严经》、《金刚经》、《无量义经》、《杂阿念经》、等诸经、论,体察宇宙生、灭现象。观照修持《净土三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是以“正行”与“助行”为增上缘,来说明净土思想,念佛为求生净土的正题。
第四章《念佛与往生的利益》:说明经由第二章的体认与第三章的修持,对照《净土圣贤录》《往生居士》的往生情境,念佛得生净土,真实不虚。又得知个人身心的净化──自利,促进社会祥和──利他,为念佛往生前的现实利益。
第五章《结论》:经由本文之研究发现,能够往生净土的行者是:一、认识弥陀本愿;二、认识宇宙人生;三、认识自己行相,而力行不怠者。又得知修学净土法门,是万修万人去的法门,为何念佛众生,不一定能生净土?因此,为使净土法门得以宏扬,祥和社会得以实践,念佛众生得以往生净土,本研究建议四点:一、培育僧才;二、深化教化活动;三、***功能的发挥;四、行者的反省。
关键词:念佛、往生、发菩提心、净业三福、三十七道品∵
【文章目次】
图次Ⅴ
摘要Ⅵ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研究动机与目的1
第二节∵文献回顾4
第一项∵经典回顾4
第二项∵前人研究成果10
第三节∵研究范畴与方法16
第一项∵研究范畴16
第二项∵研究方法16
第二章∵念佛与往生的内涵19
第一节∵佛教思想史上念佛的意义19
第一项∵仰慕19
第二项∵怖畏22
第三项∵成佛25
第二节∵弥陀净土念佛的涵义30
第一项∵难信之法30
一∵值佛难31
二∵闻法难31
三∵信大乘难32
四∵遇善知识难32
五∵闻此经而修行难33
第二项∵难信的庄严净土35
一∵隬陀净土创立的缘由35
二∵因地修行37
三∵庄严净土的成就41
第三项∵难思议往生愿50
一∵念佛往生愿50
二∵修诸功德愿52
三∵植诸德本愿53
第三节∵往生的意义55
第一项∵生与死55
第二项∵缘起法58
第三项∵往生.∵62
第四节∵念佛与往生的关系65
一∵教法67
二∵理法67
三∵行法68
四∵果法69
第五节∵小结69
第三章∵念佛与往生的修持71
第一节∵发菩提心71
第一项∵发菩提心的内涵71
一∵什么是菩提72
二∵什么是菩提心73
三∵什么是发菩提心74
第二项∵发菩提心的缘由75
一∵发菩提心的起因76
二∵发菩提心的根本77
第三项∵发菩提心的决择78
第四项∵发菩提心的快捷方式81
一∵无常观83
二∵无我观84
三∵寂静观86
四∵平等观88
五∵慈悲观89
第五项∵发菩提心的障碍90
第六项∵发菩提心的成就93
第二节∵三福96
第一项∵概说96
第二项∵世福97
一∵孝养父母97
二∵奉事师长101
三∵慈心不杀103
四∵修十善业104
第三项∵戒福∵106
一∵受持三归107
二∵具足众戒∵.109
三∵不犯威仪∵.110
第四项∵行福∵111
一∵发菩提心111
二∵深信因果113
三∵读诵大乘114
四∵劝进行者116
第三节∵三十七道品117第一项∵概说117
第二项∵四念处119
第三项∵四正断122
第四项∵四如意足124
第五项∵五根126
第六项∵五力129
第七项∵七菩提分131
第八项∵八圣道分134
第四节∵小结141
第四章∵念佛与往生的利益143
第一节∵建立正确的人生观――自利∵143
第一项∵从宇宙中认识自我∵∵143
第二项∵从进德修业中净化身心147
一∵持戒的功德147
二∵五戒的适应性∵.149
三∵违反五戒的过犯150
四∵受持五戒的利益152
第二节∵促进社会祥和――利他∵154
第一项∵***社会现况概述154
一∵五十年前的***154
二∵当今***的社会154
第二项∵理想中的祥和社会∵∵157
一∵政治方面∵∵158
二∵社会方面∵∵159
三∵经济方面∵∵159
第三项∵祥和社会之实践∵∵160
一∵修身∵∵160
二∵四无量心∵∵161
三∵四摄∵∵162
第三节∵念佛的终极目的――往生净土.∵∵166
第一项∵净土三经中念佛与往生的类型∵∵166
一∵念佛的方法.∵∵166
二∵三辈.∵∵.170
三∵九品∵.171
四∵四土∵.176
第二项∵净土圣贤录往生居士的行持∵.∵179
一∵读诵大乘生净土∵∵179
二∵念佛生净土∵∵181
第四节∵小结184
第五章∵结论186
第一节∵研究发现186
第二节∵研究建议188
参考书目191
附录200
附录一、四十八愿200
附录二、十六观203
附录三、《净土圣贤录》《往生居士》摘要表211
图次
图一、研究架构17
图二、十二因缘流转图61
图二、十善业会为三业140
图三、三业推演为八正道140
图四、八正道会为三学140
【参考文献】
壹、∵经论
一、∵后汉.迦叶摩腾共法兰译:《四十二章经》,《大正藏》第十七册。
二、∵后汉.支娄迦谶译:《般舟三昧经》,《大正藏》第十三册。
三、∵后汉.安世高译:《八大人觉经》,《大正藏》第十七册。
四、∵西晋.失译人名《佛说孝子经》,《大正藏》第十六册。
五、∵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大正藏》第九册。
六、∵东晋.佛陀跋陀罗译:《文殊师利发愿经》,《大正藏》第十册。
七、∵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大正藏》第一册。
八、∵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增壹阿含经》,《大正藏》第二册。
九、∵东晋.(失译人名):《佛说弥勒来时经》,《大正藏》第十四册。
十、∵东晋.帛尸梨蜜多罗译:《佛说灌顶经》,《大正藏》第二十一册。
十一、∵姚秦.鸠摩罗什法师释:《大乘妙法莲华经》,《大正藏》第九册。
十二、∵姚秦.鸠摩罗什法师释:《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大正藏》第八册。
十三、∵姚秦.鸠摩罗什法师释:《佛说阿弥陀经》,《大正藏》第十二册。
十四、∵姚秦.鸠摩罗什释:《梵网经》,《大正藏》第二十四册。
十五、∵姚秦.鸠摩罗什释:《大智度论》,《大正藏》第二十五册。
十六、∵后秦.鸠摩罗什译:《十住毘婆沙论》,《大正藏》第二十六册。
十七、姚秦.鸠摩罗什法师释:《发菩提心经论》,《大正藏》第三十二册。
十八、姚秦.鸠摩罗什法师译:《维摩诘所说经》,《大正藏》第十四册。
十九、北凉.三藏昙无谶译:《优婆塞戒经》,《大正藏》第二十四册。
二十、北凉.三藏昙无谶译:《悲华经》,《大正藏》第三册。
二十一、宋.畺良耶舍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大正藏》第十二册。
二十二、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杂阿含经》,《大正藏》第二册。
二十三、刘宋.昙无蜜多译:《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大正藏》第九册。
二十四、梁.三藏曼陀罗仙译:《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
二十五、梁.真谛译:《大乘起信论》,《大正藏》第三十二册。
二十六、萧齐.昙摩伽陀耶舍译:《无量义经》,《大正藏》第九册。
二十七、曹魏.康僧铠译:《佛说无量寿经》,《大正藏》第十二册。
二十八、元魏.菩提流支译:《无量寿经优波提舍》,《大正藏》第二十六册。
二十九、隋.智顗撰:《法界次第初门》,《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三十、唐.罽宾国三藏般若释:《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卷,《大正藏》第十册。
三十一、唐.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大正藏》第十册。
三十二、唐.三藏实叉难陀译:《十善业道经》,《大正藏》十五册。
三十三、唐.沙门般剌蜜帝译:《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大正藏》第十九册。
三十四、唐.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地藏菩萨本愿经》,《大正藏》第十三册。
三十五、唐.三藏般若译:《大乘理趣六波罗密多经》,《大正藏》第八册。
三十六、唐.三藏法师玄奘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正藏》第八册。
三十七、唐.三藏法师玄奘译:《瑜伽师地论》,《大正藏》第三十册。
三十八、唐.三藏法师玄奘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大正藏》第十二册。
三十九、唐.佛陀多罗译:《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大正藏》第十七册。
四十、唐.比丘宗宝编:《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
四十一、唐.般若译:《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大正藏》第十三册。
四十二、唐.三藏不空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大正藏》第二十册。
四十三、唐.三藏法师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大正藏》第二十三册。
四十四、宋.天息灾译:《分别善恶报应经》,《大正藏》第一册。
四十五、宋.求那跋摩译:《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大正藏》第二十四册。
四十六、唐、沙门善导集记:《往生礼赞偈》,《大正藏》第四十七册。
四十七、徐梵澄译:《五十奥义书》,(北京:民族印刷厂,1995年8月)。
贰、译经论
一、∵大佑法师解、传灯法师钞:《弥陀圆中钞》,(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7年6月)。
二、∵凡夫译:《安乐集》,(高雄:高雄市净宗学会,2000年10月)。
三、∵月溪法师着:《金刚金释要、心经印心疏》,(台北:大乘精舍印经会,1996年7月)。
四、∵月溪法师讲:《大方广圆觉多罗了义经疏》,(台北:大乘精舍印经会,1990年11月初版)。
五、∵太虚大师讲:《圆觉经略解》,(台北: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2002年3月)。
六、∵印顺编:《杂阿念经论会编》(上、中、下),(新竹:正闻出版社,2002年10月十刷)。
七、∵印顺着:《大乘起信论讲记》,(新竹:正闻出版社,2000年10月,新版一刷)。
八、∵典壁尼嘛***着:《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密解》,(台北:牟尼文化有限公司,1997年6月)。
九、∵空海编着:《阿含解脱道次第》,(台北:大乘精舍印经会,2001年1月)。
十、∵南岳大师着、智旭述:《大乘止观法门释要》,(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1995年十二月)。
十一、∵宣化上人讲:《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上、下册》,(台北:千象山普照寺文教基金会,1995年农历九月)。
十二、∵柏原佑义着、江支地译、慧净法师校订:《净土三部经讲话》,(台北:大乘精舍印经会,1994年1月)。
十三、∵真谛三藏译论:《大乘起信论义记讲义》,(台北:大乘精舍印经会,民1992年7月,再版)。
十四、∵倓虚大师编着:《大乘起信论讲义》,(大乘精舍印经会,2001年3月出版)。
十五、∵师奘沙门密林述:《发菩萨心论纂注》,(高雄:水月文化出版社,2001年5月)。
十六、∵孙仲霞居士讲:《楞严经直解》,(台北:大乘精舍印经会,2003年7月)。
十七、∵庭野日敬讲、庄金松译:《无量义经》,(台南:中华佼成杂志社,1994年12月)。
十八、∵净空法师讲:《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四册)(台北:佳芳印刷有限公司,1996年)。
十九、∵智者大师撰、知礼大师钞:《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2002年11月)。
二十、∵道隐法师着:《佛说无量寿经甄解》,(台北:三重本愿念佛会,2001年12月)。
二十一、∵善导大师着:《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台北:佳芳印刷,1993年1月)。
二十二、∵莲池大师着:《阿弥陀经疏钞演义》,(台北: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1991年8月)。
二十三、∵彭际清居士:《无量寿经起信论》,(台北: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2003年2月)。
二十四、∵溥畹法师着:《楞严经宝镜疏》《上、下册》,(台北:大乘精舍印经会,1994年7月)。
二十五、∵圆瑛法师着:《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台北:世桦印刷企业有限公司出版部,年不详)。
二十六、∵圣严法师讲:《金刚经》,(台北:法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5月)。
二十七、∵蕅益大师着:《楞严经玄义文句》,(台北: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1996年6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