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138.大无畏施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138.大无畏施”。施有三种。一财。施,即以钱财,及衣、食、住,给济贫穷苦困苦者。二法施,其人不知善恶邪正,及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并了生脱死切要法门,方便善巧为宣说。或以佛、菩萨、祖师、善知识,所说契理契机之书。印送流通。俾见闻者生正信心,渐次深入,以至了生脱死,超凡入圣者,皆名法施。三无畏施,一切众生好生恶死,普劝同... 净土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3 浏览
《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129.赵州和尚念佛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129.赵州和尚念佛”。禅家宗旨,无论问佛、问法,纵尽世间所有为问,答时悉皆指归本分,绝不在佛、在法,及在诸事上答。所谓问在答处,答在问处。若认做按事说者,则完全错会了也、而今人业深慧浅,每将直指本分之话,认做解义训文之词、如赵州云,老僧念佛一声,漱口三日。及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个个认为实话,遂以念佛为不屑而藐视之。不知赵... 净土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4 浏览
《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122.佛果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122.佛果”。以圆教论。初信断见。七信断思。八九十信破尘沙。伏无明。於十信後心。再破一分无明。即证初住。即法身大士。从初住。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历四十一位。尚未到无明净尽地位。等觉。再破一分无明。则真穷惑尽。而成圆满菩提之佛果矣。... 净土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3 浏览
《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128.文殊示诸佛皆从念佛而生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128.文殊示诸佛皆从念佛而生”。文殊乃七佛之师。自言我于过去,因观佛故,因念佛故,今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过去诸佛,尚由念佛而生。况末法众生,业重福轻,障深慧浅。藐视念佛,而不肯修,意欲一超直入如来地,而不知欲步五祖戒、草堂清、之後尘,尚不能得乎。禅宗自梁发源,其教人亲见自性之法语... 净土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3 浏览
《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121.济颠和尚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121.济颠和尚”。佛法。有住持世间法。有唯论理性法。住持世间法。若人不致诚敬。则不为说法。论理性法。非凡僧所可行。唯大菩萨。又无住持法道之责任者行之。则有深远之益。凡夫行之。则破坏如来正法。为害不浅。如法华经。常不轻菩萨。凡见四众。皆为礼拜。云。我不敢轻於汝等。如等皆当作佛。若凡夫僧。断断不可依此章程。住持法道之大菩... 净土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3 浏览
关于“净土三资粮” 净土宗“关于“净土三资粮””。信、愿、行即为净土三资粮。修净业若无这三种资粮,肯定修学难以成功。信为道源功德母,没有足够善根和慧力的人,往往信得不真切和坚定,肯定用功不得力,自然见效缓慢。因此,我们平时要多花力气培植自己的善根才是。愿即是发愿,替自己立一个誓言、定一个目标的意思。净土宗的“愿”则是发愿求生西方极乐净土。不过,许多... 净土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2 浏览
《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116.荣亲之道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116.荣亲之道”。为人子者。荣亲之道。在於励行修德。俾一切人。均以敬己而追念於所生。方为最切要之方法。每见世人。亲死之后。到处求有名有位之人。为之题赞。而不在已躬下黾勉修德行仁。以期贻亲令名为事。世人多好名而恶实。特欲以一时作场面。不思以终身为纪念也。凡丧、葬、敬神、待客、均当依佛制。不用荤酒。凡丧中作佛事。均当以念... 净土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2 浏览
《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107.故乡风月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107.故乡风月”。欲学佛。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方可。不能为世间贤人善人。何能得佛法真实利益乎。又云。纵然生到非非想。不如西方归去来。果能老实念佛。乘弥陀之愿船。归极乐净土家乡。是可预卜。此乃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若不此是归。定如贫子。不识故土。不忆慈父。而甘漂泊他乡。以转於满壑也。若不拟不议。一心... 净土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6 浏览
《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120.教育子女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120.教育子女”。富贵人子弟。多多一事不做。一旦遇祸乱。则必至无以自立。今全去用人。亲自操作。一则习劳。而能和血脉。二则少闲。而消诸妄念。实为爱儿女之根本办法。... 净土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3 浏览
《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115.未得一心亦可往生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115.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此种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致一心。则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 净土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3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