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四心念佛决定往生》 净土宗“大安法师《四心念佛决定往生》”。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今天是佛七的第一天,我们开始念佛,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念佛?我们常常讲发心,要发什么样的心?一个念佛人要发四种心:第一是惭愧心,第二是欣庆心,第三是悲痛心,第四是感恩心。怎么叫惭愧心呢?我们没有学佛之前是埋头造业,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对自己的行为没有一个冷静的反省,总... 净土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5 浏览
净土圣贤:费氏 净土宗“净土圣贤:费氏”。费氏,明朝湖州(今浙江省吴兴县)双林镇沈春郊的妻子。年纪很轻时,丈夫就去世,从此守节不再婚嫁,靠自己纺织来维持生活。费氏感悟人命世事一切无常,从此学佛修行,持斋数十年,家里供奉西方三圣画像,及一尊檀香木雕刻的观世音菩萨。费氏每天诵一部《金刚经》及念一千声阿弥陀佛圣号,不论寒冷暑热,都不间断。明思宗崇... 净土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4 浏览
圣严法师《骂出一句阿弥陀佛》 净土宗“圣严法师《骂出一句阿弥陀佛》”。当嗔恨心起时,你可能会气自己怎么回事,为什么老是容易发脾气?的确,人们通常都会这样自以为是:自己的情绪要自己控制,自己怎么可能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呢?其实这个想法是错的,情绪不是用控制的,情绪是要疏导的。如果硬要控制自己的嗔恨心,很可能会越控制它,自己越恨自己,因为你会发现,你是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疏... 净土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4 浏览
圣严法师《念佛法门的层次》 净土宗“圣严法师《念佛法门的层次》”。修学念佛法门可分两种层次,第一种是求感应;第二种是不求感应。但是,若不从第一种开始,而直接修学第二种方法的话,可能有些人比较不容易做到。今天有人问我:「《六祖坛经》里禅宗的六祖慧能大师说:『东方人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念佛要到那里去?』这句话是不是反对净土?」我回答:「不是的,因为净土法门是三根普被,... 净土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4 浏览
圣严法师《净土在人间》 净土宗“圣严法师《净土在人间》”。大家一向认为,净土一定是指佛的世界或是佛国,例如,西方极乐世界、东方琉璃世界,以及许多佛陀所介绍的他方无量无数的诸佛世界。其实,也有经典说到,净土就在人间。在信仰中,须弥山的北方,有一个郁单越;以及当来弥勒佛降临人间成佛之时,我们这个世界,也就成为人间净土。还有,在《维摩经》中说,只要人心清净,所处... 净土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4 浏览
圣严法师《念佛的人有三种,你是哪一种?》 净土宗“圣严法师《念佛的人有三种,你是哪一种?》”。第一种人,是为了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或是使家人开智慧得平安。此乃消灾祈福,解怨释结。第二种人,是为了人间苦多乐少,生命危脆,所以求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待至位阶不退,再入娑婆,广度众生,成就无上佛果。第三种人,相信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此如禅宗四祖道信大师所说:「若知心本来不生不灭,究竟清净,即是净佛国土... 净土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4 浏览
圣严法师《莲池大师的净土思想》 净土宗“圣严法师《莲池大师的净土思想》”。我们知道,清凉澄观是将禅宗摄于顿教的,莲池大师为标禅净同归之说,所以也将净宗的阿弥陀经及无量寿经判入顿教。因为莲池大师的看法是基于“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的观念,既然心即是佛,佛亦即是众生,那末,我们念佛便成了诸佛心内的众生,念的也就是众生心中的诸佛。这便是顿教。再说,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所谓念极归... 净土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4 浏览
圣严法师《人间净土对现代人的重要性》 净土宗“圣严法师《人间净土对现代人的重要性》”。净土是佛教的专有名词,不曾在其他学术和其他宗教里提过;它是指佛的世界、菩萨的世界。在那样的世界里,人的烦恼是不存在的。我们这个世界上的生命,非常脆弱,没有绝对的安全,无法抵抗天灾人祸。因此,释迦牟尼佛就提出了净土的理想境界,让我们有个追求、向往的去处。最重要的,是要我们从现在开始就照着去做,等到临命... 净土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3 浏览
净土圣贤:闻启初 净土宗“净土圣贤:闻启初”。明朝闻启初,字子舆,法名大晟,浙江钱塘人,从小时常生病,後来立志要了脱生死轮回。於是前往云栖,归依莲池大师,修学净土法门。从此笃信净土,力行念佛。莲池大师圆寂,憨山大师前来吊祭,闻启初礼请憨山大师:「请为弟子剃发,弟子愿随大师出家修行。」憨山大师说:「佛性是四大所不能拘束的,头发又岂能障碍呢?何况你... 净土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3 浏览
认正念佛 净土宗“认正念佛”。听到人说,我已经念佛好多年了,为什麽都没什麽特别的收获和感觉呢?也有人形容自己念佛好像在嚼蜡一般,索然无味;有人日课弥陀万声,却一心期盼回向家眷福寿康宁丶平安吉祥;有人四处奔波,出入道场,广结善缘,但临终时却不如预期的自在往生,为什麽会这样呢?认正念佛在清代悟开法师所编《念佛百问》第十七则,祖师提出... 净土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3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