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113经》要解(诸法本经)
林崇安,2007
◆经名:《诸法本经》(A8.83;A10.58)
(1)∵我闻如是:
(2)∵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一切法】
(3)∵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1若诸异学来问汝等:『一切诸法以何为本?』
汝等应当如是答彼:『一切诸法以欲为本。』
2彼若复问:『以何为和?』当如是答:『以更乐为和。』
3彼若复问:『以何为来?』当如是答:『以觉为来。』
4彼若复问:『以何为有?』当如是答:『以思想为有。』
5彼若复问:『以何为上主?』当如是答:『以念为上主。』
6彼若复问:『以何为前?』当如是答:『以定为前。』
7彼若复问:『以何为上?』当如是答:『以慧为上。』
8彼若复问:『以何为真?』当如是答:『以解脱为真。』
9彼若复问:『以何为讫?』当如是答:『以涅盘为讫。』
说明:
1善法欲:当知此中,一切法者,谓「善法欲,清净出家,为证涅盘,先受持戒,由是渐次,乃至获得究竟涅盘」,是故宣说「一切诸法,欲为根本」。
2触:又依净戒,引求正法,摄受多闻;由闻正法增上力故,能速集证增语明触,是故说彼「以为触集」。
3受:又彼皆为流趣明触所生诸受,乃至有余依般涅盘界为其後际,为求安乐而发起故,此乐一向无罪性故,是故说彼「学所摄法为受流趣」。
4作意:又彼为求所有明触,及依明触所生诸受,起闻、思、修所成作意,是故说彼「为作意生」。
5念:又於尔时,於四念住,由观品念,以观为依,与内心止为其增上,是故说彼「念为增上」。
6定:又念增上起奢摩他,与後圣谛现观妙智为上首转,是故说彼「定为上首」。
7慧:又於圣谛,诸现观中慧为最胜,谓能无余永尽诸漏,是故说彼「慧为最胜」。
8解脱:又由一切漏永尽故,获得究竟明触生受俱行解脱。即此解脱,非由一切学所摄法数数随得,唯由顿得,由此解脱,一切乐中为最第一,无罪性故,是故说彼「即用解脱以为坚固」。
9涅盘:又彼如是善解脱心,若诸明触所生受等,若学所摄所有诸法,并所依身,於无余依般涅盘界,任运自然究竟寂灭,是故说彼「皆以涅盘为其後际」。
(4)∵是为比丘「欲为诸法本,更乐为诸法和,觉为诸法来,思想为诸法有,念为诸法上主,定为诸法前,慧为诸法上,解脱为诸法真,涅盘为诸法讫」,是故比丘当如是学。
说明:
◎配三学:
○应知此中,1欲为增上,受持净戒,名增上戒学。
○依止2触、3受增上心、慧,任持方便所有4作意、5若念、6若定,并其加行,名增上心学。
○7慧为最胜,名增上慧学。
◎配学果:
○及彼依持8解脱坚固,是有余依般涅盘界第一学果。
○9涅盘後际,是无余依般涅盘界第二学果。
◎如是略说学及学果,摄一切法。
【修集资粮:九想】
(5a)∵1习出家学道心;2习无常想;3习无常苦想;4习苦无我想;5习不净想,习恶食想;6习一切世间不可乐想;7习死想;8知世间好恶,习如是想心;9知世间习有,习如是想心,知世间习、灭、味、患、出要如真,习如是想心。
说明:又此诸学及诸学果,能证资粮,当知修集九想:
1修集出家想;
2修集无常想;
3修集无常苦想;
4修集苦无我想;
5修集厌逆食想;
6修集一切世间不可乐想;
7修集死想;
8修集世间平等、不平等想;
9修集有、无、出、没、过患、出离想。
○此中所有如法,平等行摄,能往善趣;善身、语、意业,说名平等。
○所有非法,不平等行摄,能往恶趣;不善身、语、意业,名不平等。
○又住於此,若生、若长,能生後际所有众苦,说名为有。
○从其前际、於现法中有死灭苦,说名为无。
【得果】
(5b)∵若比丘得1习出家学道心者,得2习无常想,得3习无常苦想,得4习苦无我想,得习5不净想,得习恶食想,得6习一切世间不可乐想,得7习死想,8知世间好恶,得习如是想心;9知世间习有,得习如是想心,知世间习、灭、味、患、出要如真,得习如是想心者,是谓比丘断爱除结,正知正观诸法已,便得苦边。
说明:
○有学有二清净说句:谓於後有一切行中,由不现行道理,名「已割贪爱」(注:断爱);及「转三结」(注:除结)。
○无学有二清净说句:谓〔正慢现观〕故(注:正知正观诸法);及一切苦本贪爱随眠永拔除故,名「已作苦边」(注:便得苦边)。
(6)∵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基本问答〕
(1)略述此经的整体架构。
(2)解释此经中重要的佛法术语的意义和分类。
(3)略述此经中所显示的佛法的不共外道之处。
(4)略述此经中的止观修习。
(5)略述此经的独特之处。
(6)参考此经,如何将止观应用於生活中?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