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百颂》是十一世纪的伟大学者帕当巴桑杰的心灵证言,由顶果钦哲法王加以论释。帕当巴停留在***和尼泊尔边境的听瑞地区很长一段时间,拥有无数个弟子。有一天,一个亲近弟子在久违之后,抵达听瑞,看到***如此年迈而感到非常悲伤,于是他问:「胜者,当你离开这个世间的时候,毫无疑问的,你将从一个净土到另一个净土,但我们将会如何?我们能够信任谁?」面对热泪盈眼眶的弟子,帕当巴教导了修行百颂。∵

《修行百颂》意义深奥又简明易懂。诚挚认真的修行者将发现,这些偈颂中的所有教导,都是正统佛法修持不可或缺的精髓。∵

--------------------------------------------------

修行百颂

向***顶礼!

会聚在听瑞的幸运行者们,听啊!

在讲授法教之前,帕当巴先向***顶礼。***是一切加持之源,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之总集。他认为听瑞居民“幸运”,是因为他们热切地渴望研习与实修佛法,因而了解如何使生命具有意义。

如同破烂之旧衣无法恢复原有的新貌,

一旦你患了不治之症,向医师求诊是无用的。

你必须离开。

我们人类活在这个世间,

如同溪流河川流向海洋般。

所有众生都朝向同一个目的地前进。

如同一件衣物经过多年的使用而变得老旧,最后破烂不堪一般,生命也是分分秒秒、日复一日地枯竭殆尽。没有任何人事物能够阻止这个无可避免的过程。在死亡的时刻,诸如土地和钱财等虚幻的财物,完全无用武之地。我们终究免不了孤独地死去,把所有事物留在身后,如同从一团奶油中抽出的一根毛发,我们抽离於生命中所熟悉的事物。

除了死亡,我们的生命没有其他的结局,如同海洋是河流唯一的归处。在死亡的时刻,修行是我们唯一的依赖,一生所行之善业是我们唯一的朋友。

此刻,如同一只飞离树梢的小鸟,

我也将不会在此地太久;很快地,我必须离开。

没有任何事物比一个能够在死亡时刻协助我们的法教更加必要且珍贵。诸佛与***以法教的形式传下生动的智慧话语。这样的法教与伟大的诸佛***是无二无别的;它们能使任何用心体悟法教的人,获得与他们相同的证量,也为那些渴望进入解脱道的人,提供永不枯竭的启发之源。

1、∵

如果你们虚度此生,空手离开世间,

听瑞的人们啊,

那么在未来,人身将非常难寻。

有些人认为,他们不必急着遇见一位***,未来总会有时间修持佛法。这种态度使他们轻佛法而重俗务。

当播种的时节来临,农人立刻开始播种,不会拖延到第二天。同样的,当修持佛法的顺缘具足时,我们应该把全副精神用於修行,不要耽搁片刻。

2、

把身、语、意全用於实修殊胜的法教。

听瑞的人们啊,

这是你们所能从事的最美好的事物。

在不变的因果法则之下,我们的行为(身)、语言(语)和思想(意),决定了日后所要经历的快乐和痛苦。如果行为之秤的秤杆倾向不善的那一侧,我们将在轮回的下三道中受苦。如果秤杆倾向善的那一侧,我们将能够从轮回中解脱,并在一个生世内证悟成佛。抉择显而易见:让我们避免痛苦之因,确保获得安乐。

如果你在佛法兴盛之处投生为人,遇见一位具有成就的***,并把***的教导付诸实修,那么将使今生及未来的生生世世获得无限广大的利益。你将了悟,世俗的纷扰把你执囚在轮回的牢笼中,而生起一股渴望从轮回牢笼中解脱的强烈的欲望。此刻,你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上,一条通往解脱道,另一条则通向轮回六道。

经典有云:

身是能够引导你渡往解脱彼岸之船,

身是能够让你沉入轮回无底深渊之石,

身是邪恶的仆役,也是善德的仆役。

正如一块清澈透明的水晶会折射其支托的颜色,我们的心意也决定了行为的善或恶。因此,选择正确的道路,把我们的行为、语言、念头导向佛法是很重要的。

初学者应该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培养善的串习、消灭不善的串习之上。在佛陀住世期间,婆罗门优波掘多(Brahmin∵Upagupta)以每日纪录的方式来提高警觉,测量自己进步的程度:每天傍晚,他把黑色、白色的卵石分成两堆,每一粒黑卵石代表他在白天生起的每一个恶念或犯下的每一个恶行,每一个白卵石代表他在白天生起的每一个善念或从事的每一个善行。刚开始,黑卵石堆远高於白卵石堆。但渐渐地,两个石堆的高度趋於平等。最后,由於他坚持不懈,他达到只有白卵石堆的境界。

3、

把今生的身、心、灵献给三宝,

听瑞的人们啊,

来自三宝的加持必会生起。

对三宝及总集三宝於一身的***所生起的全然信心,将使心如同清澈平静的湖水,可以清晰地映照加持之月。有了这种信心的力量,我们的心将安住於三宝所赋予的宁静沉着之中。如此一来,无论情况是好是坏,对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4、

忘却今生的目标,转而把焦点集中於来世,

听瑞的人们啊,

那才是最崇高的目标。

用只顾今生、只追求自己的健康、长寿、舒适的狭隘眼界来修持佛法,是徒劳无益的。相反的,你应该努力思惟自己在所有来世之中,将面临什么样的状况。你不应该只思及自己的未来,也要考虑所有众生的未来。无论你做什么,行为背后的意图决定了结果的善恶,如果你要掌控和转化你的心--毕竟,这是佛法的目标--那么先检视那些潜在的意图和念头是重要的。你修持佛法究竟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还是为了他人的利益?

为了自己去寻求快乐,避免痛苦,常是我们的第一考量。但是如果你往后退一步。把自己视为无限有情众生的一个,那么你个人的渴望和恐惧就显得微不足道。正如你渴望获得快乐一般,所有其他众生也渴望安乐。然而,在他们追求快乐的过程中,几乎是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只会为他们带来痛苦。如果他们能够听闻和遵循深奥的佛法法教,那么他们将如同盲人恢复视力一般地了解到,只有善行能够为自己和他人、为今生和来世带来安乐。小心谨慎地从事善行,避免恶行,是从轮回的痛苦中解脱,获得证悟的永久安乐的唯一途径。事实上,如果你没有把这个真理完全融合成为自己的一部分,那么你声称希望帮助他人,也是徒然。

这是为什么当你遵循法教,并付诸实修的时候,必须如此思惟:“愿我获至证悟,把这些法教传予一切众生,引领他们证得佛果。”而不是怀抱着自己将因为博学多闻而受人敬重或有所回报的想法。

如果你的心趋向如此正面的目标,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你所说的话语,你所从事的行为,将如仆役服从主人的命令一般,会自然而然地朝同一个方向前进。但如果你的心是散漫的,充满执着、嗔恨和无明,那么无论你做了几百万次大礼拜,或持诵几百万次咒语,都形同享用掺杂了毒药的美食。这不是我们趋近成佛的方法。

试着在任何情况下,努力持有圆满纯净的念头,那么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行为,也都能保有它的正面力量直至证悟,如同落入海洋的水滴,能够和海洋一样长存。

5、

家人如同市集上的人群般短暂,

听瑞的人们啊,

切勿争斗阋墙。

家人之间的联系如同市集人群的聚合般短暂。在我漫长的一生当中,我不只一次亲眼目睹夫妻、亲子反目。大家庭往往是强烈执着与嗔恨上演的地点;这些执着与嗔恨经常引发争执与怨恨。当家庭出现纷争的时候,光是一些片刻的敌意或成见,就可能导致紧张的场面,而使一些家庭成员仿佛被邪魔附身般,彼此杀害或自杀。

当男人和女人因业力结合时,他们应该为了和谐共处而努力。争吵一点好处也没有--它们为每一个陷入争执的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你应该担负起这个责任,和颜悦色地对待所有的家庭成员,以身作则地用慈爱一点一滴地让家人亲近佛法。

在寺院中,许多比丘或比丘尼共同生活在一起,因此让大家感觉彼此团结一致,持守良好的戒律是重要的。和谐的寺院社群是构成佛法的基础。

***与弟子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如果弟子与***维持圆满纯净的关系(这种心灵上的联系在梵文中称为“三味耶”(samaya),他们在修行道上将不会遭遇任何障碍。

我们之中有许多人已跨越了金刚乘的门槛,在同一个坛城中心,从同一个***处接受灌顶,成为修行道上的兄弟姊妹。因此,我们之间所发生的任何争执与不睦,都是严重的错误。如果参加金刚乘竹千(drupchen)大法会的人爆发争执,那么在爆发争端的刹那,整个法会就被糟蹋了,如同一罐被落入老鼠染污的牛奶,因不洁而无法饮用。

6、

钱财如同魔术表演,不过是诱惑与欺骗,

听瑞的人们啊,

切勿被贪欲的绳结系缚捆绑。

巨大的财富、精致的华服和美食--即使你拥有你所渴望的每一件事物--都无法永久。有所积聚,势必有所耗尽。无论你积累多少财物,迟早都会用尽。权势和地位也是如此,有起必有落。没有人能够永久占据相同的位阶。所有的聚合注定以分离为收场。在某个时刻,十万人聚集在一起,但几个小时之后,他们解散。生命是短暂的,出生无可避免地皆以死亡为终结。可曾有过任何一个生命逃离死亡?

某个人在累积了巨大财富之后,或许会心满意足地回顾自己的成就,并骄傲地想着:“我是一个富有的人。”然而,他也可能如此深刻反思:那些财富有哪些、有多少是靠着谎言、欺骗、牺牲他人的利益而获取来的。长远来看,这些负面行为只招致痛苦。

只要是以诚实正当的方法来获致财富,用之於正途,那么财富本身并不邪恶。财富可以纾难解困,可以供养三宝,可以资助僧团,以及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那些因善心人士资助而受益的人不可贪婪,应把领受的财物仅仅用於修行。施者与受者双方都应离於执着,把财产视为在梦中获得的虚幻礼物。从究竟的观点来看,财富本身不具有真实的存在,同样的,你透过布施所获得的功德,也不具实体,也不是真实的。但是,它仍然能够带领你臻至成佛--成佛的一个面向,即是离於对所有现象的执着。

然而,一旦你被贪欲控制支配,你的双手就会被贪欲系缚,你的心就会被贪欲封闭,不但无法布施,甚至连目睹他人慷慨布施也会令自己痛苦。这种态度制造了投生饿鬼道的因缘。在饿鬼道的众生,无时无刻不受饥渴的煎熬。

强烈的执着甚至会使我们落入地狱道,承受剧烈痛苦。在佛陀住世期间,一个拥有一只美丽托钵的比丘过世了。由於这位比丘对托钵具有强烈的执着,因此甚至在遗体被焚化前,就投生为一条毒蛇。这条毒蛇一出生,就盘蜷在托钵内,对所有接近的人发出威吓的嘶嘶声。这件事传到佛陀耳中。佛陀说明了那条蛇的来由。然后,佛陀用真言规劝毒蛇弃绝恶念。结果那条毒蛇立时离开托钵,逃入森林。然而毒蛇的执着与嗔恨仍然十分强烈,以至於火焰从它口中冒出。它死了以后,即刻投生炎火地狱。在同一刹那,火葬比丘的柴堆被点燃了。於是,同时有三把火--毒蛇口中之火,地狱之火、火葬柴堆之火--燃烧着。人们替那个不幸的比丘取了一个绰号“燃三”(He∵who∵burned∵three∵times)。

在早晨供养水供食子、於傍晚供养烹煮食物的炊烟,可以纾解饿鬼道众生的饥渴巨苦,尤其当我们用大悲心来做这些供养的时候,效果更大。

爱和了无执着是真正的慷慨布施的基础。我们应该慷慨大方,尽可能地布施给那些急需帮助的人。

7、

身体只是一个盛装各种污物的皮囊,

听瑞的人们啊,

切勿娇养它,装扮它。

“我艳冠群芳,”一个美丽女人想着,“我可以诱惑任何我想诱惑之人。”事实上,她动人的身躯不过是一堆血、肉、淋巴、骨骼和排泄物,一点也不漂亮美好!人身如同一只盛装了排泄物的精致瓷瓶,一打开它,就令人作呕。

我们耗费心思来照料身体,用最鲜美多汁的菜肴喂养它,用最时髦的衣饰装扮它,努力让它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是多么的浪费时间。除了墓地,身体没有其他归宿。在墓地里,它将被焚化,被埋葬,或被用来喂养鸟禽。

受到最无用的动机的驱使,我们投入商场,与对手竞争,毫不犹豫的撒谎欺诈每一个人,使我们在追求无用目标的同时,增添了恶业。而且到最后,我们永不厌足。我们的财富不够钜大,我们的食物不够美味,我们的欢愉似乎永远不够强烈。

当我们拥有足够食物来维持生命,拥有足够衣装来遮身蔽体时,我们还需要什么呢?我们的心灵***有了这些就心满意足。他们从不贪图奢华的衣饰或价格高昂的精致佳肴。他们嘲笑安逸和名声。

因此,我们平日对身体的关注,几无功德可言。然而,它却可以成为修持佛法、价值无可估计的工具。可惜的是,我们只能短时间使用这个工具,直到我们死亡。因此,我们不应只是尽能地让它享受欢乐与舒适。我们必须善用它,用它来趋近证悟的境界。

如果你无法停止迷恋身体,那么你的执着与贪爱只会增加。我们应该把身体视为一个幻象,一个梦中的色身。我们应该只给予身体必要的照料,以维持良好的健康,然后把全副心力用於修行,如此一来,我们有朝一日会变得跟菩萨一样。菩萨毫不执着於身体,随时准备布施他们的四肢、眼睛、甚至生命来利益他人。

8、

家人朋友不比一场魔术表演来得真实,

听瑞的人们啊,

切勿被自己对亲友的喜爱所束缚。

光是看到家人和朋友,就会令我们高兴,一旦听到子女的哭喊,我们就满心焦虑。这种情绪支配我们的心,让心偏离正途。在一生当中,我们执着於那些亲近我们的人,并为他们的死亡与自己的死亡感到恐惧。有时候,我们或许会想要独自前往山间闭关,全心修持佛法,然后我们犹豫不决地想着:“谁来照顾我的家人,我的事业,我的田野呢?”於是,我们持续延后修行的决定。即使咽下最后一口气,我们的心仍然执迷於挚爱的人,无法平静安详地面对死亡,祈愿投生净土。

把周遭世界、所有亲近自己的人及所有财物视为一场魔术表演,不具有任何真实的存在,是重新坚定决心的最佳方式。一个魔术师知道,他变化出来的鸟禽和马匹,是不具任何实体的幻象,因此对它们不起任何执着--但是魔术师仍然可以与它们相处,享受它们的存在。

大多数人过着家庭生活。一个家庭维系在一起的时间最多只有一辈子,而通常的状况是,家人相聚的时间往往比一辈了少很多。在这短暂相聚的时间内。我们应该努力维系彼此之间的完美和谐,同时尽可能地遵循佛法。让我们日日夜夜地把心转向善与慈悲。做一次大礼拜、念诵一篇简单的祈愿文、片刻思维心的本质,都是通往证悟的种子。在今生结为夫妇,成为亲子,乃是过去行为与共业的结果。这也是我们应该不惜代价地避免争吵,和谐共处的原因。

那些能够放弃家庭生活,转而投入寺院生活的人应该祈愿,一旦你获得证悟,朋友和新近自己的人将成为你所带领、通往解脱道的第一批弟子。

9、

故乡和土地如同牧民的放牧地,

听瑞的人们啊,

切勿深深执着。

我们称自己的出生地为故乡。然而事实上,在六道轮回之中,没有一处不是我们的故乡,因为我们曾在那么多地方投生那么多次。如同牧民随着季节迁移营地,我们每一次投生,就换一个家乡。执着於某一片土地有什么意义呢?

10、

六道轮回中的众生都曾是照料过你的父母,

听瑞的人们啊,

切勿对他们生起“我”和“我的”的想法。

我们和一切众生共享六道轮回这个故乡。在无限的过去生世中,每个众生都曾是你的母亲、你的父亲、你的朋友或你的敌人。因此在短暂有限的今生中,去分别你喜爱的朋友和你想要摆脱的敌人是毫无意义的。对於朋友、敌人、死板狭窄的见解,加深了执着与嗔恨,遮蔽了你的心。

我们紧抓着“我”及“我的”概念不放,并盲从因这些概念而生起的喜爱与嫌恶的情绪,使我们累积了恶业。让我们停止这种作为!

11、

你出生那天,死亡便开始接近,

听瑞的人们啊,

切记,没有任何时间是可以挥霍浪费的。

婴儿的诞生乃天下一大乐事。然而,没有任何事物能够阻挡婴儿逐步迈向死亡的过程。在他的一生当中,无论他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方向,没有任何事物能够让他免於一死。俗话说:“太阳渐行渐远,西山之阴影则渐行渐近。生命愈是开展,死亡愈是逼近。”

当婴儿成长为青少年,他仍然认为自己来日方长。这真是大错特错!不断地把事情延后再做是愚蠢无知的。死亡可以在任何时刻降临。每一次呼吸,就更加趋近死亡一步,如同一支被领进屠宰场的动物,每走一步,就离死亡愈近。

今生只有一次;来生则无可计数。切勿牺牲无数的来世,来追求今生虚幻的安乐。如果我们日复一日地忽视佛法的修持,在死亡的时刻,我们将懊悔万分,而且为时已晚。一个垂死之人能够开始修行吗?当下即是献身於修行的时机。在死亡时刻,修行的觉受是唯一能够帮助我们的事物。

12、

从根本而言,没有所谓的迷妄,它的生起只是暂时的,

听瑞的人们啊,

检视造成迷妄生起的原因的本质。

无论你多么努力地擦洗黑炭,都无法把它洗成白炭。我们可以想象无明是自性的一部分,如同黑色是煤炭的一部分。果真如此,无明和迷妄就无法被根除。事实上,无明和迷妄不具有任何真实的存在。它们无法改变我们本俱的自性--佛性。佛性如黄金般纯然且不受改变。无明至多可以暂时遮蔽佛性,但佛性本质却不会改变。

在某些因缘之下,无明暂时形成,一如天空的云朵,暂时遮蔽了太阳的灿烂光辉。但当我们飞向云朵,进入云朵之时,却无法触摸到云朵。在这之前,云朵不存在,最后也将消逝在稀薄的空气中。至於太阳,则从未改变,完全没有受到云朵的影响。

无明制造的障蔽是偶然生起的,是短暂的,是无可执取的。它们无法改变或影响我们的本然自性,也不是本然自性的一部分。无明,一切迷妄之根源,诱惑众生进入轮回。然而,无论无明看似多么坚实,它也从来不具有一丝一毫的实相。既然无明从未生起,那么它也无法存在,更别说去止灭它的存在。一旦对於空性的了悟去除了无明的障蔽,成佛之自然本质将显现。一旦风吹散了云朵,从未停止照耀的太阳将显露出来。

13、

心无旁骛地专注於修持殊胜的佛法,

听瑞的人们啊,

它将在死亡之后引导你。

正盛之青春年华赐予我们健康和力量,热切地想要享受人生。我们怀着不灭的热忱,竭尽所能地来增加财富与权势。对一些人来说,达成自己的目标,同时意味着要损害他人的利益。然而在死亡的时刻,我们将了悟,所有占据我们心神的事物,是多么虚荣无益。唉,但是到了那个时候,要回头已经太迟了。

至美的事物从未能够诱惑死亡,至钜的财富无法贿赂它,至大的力量或权势无法迫使死亡等待片刻。一国之君也必须遵循它的召唤。它将卸除将军的武装,即使他拥有一个威力强大的军械库。在死亡的时刻,我们在一生中所获得的灵修觉受,是唯一的助力。

赶快!让我们在老迈夺走体能与智力之前修行。让我们背弃凡俗生活的迷惑与幼稚散乱,全心修持佛法。那么在死亡时,就会如无与伦比的冈波巴大师所说的:“最好的情况是,我们将了悟究竟本质,即法身。中等的情况是,我们肯定将投生净土,充满喜乐,如同孩子回归家园。最差的情况是,我们将了无悔恨,因为我们已遇见***,并如实地修持他们给予的法教。”让我们从此时此该开始准备,在死亡的时刻,我们所领受的法教将能够派上用场。

14、

因果业报的真理必然使行为结出果实,

听瑞的人们啊,

避免所有负面与邪恶的行为。

假若死亡只是意味着,我们将如水被干涸的地面吸收,或如熄灭之火焰般消失,那么我们可以不去在意死亡。然而,情况并非如此。死亡之时,我们舍弃了肉身,却保留了心识:这个心识在死亡与投生之间的过渡状态中--称为中阴--游走。

在中阴状态下,我们没有有形的身体,无法如常地使用五种感官。我们被迫脱离父母和朋友的陪伴,如同一根从一团奶油中抽出的毛发。尽管如此,有一件事物却如影随形:我们过去的所作所为。如果恶行较多,我们将无法逃脱轮回下三道的痛苦。相反地,如果善行较多,我们将投生上三道,继续朝解脱迈进。当我们的心在中阴多变的体验里游走的时候,我们既无法选择去做有利於自己的事,也无法从从容容地决定要走哪一个方向。我们没有出路。如同风中的羽毛,我们受到自身业力的迫使,被死亡的士兵拖着走。我们没有暂时喘息的片刻,好让自己振作起来。我们无法随意停留或离去。我们的心神被抛过来丢过去,∵不听我们使唤。

要了解并相信因果法则主宰宇宙和一切众生,这一点是重要的。密勒日巴***说,如果他能够全心奉献於佛法,并在一个生世中获得证悟,乃是他确信业之法则的缘故。每一个行为无可避免地都会有一个结果。我们行善或行恶的痕迹,留存於心识的下层。要消除恶行的痕迹只有两个方法:一是经受恶业所带来的自然后果--痛苦,二是在可怕的业果出现之前,有适当的对治解药来清净恶业。

当***告诉我们,所有的善行和恶行具有不可避免的后果的时候,我们听得清楚明白,但不是真正相信他的话。如果我们真的相信,我们就不敢犯下最微小的恶行,反而会大大地着重於从事所有的善行,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善行。难道一个人会去管金块有多小而不珍视它吗。

15、

把所有的事务留在身后,犹如南柯一梦,

听瑞的人们啊,

只要把“无为”付诸实修。

凡俗人生的各种事务如同海浪般一个接着一个而来。富者永远觉得拥有的金钱不够,权者永远觉得拥有的权势不足,思惟以下的话语:满足我们所有欲望,圆满我们所有计划的最佳方式,就是放弃它们。

一个证悟者把凡夫俗子热衷的事务视若梦境,如同一个老人观看孩童嬉戏般看待它们。昨晚,你或许梦见自己是一个伟大的国王,但是当你清醒之后,留下了什么?你在清醒时所体验的事物,几乎不比梦境真实。与其去追求难以捉摸的梦,你应该让自己的心安住於宁静无扰的禅思,离於烦乱散漫,直到对空性的了悟成为你的觉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6、

放下凡是你所执着的事物,

听瑞的人们啊,

没有任何一件事物是你需要的。

想一想任何一个让你强烈执着的人、物品或情况,并试着去检试你所深深执着的美好事物、权力或财富。彻头彻尾地检视它们每一个。它们看起来不像是幻象吗?当你用这种方式来看待事物的时候,你的执着减少了,不再有相同的、急需去拥有的感觉。如果你有“我不需要任何东西!”的态度,你的心境将自然而然地感到宁静自由。

另一方面,如果你在活着与死亡的时候,都处於强烈执着的状态下,那么你的今生与来生将充满痛苦折磨。在死时,强烈执着於身后物的人,将变成一个受贪欲折磨的饿鬼。

过去的伟大圣哲与行者只要有维生所必需的最少量食物,以及足以避寒的衣物,就感到心满意足。然而,他们是最富有的人,因为真正的财富属於那些知道如何满足於现状的人。

伟大的噶当派禅修者噶拉·贡秋(Krark∵Gomchung)住在***的一处洞穴中。每次他进出洞穴的时候,身上穿的袍子都会被洞口的山楂丛妨碍到。他常常考虑砍掉山楂丛,但每每如此,他心中立刻就会生起死亡的念头。他想:“谁晓得我什么时候会死呢?把去除这株长刺的树丛所花的时间用来禅修比较好。”藉由禅定的力量,噶拉·贡秋能够飞行,示显各种神迹。他圆寂时,那个山楂丛仍在原地。

假若如此伟大的行者都无法忍受去浪费片刻的时间,那么在修行道上仍有如此多的事情需要完成的我们,怎能把人生绝大部分的时间耗费在俗务之上?

17、

既然你不会永远留在这个世间,

听瑞的人们啊,

那么现在就开始准备你的旅程。

在我们之中,谁没有想过去建造一幢坚固牢靠的房子,可以让我们住在里面数十年,并在我们离开世间之后,还能维持数个世纪?谁不曾梦想致富,在余生免於所有的忧虑?是“永恒的恶魔”诓骗了我们,让我们相信事物能够持久。

相信任何人事物永远属於我们,注定会令我们失望。这是多么悲惨的景象啊,目睹人们在死亡时,心思完全被所爱之人与所留下的身后物占据,遗言除了一连串的执着之外无他,完全无视於等待在他们前面的命运--如果他们完全忽略任何具有真实意义的事物,那么他们所在面对的命运,很可能是充满痛苦折磨的。相反的,圣哲与真正的行者不认为自己拥有任何事物,甚至连自己的身体也是如此,更别说财物或住所。听到这样的事迹或遇见这样的圣哲或行者,是多么令人有所启发啊!他们视财物为暂时借来的虚幻之物。

我们要经历很长一段旅程去通过六道轮回。如同一名小心翼翼准备旅程、展开环游世界的水手,我们应该亲近佛法,为自己面对一段甚至更长、通过死亡与再生的旅程做好准备。

18、

如果你要先去完成你必须做的事,

你将永远不会接近佛法,

听瑞的人们啊,

当你想到佛法的时候,立刻起而修行。

俗务如同湖面的波纹,是永无止境的。你或许认为,在接下来十年或二十年,你能够把计划做出结果,之后你将可以安心自在地修持佛法。如果你有这种想法,那么可以确定的是,你正在忽略生命的脆弱。难道你不曾目睹人们在最出乎意料的方式下英年早逝?认为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你的身上,是不理智的假设。

当心中生起修持佛法的念头时,不要犹豫踌躇。切勿把修持佛法这件事拖延到明天。当下即是适当的时机。农人不会等到冰霜使地面变硬才开始播种。他会趁着土壤温暖湿润的时候播种。一旦你遇见了具德的***,领受了他的教导,你就已经准备就绪,可以开始走上觉悟之道。

19、

在森林内部,猴子可能快乐安适地活着,

听瑞的人们啊,

但森林外围的火焰正在逼近。

在森林深处的中心,猴子惬意地在树枝之间跳跃嬉戏,享受美味的果实。它们不知道自己被火焰包围,很快就会被活生生地烧死。同样的,骄者、权者、富者自得其乐,仿佛不知道死亡将突袭而来,置他们於死地。思量在死亡的刹那,什么是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并遵循证语之道。这是你善用人生的唯一聪明的方式。

20、

生、老、病、死是一条没有桥梁或浅滩的河流,

听瑞的人们啊,

把船准备好了吗?

生、老、病、死是人类的四大痛苦。出生是生命的门槛,也是痛苦的门槛。很快地,老迈将改变我们的健康状况,使感官衰退,牙齿脱落,头发灰白。失去记忆力将使我们脾气坏,难以相处,而且没有人想要听性情乖戾的老人说话。焦虑绝不会停止折磨我们。我们的财务会出什么状况?我们担忧,我们的子女将如何地弃这些财务於不顾。疾病也将带来苦恼折磨的重担。我们因苦楚而憔悴瘫痪,最后必须面对死亡的极度痛苦。

这四大苦形成一条狂暴河流,我们所有人都必须越过。我们现在就准备一条可以带我们渡至河之彼岸的船只,不是比较好吗。

21、

在生、死与中阴的狭道上,

盗匪--五毒--等着突袭你,

听瑞的人们啊,

把***当做你的护卫。

通过一个盗匪出没的地区,是一个充满危险的可怕经验。同样的,在修行道上行走时,也必须经过难行而危险的狭道;任何一个展开艰钜的证悟旅程的人,都必须预期自己可能会遭遇一些难以克服的巨大障碍,尤其是贪、嗔、痴、慢、疑五种障碍。你或许能够避开“贪”的袭击,但你会发现,“嗔”已在下一个十字路口伺机而动,准备要制伏你。即使你逃离“嗔”的等待,你也会轻易就落入“慢”和“疑”的魔爪之中。这五种有毒的情绪是冷酷无情的盗匪,总会摧毁我们达成目标--自轮回中解脱--的任何机会,不会犹豫片刻。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一个完全值得信赖的护卫来带领你通过重重危险。那个护卫就是你的***。唯有他的指引,你才会安然无恙地抵达目的地。

由於其中有太多的风险,因此你要先选择一位真正具德的***来做为开始。一旦你对***建立了信心,你就必须遵从他的建议。最后你应该学习如何把***的建议付诸实行。如果你能够正确地进行这三个阶段,你将进步神速,没有障碍。由於***的慈悲和智慧,佛法的全貌得以在你面前陈展,如同在市场上拍卖的昂贵食品。错失这个机会,不是愚蠢吗?

如果你信任一位真正的***,当你年迈的时候,就有一个可以运用的修行法门;当你生病的时候,就有另一个修行法门;当你面临死亡门槛的时候,还有另一个修行法门。你将准备就绪,怀着坚定的信心面对生与死。

22、

***是永远可靠的皈依对象,

听瑞的人们啊,

时时观想***在你的头顶之上。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慈悲的***永远不会背弃你。如果你信任他,他将带领我们直至证悟。你的信心愈坚定强烈,你的修行将愈快速地开展。如果你真的能够把***视为佛陀现前,你在修道上的进展将非常迅速。

你应该如何依止一位***?用你的身、语、意来供养***,比物质的供养更重要。然而最重要的是,你必须非常努力地把***授予的法教付诸实修,来回报他的仁慈。

你如何开始走上修行的道路?首先,你必须从***那里领受法教,接着确定你了解法教的意义,最后把法教融合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你应该如何把***的教导付诸实修?你应该像一头饥饿的牦牛,当它吃着一簇青草的时候,眼睛已盯着另一簇青草。你应该充满喜悦,热切地修行,绝不落入懒散或漠不关心。尤其绝对不要认为:“这样已经够了。”人们在做了几千个大礼拜,念了几万遍咒语之后,开始感到骄傲,同时又毫不犹豫地杀害昆虫,纵容他们所有的妄念,不在乎自己犯下的恶行,即使这些恶行相当大相当多。这是一个大错误。这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的指引,正如一个婴儿需要父母的保护。

试着把你所有的经验和觉受融入对***的虔敬心之中。如果你能够领会这个修行的重点。将不会有障碍。如果你的境遇顺遂愉悦,那么把你的安乐视为***的加持,不要执着於它,视它为一场迷梦,一个幻象。如果你遭受困难和痛苦,也把它视为***的加持。如果你生病了,那么观想***位於病痛发生之处。要认清,这个病痛提供你一个机会,去清净你在过去所造之恶业和无明--痛苦的根源。把许多其他如你这般受苦的众生放在心中,并祈愿你的痛苦承纳了他们的痛苦,愿他们从一切痛苦中解脱。如此一来,疾病便能教导我们慈悲。

23、

如果***是你的依怙,你将到达任何你想要到达之处,

听瑞的人们啊,

对***生起虔敬心,做为踏上道途的盘缠。

***如同地面,从不离开我们履踏的双足。***带领我们通往证悟,从不令我们失望。受了大气的撑托,飞机可以迅速地把我们带到步行无法企及之处。藉由虔诚心的支持,***的加持能够很快地带我们走向证悟。

“法”(Dharma)这个字的其中一个意义是“承托物”。它支持、引导那些怀抱信心、一心向法之人。一个被水势湍急的河流冲走的人,可以被一只强健结实的手拖拉上岸。同样的,只要我们向***出示信心之环,那么***的钩子便能够把我们从生死轮回中拖出。

从声闻乘上至大圆满,无论是在佛法的哪一个阶段,没有一个弟子能够在缺乏真正***的引导下修持。仰赖一个具德的***,是在修行道上有所进展,避开所有潜在障碍和误入歧途的最佳方式。因此,虔敬心是我们踏上证悟旅程必须支付的费用--为了抵达目的地,这是我们必须自行提供的“盘缠”。

24、

那些富裕之人也会吝啬贪婪,

听瑞的人们啊,

慷慨地施予,不要有所分别。

俗话说:“愈富者,愈吝啬贪婪。”这句话常常是真的。贪欲让你不快乐。它使你投生饿鬼。与其积聚无用的财富,倒不如把财富运用於有益之途。慷慨地对待穷困之人,建造佛塔,供养三宝。你愈是慷慨宽厚,你就愈昌盛繁荣。

我们应该没有分别地慷慨对待所有的人--穷者、病者、老者、来自远方的旅人--不要因为对方是朋友或陌生人、我们有求於对方或无求於对方而有所分别。在布施时,不要炫耀招摇,不要有所偏袒,也不期待获得任何回报。

25、

拥有权势的人也会行事邪恶,

听瑞的人们啊,

扬弃追求地位与权势的所有欲望。

国家领袖为了建立权威而从事许多恶行,并且也要为以他们的名义所犯下的罪行担负起责任。他们将面临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军队领袖最终将尝到因其命令所造成士兵阵亡的业果。

建立在如此多罪行上的权势,究竟有什么利益?何必汲汲追求权势、财富、升迁和社会地位等不长久、只会招致痛苦的事物?“觉悟的状态”是一个我们永远不会从其上落下的地位。

26、

那些拥有地位和财富的人永不安乐,

听瑞的人们啊,

(拥有地位和财富的人)准备痛苦地捶胸顿足吧。

没有人会比一个认为金钱万能的人更焦虑不安。“我要如何创造财富?一旦创造了财富,我要如何持守财富?”他生活在担忧被偷、竞争和面临灾祸的恐惧之中。当他最后失去了财富,他觉得自己身上的肉仿佛被切下来一般。

看看一些人是如何为了事业而日夜劳碌奔波。他们为了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竭。他们对每一个人心存猜疑,并企图从地位低於自己的人身上谋取利益,胜过地位均等的人,驱逐地位高於自己的人。他们很难享有片刻远离忧虑和烦恼的平静。

没有权势、没有社会地位、没有可以失去的事物,以及没有可以恐惧的事物,是多么纯粹的喜乐!

不要让你的心被无益的念头拖累。缅怀过去和未雨绸缪有什么好处?安住在当下的离戏(simplicity)状态中。与佛法和谐共处。让佛法成为你的生活和经验中心。做你的命运的主人。

27、

在下一个世界中,既没有家人,也没有朋友,

听瑞的人们啊,

把信心寄托於佛法之上。

当我们被一个小刺刺伤的时候,我们哭喊疼痛;当我们碰触到冰寒之水的时候,我们冷得发颤。然而,我们如此珍爱的身体,很快就会变成一具没有任何感觉的死尸。被焚化,被埋葬,被犬只吞噬,或被秃鹰撕裂,是它唯一的命运。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父母、子女、朋友、仆从、房屋和财富都无法随行。业力之风把我们带走,如同吹动一根羽毛。我们将前往何处?我们将停留何处?我们再也没有任何选择。

谁能够帮助我们?我们只能充满信心地仰赖***、三宝,以及终身修持的佛法,向他们寻求协助。因为只有他们拥有力量,能够把我们从介於死亡与投生之间的中阴阶段的痛苦和恐怖中救度出来,引导我们前往净土。

修持佛法之初,困难重重,但最后却能够获得至极大乐。这和从事俗务有天壤之别;从事俗务皆以喜乐为始,以痛苦烦忧和理想破灭为终。

密勒日巴***曾经忍受什么样的磨练和严苛考验!然而,正是透过这些磨练和严苛考验,密勒日巴证得了“金刚持”(Vajradhara)的不变果位--无别的清净大乐(the∵pure∵bliss∵of∵non-duality)。他独自居住在僻静洞穴之中,但他的光耀却遍及世界。他也必须跨越死亡的门槛,但是此刻,他端坐在净喜净土(the∵Land∵of∵Pure∵Joy)的坛城中央。这是和骄慢的世人有多么的不同啊!当一个国家领袖或百万富豪过世的时候,人们会说:“某某人死了。”如此而已,不比一根蜡烛烧尽,一潭水蒸发重要。

“佛法”这个字也意味着去修补或去矫正;去纠正所有的缺点,去发展所有完美无暇的功德。除此之外,我们如何能够获得自由?从修持佛法中所获得的功德将留存下来,成为来世的心灵资粮。

28、

如果你漫无目的,你将浪费人身之暇满,

听瑞的人们啊,

此时此刻立定决心。

我们的心瞬息万变;它唯一不变的是对世俗诱惑的强烈执着。在我们学会控制念头,在我们的心获得真正的定力之前,我们的信心一定会犹豫不定,并且容易为了没有意义的活动而分心,浪费生命和修持佛法的珍贵机会。把修持佛法这件事拖延到明天,等於是在持续拖延,直到死亡来临为止。

受到信心的驱使,猎人奇惹瓦·贡波·多杰(Chirawa∵Gonpo∵Dorje)告诉密勒日巴***:“我决定开始修持佛法,但我必须先回家向家人告别。之后,我将立即返回。”

密勒日巴***打断猎人的话说:“现在就下定决心。倘若你回家,你的家人会费尽心机要你改变心意,你就不会回来了。如果你想要专心修持佛法,那么就要即时即行。”猎人照做了,后来成为密勒日巴***最具证量的弟子之一。

切勿落入犹豫不定(掉举)的陷阱!投入全副的心力,专心一意地修行,不受任何其他想法的干扰。

29、

死神将在你心思散漫的时候掳获你,

听瑞的人们啊,

从当下开始修行。

你的田地需要耕种,或你的事业需要关注,或者寻找一个适当的伴侣是你的主要考量--我只能猜想你把时间花在哪些事情上。但是你要记住,你愈是把人生浪费在这些事务之上,你愈可能让死亡把你留给修行、所剩无几的时间夺走。不要让俗务的包袱使你偏离追求佛法的道路。如果有一天,你生起修行的念头,那么就从那一天开始修行。如果有一天晚上,你生起修行的念头,那么就从那个晚上开始修行。无论在何时何地生起修行的念头,就在当时当地开始修行。

30、

死神将在何时现身?我们无法得知,

听瑞的人们啊,

你要时时刻刻提高警觉。

死亡如同闪电,毫无预警地袭击,没有任何转圜的余地。

你或许身体强健,和朋友一起品尝美馔佳肴,或凝视壮丽宏伟的景致。然而就在那个时刻,死亡可能近在咫尺。当死亡来临时,那些亲近你的人将被留在身后,你的对话将被中断,留下尚未用尽的食物,以及未完成的计划。

人们突然死亡、遭受意外、被人谋杀、因食用不洁的食物或错误的药物而中毒死亡、在游戏或运动时受伤,或死於战争,这引起事情不是常常发生吗?死亡的威胁总是伺机而动。你应该如同一个旅人行经盗匪出没的国家,时时刻刻提高警觉。一个遭受暗杀威胁的政治领袖绝不会松懈警戒。他避免接连两个晚上在同一个地方过夜,总是觉察死亡的逼近。让我们时时刻刻保持这样的警觉。每天晚上就寝的时候,要如此思惟:“早晨来临的时候,人们会不会在我的床上发现一具尸体?”

31、

你死亡的那一天,没有人能够护卫你,

听瑞的人们啊,

你要做好仰赖自己的准备。

当你跨入死亡门槛的时候,围绕在你身旁的亲友几乎无法提供任何援助,也无法陪伴在你身旁。甚至连最富有的权贵也无法带走一丝一毫的财富。最有权势的将军也无法命令军队阻挡死亡的来临。他必须像其他的每一个人一样,屈服於死亡。

你的心识将离开身体,在中阴徘徊游荡。在中阴,你将发现自己独自带着虚幻的意生身(mental∵body)处於幽暗之中,迷失绝望,完全不知所措,又不知道何去何从。那时,折磨大多数众生的可怖幻觉令人毛骨悚然,其可怕的程度笔墨难以形容。虽然这些幻觉只不过是你的心的投射,但在那个时候,它们却是强而有力的事实。

在那个时候,你透过修持佛法所获得的觉受,是唯一可能的慰藉来源。这是为什么,在此时此刻就要开始努力修行是如此重要。即使在太平时期,一个国家都要替未来可能发生的侵略未雨绸缪,做好因应的准备。同样的,你也必须时时刻刻保持警觉,用修持佛法的方式来准备面对死亡。佛法如同永恒的丰收,能够为你的来世提供食粮,并且是你未来安乐的基础。

32、

如果你观照死亡,你将发现你不需要任何事物,

听瑞的人们啊,

把死亡时时刻刻记在心头。

一旦你把诸法无常、生命极端脆弱和死亡威胁无处不在的信念根植於心,你就不会向往寻常的人生欲望。除了希望能够在隐僻之处修持佛法,你将一无所求。让我们看一看密勒日巴***。他仅仅以荨麻为食,以棉布披巾为衣,却在一个生世之中,证得持明***(Awareness∵Holder)的无上果位。

但是如果你缺乏远见,没有深刻地去思惟死亡和无常,那么你将难以停止去追求人生中无益的事物。欲望总是多过需求的串习将持续下去,即使你拥有足够的食物,你将仍然想要去品尝更美味可口的佳肴。即使你拥有足够的衣物和适当的住所,你将一直想要获得更时髦的服装,以及一幢更大、更舒适的房屋。虽然你已拥有一个伴侣或爱人,你将不断想要寻找一个更好的伴侣或情人。

这些都是你总是忘却死亡有多么逼近的征兆。如果你没有盲目地相信,你还会在世界上活很长一段时间,那么你为什么还把全副心力投注在规划未来之上?

过去伟大的修行者把自己形容为“无常之念根植於心的瑜珈士。”他们清楚了悟追求俗务的徒劳无益。他们的心完全转向佛法。由於他们受到死亡念头的激发,因此他们的佛法是以俭约生活为基础。他们也知道,他们将在一个荒芜的洞穴中面对死亡。当然,所有这些伟大的修行者如今都已故去,因为死亡是一切众生的命运。然而,他们如今身处净土,不再投生轮回;而所有那些追求今生欢悦的人,则深陷无尽的轮回苦海之中。

如此深奥的远见能够深植於心,乃是时时全心观照死亡的结果。对死亡的全心观照,是一种如甘露般的良药,能够使你恢复健康,也是一个监督你修行的哨兵,绝不会让修行的戒律偏离正轨。

33、

如同随着夕阳渐渐西下而拉长的阴影,死神毫不留情地逼近,

听瑞的人们啊,

赶快!远离死亡!

在黄昏日落的时候,拉长的西山阴影不断逼近,直到把我们吞没在朦胧中为止。当我们的生命之阳落下的时候,死亡的阴影也将如此地把我们吞没。然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差异是:死亡不会在一个预期的时间或地点降临。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生命就无可避免地迈向死亡,但遭遇死亡的时间却是无法确定的。

一个被通缉追捕的罪犯从来没有片刻宁静。他时时刻刻保持警戒,急切地策划成千上万个谋略,来逃避等待在前的处罚。你不会看到他为未来居住的房舍构思规划。

当死亡的威胁随时都会降临的时候,你如何能够高枕无忧?从现在开始,修持指佛法必当是你唯一的依靠。除了佛法,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把死亡化为顺缘。

34、

早晨迷人的花朵,到了夜幕低垂时就会凋萎,

听瑞的人们啊,

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你的肉体之上。

缤纷多彩的花朵在夏日微风中摇曳,但经过冬天的暴风雪或一阵冰雹之后,这些花朵还会存在吗?在秋天,森林的颜色从青绿转为金黄;在冬天,树木的枝头一片阴郁黑暗,了无生气。我们的身体也日渐老化衰退。对此,我们无能为力。我们愈把心思放在身体老化之上,就越愈(感)到焦虑不安。让我们少去烦恼身体的外貌,多多把心思放在如何不要浪费生命。让我们修持佛法。我们愈是精进地修持佛法,就越感到心满意足。

35、

即使它们活着的时候,有如天之骄子,

死时却比恶魔还可怕,

听瑞的人们啊,

你们已被这个虚幻的身体愚弄。

现在你或许以你的身体为傲,珍爱你的身体,并悉心照料。你的亲友都面露微笑,充满深情地执着你的手,温柔地对你说话。然而,当你死亡之后,一切都将变得非常不同。你亲爱的家人将急着把你的尸体送出家门。谁会想要在家里放着一具尸体?如果你在***,你的身体将被绳索捆绑,放进一只粗布袋中,送到墓地,被人分割肢解,被秃鹰撕咬成碎片。

你应该如何善用身体?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如何善用身体。一个向人借用工具的工匠,会趁工具还在身边时物尽其用。事实上,你的身体也是向死神暂时借来的--在死神收回之前,你只能短暂拥有。趁你还能使用这个身体之前,你有没有好好善用它来修持佛法?

36、

前来市集的人们啊,完成交易之后就会消散,

听瑞的人们啊,

无疑地,你的朋友也将离你而去。

人群聚集的宴会通常是一个喜悦的场合。人们在许多朋友的陪伴下欢笑、跳舞、谈话、品尝美食佳肴。但是天底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很快的,每一个参加筵席的人都会消散。一个熙来攘往的市集,一旦到了傍晚就杳无人迹。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候,家庭成员或许都感到快乐,但所有的家庭成员必定都会一个接一个地独自步入死亡的门槛。

37、

这个由魔术变化出来的稻草人注定会破败不堪,

听瑞的人们啊,

此刻即按因果法则来行事。

农人在田地竖立、用来吓退鸟只和野生动物的稻草人,或许只能维持一个季节。风雨很快就会把稻草人吹蚀毁损。同样的,因为各种因缘聚合而短暂连结的身体和心识,迟早都会崩解。

当身体和心识到达最后的崩解阶段时,它们会受到疾病和衰老的折磨和毁坏。到了那个时候,无论你如何真切地悔恨没有及早开始修行,你已没有闲暇,也没有力气来修持佛法。正是此刻,正是当下,当你具足所有顺缘的时候,应该用全副的心力来修行。小贩不是在市集那一天,卯足全力来展售货品吗?

光是计划去研习佛法,既不会为你带来知识,也不会使你获得智慧。如果你持续把闻、思、修佛法的时间延后,那么当你的体力和智力衰退时,你将无法进行任何闻、思、修。能够引导你的***将离开人世,你将错失修持佛法的良机。

我们大多数人常常追随过去所造恶业带来的负面习气。而引导一个人亲近佛的正面习气,是少数人全心从事善行所获得的殊荣。一旦修持佛法的顺缘出现了,我们应该像正值收割期的农夫一样努力精进。他们从黎明一直工作到黄昏,知道任何延迟都会造成收成作物的损失。

人们费尽心力去完成世俗的目标。如一句谚语所说:“他们头戴星帽,脚踏霜鞋。”他们深夜仍然在外奔波,黎明又再度动身。你难道不应该把千倍精力用於追求证悟这个最重要的目标之上?

38、

可以肯定的,心灵之鹰有朝一日终将飞离,

听瑞的人们啊,

当下即是准备振翅高飞的时机。

秃鹰在饱餐一顿之后,即抛下残骸,振翅高飞。同样的,当时机来临,享尽今生的心识将抛下你的肉身,飞进中阴。为了要超越轮回和涅盘,我们将需要空性和慈悲这两片羽翼。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使用这两片羽翼,无畏无惧地飞入来世的天空。

39、

六道众生都曾如父母般爱护你,

听瑞的人们啊,

对他们生起爱与慈悲。

众生的数目如虚空般无边无际。然而我们总是认为,我们只和少数众生有所关系。无论居住在什么地方,我们总是喜爱一些人,厌恶一些人,不在乎其余的人。这种对其他众生存有的偏颇和有限的见解,持续使我们生起执着和嗔恨,因而积聚了身陷轮回的业。

如果我们能一瞥过去无尽的生生世世,我们将了解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众生不曾是我们的母亲或父亲,而且不只是一次,他们曾是我们许多生世的父母。为了回报他们的爱与大慈。我们应该像证悟者一般,对所有众生生起爱与慈悲。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内心深处生起带领一切众生证悟成佛的愿望,不遗弃任何一个众生。发起这个誓愿所累积的功德,和这个誓愿所涵盖的众生数量成正比。因此希望救度无数众生的愿望,将能产生无量功德。

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是达成这个愿望的基础。如同佛陀对波斯匿王(King∵Prasanjit)所说的:“喔,伟大的国王,你的事业是如此的广大无量。无论你是在行、住、坐、卧,愿你所有的行为、法规和判断都受到善心的启发。如此一来,你将为你的臣民带来无限的利益,并为自己累积无量功德。”

“心地善良”是什么?深情地照料今生的父母,肯定是心地善良的证明。然而,父母只不过是无量众生里面的两个众生。真正的心地善良是把所有众生--不只是我们的朋友,也包括敌人和陌生人--当做我们的父母,并去除所有的嗔恨、自私和冷漠。

去想一个你最敌视的人,并视他为你心中最亲爱的人。如果你对某一个亲近的人生起贪爱之心,那么把他视为一个梦中遇到的人,一个缺乏任何真实存在的幻象。

心地善良必须以实际地利益他人来展现。然而,什么是利益他人?毫无疑问的,布施食物、衣服、住所和情感是心地善良的表现,但这种仁慈仍然有限。我们应该努力用一种无限的方法来利益众生,而佛法则是唯一的途径。

我们应该用各种方式来帮助众生,用直接和间接的方式,用行动和祈愿来帮助众生。举例来说,∵我们可以在蚁冢、养鱼塘或鸟禽养殖场念诵诸佛菩萨的名号,心中生起慈悲,并祈愿:“愿这些动物不再投生轮回恶趣之中。”诸如此类能够真正利益众生的行为有很多很多。当你持续受到利益众生的动机的激励,菩提心--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获得证悟的愿望--将在你心中渐渐开展。

我们不能用表象来评判行为。行为的价值取决於内在的态度。惊人的利他行为可能出自於自我本位的动机--例如期望被人感谢,在来世享受业果--完全和心地善良无关。如此的动机贬损了行为的功德。记住,誓愿带领一切众生解脱的爱与慈悲,乃大乘之正道。

菩提心有两个层面:究竟菩提心和相对菩提心。究竟菩提心是了悟空性;它将随着时间慢慢地在心中成熟。相对菩提心则是根植於爱与慈悲的利他想法和利他行为。深刻地修持相对菩提心一段长时间之后,这种修持将自然而然地转化你的心,直到你了悟究竟菩提心的曙光显现。

彻底了悟空性的菩萨成佛之后,他展现的悲心不会再含有凡俗的、造作的念头。他不会想:“这个众生向我祈求,我必须帮助他。”或“这个众生没有祈愿。”他的慈悲和空性是无所不在且含摄一切的。如此这般的慈悲是离於偏爱分别、执着或嗔恨的。它如同太阳,平等地映照在每一个水面之上,无论水面大或小,清澈或混浊。慈悲是空性自然而然散发出来的光辉,离於概念,超越形述。

这是佛陀利益众生的事业能够如此无边无际的原因。如果你了解这一点,你将明白,即便是吹拂一个发烧病人脸庞的凉爽微风,也都是诸佛的加持和慈悲。

40、

对敌人生起的嗔恨,是由业行所造成的轮回幻觉,

听瑞的人们啊,

转化你充满嗔恨和敌意的心。

当我们承受莫须有的罪名,如同***人承受中国人加诸於其上的错误行为,必然是我们在前几世对其他人所造作之错误行为所导致的结果。如果我们以更多的暴力制暴,只会制造更多痛苦。

如果某个人偷盗你的重要物品,你不应该感到烦恼或沮丧,也不应该感到愤怒或懊悔。你不应该挟怨报复。在你的心中,把被盗取的物品供养给小偷,并祈愿你的宽容忍耐,可以清净你过去生世的所有过错。爱是针对仇恨唯一恰当且正确的回应。

有一个关於佛陀前世的故事,显示了忍辱如何能够臻至圆满的境地。有一天,一个国王偕同王妃和廷臣在森林漫步。当他发现,王妃们趁他在树荫下打盹之际,继续在附近漫游闲晃,并来到附近一块空地,围坐在一个圣者脚边的时候,国王怒火中燃烧。这个独居的隐士是:“忍辱仙人”(Kshantivadin)。国王听说圣者是一个忍辱仙人,於是在盛怒中,挑战圣者着名的忍辱工夫。国王首先斩下圣者的双臂,然后再斩下他的头。然而对於这种突袭,圣者只对国王生起爱与慈悲,并祈愿在来世成佛之后,国王及其王妃将成为他的第一批弟子。

41、

大礼拜和绕行可以清净身的业障,

听瑞的人们啊,

放弃所有世俗的身体劳动。

如果你从早到晚地工作、耕田、为自己建造豪宅或环游世界,那么你的努力或许会带来金钱的回报,以及其他短暂的满足,却不会为你带来长久的安乐,也不会帮助你在追求证悟的道路上有所进展。

另一方面,如果你所有身体的活动结合佛法,那么即使小如从事大礼拜或绕行寺院等举动,都将具有深奥的意义。佛陀曾说,只要怀着虔敬心做一个大礼拜,就足以使我们投生成为一个伟大的国王,而且投生的次数将如我们从事大礼拜的身体之下--从地表到宇宙的黄金地基--的尘土数量那般繁多,甚至我们的功德资粮将不会耗尽。

42、

持颂咒语和皈依可以清净语的业障,

听瑞的人们啊,

放弃所有庸俗的对话。

俗谚说:“嘴巴是一只恶作剧的箱子,是所有祸端之源。”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下,从人们口中说出的只有饶舌、谎言、诽谤和严酷刺耳的话语。人们对於恶毒的闲话似乎永不餍足,而且不断推测发生战争及其他坏消息的可能性,这更激起了他们的负面情绪。

相反的,只要念诵一些起祈愿文、一些咒字或三宝的名号“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Namo∵Buddhaya,Namo∵Dharmaya,∵Namo∵Sanghaya),就能挽救我们远离巨大的痛苦,成就巨大的利益。任何人听到诸佛的名号,莲师的名号或咒音,将能从三大恐惧中解脱:身为声闻乘弟子的恐惧--害怕落入轮回的下三道;身为大乘弟子的恐惧--担忧陷入自我本位的动机与发心;以及身为金刚乘弟子的恐惧--担心执着於现象的真实存在。

修持佛法的行者尤其不应该沉溺於漫无目的的饶舌。他们应该总是念诵祈愿文,或大声朗读阐释相对和究竟实相的深奥经典。

43、

强烈的虔诚心可以清净心的串习,

听瑞的人们啊,

禅观你顶上的***。

如果你的心持续执迷於财物,你只会让自己投生成为饱受饥渴折磨的饿鬼。如果你执迷於家人和你所爱的人,你只会增强在死亡时,所要承受的离别之苦。

然而,持续不断的虔诚心,会带给你长久的宁静和满足。即使只是忆念***的名号,就足以完全转化你的见解。即使只是片刻观想***在你的头顶之上,就能够消除迷妄之障。如此的虔诚心是一个环,能使***的慈悲之钩钩住这个环,把你从轮回的泥沼中拉出。

虽然证悟本来就存在於我们的心中,然而要使它显现出来似乎相当困难。但如果你对***生起强烈的虔诚心,并把你的凡俗之心和***的证悟自性融合为一,你将能够获致证悟。观想慈爱的***,真的是一个比其他任何法门更深奥的心灵修持。

44、

肌肉和骨骼虽然一起生成,但最后肯定要分离,

听瑞的人们啊,

不要认为你将长生不死。

在最后,这个由肌肉和骨骼构成的身体,注定要被埋葬、被焚化、被丢弃於河流之中、被秃鹰分食,甚或任其腐烂。为什么要如此执着於身体?然而,如果你用这个身体来修持佛法,它将成为一个非常珍贵的工具。在身体衰退崩解之前,你应该善用身体,尽可能地在修行的道路上向前迈进。切勿把身体的潜能浪费在无用的事业之上,甚至更糟糕的是,浪费在积聚恶业之上。

45、

获取最殊胜的国土--不变之本然状态,

听瑞的人们啊,

在这片土地之上,没有任何过渡或变迁。

你购买土地、清理整顿土地,在其上建造房屋和从事耕种,认为这么做将替你带来快乐和满足,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真的值得去拥有的唯一一片土地,即是本然离戏(primordial∵simplicity)的堡垒,也就是万事万物究竟且不变的本质。独自禅修是攻占这座堡垒的方法;在这条道路上,你将通过不同的次第,最后抵达“大圆满”的境界。一旦你攻占了这座堡垒,你可以在今生、死后及来生安住於其中。但是你要准备就绪,以千军万马的勇气才能达到这个目标。

46、

享受最殊胜的财富--本然心性的宝藏,

听瑞的人们啊,

这是永不耗竭的宝藏。

你或许可以用很大的努力和决心来积聚大量的金钱和财物,但你认为你能够永远保有这些财富吗?然而,有其他种类的财宝,是一旦被使用就会倍增的,例如智能、慈悲、信心、慷慨布施和精进。这些珍宝大量存在於本然心性之中。不会受到任何轮回过患的损害。

47、

品尝最殊胜的佳肴--禅定的细腻滋味,

听瑞的人们啊,

它可以消除饥饿的痛苦。

你吃的食物或许美味可口或清淡无味,或少量或丰盛,但是到最后,它们全都会变成排泄物。密勒日巴***及其他伟大的瑜珈士可以数个月不进食,并且不感到饥饿。他们知道如何用禅思和禅修来滋养自己。

用平静和深刻的洞察力来滋养自己,你将能够在今生或来世享受宁静的滋味。你将远离无明的饥荒,并且自然而然地想要从事禅修。

48、

饮用最殊胜的饮品--观照的甘露,

听瑞的人们啊,

它源源不绝,永不间断。

不若一般的饮料,观照的甘露随时随地都可以取得,而且能够立时解渴。密勒日巴***说:“如果你要饮水,那么饮用观照和觉察之茶。”

如果你想要逐渐克服你的缺点,发展正面的品质,那么你必须时时觉察心的状态,观照行为的重要性,以及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无论在行、住、坐、卧之时,时时刻刻保持全心的观照是重要的。它将带给你力量,并有信心去面对死亡。当你在中阴阶段遭遇骇人的幻象时,你将能够立即忆念你的***和三宝;而这些念头将使你离於恐惧。觉察心将帮助你通过死亡和投生的过程,并在因果业报法则的推动之下,你将继续在修行的道路上前进。

所有和行为和修持,都应该以“观照”为指引。无论你做什么,都应该以三个重点为圭臬:从事任何行为之时,皆以利益一切众生为发心;用圆满的专注来从事一项行为,执着於做者、受者和所做的概念;最后,把功德回向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证悟成佛。

在夜间,检视你在白天的行为和念头,忏悔你的过失和欠考虑的轻率行为,并加以补救,是好的做法。告诉自己,你已遇见一位***,领受了他的教导,你不应该做出如此的行径。如果你做出正面的行为,你要把功德回向众生,并誓愿在隔天从事更多的善行。

49、

仰赖最殊胜的友伴--本然明觉的智慧,

听瑞的人们啊,

它绝对不会与你分离。

你迟早必须和你最挚爱的朋友分离。然而有一个朋友,将永远不会离你而去,即使你没有察觉到它的存在。它即是佛性,是纯然的明觉。你将透过听闻心灵***的法教,而开始发现它的存在。随着你培养出稳定的心灵宁静,以及对实相的深刻洞见,你和这个友人之间的情谊也加深了。最后你将发现,它总是在你的身侧,也将长伴你左右。这是你所能够培养的最真实的友谊。

50、

寻求最殊胜的子嗣--孺童般纯然的明觉(pure∵awareness),

听瑞的人们啊,

这样的子嗣没有出生,也没有死亡。

当一个孩子在一个家庭中出生的时候,父母欣喜若狂。他们家的人丁兴旺了,香火延续了。当他们年老时,将会有一个人照料他们及他们的财产。然而,父母对子女所生起的强烈执着,最后为他们所带来的痛苦折磨往往多过喜乐。尤其如果发生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情况,父母将很难不陷入绝望之中。

尤有甚者,许多父母可能为了获得财物而造作了许多恶业。他们也将鼓励孩子做同样的事情。事实上,从因果业报的角度来看,他们在不经意的情况下伤害了彼此。父母鼓励孩子去享用不义之财,而孩子照做,便延续了恶业;这也使得父母尝受苦果。

去寻求最殊胜、本俱的孩子--纯然的明觉--来做你的子嗣,不是更好吗?受到迷妄的蒙蔽,你已看不见这个孩子。但如果你拥有再度寻回这个孩子的明性(lucidity),那么他将长伴你左右,即使连死亡也无法把他从你身边带走。这个孩子将带领你走向结合了纯然明觉和空性的心性城堡。

51、

在空性的状态中,挥舞纯然明觉之矛,

听瑞的人们啊,

这种见地是不受一切所困的。

你的见地应该如同天空般崇高浩瀚。纯然明觉一旦在心的空性中显现,就不会再被负面的烦恼遮蔽;负面的烦恼反而会成为纯然明觉的庄严宝饰。对见地的了悟是一种不变的状态,没有所谓的生起、停驻或止灭;在这种状态之中,纯然明觉观察起心动念,如同一个平静的老人观看嬉戏的孩童。迷妄的念头不再能够影响纯然的明觉,如同一把剑无法穿刺天空。

佩达布(Lady∵Peldarbum)对密勒日巴***说:

当我观修海洋的时候,

我的心非常自在。

当我观修波浪的时候,

我的心纷扰不安。

请教导我观修波浪!

伟大的瑜珈士密勒日巴回答:

波浪是海洋的活动。

让波浪在海洋的浩瀚中自行平静下来。

念头是纯然明觉的戏耍。念头在纯然明觉中生起,然后又消融於纯然明觉之中。去认清纯然明觉是念头的来处,即是去认清你的念头从来没有所谓的生起、停驻或止灭。到了那个时候,念头就无法再扰动你的心。

当你去追逐念头的时候,你就像一只追逐一根木棒的狗;每当木棒被丢出去,你就追着跑。但是相反的,如果你检视念头的来处,你将会了解,每一个念头都在明觉的虚空中生起消融,没有引动其他的念头。你要像一头狮子--不去追逐木棒,而是转身面对那个丢掷木棒的人。你只能对着一头狮子丢掷一次木棒。

为了攻下心性这座非造作的城堡,你必须追本溯源,认清念头的来处。否则,一个念头会生起第二个念头,然后生起第三个念头等等。很快的,你将被缅怀过去和计划未来所困,而当下的纯然明觉就完全被遮蔽。

有一个故事是关於一个修行者,在户外用供奉在佛堂上的米粒喂养鸽子的时候,突然想起在他虔诚投入佛法之前,曾经拥有无数的敌人。这个念头在他心中生起:“现在我的门前有如此多的鸽子;如果我当时拥有那么多的士兵,我就能够轻而易举地歼灭敌人。”他深深陷入了这个想法之中,使他无法再控制敌意。他离开隐居的处所,募集了一群佣兵,前去征讨先前的敌人。他从此所造作的恶业,全都起始於一个单纯的妄念。

如果你认清念头的空性,而不去巩固强化你的念头,那么每一个念头的生起落下,都将使你对空性有更明晰、更深刻的了悟。

52、

在没有念头的状态下,毫不散漫地舍弃观者,

听瑞的人们啊,

这样的禅修是离於昏沉或掉举的。

当你的心安住在纯然明觉之中,不思及过去或未来,没有被外境吸引或被心之造作占据的时候,你的心将安住在本然离戏的状态之中。在那样的状态中,你不需要刻意地加强戒备来制伏你的念头。如一句话所说的:“成佛是心的本然离戏。”

一旦你觉知了这种离戏,让你的心毫不费力地处於当下,便能够保持这种觉知。然后你将体验到一种内在的自由;在这种自由之中,你不需要去阻挡念头的生起,或担忧害怕念头将破坏你的禅修。

53、

在自然自生的状态下,训练自己离於任何执着,

听瑞的人们啊,

没有什么是要舍弃或执取的。

保有那种离戏的状态。当你遭遇到快乐、成功及其他顺缘时,把它们视为梦幻。不要执着於它们。当你面临了疾病、诽谤或其他身心的艰苦试炼时,不要让自己灰心丧志。你应该祈愿,希望藉由你所承受的痛苦,来尽除一切众生的痛苦,进而再度燃起你的悲心。不论你遭遇什么样的情境,不要洋洋得意,也不要心灰意冷,要自由自在地安住在沉着宁静之中。

54、

不可分割的四身,皆圆满成就於你的心中,

听瑞的人们啊,

这样的成果是超越所有的希望和疑虑的。

成佛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但事实上,心的本质--空性,即是“法身”。心的自然显现--明晰,即是“报身”。从心所散发出来的遍在慈悲,即是“化身”。这三身的合一,即是“自性身”这佛之四身或四个面向一直存在於你的心中。只因为你不知道它们就在那里,所以你认为它们是遥不可及的外在事物。

“我的禅修做得正确吗?”你不安地纳闷,“我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会有一些进步?我绝对无法证得等同於我的***的果位。”你被希望和恐惧折磨,你的心从来无法获得平静。

随着你的情绪起伏,你在某一天密集地修行,隔天则什么也不做。当你获得心灵的平静而产生愉悦的觉受时,你执着於这样的觉受。但是当你无法减缓如洪水般的念头时,你则想要放弃禅修。这不是从事禅修的方法。

无论你发现自己处於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你都要日复一日、持之以恒地修行,观察念头的活动,并追随念头回到它们的来处。你不能期望从一开始,就能够日日夜夜保持专注。

当你开始观修心的本质的时候,每座的修持时间最好短暂且次数频繁。如果你坚持不懈地修行,你将日益认清并了悟心的本质,而这样的了悟也将变得愈来愈稳固坚定。到了那个时候,念头将失去扰乱你和奴役你的力量。

55、

轮回与涅盘的根源都存在於你的心中,

听瑞的人们啊,

心是离於任何真实存在的。

是我们自己的心,带领我们陷入轮回之中。我们无视於心的真实本质,反而把焦点放在念头之上;事实上,这些念头纯粹是心之本质的化现。我们执着於念头,结果使纯然明觉“冻结”起来,转变成为“自我”和“他人”、“可爱的”和“可恶的”等坚实的概念。这即是我们创造轮回的方式。

如果我们能够遵循***的教导,来融化这些执着之冰,那么纯然明觉就会重新回复到本然的流动状态。换句话说,如果你从树根砍断一棵树,那么树干、树枝和树叶会一起倒下。同样的,如果你从念头的根源来斩断念头,那么所有轮回的迷妄都将瓦解消融。

我们体验到的每一件事物--所有轮回与涅盘的现象--都像彩虹一般生动明晰地显现,然而它们也如彩虹一般,不具有任何真实的存在。一旦你认清现象的本质--既明晰又虚空--你的心将远离迷妄的专横。

了悟心的究竟本质,即是证悟成佛;无法了悟心的究竟本质,即会陷入无明。不论是哪一种情况,它都是你的心。你的心既可以让你获得解脱,也可以让你深陷轮回。

然而,这不表示心是一个可以被操作的实体,如同一块陶土可以被陶工捏塑成任何形状。当***教导弟子心的本质时,他指的不是一个实体。当弟子寻找并发现心的本质时,他不是在执取一个可以被执取的实体。了悟心的本质,即是了悟心的空性。就是如此。这种了悟是一种直接的觉受,无法形诸於文字。

如果你期待这样的了悟带来神通、神力及其他超凡的体验,那么你就是在自欺欺人。你只要把全副心力投注在了悟心的空性之上!

56、

贪爱和嗔恨会显现,

但它们应该如同鸟飞过一般不留痕迹,

听瑞的人们啊,

禅修的时候,不要执着於任何觉受。

一般来说,我们执着於家人、财产和地位,憎恨任何伤害或威胁我们的人。试着转移你的注意力,不要把焦点放在诸如此类的外境之上,并检视那个把外境认定为可爱或可恨的心。你的贪爱和嗔恨是否具有任何形状、颜色、实体或位置?如果它们没有形状、颜色、实体或位置,你为什么会如此轻易地被这种情绪的力量所击败?

之所以会如此,乃是因为你不知道如何释放这些情绪。如果你让念头或感觉自行生起或消融,它们会穿过你的心,如同一只鸟飞过天际,不留下任何痕迹。这个道理不仅适用於贪执和嗔恨,也适用於禅修时生起的觉受--大乐、明晰和无念。这些觉受是精进修持的结果,是心本俱创造力的展现。这些觉受如同阳光照在雨幕上所形成的彩虹一般显现。而执着於这些觉受,将如同追逐一道彩虹,希望能够把彩虹穿在身上一般徒劳无益。只要让你的念头和觉受自由来去,不要执着於它们。

57、

未来的究竟身(unborn∵absolute∵body)如同太阳的核心,

听瑞的人们啊,

它的光耀明性是没有盈亏的。

法身,究竟的面向,万事万物的究竟本质,即是空性。然而,它不是空无一物。它具有认知和光耀的明性,了知所有的现象,并且是自然而然地显现。法身不是因缘聚合所生成的事物;它是心本然呈现的本质。

了悟心的本质,如同智慧之阳生起,穿透无明之暗夜。黑暗在一刹那之间消散,阴影无所遁形。法身的明性不会像月亮有所盈亏;它如同太阳中心不变的光辉。

58、

念头像闯入一座空宅的小偷般来去,

听瑞的人们啊,

没有所谓的得失。

我们相信有个称为“我”的实体,以及这个实体所产生的念头全都是真实的,并按照这些念头和情绪来行事,造作了善的或恶的业果。事实上,念头如同闯入一座空宅的小偷,小偷一无所获,屋主也一无所失。了悟念头从来都不真实地存在,因此也就没有停留,没有结束,就足以使念头无害。当念头生起时,如此释放念头,就不会造成影响,也不会带来业果。如此,我们将不会对负面的念头有所畏惧,也不会对正面的念头有所希冀。

59、

感官知觉如同在水上作画,不会留下痕迹,

听瑞的人们啊,

不要沉溺於迷妄的外相。

我们执着於舒适和欢悦,为身心承受的痛苦感到烦恼不安,乃人之常情。这些天性促使我们去寻求、保有和努力扩增赋予我们欢悦的事物--舒适的衣物、美味的佳肴、宜人的处所,以及感官的愉悦--同时去避免或摧毁我们认为是讨厌或痛苦的事物。

这些感官觉知时时刻刻都在改变,不具有任何真实的本质。它们仰赖身体与心灵的短暂连结,因此执着於感官觉知是毫无用处的。不要被你的认知牵着鼻子走,落入它们的圈套,而是要让它们一形成就消融,如同用手指在水面上写字,字迹随着你的笔划消失。

60、

执着和憎恨的念头如同天上的彩虹,

听瑞的人们啊,

它们没有什么是可以被执取或捕捉的。

人们可以相当程度地被自己的贪爱或嗔恨支配,甚至愿意失去生命来满足贪爱或嗔恨,战争就是说明这个情况的悲惨例子。贪爱或嗔恨的念头和情绪,或许看起来非常坚实且具有说服力,但如果你仔细检视它们,你将发现它们像彩虹一样不具实体。终其一生地去满足这种冲动的念头,去渴求权势、欢乐和财富,就像一个想要抓住彩虹的孩子一般天真。

在修行的时候,每当你的心中生起强烈的贪爱,或爆发嗔恨的烈焰,你要仔细地检视念头,认清它们的根本空性。如果你能够任其消融,念头和感觉将自行消融。当你能够用相同的方法来对治随后生起的念头,念头将无法控制你。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