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盂兰说到佛化家庭之重要
文珠法师
一九六四年讲于香港***大会堂剧院∵
一、盂兰的意义
韶光荏苒,转瞬已届农历七月初旬,一年一度的盂兰节,又将降临;本港佛教各大团体,无不筹备举行庆祝,藉报亲恩,冥阳两利,其含义深远,孝思可嘉。可惜,此富有意义的盛举,竟给我国民间习俗戴上一项迹近迷信的帽子,社会一般人士,不是误会以为盂兰是鬼节,拜祖先,祭游魂,招幽灵,烧衣纸,弄得烟火处处;便是视盂兰为劳民伤财,毫无科学根据的迷信行为。此岂独埋没盂兰的真义,且有辱佛教的清誉,我等肩荷宣正教,僻邪说,挽人心,励未俗之重任的佛弟子,面对着一片光怪陆离的迷信现象,岂能袖手旁观,不置一言?本会同人,有鉴于此,故发起庆祝佛教的孝亲节,并请本人解说盂兰节的意义,以正视听。
梵语盂兰盆,又名乌蓝婆擎Unambana译为解倒悬。佛祖统记说:“盂兰,此翻解倒悬,言奉盆供于三宝福田,用以解救倒悬之急。”又云栖之正讹集说:“世人以七月十五日,施鬼神食,为盂兰盆大斋之会,此讹也。盂兰盆缘起自目连,谓七月十五日,众僧解夏自恣,九旬参学,参得道者,此日修供,其福百倍,非施鬼神食;施食缘起阿难,不限七月十五日。”据说,目连***,未出家前,侍母至孝,母死,从佛出家,为佛弟子中神通第一者,能人所不能,见人所不见。所以目连***,不但经常游化他方,助佛扬法,同时常乘神通之力,到地狱去教化众生。
一日,他忽然想见死去的母亲,便运用神通观察,见其亡母堕在饿鬼道中受苦,咽喉似针,皮骨连立,目连见之,不禁凄然,遂以钵盛食物饮料,藉神通力,送往敬奉亡母。可惜其亡母,由于罪孽深厚,饭未入口,即变火焰,无福享受。目连孝顺成性,倍觉凄悲,亲往求佛指示救母的方法。佛教目连,于七月十五日,设盂兰盆供,供养十方自恣僧众,仰仗十方圣众威神之力,即可免其母为饿鬼之苦。
为甚么佛教目连于七月十五日设供呢?原来佛制僧团生活,每年从四月十五起,在三个月中,结夏安居,择定一处,专心修行;到七月十五日解夏自恣,道业增长,佛见而喜,名佛欢喜日。盂兰盆经说:“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饮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梵语钵刺婆PraVarana旧译自恣,新译随意,即是随大众之意,恣举自己所犯之罪,而能坦白承认,向众人忏悔思过。由是可知,当时的七月十五日,正是佛与他的弟子们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喜庆的日子。
佛之所以牺牲家庭,出家修道,目的在敲响真理之钟声,警省世人的迷梦。现在目的已达,眼见弟子们个个能够在三个月期间,安心学业,进德修道,而且各证圣果,能不欣然而喜?当时,目连面对着这些初证圣道的大德高僧,还有来自十方的圣贤,先修供养,来一个盛大而丰富的聚餐,然后请愿,仰望十方圣贤的慈力,挽救自己亡母的厄难,自然不会失望的。∵∵
据说:当时凭借十方三宝慈力,不仅目连亡母能脱离饿鬼之苦,同时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中,无数苦恼之众,亦因此获得超生。也许这就是俗所谓七月十五,是鬼门关开放的日子的来由吧?但盂兰节究竟不是鬼节,而是导源于佛弟子目连的孝思。名之为孝亲节,不独名符其实,且对人心浇漓,孝道崩溃的今日社会,实有辅助的功用。因为人之作恶,固然有法律以制裁,但人的孝与不孝,就非法律所管辖了。然盂兰节的举行,既能激励人的孝思,复有助社会孝道的提倡,道德的重建。倘能推广实行,则佛化家庭,自可指日而待矣。
二、佛化家庭的重要
然何谓佛化家庭?佛化家庭对国家社会有何影响?对人类生活思想有何辅助?特别是对于年青的一代有何作用?这是极其值得我们讨论的问题。
家庭,是组织社会的基本单位,社会健全与否,全视乎其单位如何而定。然家庭的组织,造端夫妇,夫妇之不睦,势难建立良好的家教,无论直接或间接,都会影响社会的健康。所以孟子说:“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论语亦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故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以修身为本。可知齐家之道,当以夫妇修身为始;为夫妇者,诚应互相合作,同患难,共甘苦,对上忠孝,对下慈爱,上和下睦,家庭然后美满愉快。否则,私妻子而不孝父母,偏儿女而不敬翁姑,或一人治之,一人破坏之,均可使家庭分裂,夫妻反目,父子分散。
特别是身为主妇,修身守德,更为重要。因为男性治外,在家时间短,家庭教育子女,主妇责无旁贷;下一代子孙是否能荷重任,创伟业,母教的影响至大。成周八百载之业,起化于后妃;有宋二百年之盛,归功于杜后。母垂懿训,举世钦崇,故欲正人心,先正母德;母德不扬,岂独无以齐家,更无以教育下一代。
可惜有些父母,只顾事业的发展,无暇管教儿女,或奢侈享受,不问家政,或对子女过于溺爱,任由其放荡不羁,致使儿童失却家教,品性日趋堕落。尤甚者身为父母,竟习染不良嗜好,日夕迷恋竹战,儿女年幼无知,围观胜负,结果实行模仿,不习向上,年青一代,演变至此,宁不可悲!
倘若一般家庭,果能实践佛在善德经中的教诫,子女对于父母:一能供养无乏,二恭顺不逆,三代办众事,四继承正业,五倾私奉上。而父母对于子女亦能:一爱念备至,二供给所需,三劝诫从善,四婚聚称可,五尽付财物。
夫之对妻能:一待之以礼,言语和顺,二怜悯爱护,专心不二,三衣食随时,供给无缺,四委付家政,自由主持,五以身示范,规劝行善。而妻子对丈夫亦能:一尊重敬爱,忠义贞烈,二主持家政,勤劳无怨,三服饰朴净,用财俭节,四敬顺夫意,委曲迁就,五孝敬翁姑,善和妯娌。
如是父子夫妇之间,互相敬爱尊重。更能遵守不残杀而仁爱,不偷盗而义利,不邪淫而礼节,不欺诳而诚信,不起非份的贪求,不生怨恨之心,不懈怠而求智慧充实。以佛所指示的十善,奠下人生道德的基础,然后以佛的八正道来改善人生的本质,从而使人生进化于至善。然则社会上何来父子兴讼,夫妇情变,家庭纠纷,社会不宁等新闻呢?
三、佛化家庭的德目
佛化家庭的德目,不外以下八种:
一正见:凡合乎逻辑的见解,佛名之为正见。见解正确的人,一定明白事理,分析邪正,又能面对现实,提高警觉,少欲知足,安贫乐道。使自己走上仁义礼智信的人生正轨,促进社会严明公正的道德,自然可以改善个人的生活,消除社会的祸患,甚至促进世界和平。是以正见,实是家庭幸福,世界和平的向导。
二正欲:人不可以无欲,但欲有善与不善。凡由欲望策动的行为,有利于自己和他人的,谓之善;有损害于自他的,谓之不善。一个正见的人,必然知道,人能为公众谋幸福,则自己的幸福亦在其中,绝不会只知有我,不知有人;更不会为了我的金钱,我的地位,我的家庭,而抑人扬我,损人利我,薄人厚我。反而知道人生的意义,不是满足物欲之享受,而是真理的归宿;人生目的不在私欲的放纵,而是永恒生命的获得;人生财富,非金钱的积累,而是智慧的开拓。因此,他们的欲望是以大众为出发,以公益为目的,欲各遂其生,欲各适其适,欲同乐其乐,欲天下为公,欲世界大同,甚至和佛陀一样,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共同觉悟成佛。这种欲是正当的,而且有利于人生社会的,故称之为正欲,亦即是正思维。
三正语:言为心声,有之内而形之外,故大凡见解乖僻,思想不正的人,都会妄言绮语,甚至两舌恶口,以饰其奸,而助其恶。但见解正确而思想纯洁的人,不但行为光明磊落,同时非理勿言,一言九鼎,不妄不绮,更不会搬弄是非,恶口伤人,是名正语。
四正业:业谓事业,人生于世,不能无所事事,必须把其精力及时间寄托于事业。然业有邪正,有人在利欲薰心之下,挺而走险,误入歧途,自害害人,实为智者不齿。佛陀教人,择业以慎,勿因一念之差,而贻误终身,自丧前程。然则何谓正业?佛说:除了杀、盗、淫、妄、酒等行业外,不管是士、农、工、商,凡使人行为合于公理,应乎人情,而又可以繁荣社会,福利群众的事业,均名正业。
五正命:有了正当的职业,使自己经济来源正当而合理,然后用以养活自己与家人,使己与家人,过着道德的生活,谓之正命。否则,如果经营娼寮赌馆,贩卖毒药,或走私漏税等犯法的事业,所赚之利润以养生者,是谓邪命。
六正精进:精是精勤,进是进取。精勤进取,努力工作,是人类生活必须具备的条件。古人说:勤有功,戏无益。但有时勤未必一定有功,例如:作奸犯科,损人利己的事,以其努力精勤去做,倒不如不干为妙。是以佛教鼓励人精进,必须精于善而进于德,对于克己修身,利人利己之事,切不可一曝十寒,应本其百折不挠之恒心,不畏难,不退缩的毅力,勇猛向前,埋头苦干,是名正精进。
七正念:念是意念,亦是意志,人生不可以无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但立志切忌为邪念所侵,为恶势力所动。应该志于八正道,勤于八正行,念行一致,是谓正念。
八正定:定是禅定,亦是一种轻安而宁静的人生境界。普通人大都心猿意马,散漫不羁,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的心念。故佛教人用禅定来调摄身心,使意志集中一境。但定有邪正,修学禅定的人,必须提高警觉,分析邪正。一种正定,不是静坐枯寂,万念俱灰的消极行为,而是培养精神健全的活力;这种活力,能为积极承办一切事业的基础。故正定实是人类智慧之源,没有定力支持的人,不是精神散乱,意志消沉,便是利欲薰心,身为形役,故正定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正语,正业、正命属于戒学;正定属于定学;正见、正思维、正念、正精进属于慧学。佛为针对人生的罪恶根源,特别以八正道戒定慧三学来驱逐人心贪嗔痴三毒。居家学佛之士,果能本乎此八正道去修身,齐家,则不特直接能够建立理想的家庭,培育下一代正确的思想,坚宏的意志和仁慈的美德;间接能建设理想的社会,诱导全人类走向理想光明的幸福乐园。因为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是全世界人类命运的掌握者,未来社会繁荣,文化进步,国家富强,世界和平,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儿童身上。但今日的儿童,他日能否胜任愉快,固然要依赖学校教育来栽培,但家庭教育尤为主要的基础。父母能处处以身示范,儿童是最易吸收与接受的。
一个接受佛教思想熏陶的家庭,父母都能够本乎佛的五戒、十善、八正道等德目,作为生活规范,约束身心,克己复礼,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姑慈妇听,没有不睦的吵骂,没有不良的嗜好,没有不正当的行为,更没有犯罪的心理;有的是明真理,崇正义,讲仁爱,重道德。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儿童,自然养成仁慈的个性,和纯正的思想。其思想纯正,见解正确,再加上佛教真理的启示,他们一定会认识人生的意义,人生的责任与价值。进而为了使自己生命生存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同时也为了尽人生应尽的责任,而树立坚强的意志,激发悲天悯人的弘愿,去为天下苍生的幸福而努力,这是必然的演变。果然家家如是,则国家富强,世界和平,还需期待吗?准是可知,佛化家庭对于人类社会,甚至世界和平,是何等的重要了。
或有人说:佛教之目的,在使人成佛作祖,所以学佛的人,一定要出家,如果人人都出家学佛,那么,数百年后,人类岂不是绝种,结果只有满天神佛了!这未免太杞人忧天,可笑复可怜。不错,佛教目的是在成佛,但由凡夫而至成佛,于其中间,不知要经历多少时间和阶段,而在悠长的时间中,仍然是以人道为基础,所以太虚大师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实现。”我们有美满的人格,然后可谈出家成佛。何况出家并非消极厌世的行为,更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非下了坚强的决心,再加上牺牲精神和救世悲愿的非常人,所不能办得到的非常之事。那有全人类都通通出家这一天?何况佛教弟子是有出家的,也有在家的。佛教不但不排斥人道,抹煞家庭,反而是努力去提倡人道正法,鼓励人建设理想幸福的家庭。如果人人学佛,人人都奉行五戒、十善的正法,人人都奠下八正道的道德基础,努力改造和建设自己的家庭,培养人性健全品格优美的下一代,那么,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人间净土,即可实现。
这里本人仅以万分的诚意来呼吁居家之仕女们,请不要把迷信的根苗插进你们子女圣洁的心灵中,应该及早在家庭中竖起真理的旗帜,奠下道德的基石,标示正信的指碑,领导你们的子女和你的家人,朝向光明幸福而快乐的人生旅途迈进!最后祝福你们,健康快乐!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