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这个节日在不少西方国家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历史,许多国家为人儿女者都会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向辛劳了一年的父亲表达节日的问候和祝福,就连美国总统布什也会抛下政务,专门陪父亲度过愉快的一天。父亲,人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父亲有很多教育和社会化的功能,他往往能给予孩子一种超越家庭范围更为宽广的竞争性的社会意识;在帮助孩子解决权威、道德品质发展、自我控制和成就感等方面的问题时,父亲是一个特殊的、重要的榜样。

∵37岁的计算机博士刘同波,是一家着名的计算机公司的技术部经理。他的妻子经营一家玻璃工艺品公司,生意甚是红火,其经营的玻璃制品已经打入欧洲市场。由于孩子降生,先后请两个保姆不得力,在无人照看孩子的情况下,为了不影响妻子蒸蒸日上的事业,为了照顾及教育孩子,刘博士毅然辞职回家"相妻教子"。这条新闻出街后,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有人认为是对人才的浪费,有人则说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抛开其他讨论不谈,我们只在家庭教育范围内进行探究。在中国,对孩子的教育中,的确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教育女性化。家庭教育中,妈妈起着主导作用;进入幼儿园,老师几乎全是女性;进入小学、中学,女教师占大多数;进入大学后,男女教师的比例才大体均衡。当然,这和女性认真、仔细、体贴等先天的优势有关。然而,这种情形,却造成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男性教育的严重缺失。学校教育中男女比例的失调,一时间无法改变,这就需要家庭教育中,爸爸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为孩子补充相应的教育营养。

典型个案:一个家庭的采访

时间:2005年5月20日

地点:广州市江南西路某茶吧

人物:陈先生(物流公司经理)、陈太太(家庭主妇)、陈一帆(5岁)

陈先生的讲述:

单位的工作太忙,所以一般情况下,都是太太在照顾孩子。记得一帆刚出生那年,正是我的物流公司处于危难的时候,我有近一年的时间,没有呆在家里,四处去寻找客户。等我回到家里的时候,我去抱一帆,一帆都要挣扎着往外跑,如果我硬抱住他,他就会大哭着叫妈妈。

慢慢地,他终于接受我了,可是,我又没有时间陪他。真是太忙了。客户来了,我不能不陪吧?生意来了,我不能不做吧?在公司里,有这么多事做,回到家里,坐到沙发上就不想起来,眼睛盯着电视屏幕,思绪却不知飘到了哪里。我也知道,应该陪儿子好好玩一会儿,可我实在是太累了。我当然也知道这样的消息:世界排名在前100位的富翁,大多数都认为,此生最失败的事情,就是没有陪着孩子一起成长。可是,那是富人们才可以感慨的事情,我现在连感慨的资格都没有。

直到有一天,儿子给了我一次极大的震撼。那是去年,我们买了新房子的时候,新屋装修,有一群装修工人在房间里忙碌。那天,我下班很早,就去了新房子。发现儿子和一个强壮的装修工人正在打闹。就在他们开心地玩了一阵后,儿子忽然怯怯地提出要求:“叔叔,你可以抱我一下吗?”

那个装修工人愣了愣,马上把他抱了起来,高高地举过头顶。

听着儿子的笑声,我忽然感到心里莫名地酸楚:我的确给了儿子优质的生活,可是,却同时夺走了他和爸爸在一起的时间。

陈太太的讲述:

一帆是个男孩子,不过,我总觉得,他阳刚气不足。

这不能怪一帆的爸爸,都怪我。一帆还小的时候,可淘气呢,经常不是打烂了这个,就是碰碎了那个。我非常怕。这是女人和做母亲的通病,生怕孩子有个什么闪失。

记得那还是在他3岁的时候,看了电视里的动物世界,他竟然学那些猴子,去爬街边树,而且,真的爬到了很高的地方。我急得哭了,打110报了警。警察来了后,正打算到街边的店铺中借梯子,一帆竟然自己又爬了下来。警察没说什么,可围观的人没有一个不怪我大惊小怪,多此一举的。

回到家里,我狠狠地批评了一帆,告诉他那样做是不对的,以后再也不许发生这种事情。一帆咬着手指,温顺地点了点头。因为我先生经常不在家,一帆大多数时间都和我生活在一起,因此,他还是比较听话的。从那以后,他再也没做过危险的事情。

这是我觉得欣慰的地方:如果一帆有个三长两短,我会心疼死,而且,我也对不起先生。他在外奔波劳碌,不就是为了这个家,为了我和一帆么?

陈一帆的讲述:

我不太喜欢幼儿园,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叫我假女孩儿。我挺怕我爸爸,总也见不到他,他也不理我。我有时想和他玩,他也不理。妈妈告诉我,爸爸太忙了,不要打扰他。

我也知道爸爸忙。

有一次,我看电视,看到里面有个小孩子,想用钱买爸爸的一个小时。我也想买爸爸一个小时,和我一起玩积木。可是,我的钱都是爸爸给的,他一定不会答应。

我怕,我长大了,爸爸还是那么忙怎么办呢?

相关链接:父亲对孩子的一生有下列影响:

⊙父亲跟母亲是不同的;

⊙父亲更爱与孩子玩闹;

⊙父亲对孩子的推动作用更大;

⊙父亲使用的语言更复杂;

⊙父亲对孩子的约束更多;

⊙父亲使孩子更社会化,为他走进现实世界做准备;

⊙父亲会为孩子介绍男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行为;

⊙父亲支持母亲;

⊙父亲帮助孩子发挥潜能。

听了陈先生一家的故事,让人非常感慨。现代家庭里,最忙的就是父亲。陈先生只是其中一个代表。在家庭教育中父亲也分类型――

父亲的四种类型

“不管”型∵

这类父亲在家里排在第一位的事情往往是“看书报”或“看电视”,他们为教育孩子所花的时间和精力较少。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可能受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影响;二是可能做母亲的带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父亲的积极性。其实,家庭教育离开了父亲的参与,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据有关研究表明,缺少父亲关爱的孩子有几项共同的消极人格,那就是缺乏活力、缺乏积极性、精神萎靡、有逃避现实的倾向、对未来的期望不高、不容易相信别人等等。而这些消极人格特性对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当父亲的工作再忙,也不能忽视了父亲的职责。∵

“严管”型∵

现代社会的很多父亲,自己小时候受过父母的严厉管教,因此常常采用严厉的手段来教育孩子,如斥责、棒打等极端方法。不可否认,严厉的惩罚确实具有某种程度的吓唬作用,有时候也确实比平和的说服教育见效快,但它却往往使孩子受到强烈的情感压抑。它不仅难以让孩子心悦诚服,还会导致孩子产生焦虑情绪,压抑个性的健康发展。惩罚还往往使孩子对父亲失去信任感和安全感,长此以往还会对父亲产生怨恨甚至报复心理。当然,孩子也可能会疲于被惩罚,听任惩罚,不加反抗,自暴自弃。所以,在一般情况下,父亲教育孩子,最好不要轻易用惩罚的手段。即便要惩罚,也要在孩子能承受的范围内,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惩罚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包办”型∵

“包办”型的父亲,往往具有牺牲奉献精神,对孩子一味地溺爱,包办代替,孩子有要求,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满足。这类父亲的教育方式,非常不利于孩子竞争力的培养,会使孩子形成依赖性强和不负责任的消极特性,从而影响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

“朋友加师长”型∵

称职理想的父亲首先是一个孩子可以信赖的朋友,他们会经常挤出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参与孩子的活动,做些有趣的游戏,听孩子讲幼儿园里的有趣事;称职理想的父亲还应该是一个孩子可以信赖的师长,经常注意那些孩子想到的和关心的事情,采用自然的方式来教育和引导孩子学习。在孩子面临的种种人生选择面前,父亲只是协商者,而不是命令者,他能尊重孩子的意愿,并善意地分析利弊,提出建议,使孩子的选择更准确、完美。∵

怎样成为一个好父亲

帮助妻子就是对孩子的爱

尽管现代父亲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任何父亲都必须承认一个事实,即在承担家务和养育子女方面,父亲的付出总是占第二位的。所以现代父亲应该自觉地尽可能地帮助妻子做家务,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育抚养子女的任务中。

将一切可能的时间都献给孩子

这并不意味着突然改变你的生活规律,而是要更灵活地掌握时间,形成以孩子为主的工作、生活日程表。

做有预见性的父亲

“如果当时这样做就好了!”我们或许都听到家长常发出这样的感叹。但遗憾是无济于事的。重要的是采取正确的措施来教育和培养孩子,把握现在,预见未来。

不要以自己的模式塑造孩子

支持并鼓励孩子走他自己选择的道路,不应该强迫他接受你的意愿。大多数父亲之所以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子女,可能是希望子女将父母梦寐以求的理想变为现实。

给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好的习惯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培养教育才能形成,切不可断断续续,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卓有成效。这项工作由父亲来做,当然更有说服力。

不向孩子隐瞒生活中的阴暗面

对孩子不应隐瞒生活中的阴暗面,要根据其年龄和成熟程度慢慢向他解释。无论事情如何严重,父亲都应该主动将真相告诉孩子。否则他会通过同学或朋友得到某些信息,而道听途说的东西往往不那么真实可信,会令孩子感到迷惘。

与妻子共同研究如何培养子女

教育和培养孩子是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父亲一手包办是不合适的。只有夫妻双方经过协商取得一致才能防止偏差,收到有益于孩子的最佳教育效果。

重返童年

如果你准备当个称职的父亲,那么你应经常地带着孩子去电影院欣赏动画片或者陪他一起玩拼图、搭积木。也许这些活动对成年人来讲毫无意义,但对孩子的成长却是必不可少的。

父爱无价

你要经常对孩子说:“我爱你,儿子(女儿)!”尽管让男子汉口头表达这几个字有些难为情。此外还有许多方式可以传递父爱,比如说临睡前给孩子一个亲切的吻,或者婉转地告诉他:“谢谢你,我的孩子,是你给了我做父亲的无穷乐趣。”

相关链接:孩子认为具备16种品质才是好爸爸

⊙认真对待我们如同我们对待自己

⊙为了我们做个有同情心的建议者

⊙向我们显示你爱我们且是真诚的爱

⊙向我们提供安全和保护

⊙相信我们和信任我们

⊙处事利落和不做工作狂

⊙接受我们为独立的个体

⊙尊重我们的权利和我们的意见

⊙向我们展示你有幽默感

⊙确信拥有希望

⊙与我们一致

⊙记住做什么事象是一个孩子做的

⊙承认你的错误且不要做个十全十美的人

⊙允许我们犯自己的错误

⊙要轻松愉快

⊙在我们面前不要议论妈妈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能与父亲共处两个小时以上的孩子,要比其他的孩子智商高――

父亲教育与天才

伟大的发明家

他的父亲热衷于科学和研究。为了全面培养孩子,父亲在家里办起了实验室,请来了高水平的家庭教育专家,让孩子们学习各种知识。

在他17岁时,父亲送他去周游世界,历时两年,学到了不少知识,结识了不少科学家和学者。19岁时,他确定了自己的终生道路,决心像父亲一样,当个科学家。后来,他真的成了一名伟大的发明家――他就是诺贝尔。

父亲的助手

他的父亲,是巴黎一名外科医生,也是他的接生婆。他从小就被要求到父亲的诊所当学徒,接受父亲的言传身教,积累了丰富的助理经验。有时他还会替其他着名的外科大夫做助手。后来,由于朋友极力劝告,父亲才让他到大学就读,并取得医学博士学位。1913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就是法国的查尔斯?理歇特。

择善而居

他出生在英国一个教育非常落后的地方。他和别的孩子一样,喜欢打闹,贪玩,10岁那年他曾两次逃学。为改善他的学习环境,父亲决定迁居伦敦。由于不适应新环境,父亲为他请来了家庭教师,他的成绩迅速赶了上来。后来,他于1904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说:“父亲给我的童年环境的改变,影响了我的整个人生。”他就是发现氩气的英国科学家瑞利。

父亲帮他建“实验室”

他出生在一个令人神往的大学城――英国的剑桥。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读中学时对化学产生了极大兴趣。由于没有条件让他从事正规的化学实验,父亲就和他一起共同建起了一个“小实验室”,仪器是他从公园里捡来的破瓶子,而药品则是父亲从商店里买来的。从此,他就与化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就是英国的诺里什。

培养小“书迷”

他的父亲经营一家书店,他从3岁时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看书,还经常向父亲提出各种问题。父亲不懂的,就鼓励他从书中寻求答案。读中学时,除了学好功课,他读了大量的书,对自己熟悉的东西,他就会顺便记下来。27岁时,他就成了博士生导师,在教育战线上,他培养出了2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他本人也于1906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就是美国的汤姆逊。

不能放弃

他的学习成绩不好,所以,他想放弃学业。他找到父亲,对父亲说了自己的打算。父亲对他说,不管你以后要做什么,书都必须要读。没有什么不能面对和克服的困难,只有克服了困难,才能真正超越自己。听了父亲的话,他决定不再放弃学业,而是制订了一个学习计划,并发愤读书,于1981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他就是日本的福田谦一。

母亲是孩子的家,代表着慈爱、温暖和善良,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而父亲则是门外的路,代表着思想、阅历和冒险――

孩子观点:父亲的教育对孩子起着决定性作用

父亲对孩子的发展影响,与母亲同等重要。“在家庭教育中,如果把父亲比做一棵大树,母亲则是一片绿草地。”母亲更多地提供给孩子温情、舒适感;而父亲则提供力量、支持和依靠,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品格培养、智力发展、社会心理以及坚强、自立、勇敢等性格的确立上,这是在家庭教育中母亲所不能替代的。

研究显示:父亲对孩子的数理逻辑能力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与父亲密切相处的孩子,数学成绩佳。相比之下,与母亲常在一起的孩子,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对新事物的兴趣上,更擅长与人交往。

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强的目的性。要培养孩子哪些品质,发展哪些方面才能,父亲心中一般都是有计划的。该怎样做,需要些什么条件,是比较明了的,而母亲在这方面要差一些。大多数母亲对孩子都有较高期望,但在实际教育中,母亲往往就显得无计划,并力不从心。

从教育内容来看,在知识的传播上,父亲的知识面一般广于母亲,而且在史、地、哲知识上父亲往往精于母亲。因此,父亲给孩子讲得更多的是历史故事,各地风情民俗,英雄人物等,而母亲则一般都是给孩子讲童话,涉及社会知识较少,这在拓宽孩子视野,丰富孩子知识上就稍逊一筹了。在生活习惯的培养上,父亲教育孩子要独立、果断,要具有勇敢精神和冒险精神。父亲让孩子参与修理简单家电,大胆学骑自行车,带他们爬山、赛跑……而母亲总想保护孩子,在孩子参加一些危险和复杂的事时,母亲总担心孩子会不小心碰伤、摔伤、磕伤。

事实上,父亲对孩子的影响远不止于智力,还涉及体格、情感、性格等方面。父亲对孩子的爱、关心、照顾,情绪的感染,以至父亲的一举一动,一怒一笑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独特的作用。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与父亲接触少的孩子,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会落后些,并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不强、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碍,表现为忧虑、多动、有依赖性,被专家称为“缺少父亲综合症”。

因此,在家庭里应提倡加大父亲与孩子交往的力度,父亲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多与孩子接触,从婴儿早期父亲就要多抱抱、逗逗、喂喂孩子,满足孩子情感的需求,为孩子的体能、智力、社会性的发展创造条件。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