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暑假花两万元让孩子去欧洲修学游值不值?”、“交几万元择校费有必要吗?”、“请家教孩子成绩就能提高吗?”……一系列家庭教育投资问题,困扰着如今的家长。
8月3日,在北京教育博览会上,有关专家表示,家庭教育投资应遵循让孩子协调发展的原则,两代人应该相互沟通。家庭教育方面,父母精力的投入比金钱投入更重要。
该不该交“择校费”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经济学家靳希斌教授建议,“择校费可以从家庭教育投资中脱离出来,积攒起来为孩子更高层次的教育做准备。”
“我不赞成给孩子花这笔钱。”教育界人士王成认为,“孩子靠择校费进入好学校,他的水平跟正常进来的同学存在一个客观的差距。如果对孩子心理方面疏导不够,就容易形成一种心理压力。”
北京市汇文中学高级教师崔亚兰介绍说:“教育行政部门对择校有规定,即‘三限’:限分数、限钱数、限人数,北京的择校费是3万元。”
据了解,目前择校现象主要出现在高中阶段。“重点中学的老师在授课方式上,可能适合于学习成绩较好、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如果学生自身能力差一点,进入好学校后,学习相对来说更吃力。如果学生的成绩排在后面,老师对他又没有太多额外的关注,还不如在普通学校好。”王成说。
崔亚兰说,择校生一般心理压力比较大,学业压力也大,所以这些学生有一种受压抑的感觉,容易引发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如果家长想给孩子择校,要跟孩子充分交流,尊重孩子的意见。交谈中要明确择校的原因、家里经济状况、孩子学习状况、择校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对此,家长和学生都要有思想准备。择校最终的决定者,是学生而不是家长。”
参加“修学旅行”有必要吗
近年来,“修学旅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据记者了解,不少旅行社针对中小学生市场,专门开设了“游学部”。欧美等地“修学旅行”半个月至20天,报价在1万至2万元。马来西亚、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都是目前“修学旅行”比较热的国家。
“到国外‘修学旅行’,不同于一般旅游。”崔亚兰说,“这样的活动,学生是自愿参加的。旅行过程是去学习、接受教育的。比如,我们学校组织学生去日本‘修学旅行’,参观长崎县的一个小城镇,那是环保搞得非常好的地方。同学们参观后反响很好,有的学生在总结中说,特别向往未来的生活———非常洁净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同学们对环保、对可持续发展,有了形象的认识。”
王成认为,是否参加这种活动,首先要看家庭经济实力。如果家庭收入比较高,孩子出去学习的目的很明确,希望感受异国文化和风土人情,这个投入应该是值得的;如果家庭经济实力不够或孩子年龄太小,就不要勉强。
请家教成绩就能提高吗
据悉,北京的家教市场,每课时最便宜的是10元,一般都在20元左右。“请家教与学生成绩提高没有必然联系。”专家们表示,家长请家教要慎重。
“最了解学生的是谁呢?是他的老师。”崔亚兰老师认为,“提高学习成绩,最好的方法就是跟自己的老师认真学习。无论从时间上、投入上讲,还是从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学效果上讲,都是最好的。不是说任何人请家教都没有必要,有些孩子确实需要额外辅导,但要考虑针对性,最好向专业人士咨询。”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婚姻家庭研究室副主任王震宇研究员认为,让孩子选择远程教育比请一个家教更合理。网上有很多学生,“所以很容易就能回答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另外,选择远程教育比请家教节省资金。”
为培养孩子兴趣投入大量资金值吗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是家庭教育投入的主要方面,我觉得是值得的。但怎么投入要仔细研究,要看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意见。”王成说,比如让孩子学武术,除了强身健体,还拓展了与人交往的空间,培养了孩子吃苦耐劳的素质,可能比学武术本身的意义还大。
“符合孩子兴趣的,在投入上又能够接受的,就应该赞成。”崔亚兰说,“我的孩子在学校参加了合唱队,他通过学习音乐、学习合唱,不但学到了音乐知识,还懂得了要对集体负责,这是很大的收获。对意志、品质的锻炼,对特长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
“家庭教育投资要做到理性,一句话,因材施教、量力而行。”王震宇说,目前很多家长存在误区,认为孩子掌握的技能越多越好,跳舞、乐器、画画,不分青红皂白地让孩子不断地学。孩子的兴趣培养,变成一些家长互相攀比的东西,这是非常错误的。
读不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动辄一年学费就达两三万元,不少家长和学生都在考虑花这么多钱是否值得。
“我个人认为,如果孩子学习不太好,要具体分析是什么原因,如果是学习不努力,或者是没有形成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估计到国外换个环境也未必能学好。这样的投入肯定意义不大。”王成说。
“有些家长有一种盲目跟风的态度。”靳希斌说,“国内的基础教育是很好的,教育质量在很多方面实际上是超出国外的。目前国内的外语教育也很不错,不一定非要出国学习。”
王震宇认为,不要低估国内的基础教育。“我鼓励大学毕业之后,通过获得奖学金去国外读书。一方面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另一方面孩子已经成熟了,生活可以自理。”
崔亚兰说,“现在办学体制多样化,各级各类的教育也多元化,就是为了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如果根本不想去国外上大学,就没必要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而且到国外上大学,对资金储备有比较高的要求,如果花了很多钱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最后因财力不够,不能出国读大学,那读合作办学项目也就没有意义了。”
金钱、精力,哪个投入更重要
据靳希斌介绍,现在教育消费是热点,北京市的家庭教育支出约占消费支出的7%,再过几年将达到10%左右。
“从狭义上讲,家庭教育投资,主要指财力、经济方面的投入。但我认为应该从广义上理解。作为家长,经济投入是必然的,但绝不是全部。尤其是在孩子成长发展的关键年龄段。”王成说,孩子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学习环境、教学方法等都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同时,孩子正值青春期,从生理到心理都会有很大变化,孩子需要适应,家长应更多地关心孩子。
王成建议,“要从心理上拉近跟孩子的距离,让孩子确实感受到家长关心自己,他会主动跟家长建立一种良好的沟通关系。这样教育孩子、管理孩子就不会被动。如果造成被动或者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就是一个失败的结果。”王成说,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孩子的教育,精力投入比金钱投入更重要。
“家长应想办法接近孩子,了解他的喜怒哀乐、情绪变化,关心他的各方面的生活。”崔亚兰说,“家长精力、情感的投入,也是家庭教育投入的重要内容。”
“孩子不仅需要物质抚养,也需要精神抚养。”王震宇认为,“很多成功人士谈到,获得成功并非都是智力因素在起作用。所以家长要从精神上关爱孩子,特别是经济上富裕的父母更要注意。经济条件没那么好的父母可能从精神上更关注孩子一些,而有钱的父母往往在这方面忽略了,这是严重的缺陷。家庭教育投资应该平衡,做到物质和精神的平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