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8月21日报道:伴随现代社会离婚率的上升,离异家庭子女犯罪问题也日益突出。仅就天津红桥法院审结的少年犯罪案件统计,近两年来离异家庭子女犯罪与犯罪少年人数的比率已迅速攀升到30%以上,触目惊心的数字提醒人们关注这一社会问题。

离异家庭子女犯罪的家庭原因往往十分近似,我们将其中较为常见的归纳以下数条,以期能引起有关人的警惕。

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一些家庭解体后,抚养子女的一方不能走出离婚的阴影,而将苦恼发泄在孩子身上,孩子犯错误后,家庭不是细致分析,而是粗暴地打骂孩子,使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伤害,逆反心理增强。在家里找不到和颜悦色,一些孩子在外寻找温暖,在此期间做出违法犯罪之事。如少年犯邓某父母离异后,他经常因犯错受其父打骂,久而久之,对其父产生敌意,最终离开家庭,走上犯罪道路。

忙于事务无暇管教

一些家庭解体后,父或母单独抚养子女,往往出现经济紧张。他们常因忙于事务而无暇顾及管教子女,抱着“树大自然直”的心态,使孩子放任自流。由于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当其受不良社会影响或交友不慎时,极易沾染不良习气。如盗窃犯丁某,其父母离异后,丁某由其母抚养。因生活拮据,丁母四处干临时工,对辍学在家的丁某无暇过问。丁某整日无所事事,与门口一些吸毒人员结交,最终被卷入犯罪的漩涡。

残缺家庭无力管教

离婚后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患有严重疾病或因智力障碍而无能力管教子女。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就像疯长的小树,枝枝桠桠无人修剪。如果孩子自身辨别是非能力强,尚有可能健康成长,反之则极易受坏人引诱而误入歧途。少年犯肖某,父母离异后随母亲生活,其母亲白痴,对肖的教育无从谈起。小学未毕业的肖某从未接受过生理卫生教育,进入青春期后,又缺乏家长正确引导,导致其干出强奸母亲这样有悖人伦的犯罪行为。

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有的夫妻离婚后,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作风不正,离异后也未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而是一步步走向堕落。家长是孩子模仿的第一对象,“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父母结交狐朋狗友,或是发展不正当男女关系,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示范作用。少年犯高某父母离异后随父生活,但常去看望母亲。其母作风不正派,好吃懒做,贪图享乐,使他养成不劳而获的错误观念,在刚满14周岁时就因盗窃而走上了被告席。

重组家庭屡遭排斥

父母离婚后,各自重组家庭,往往视孩子为累赘,谁都不愿意管。在一些重新组合的家庭中,孩子与继父(母)关系不融洽,甚至受到继父(母)的虐待。一些孩子对家庭的依附性逐渐减少,以外漂方式逃避回家,一些人在外漂期间犯罪。如某中学学生曹某,父母离异后又各自组建家庭,他随父亲生活。曹某与继母关系不睦,曹某因感觉不到家的温暖,由晚归发展到外漂,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一天半夜,他悄悄地从一破窗口爬入某商场,对商场进行破坏性盗窃,后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

过于娇惯溺爱迁就

一些家庭解体后,父或母出于各种原因将孩子交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管教。为了弥补孩子缺少的父母之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往往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孩子的需要,迁就孩子不适当的要求,放纵孩子不良习惯,对孩子所犯的错误舍不得去管。如高某某父母离异后,高的父亲将孩子托付给高的祖父母。祖父母过于宠爱顺从高某某,使其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自私自利的不良习性。为满足个人私欲,高某某两次盗窃犯罪,也两次被判刑。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婚姻破裂导致的对孩子管教不力,是孩子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之一。单亲家庭子女应得到父母更多一些的爱护和教育。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宗春山主任分析说,破裂家庭中的未成年人犯罪是当前的一大特点,家庭中的争吵、打骂等行为难免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使部分未成年人形成孤僻、粗暴、冷漠等性格特点。同时由于离异家庭中一方的缺失,必定使孩子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并使他们有了更多的私人空间,而这一点对未成年人是极为不利的。在这样的情绪中,类似的孩子聚集在一起,会很自然地产生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心理认同感,在非理性的情绪中非常容易发生危险行为甚至犯罪,因此关注单亲家庭中的未成年人成长尤其重要。

我们的媒体不断报道青少年犯罪中有多少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也有研究人员报告单亲家庭给少年儿童带来了各种负面影响,我相信有这事实,但是,每听到这样的报告,我就不由思考,我们该怎样引导孩子看待父母的离异。

离异家庭的孩子为何倍感自卑

父母离异、单亲家庭肯定会对孩子带来一些影响,但是,单亲家庭子女犯罪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观念上的,他们内心深处自认是被抛弃的孩子,不少人有沉重的精神负担,自卑自怜,对外界的态度过分敏感,导致他们或自暴自弃,或对社会有对抗情绪,戒备心强,难以与人合作,由此造成种种心理障碍。

那么,父母的离异为什么会让孩子感到自卑?我想,这是离婚耻辱观念的另一种表现。事实上,孩子自己往往没有价值评判的标准,他们的是非观是参照着周围的人,以及社会包括媒体的态度来确定的,周围人的取笑、议论,媒体有意无意的评论,都会在他们的心灵上造成强烈的反应,他们会认为父母的离婚是他们的奇耻大辱,惟恐他人谈起。这样的舆论氛围,也会使别的孩子造成对父母离婚的恐惧。

其实,离婚的禁忌在成人中已经打破,却在孩子中还有那么深厚的影响,不少女性在涉及到离婚问题时,第一个顾虑就是怕孩子接受不了。这种状况和我们的宣传有关。我想,我们在提倡父母慎重离婚,多为孩子着想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告诉孩子,父母离婚并不影响他们一如既往地爱他,一如既往地为他负责任,父母也有权对自己的婚姻做出他们认为更合适的选择。让孩子明白,离婚是父母的事情,与孩子没有太大的关系,孩子也不易过多地干涉父母的权利,降低青少年对父母离婚的恐惧和仇视,是对离异家庭子女最好的保护。如果那两个少年能够不那么在意父母是否离婚,我想他们一定不会走到杀人的这一步。常从国外的一些电影电视里看到孩子们对父母的离婚并无太多的理会,他们照样快乐地生活,有的还很天真地帮着父母重觅佳偶,这样的宽容和相互尊重不是更好吗?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