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意思是觉,就是智慧的意思。佛法的教育是从智慧的立场及态度,来推动慈悲的教化功能。

慈悲是什么?‘慈’是予乐──给人安乐;‘悲’是拔苦──救济人的痛苦、苦难。把人从苦难之中救出来之后,一方面主动给予他们幸福安乐,另一方面则是准备好安乐的环境给他们,这就是佛法的功能。

在我们的人间,何处没有苦难?又有谁不需要安乐?所以站在佛法的立场,教育的对象是没有特定目标。法鼓山四项共识中,‘我们的方法’是:‘提倡全面教育,落实整体关怀。’这不但是法鼓山办教育的具体作法,也可说是佛教的教育。

胎儿期教育--父母身教

母亲在怀孕时,对胎儿的教育叫‘胎教’,胎教怎么教,是用语言教呢?还是用文字教呢?其实,应该是母亲在刚怀孕时就要教育自己,教育自己不要生气,不要动情绪,不要起贪、嗔、痴。因为如果母亲的心态有问题,情绪不平稳,小孩子在母胎中便会受到恶质的影响。

从佛经中可以看到释迦牟尼佛非常重视胎教,并且讲述了自己在母亲胎里的情况。例如在《大藏经》本缘部里面就有一部《佛本行集经》,讲述释迦牟尼佛从入胎,一直到出胎为止的过程,以及他的母亲对他的胎教。经文中记载,佛陀的母亲在怀胎过程中,彷佛有一个菩萨在她腹胎中,不但心里不起一点烦恼,连一举手、一投足,每个动作、每个念头,都是那么有威仪,合乎礼貌,乃至于合乎圣贤的标准。

由于胎教非常重要,所以对于刚结婚的夫妻,如果计划生育小孩,我都会提醒他们,应该马上准备胎教,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作息循规蹈矩,否则当你还在喝酒、打牌、抽烟,甚至吸∵毒时,如果已经怀孕,便已毒害了你的小宝宝、小菩萨了。如果要等到怀孕以后才开始注意胎教就已经太迟了,而且那时候习惯已经不容易改变。

如果能够真正落实胎教,当父母把小孩子生下之后,父母本身必也同时被教育了。所以胎教对胎儿、对父母都是很重要的。

婴儿期教育--注入慈悲与智慧

小孩子出生后,就开始婴儿期的教育。不要以为婴儿什么也不懂,不教育没有关系。婴儿在英文里称为it(它),不是叫he(他),或she(她),因为以前人认为婴儿不懂事,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佛教徒认为婴儿都是小菩萨,我们不但要尊敬他、尊重他,还要小心照顾他、教育他、薰陶他。婴儿虽然不懂事,可是父母的心情是能够影响婴儿的,所以要用慈悲心、爱心,用智慧来养育小宝宝。这期间,父母也等于是在教育自己了。

曾经有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孩子,一出生就是畸型与智障,医生告诉他们说:‘你们将来有罪受了,直到小孩死了为止,他永远是要受人照顾的,你们要有心理准备。’或许有些人听了便会一走了之,把孩子留在医院里,置之不理。

但是这对父母因为是佛教徒,所以他们说:‘这也是我们做父母的业报,连累到孩子,使孩子受苦、受难、受罪,所以,这辈子我们一定要好好照顾这个小孩。’

之后,他们带了孩子来见我,请我给他们祝福,我除了关怀、祝福他们,也告诉这对夫妇:‘第一,尽量找医生以医疗照顾他;第二,勤做佛事,一方面多行布施,一方面要常念观世音菩萨。’

他们听了我的话之后,不但以极大的慈悲心、爱心、细心来照顾这个小孩;还经常持诵观世音菩萨圣号,勤做布施,为这小孩做功德。就是因为父母这样做,把小孩当成菩萨来照顾,孩子便受到影响,在各方面都有进步与成长,目前不但家庭和乐,事业也做得很好。

儿童期的教育--建立宗教信仰

孩子进入儿童期后,教育就越来越重要,这时候做父母的应该要带孩子来学佛、信佛。

现在很多父母亲自己皈依三宝,却不要孩子学佛,认为孩子还小没有选择能力,强迫他们到寺院皈依是不公平的,应该让他们长大后自己做选择,其实这种论调绝对是错误的。

如果孩子在小的时候,时常看到观世音菩萨的形像,礼拜观世音菩萨,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讲佛教的儿童益智故事给他们听,教他们懂慈悲、有智慧,自然而然看到青蛙、苍蝇、蚂蚁都会不忍心杀,长大以后就不容易学坏。

所以不妨从小就让孩子建立宗教信仰,不要等到他长大了,进入所谓的‘叛逆期’,发现孩子出现问题了,才要他们接受宗教,这时候就很困难了。

学校教育--着重人格教育

学校教育可以分为知识的教育、人格的教育以及技能的教育。

技能教育是教人一技之长,以便往后能谋生存,维持生活;知识的教育是在传授学问;人格的教育是使得人的品格提升。在这三种之中,以人格教育为基础,为最重要。

我对我所创办的中华佛学研究所的学生有三点要求:‘道心第一,健康第二,学问第三。’我们研究所本身虽然是在传授知识学问,但是我勉励学生们要把道心摆在第一。

道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人格教育、人品教育。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心,表示他的人格有问题,品德有问题;一个品格有问题的人,学问再好,对我们这个社会及世界是没有好处的;尤其是人品坏、学问好的人,反而会以聪明才智犯罪,造成更大的伤害。所以品格教育是第一要紧,宁可学问差一点也没关系,但品格是一定要有。

健康为其次,除了身体的健康之外,还要有心理的健康、精神的健康,如果身体和心理不健康,这个人便会为他自己制造困扰、烦恼、痛苦,也会为和他一起生活的人带来麻烦、负担与痛苦。

学校教育不但要朝人格教育、身心健康与传授知识这三个方向来做;而且应该如同孔夫子所说的‘有教无类’,对任何人都不失望;这也就是佛法所认为的,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所以都是能够被教导的,只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应该给他不同的教育,这也就是佛法教育的基本原则。∵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