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手操出於「达摩易筋经」,惜该经已失传,现幸复发现,实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壹丶要诀-十六字诀,「上宜虚,下宜实。头宜悬,口宜惰。胸宜絮,背宜拔,腰宜轴
,臂宜摇,肘宜沈,腿宜重,手宜划,腹宜实,跨宜松,肛宜提,跟宜稳,趾宜抓」这是运
动姿式中的基本要求。
贰丶动作要领-挥臂时,两脚与肩齐,身体站正,腿伸直,脚趾抓地,两脚宽与肩齐,
身体站正,腿伸直,脚趾抓地,两臂伸直同方向前後摇甩。向後用点力气,向前不用力,眼
向前看,心中不怀杂念,只数数。
参丶进行步骤
第一步:两腿分开,宽与肩齐。
第二步:两手在肩旁自然垂直,指并拢,掌心向後。
第三步:小腹收缩,直腰,拔背,悬头,颈骨放松。
第四步:脚趾头力抓地上,脚後跟向地上紧压,以自己感到大腿小腿肌肉处於紧张状态
为度。
第五步:两眼在远处选择一个固定的目标往前望,摒除杂念,将注意力集中於两腿上。
第六步:挥臂。起手前甩,虚,不用劲,保持自然,手度与身体约成三十度。继往後甩
,实,要用点力,手高度约与身体成六十度。甩至感到肌肉有反作用力时,便自然回摆。此
时注意数数。并始终注意脚趾丶脚跟丶脚腿要用劲。
第七步:重覆挥臂动作,次数由少而多,循序渐进,可由两三百次起逐渐递增,加至二
千多次时约需半小时。
挥臂运动要持恒,但不能极於求成,每次做多少下,以适合自己的体力为度,不能勉强
,不过也不可太迁就,而失去效果。
肆丶挥臂运动效例-挥臂运动动作简单而功效多且好,见功之例甚多。
一丶眼疾患者:杜女,四十六岁,患白内障,原来两眼只能看到近前物体的影子。经练
挥臂运动,早上八百次,晚上一千次,四周後眼睛可东西了。
其他如痧眼丶色盲和近视等,据说都有经挥臂治愈的例子。
甩手对眼睛是很着效的,有的戴三五百度眼镜,甩手後甭戴了。有的看报纸丶看书很吃
力,看不清,甩手後看得更清了。为什麽?内经中说目受血而能视。这也是一个血的问题。
气血走不到当然引起各种病变。全身上下相通,脉脉相连,认为眼睛是独立系统与肌体关系
不大的观点是不对的。
二丶中风者:沈男,五十三岁,中风後半身不遂,不能起床,大小便一度失禁,又流液
不止,经挥臂运动後逐渐的恢复正常。
这个运动也适合心脏丶血管丶血压和贤脏方面连锁性的疾患及其预防。
半身不遂丶中风丶高血压等是身体内部血气不平衡,影响流转分布,使经络丶肌肉丶骨
节起了变化。特点是两边脉不一样,一边高(多),一边低(少),有的每分钟相差二十跳丶十
跳,而往往一边手脚就有麻木的反应,实质上,上下往往有问题,上面充血,下面走不到,
上下平衡,脉理会反应出这种不平衡。中医有「脉从脚跟起」的讲法:甩手之所以有作甩,
在於甩手後,脉有变化。
三丶肝疾患者:赖男,四十五岁,初患肝炎,後续发肝硬化,经认真的挥臂两个月後,
身体恢复健康,使医生大表惊奇。
周男,四十八岁,患肝硬化,浮肿(血丶脾丶肾有病),牙出血,经挥臂运动四个半月而
愈。
肝病也是一个气血问题,肝病不适,使气服不舒,有积水不能排出,影响及胃丶脾丶胆
等,甩手却能解决这些问题,例如一甩手马上打呃丶放屁,正是最好的治疗,所谓三焦通了
,新陈代谢改变。
肝硬化或机能萎靡,主要是气血动力不足。甩手一张一弛,使气血活耀,开胃增血,通
窍毛孔开,肝就从停滞状态逐步新生。
四丶癌症患者:朱男,七十六岁,串肺癌,决心用挥臂治疗,上丶下午晚上各甩两千,
结果五个月後消除。
冯男,四十八岁,患关节炎及食道炎癌,挥臂後关节炎见好,位道癌亦逐渐消除,情况
良好。
癌到底是什麽?中医认为癌与瘤都是气血的结聚,经络阻塞不通的结果,也可说是身体
吐故纳新应吐的「故」,由於血液流转缓慢丶质量丶淋巴丶粘液丶胆汁等等变化,或由於血
液动力功能不足,热量不足,就排不出去,消不脱。甩手钫炼後,胃口开,新血增,肩胛动
,上部僵硬解除,腹部,横膈膜因甩手而升降活耀,使肠胃间动气产生,肾间动气有兴奋与
抑制作用。到了血液产生热量,便更有利於吐故纳新,补气益血。
按脉是中医一大发明,古代医学家对脉理作了很细致的工作,有辉煌的成就,从脉的变
化可以了解五脏六腑的变化,体质的强弱。脉的强丶弱丶浮丶实丶快丶慢丶高丶低丶反映出
各种不同的疾病。
脉太快的病是血不能控制气,气损失,甩手能够补血,就有控制气的作用。何处来补,
从按摩肠胃等处增加运动,在吸收营养上去补。脉跳太慢的,是血流转有阻碍和血量不足,
甩手後四肢在运动,牵动背丶胸丶腹,阻碍打通了,淤血赶走了,当然脉也正常了。
脉从脚跟起,甩手重心在脚,脚用劲,如老树生根和打椿一样打下去,使脚里的气血起
了按摩作用。因此通达全身丶肌肉丶皮肤丶骨节,通通都不难改变。
根据实践的结果,甩手运动证明对下列各种疾病有很好的疗效:神经衰弱丶失眠丶精神
分裂症丶肾脏病丶肠胃病丶淋巴病丶血液病丶高血压丶心脏病及其他慢性病等。
有人说甩手能治百病,这说法并不夸大,甩手实在是一个奇迹!
第44期∵公元1975年6月1日发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