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生活∵健康的心境
正慈
社会发展、科技发达之后,人们可能更要关注自己的内心,关心自我的心态和精神方面的需求。
我是1980年代末在黄石东方山出家的,见证了中国大陆民众对佛教认识的巨大变化。在1980年代,那个时候信佛的人是非常少的,到了1990年代,信佛、学佛的人中,年轻人不断增加,有文化的人也在增加。后来,我与各地的佛友到国外去交流,看到越是经济发达的地方,有信仰的人越多,越发是对宗教感兴趣,越是相信。当初我们还感觉很奇怪,现在就容易理解了。这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发展,内地接受宗教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们思想观念更加解放。
我们是祈福的,为一个地方祈福,为大家送福。我们佛教文化就是一个吉祥的文化,我们祝福大家,就常说吉祥如意。佛教讲六时吉祥,就是说要祝福普天之下每一个人,无论是在何时何地,是白天还是晚上都有吉祥。中国人讲福报,我每年要写四个字,去年写的是“平安是福”,今年写的是“福至心灵”,福到了,人的心也就明白了。我们说“皇帝是假,福气是真”,所以佛教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拥有福报,这是一个至,所以叫福至心灵。我们东方山也在开发建设,我们叫“东方世界,福至心灵”。佛法和佛教的修行,也是一种福文化。
我们福报从哪里来呢?从我们信佛的弟子、出家的师父修来的。很多人讲佛教是修来生的,这个话也有道理,但不完全。因为我们说不修来世修今生,不修自己修子孙。其实这个文化跟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是相通的。《易经》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反过来讲“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所以我们对待自己,对待周围的人,对待社会,要培养一颗平常的心,一种良好的心态。
心境很重要,人的意识、观念决定人的一生。我有时说心态决定一切。佛教讲得更具体,“起心动念”,我们的念头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的出发点是什么,这个是很重要的。平时做什么事,你的目的是什么,要很清楚。人生非常短暂,在历史的长河当中,我们就像宇宙当中的一颗尘埃,就像在阳光下看到的小小的灰尘一样,我们人生就是这么渺小。为什么这么渺小,南怀瑾先生说了一个例子: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但这么多皇帝,几千年来我们能记住几个,何况我们是一个平常的人。我们应该做个什么样的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怎样对待人生?我们糊里糊涂的来到人世间,在短短的人生几十年当中,不能再糊里糊涂走完人的一生。这就需要学习,也就需要宗教,宗教解决人的信仰问题。在西方社会,别人跟你接触,你说自己没有信仰,别人不敢跟你接触,你什么都不信,那你什么就都敢做了,就可能肆无忌惮,这样的人别人是不敢跟你交往的。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这30多年中,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有了巨大的提高,每个人都应该能感受到这巨大的变化。我们经济上宽裕了,物质上变得丰富了,生活上幸福感增强了。但在人生中,我们如何去把握好自己的幸福,怎么去掌握好自己的命运,这是需要学习的。像我们出家人也要了解社会,也要学习佛法,不是说我们出家人就不用学习了,出家后就什么都知道了,这是每个人都要用心去面对的事。佛教讲人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任何人都掌握不了你的命运,能掌握你命运的就是你自己。
佛教解释“我”是“主宰”的意思,能够主宰我们自己的生活,主宰我们自己的人生。我应该做什么,我能够做什么,要找好定位。近代高僧印光大师,是净土宗的第十三代祖师。他出家前是一位造诣精湛的儒者,本不信佛教,甚至学韩愈诽谤佛教。后来他醒悟了,开始慢慢的接触佛教,并出家专修净业,明白了佛教、道教、儒教,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黄石有个老居士就是皈依的他,在解放前他的弟子就有十几万。我们都非常喜欢看他的作品,他著作不多,编成的书里多数是与信众来往的信件。书里没有多余的文字,讲的都是做人、学佛、做事的一些很实在的道理。古代流传有一首《心命歌》,印光大师就常书以赠人。“心好命也好,富贵直到老。”人的心态很重要,心态也决定人的命运。“心好命不好,天地终有保”。人心很好,但是有时候结果不是很好,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灵,你做了善事,天地也好,佛菩萨也好,是会保佑你的。做好事终会有好报的。
几千年来,中国人最能接受佛教的地方就是“因果”学说,我们叫因果报应,有因有果,所以我们做事的出发点是非常重要的。有一部经典上说:因地不正,果遭迂曲。我发心,起心动念,出发点如果不是很正确的话,最终的结果就会不好。我们总是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为什么当初我们会有这样念头呢,没有人会这样问,都说为什么别人会这么对待我。所以佛教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我们总是做错了事后悔,但是像菩萨、有智慧的人就会说,我不能这样想,我更不能这么去做。做之前的因很重要,“因地不正”这话很直接,“果遭迂曲”,这个结果肯定是会受到影响的,这就是佛教对命运、对人生的阐释。我们做人做事也好,对待自心也好,都要有个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否则,“命好心不好,中途夭折了。”也就是说你命运虽然很好,但是心态不好的话,可能因为某一件事,引发你身体的不好。现代人的疾病并不是营养不良产生的毛病,是心态引发的毛病,心态好的人多健康长寿,古人说心宽体胖。我跟朋友说:“人可以跟什么都过不去,但是千万不要跟自己过不去。”一个人如果跟自己过不去,那这个人就太不明智了。佛教不仅讲福报还讲智慧,光有福报的人生是不够的,就像命好心不好的人一样。人不能仅仅是为了金钱而活,人不能做金钱的奴隶,人是有追求的,人是有交流的,在一生当中,你能够跟几个人很真诚的,说话没有任何的设防和顾忌,就是这样的朋友,这样的一些同事关系,才是最珍贵的。但是在人的一生当中,这样的缘分其实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人可能活了一辈子,最终找到一两个谈得来的人,你想想都可能很难。可能我们平时认识的朋友、交往的人非常的多,可是能交心的有几个呢?∵佛教告诉我们,人要提高自己,要超越自己,最终要解脱自己。因为世间是有烦恼的,学佛就是要消除烦恼。人生是有痛苦的,学佛就是为了离苦得乐。现在我们生活在中国一个很幸福的年代,但往往物质生活丰富之后,许多人并没有因而感到精神上的快乐,从而对幸福有更大的认同感,这是为什么?这就是因为心态的问题,气度的问题,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不能去正确的面对自己,面对社会,导致我们内心出现了问题。身体的疾病往往是由于不好的习惯、不好的心态而养成的。就像人一样,夏天要出汗,不出汗就会有疾病,因为你身体的毒素排放不出来,很简单,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大家不愿意去运动,这就没办法了。所以我们要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尤其是我们出家人。
我看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文豪欧阳修的一篇文章,他到一座寺庙参观完之后,说:“中国夏、商、周的礼仪文化真正得以继承的是在佛教寺庙里。”因为我们吃饭之前要敲云板,要敲火点,告诉你要吃饭了。在吃饭的时候先要供佛,要唱一段经文,要食存五种观想,然后才能吃,这是佛教的礼仪,也是一种佛教文化。真正的传统文化在佛教寺庙把它给继承了下来。像这样过堂吃饭的只有佛教,其他地方都不可能体验到这样一种生活。早上早起,要撞钟,要打鼓,晨钟暮鼓,惊醒世间迷路人,警醒我们要怎么样去做人,应该怎么样去做事,应该怎么样去面对我们自己,怎么去找准我们自己的位置。
“心命具不好,贫困受烦恼。”人最大的问题就是烦恼,佛教就是要断烦恼,学佛就是为了断除烦恼,让自己快乐起来,让自己感受到幸福。“心乃命之源”,心态决定你的命运,心态决定一切,所以“最要存公道”;“命乃行之本,穷通难自料”。这就是告诉我们做人要对自己的心态、对自己的命运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荣毅仁老家在无锡的梅园有一幅留下来的老对联,很有意思,它反映的其实就是一种佛教的思想。联云:“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人做事要发心,要发自内心的去做,所以我经常跟信众说,作为父母,对自己小孩子的教育,首先你要相信他,鼓励他,因为你是第一个启蒙老师,家庭教育跟学校的教育一样的重要。如果说家长都不相信你自己的小孩,他的自信从哪里建立起来?这个自信就是来自于家长,所以家庭教育在某些方面来说更加的重要。我们说发心,有时是说做事,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在给自己做事。我们寺院事务性的工作都是靠信众来做,信众都是义务的来做,我们只要打个电话他们都很乐意,这是种付出的开心,我们做事不叫做事,叫种福田,给自己培福报,是有功德的。这种付出的开心我们也很感动,这就是信仰。所以人是要有信仰的,信仰的力量有时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力量,甚至能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企业。
我们这期的《正信》杂志登了大冶的一个居士,他身体不是很好,医生都没有办法,他一个亲戚是个老居士,看到他这情况很着急,叫他来皈依、学佛、诵经。他听了这个亲戚的话,因为实在没有其他办法了。结果到现在他身体不但恢复了,而且他的生意做得非常的好。他说佛教给了他第二次生命,我现在就是来报佛恩。他三个小孩、两口子都学佛,都信佛。
信仰有时不是用医学、科学来解决问题,在信仰里面是能解决一些人的心灵和生理的问题的。所以说人是要有信仰的,信仰的力量是非常大的。人要有追求,也就是说要有信仰,用信念支撑一个人。现在的人没有什么毛病,但就是不愿意去工作,去做事,就是缺乏信仰。从我们佛教来讲,这“享福”就是“消福”,什么是“消福”呢?打个比方说,就好比你去银行取钱一样,你总是去取钱,总有取完的时候。学佛,工作,对事业的一种执着追求,就好比到银行去存钱一样。所以人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一个正确的人生观。
我有时候开玩笑说,我们出家人这么清苦都很开心,为什么你们在这样一个好的环境中烦恼还这么多。人的精神追求至关重要,我们应该用一种欢喜的心态去对待人生。佛教有这么句话“用容颜表达欢喜”,人生就是一个结缘的文化,人要结缘不要结怨,要“未成佛道,先结人缘”。佛教说“广结善缘,广种福田”,人生是很难得的,应该互相很友好的去相处,人有时很大度,有时很吝啬,伤人伤己。大家在一起其实都是一种缘分,没有缘分不可能聚在一起。“用双肩担当责任”,人降生在这人世间,每个人都是有责任的。“用微笑美化人生”,要用真心对待自己,用真心对待别人,人心是有感应的。我们做人、做事要用心去做。
荣毅仁这老宅子的对联我也经常写给别人。人的心地不要夹杂太多的杂念,要“发上等愿”,这就是我的工作,我就要这样去对待每一个人,我这么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慢慢的这样对待我。“结中等缘”,享福要“享下等福”。刚才我说“享福”是“消福”,吃亏是福,不要认为你吃了点亏,你今天就很不好,不要这么认为。其实有时候吃点小亏就是在给自己培福报。我们要学会辩证的看待人生,辩证的对待自我,来调整我们自己。要靠我们自己去调整自己,改变自己,命运也就改变了,我们一切也就会改变了。中国文化一代一代这样传承下来,是有意义、有道理的,叫前人栽树后人乘荫。我们所做的一切一是为自己积福积德,一是给自己的子女积福积德,这个不是说没关系的,都是有因果关系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