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法师在华严宗的地位及其学话的影响
一、∵生∵平
法藏大师,本西域康居国人,故称康藏法师。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十一月二日生於唐都长安。法藏大师幼年与少年的生活情况已无从稽考,史籍记载自十六岁始。据崔致远撰(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所说,他十六岁时曾到岐州法门寺阿育王舍利塔的前面,燃指供佛。这是法藏大师决心信仰佛教的重要标志。第二年,法藏于都城之诸大德处受教,但却未能满足其求知的愿望。于是,决然离别父母,深入太白山。耸立于法门寺前的太白山为一深山。法藏于此山中,日食草根及果实,刻苦的度过数年。因亲人有病,法藏乃下太白山返归长安,闻云华寺有智俨开讲《华严经》,遂事师智俨。而法藏“多不由他悟,不如自知”,决以自身之力去体悟《华严经》的奥义。史载法藏大师和智俨和尚初次见面时,就提出了一些问题,言出意表,深得智俨和尚的赏识。智俨和尚称赏说:“比丘义龙辈,尚罕扣期端,何计仁贤,发皇耳目”意思是说有学识的比丘也提不出这样深刻的问题,没想到法藏这样年轻居士的见解竟使人耳目一新。法藏大师给智俨和尚留下了极为深刻、良好的印象。法藏大师投师智俨和尚,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块界碑,确定了他信奉佛教的方向,标志着他专攻华严、弘扬华严的开始。
法藏大师在智俨和尚门下前后九年,直至智俨和尚逝世。师徒相处甚为融洽。法藏大师非常尊敬师父智俨和尚,智俨和尚也十分重视他。在此期间,师着重研究《华严》,同时也兼讲《梵网》等佛典。也曾请释迦弥多罗***授菩萨戒。和师同学的有新罗沙门义湘法师。义湘法师在智俨和尚逝世后三年回国,创立华严宗,成为海东华严宗初祖。智俨和尚一人调教出中国和新罗两国的华严祖师,这是佛教史上罕见的现象。在智俨和尚生前,法藏大师始终是没有出家的居士。当时度僧,一是要在国家婚丧大典时,再是要由国家批准。直至智俨和尚逝世,师还没有披剃的机会。智俨和尚认定法藏大师是自己的理想接班人,度他出家的心情极为迫切。在智俨和尚去世前,还念念不忘促成法藏大师披剃,特意向佛教界大德推荐,嘱托道成法师、薄尘法师两位弟子,说:“此贤者注意於《华严》盖无师自悟,绍隆遗法,其惟是人。幸假余光,俾沾剃度。”智俨和尚去世后二年,即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武则天的生母荣国夫人扬氏逝世,她为了广树福田,替母亲积功德,决定度一批人为僧,并舍荣国夫人住宅为太原寺。道成法师、薄尘法师等大德立即连状荐举法藏大师,师奉命剃度於太原道场,并奉诏为该寺住持。师时年二十八岁。法藏大师任主持后,就承旨在太原寺讲《华严经》。四年以后,唐高宗又降旨命京都十位佛教大德为师受满分戒。从此师成为正式的比丘僧。法藏大师剃度和受戒都是在唐王朝最高统治者的直接关怀下完成的,隆重显赫,非同凡响,客观上为法藏大师弘扬华严开辟了前进道路,显示着法藏大师弘扬华严事业的广阔前景。
法藏大师一生勤於著作,然有些著作的年代多已无从考证,只有少数可以推断出时间。法藏大师的著作,特别是《华严经探玄记》、《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等,则全面完整地组织了华严宗的教观新说,对於判教、义理、观行都作了系统而独特的阐扬,为华严宗的创立作出了最重要的理论贡献。
二、事∵迹
法藏大师他积极翻译《华严经》等经典,勤於注释和创作,从理论上发挥《华严经》的思想,提出判教、教义、观法等一套新的宗教理论,而且他讲学不懈,大力弘法,培养弟子,扩大影响。据史载法藏大师在唐高宗调露元年(公元679年),开始参加译事,至唐中宗景龙四年(公元710年)止,前后三十多年,参加译经活动是相当频繁。法藏大师参加翻译,对於《华严经》最为关注,又是补缺,又是再译,可谓不遗余力。早在东晋时,北印度人佛陀跋驮罗(觉贤)来华,在建康译出《华严经》大本五十卷。后经沙门慧严法师、慧观法师、学士谢灵运等人润文,分为六十卷行世,称《六十华严》。调露元年(公元679年)中印度人地婆诃罗(日照三藏)来华,带来梵本华严经。法藏大师对《六十华严》有两处脱文。於是上奏朝庭,奉命与道成,薄尘等大德译出脱文,细心补遗,武则天即位后,又遣使赴于阗求索《华严》梵本,并请实叉难陀(喜学)同来主持译事。此次译经,十分隆重,译者规格很高,由梵僧战陀、提婆译语,师笔受,复礼缀文,义净法师、圆测法师、弘景法师、神英法师、法宝法师等证义,自证圣元年至圣历二年(公元695-699年),五年功毕。共成八十卷,世称《八十华严》。实叉难陀译本,比以往译本增添了九千偈,仍缺日照法师所补脱文。法藏大师又将脱文补上,成为《华严经》的第四个译本。东晋译本和唐译本都缺日照法师所补的脱文,很可能原本就有两种不同的译本。从法藏大师参加《华严经》的翻译过程来看,他对该经的翻译与补遗的贡献是巨大的,也说明他对该经是深有研究的。
法藏大师除了参加翻译《华严经》外,还参与了一系列重要佛典的译事。史载唐高宗调露元年(公元679年)始,法藏大师奉旨与地婆诃罗以及道成法师,薄成法师,大乘基法师等,共同翻译《密严》等经,《成实》等论,后共成十多部,二十四卷。武则天久视元年,(公元700年),法藏大师应诏在洛阳三阳宫与实叉难陀、弥陀山共同译出《楞伽经》。二年后,又在长安清禅寺与实叉难陀译出《文殊师利授记经》。长安三年(公元703年)师奉诏为证义,与义净法师等华梵僧十四人,共译《金光明经》等二十一部,一百十五卷。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师应诏与弥陀山共译《无垢净光陀罗尼经》。次年奉诏于西崇福寺与菩提流支同译《大宝积经》师为证义。景龙二年(公元708年)奉旨于内殿,与义净三藏同译《药师经》。后二年,又应诏与菩提流支续译《大宝积经》,与中书陆象山、尚书郭元振,宰相张说润文,译成共一百二十卷。由上可见,法藏大师后三十多年几乎是不间断地参加译事,其职责以证义居多。译经有一定的组织规制。证义是审阅佛典译文文义,把关以保证质量,可见其重要,也表明法藏大师是当时佛学界的佼佼者。
而法藏大师很重视培养弟子。崔致远在〈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中说:“从学如云,莫能悉数。其铮铮者,略举六人:释宏观、释文超、东都华严寺智光、荷恩寺宗一、静法寺慧苑、经行寺慧英,并名雷於时,迹露於后。”∵法藏大师弟子很多,著名的有六人,如慧英法师著《华严感应传》,宗一法师继承法藏大师撰成《新华严经疏》二十卷。慧苑法师是法藏大师的上首弟子,撰有《华严旋复章》一部、《大乘权实义》二卷、《新经音义》二卷,又续师未完成的《新华严经略疏》,作《新经刊定记》十六卷。法藏大师弟子中有不少比丘尼,她们主要是护律栖禅,其中也有著名的,如法澄法师,曾为绍唐寺和兴盛寺的寺主。由於法藏大师培养了一大批弟子,就有了形成宗派的力量基础,并使本宗的华严学说得以继承和弘扬。
三、法藏大师的学说在佛教史上的地位
法藏大师生逢其时,生涯平坦,在武则天等最高统治者的大力支持下,把佛教组成为一个新系统,构成新观门、教相,开创了华严宗。而华严宗系的命脉也因他而久传不绝。法藏大师有弟子多人,其中以慧苑法师为上首。据传慧苑法师有弟子法铣法师(公元718-778年),法铣法师有弟子澄观大师,称华严宗四祖,澄观大师弟子宗密大师为华严五祖。宗密大师逝世不久,随即发生会昌灭佛事件,经论销毁殆尽,华严宗和其他宗派同样受到打击。到宋初,长水子睿法师(公元965-1038年)弘传宗密大师之学,华严宗得以复兴。子睿法师弟子净源法师(公元1001-1088年),在浙江一带作疏倡导,大力弘场华严宗义,时称中兴教主。又有道亭法师、观复法师、师会法师、希迪法师四人,分别撰法藏大师《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的注解,世称宋代华严四大家。元代有文才法师(公元1241-1302年)等传承华严学说。迄至明末云栖朱宏大师(公元1535-1615年)憨山德清大师(公元1546-1623年)、藕益智旭大师(公元1599-1655年)也都研习法藏大师的思想。清初续法大师(公元1641-1728年)撰有多种著作,弘阐法藏大师的学说。清末有杨文会(公元1837-1911年),广究诸宗,尤为服膺华严宗的教义。同时有月霞法师(公元1861-1918年),创办华严大学,也以大力弘扬华严宗著称。华严宗虽自宗密大师以后,渐趋衰微,但一种二百多年来,其学术传承没有断绝,表明了法藏大师学说的持久生命力。法藏大师开创华严宗的业绩是佛教史上的一座丰碑,奠定了他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
四、对东亚地区佛教文化的影响
法藏大师对於韩国华严学的流传与日本华严宗的创立的作用是巨大的。和法藏大师同时代的韩国人义湘法师(公元625-702年),二十岁出家。公元6050年和元晓法师共同计划渡海入唐求法,后元晓法师放弃计划,义湘法师也直至公元661年才入唐,到陕西终南山至相寺,从智俨和尚学习《华严经》,时与法藏大师同学,相与钻研求索,情谊笃厚。义湘法师师事智俨和尚七年,在智俨和尚去世后,返回韩国。随后在太白山创浮石寺,并在印海、五泉等名镡传播华严义理,弟子中知名者有悟真、智通、真定、表训等十大德,学徒云集,被尊为东海华严初祖。公元692年,法藏大师弟子胜诠法师返国回韩国,法藏大师顺便托带所著《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和《华严经探玄记》等,连同所写书信给义湘法师。书曰:“夙世同因,今生同业,得於此报,俱沐大经。特蒙先师,授兹奥典,希傍此业,用结来因,但以和上章疏,义丰文简,致令后人多难趣入。是以具录微言妙旨,勒成义记,传之彼土,幸示箴诲。”“想乃目阅藏文,如耳聆严训,掩室探讨,涉旬方出,召门弟子可器泻者四英(真定法师,相圆法师、亮元法师、表训法师),俾分讲《探玄》,人各五卷。”义湘法师还深情地对弟子说:“博我者藏公,超予者尔辈。”法藏大师和义湘法师互相尊重,交流学术,成为中韩佛教古德间弘扬华严义理的佳话。法藏大师对於华严学在韩国广泛流传的作用,正如朝鲜崔致远所评论的:“《杂华》(《华严》)盛耀蟠桃,盖亦藏之力尔”。
法藏大师创立的华严学,还经由弟子韩国人审详法师返国传入韩国。后来审详法师赴日本住大安寺,於公元740年应请在金钟道场宣讲《华严经》,为日本讲《华严经》的第一人。法藏大师的学说经审详法师辗转传给日本僧人良辩法师,开创了日本的华严宗。良辩法师建东大寺,为华严的根本道场,盛弘华严学,至今犹存。此外,当时洛阳大福先寺道睿法师,应来唐日本学僧荣睿法师、普照法师之请,於公元736年赍同《华严经》章疏赴日本,弘扬华严宗的学说,对於传播法藏大师华严学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法藏大师的哲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法藏大师佛教哲学思想的影响是广泛而持久的,他的学说一直为中外佛教华严学者所继承和发挥,也为哲学家所重视。法藏大师的重要著作《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不断地有后人的注释和发挥。上面提到宋代华严四大家都为《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作注释,即道亭法师所作名《义苑疏》十卷;观复法师所作名《折薪记》五卷,已佚;师会法师所作名《焚薪》二卷,又作《复古记》三卷或六卷;希迪法师所作名《集成记》六卷,其中《义苑疏》和《复古记》,都是重要著作。日本华严宗著名僧人凝然法师(公元1240-1321年)不仅撰《五教章通路记》五十卷,还作《探玄记幽洞钞》。又日本华严宗著名僧人凤潭法师(公元1654-1738年)也作《华严五教章匡真钞》十卷,还有日本其他华严僧人所作有关《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的注解多种。此外宋代净源法师所著。《金师子章云间类解》和《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也都是阐发法藏大师哲学思想的重要著作。
法藏大师以其出众的哲学智慧,丰富的哲学思想、众多的哲学著作和广泛持久的思想影响,而成为一代世界哲人,永载史册。由此又可见,当代中国哲学史著作都设专章论述法藏大师的哲学思想,就不是偶然的。虽然他的五教说在当时有种种的异论,但其义理本身也是教我们如何地去实践修行。因此,他给后人的哲学遗产一直不断的为尔后的学人思考、咀嚼、研究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