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是究竟圆满的心地法门,显示出世出世间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如果我们通过这部经的学习,将真心体用、现相、因果,了解一个大概,所得的受用确实是无量无边。然后才知道,一一法中无有一法不是佛法,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之中,无一不是「大方广佛华严」。能信、能解,福报就很大;能行、能证,就超凡入圣。这个「圣」不是小圣,是大圣,也就是证得究竟圆满。∵
这部经自始至终都是说一件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华严会上听一次经,读一段经文,若有体会,若能契入,都得圆满的功德利益。所以,只要有缘接触到,哪怕是一天、一个小时,都是无量劫善根、福德、因缘的圆满成就。有缘自始至终学习圆满,自古以来都很希有,因此短暂的接触,福报都说之不尽。一定要真信、真解、真行,正如善导大师所说的「一切要从真实心中作」,才能与《华严》义相应。要学习《华严经》,最好能够很细心的去看《纂要》、《疏钞》和《合论》,才能深解义趣。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改变心理,佛在经上教我们怎样做,一定要认真把它做到。∵
我们是凡夫,断烦恼不是容易的事情,而拓开心量比断烦恼来得容易。一定要学习推己及人,想到利益自己时,也同时想到要利益一切众生,逐渐将观念换过来。我们起心动念第一个想到自己,第二个念头再想到别人就很不错了。若能将观念转过来,念头一起就想别人,然後再想自己,这就入了佛门。更进一步,只想别人没有自己,就住佛之住、行佛之行,这才是名副其实的菩萨。无论你过怎样的生活,无论从事任何行业,无一不是菩萨行,就是所谓「超凡入圣」,我们学习《华严》才真正有成就。自己成就就是正法久住,就是成就众生。∵
何以自己的成就,有如此殊胜的功德?因为自他不二,性相一如,所以这种成就其影响所及是尽(尽)虚空、遍法界,点点(点)滴滴皆不可思议(议),在佛法里(里)称(称)为「称性起修」。在相上修的、事上修的,就是圆满与性德相应,点点滴滴皆是性德的流露。具有这样的心态(态),才能入华严境界,这是我们学习(学习)必须具备(备)的条(条)件,有这个条件一定得利益。得益浅深、广狭都在自己的发(发)心,不在说法的人。所以,古德有言:「会(会)说不如会听(听)」,说的人还(还)没开悟,听的人已明心见性,这种例子自古至今很多,都是因为用心不同。说的人如果烦恼习气(烦恼习气)没断(断),不能开悟;听的人心地真诚清净,往往一听、一见就悟入。所以,有没有相应、能否契入,都在你会不会用真心。会用真心的人,哪有不成就的?∵
假使听经闻法课诵礼佛的时候用真心,平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用妄心,行吗?如此作法,你听经、拜佛依旧(旧)是属(属)妄心。我们要明了(了),「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真心里决定没有夹杂(夹杂)。我们在经论里体会(体会)到,就要在日常生活中把妄心转变成真心,这才叫学佛。妄心转不过来,佛法的真实利益,我们这一生就不能得到。这一生也与过去生一样,种一点善根而已,无法起现行。要在这一生中得真实的受用,一定要学会用真心。∵
真心讲得最简单扼要的是菩提心,每一部经论里,佛菩萨都劝(劝)勉大家要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以真诚心为基础(基础),真诚心起作用是好善好德,是性德自然的流露。好善好德也不着好善好德之相,也不生好善好德之念,是法尔(尔)自然的,也就是对(对)人、对事、对物,都慈悲、关怀(关怀)、护(护)念,大慈大悲帮助一切众生。帮助的主要目标,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与外界一接触,性德自然就流露,没有通过作意,纯粹是自然,经上讲「法尔如是」;如果「作意」,就有这个意思,这就落在意识心里。∵
龙树菩萨告诉我们,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不是数字,因为数字再大还是有限量,有限量不是真大,所以「十」是表法的,以此来表究竟的圆满。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无处不是「大方广」,无时不是「大方广」。依照经典的理论方法契入华严境界,就是「佛华严」。佛华严是究竟圆满觉者的生活,是佛与法身大士的生活,只有用真诚心、菩提心才能相应。这部经的因缘希有难逢,如开经偈讲的「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今天能遇到,一定要认真努力依教奉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