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世主妙严品》浅释(续254期)

贤度法师

另外下面一个段落是:“证理位极。”前面是就实际上的作为,后面是理性上的了解程度,这地方有证理法、证果法,然后还要得位。得到这个果位,在自分上来说,先要证理法。这里说要“入法界藏,智无差别”。“入法界藏”就是要以大智证入平等的真法界,这是“入法界藏”才能够产生的平等智,这是登地以上的菩萨才有可能,甚至于八地以上的菩萨才有平等智的无差别理法界。另外“证果法”,证得佛的解脱甚深广大,什么叫做解脱?解脱就是“作用自在”,不是说有绳子绑住你不得解脱,而是说要做什么事情不能够挥洒自如,“作用自在”可以由度化众生的能力展现出来。佛已经没有什么事情不能做到,这是佛的解脱,佛可以用不思议法在一念当中建立三世一切佛事,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佛所行事,这些佛事佛可以做到,这是甚深广大,也就是“证果法”。了解这些同生世主也等同于佛的果法,得到果法那同生世主的阶位在那里?《疏钞》:“得位极。”也就是在最高的这个阶位,同生世主已经得到普贤的阶位,就是以普贤的阶位来说普贤的身是入于六位,可以在一念一行当中摄入六位,能够乘这个六位而行,以普贤的愿海,可以力持一切,这是得到位极。如果没有证到等觉位,不可能去收摄前面六位,不可能一行当中展现六位。“能随方便,入于一地,而以一切愿海所持,恒与智俱尽未来际。”这是形容位极,只要乘愿,依照愿海与智慧,所持,这个明确、穷未来际的智慧,可以随方便入于一地,这个一地,任何地,也就是任何阶位都能够进入,所以这个位呢?就是等觉位了。这前面就是说这些菩萨的自分因行德,“胜进”就是必需要趣向未来修行的果行德。前面做了几个段落:一个是得果法、入佛密境。先要得到佛的果法,然后进入佛的秘密境界。第二个是要入佛平等。第三个明得佛位。第四个证佛三昧。前面说到:“证果法”在自分行当中,到后面胜进分当中,是起果用,所以在这个地方,“胜进分”第一要果行德,第一个要先得法得果法入佛的密境,入佛的密境是什么?佛的三业都不是我们能够了解的,不管佛的身、语和意在我们来说是三业,在佛来说是三密都是希有广大的秘密之境,但是等觉位菩萨将来要胜进的就是要达到这个境界,要能够了解并进入诸佛希有广大的秘密之境,也就是进入佛的三昧,这要一乘如来知见以及禅定解脱甚深无尽的境界才能够进入到这种密境。第二要入佛平等,这里说:“善知一切佛平等法。”这是进入佛平等,说一切诸佛的体性平等,也就是佛的法身没有二智慧,平等的佛德也没有增减,佛的悲愿更是恒益众生,所以这地方要“入佛平等”。下一个是“明得佛位”这里说:“已践如来普光明地”,“普光明地”在这地方解释的是十地的总称,到了普光明地就是得到普法智光,就是证得了十地以上的果位,明得佛位就是说,等觉位菩萨得到了十地智慧后就是普光明智,就可以证得佛位。第四要证佛三昧。入于无量的三昧海门,无量三昧海不是单一的佛三昧,佛的定境深广如海,很多很多,所以用海字来说。但是这地方又称“门”,当做一个法门,要进入三昧好比海印三昧一样,得到海印三昧,要先进入三昧门,从前面证佛解脱的证果法到后面起果用,根据前面的智慧跟修行到后面的果法境界发用,这里说:“于一切处,皆随现身”,在一切处,佛可以展现他的身业遍世间,跟众生做同事利行,可以随众生意业去展现佛的总持大法,也可以随众生需求去转***,这是起果用,是佛的三业。佛虽然是三密,但是在面对众生的时候,起果用还是以三业身、语、意来示现,所以《疏钞》说:“皆随现身。”现声音、现身相、现意业,佛的意业在这地方是总持大法,根据佛的意业发身相出音声“世法所行,悉同其事;总持广大,集众法海”,这都是说佛的意业总持大法可以让出世法、在世法所行都没有障碍,佛本身是出世的行者也可以在世间做佛事。“总持广大,集众法海”佛的意业总持大法,把所有的法收集在法海当中。“辩才善巧,转不退轮。”这地方是得到佛的语业能够转***不退,有一些解释说:第一个要“说法不退”,第二个要“称理”:如果不能称理就不可能说法不退、称理不退,就是没有改说,没有根据佛说的法说,没依照佛说法来说。还有“应机不退”,就是不会找错对象说法,不会跟这个人说法以后发现不对再找另外一个人,这是应机不退。第三个“利益不退”,听到你说法的人听了以后,一定马上了解,而且懂了就会去做,这就是利益不退。第四个“调伏不退”:连天魔外道都不为所动这是调伏不退。另外还有“信不退”:在信位满的时候要经过十千劫修十种信心,这是称为信不退,若以位不退来说,到达十住当中的第七不退住,可以不再退堕到声闻跟辟支佛地,这是位不退。还有“证不退来”:这要到初地,证得真如就得到不退转,还有念不退,这要证到八地以上,进入佛的智慧,就是念念入法流,心心趣向寂灭,的念不退,这是菩萨转不退轮。

下面“二行无碍德”就是福德、智慧两种摄受众生的德行都无碍,经文说:“一切如来功德大海,咸入其身”,这是第一个“引摄佛德,不碍修因”,也就是说修行成就了的果德,我们现在说佛德其实并没有影响到佛过去修因曾经发生的事情,所以说:“如来功德大海,咸入其身”,也就是说在这地方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十方诸佛同时来加被同入功德大海。第二个说:“一切诸佛所在国土皆随愿往”,这是“随佛遍生”就是到一切国土不管是随意受生、度化众生、庄严佛土、做佛事等等,对行者来说,不再计较清净或是污秽,不再去分这地方的人他喜不喜欢,不再拣择度众生的对象跟场所,所以经文说:“皆随愿往”。只要是诸佛所在的国土,他都愿意随佛遍生到一切佛国土去。第三个是“已曾供养一切诸佛,无边际劫欢喜无倦”,这些福德是集合了过去无数累生累劫三世无际供养十方佛,福德收集到现在,这一切的供养功德都累积起来了,而且心没有疲厌,不但是没有疲厌还心常欢喜,也就是说它之所以不疲厌,是他很高兴遇到佛,很感恩能遇到佛,有机会能够去修福、修供养,而且修的时候“不住福相”。不要求说我今天这个供养能够得到多少果报,这个叫作“不住福相”。而“不厌长时”就是说不在乎时间要多久,这就是他的条件,如果没有这样子的心态去供养,不可能有供佛集福的这一项功德。第四个就是“长为辅翼”,经文:“一切如来得菩提处,常在其中亲近不舍”,要常常能够与佛做伴跟佛主伴能够互翼也要有先决条件,有些人想要跟佛在一起,也许达不到这个目标,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在佛的座下,在这地方认证的是这些菩萨,从现在开始还继续去做这件事情,而且不只是释迦牟尼佛,就是一切如来在成等正觉的菩提场都要去做佛的辅翼,常在其中而且亲近不舍。

第五件事情必需要加强努力去做的就是要悲愿调生,要发起心愿,要去调伏众生,经文说:“恒以所得普贤愿海,令一切众生智身具足”,要自己已经成就的普贤愿海,让一切众生都能够得到一样的智慧之身,调伏众生不去拣择,所谓偏小利物去利益众生,不去挑大护法才去教导的这种心态,同体普愿的去摄受一切众生,跟众生打成一片,是平等对待、是冤亲平等,还要有一个理想就是让国土接触教化的众生,都有一天能够证悟,还要显现出他们智慧,这个体相圆满具足这是自身具足的相。这五件事情是胜进分,胜进分必须要做到就是前面那二十位同生菩萨,他们的自分修行还有利他行,另外,就他们的未来还没有完全做到的,必须继续前进的就是这五件事情。我前面刚才跟大家说过这五件,在胜进分上面要完成,就是从“二行无碍德”这地方要去接受佛德,然后要同时能够得到佛的加被,而进入如来功德大海。第二个就是随佛遍生,去受生不拣净、秽。第三个要修集供佛福业。第四个是长为辅翼,就是要发愿去度众生,常在如来菩提处中亲近不舍。第五个要悲愿调生,要发出这个悲愿,然后让众生也可以得到证得菩提而且显智体圆足。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