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世主妙严品》浅释(续252期)
贤度法师
1.自分因行德
自分因行德里面有三个小的章节,就是自利行圆还有利他行满跟证理位极。利他行也就是辩才如海,广大无尽。入法界藏这个地方有证理位极,我们把这三个章节分别跟大家做一个介绍。
Ⅰ自利行圆
经云:诸波罗蜜悉已圆满,慧眼明彻,等观三世,于诸三昧具足清净。
所谓自利行在这里面他强调的就是第一个,疏云:诸度行满。诸度一般三乘讲的就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可是要圆满一乘佛果他必须要具备十度,十度就是在六度后面再加上再开方便、愿、力、智,这四度来加强他的自利行,但是在修行三大阿僧只劫的过程当中,不只是十度,他可以讲说有八万四千多劫的积集,无量劫来的波罗蜜,等到所谓的事、理都能够具备圆满,才能够叫做诸度行满,也就是所谓的普贤万行的圆满。
在第二个段落说慧眼明彻,慧眼在这个地方有五眼跟十眼的解释,慧眼是专门在观理,一切法理是没有二种异味的,等观理尽,没有异味这个叫做等观。在十眼当中的慧眼就是用来观事,事事没有什么见不到的这个叫做等观,所谓十眼跟五眼之间的差距,在疏钞上面有解释,疏钞把五眼,也就是我们一般凡夫都具备有第一种肉眼,每个人都有肉眼,除非你是视障或者盲人,你的肉眼不能发生作用,要不然就是近视、老花,或者是有视觉上的障碍红色、绿色分不清楚,肉眼不能发生作用,一般人都具备有肉眼。第二、天眼,依照修禅定,他能够发天眼。第三、慧眼。第四、法眼。第五、佛眼。这有不同的程度,在疏钞上面他是依据〈离世间品〉佛所具备的十种眼,来告诉我们所谓肉眼就是见一切色相、人事物等等,天眼是见一切众生心,我们一切凡夫只能看见我们眼前看到的,房子、车子、人事物种种的现象,但是这不能够穿墙凿壁,隔着一面墙你就见不到旁边的境界是什么?但是天眼可以见到一切众生的心,众生的心里在想什么?天眼他可以看得见,慧眼是可以看见一切众生的六根境界,所谓六根境界就是众生的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到的境界,众生的眼睛看见什么?众生的耳朵听到什么?众生的鼻子嗅到什么味道?众生的舌头尝到什么滋味?众生的身体感觉到什么?好比我们现在大家来听经,有人为了赶时间没有吃晚饭,走到这个课堂上来就饥肠辘辘了,如果你今天是具备慧眼的人,你就等同于跟他一样的感受,你也可以知道他今天没有吃晚餐。假如今天有一个病人他得到了癌症,他身体不管是肝癌、肺癌、肾脏癌或者皮肤癌,他所有的痛苦他身上的感受,具备慧眼的人可以对他了解,了若指掌知道他身上的感受,不管是痛、痒,或者是任何快乐的感受你也同样能够感同身受,这是慧眼。佛为什么要具备慧眼呢?佛具备慧眼主要就是要能够了解众生,知道众生现在的感受是什么,才有办法依照他的需求给予他适度的解答,给予他适度的帮助。另外就是法眼,法眼在这个地方说见一切法如实相,我们今天光具备有神通,但是不能够看破这个世间的万事万相,他的真相所谓实相无相,实相就是无相,假如你今天只具备慧眼而没有法眼,你观察到众生的痛苦,但是你没有办法看破这个痛苦的来源,这个痛苦永远就变成存在于你的身上,这就是法眼他能够,佛跟菩萨他在度众生的时候,一方面他要能够入世,了解众生的痛苦适时给予拯救,但是不会被众生的烦恼痛苦所染污,因为他能够看破一切诸法实相。下面一种就是佛眼,佛眼可以见到如来的十种自力,也就是如来的十种能力跟他十种智慧。智眼就是知道可以见到诸法,一切法门无不在智眼的照耀之下都能够了解。还有一点就是光明眼,光明眼好比我们现在就算是佛在我们的面前,我们见不到他的光芒,比如所谓的神通光也有所谓的常光一由旬,或者是常光一丈,但是具备光明眼的人他可以见到佛的常光,以及佛无时无刻放射出来的神通光芒,这是见佛的光明。另外还有一种叫出生死眼,就是他可以见到涅盘,见到不生不灭的境界。另外还有第十种就是无碍眼,所见没有障碍,不管今天要见到三千大千世界,见到十佛刹微尘数的佛跟菩萨,对无碍眼来说他可以充分发挥他的作用,一切智眼可以见到普门法界,一切的法门都可以在一切智眼上面可以了解,经文解释的慧眼明彻,观理是没有异味,观是说事事平等所以他没有障碍,在这一类的菩萨来说,慧眼明彻他就是可以利用十种眼的作用,来作度化众生的事业,这在他的自利行上面他是非常强调的。
Ⅱ利他行满
经云:辩才如海,广大无尽;具佛功德,尊严可敬;知众生根,如应化伏。
第二个要利他,说我们要度众生,要具备有度众生的能力,用什么去度众生?经文上面说:辩才如海,广大无尽;具佛功德,尊严可敬,知众生根,如应化伏。这个地方有三个段落:第一个段落从辩才如海是讲他的语业,在三轮化益里面,第一个是他的正教轮,大菩萨具备有四种无碍辩,也就是他的词、义语还有乐说无碍,菩萨他要说法的时候,他可以用任何的语言来说,他可以了解经典的义理,他也可以诠释任何的意义,但是要用言语、要用词句,找到适当的词句来解说那就不容易了,我们在大脑里面的词藻是非常有限的,今天如果我们的文化水平不够的话,我们要解释经典,我们很难用恰当的言词,来说佛跟菩萨的境界让众生了解,另外就算我们要讲我们有能力说,只要能够达到乐说无碍,也就是说法的时候他能够不间断,他没有停顿而且不受到任何的障碍,当然不可能想要讲经的时候没有人来听,这样子的情况在大菩萨的身上是不会发生的,所以他有一个乐说无碍,他要说法的时候,十方的护法,诸佛菩萨就会找到听法的大众来护法跟听法,所以这种就叫做正教的也就是他的语业,广大无尽,像大海一样的具备有四种无碍,在这里面说他能够用语业去作辩才,所谓辩就是巧显深理,我们在很深奥的理论,用什么方式让大家能够很浅显的去理解,就是在佛经里面,佛说法的时候常常会用一类方式就是譬喻,找到适当的譬喻很生活化的、很人性化的,甚至于很感性化的方式深入浅出,这个叫巧显深理,就一件事情来烘托出一个非常深奥的理论,这种叫做辩,不是跟人家狡辩的辩,而是把很深的道理用很显浅的方式,把他显露出来,或者就事来显理,就每一件事情来让我们观察到,每一件事情,透过每一件事情他所代表具备的义,另外所谓的才也就是说,在说法的过程当中他要能够应机,不管今天我们跟讲法的对象来说,不管他今天是信徒、是学生还是初次见面的听众朋友,在空中的观众朋友们,我们要能够观机,今天讲话的对象说话不投机半句多,假如你今天不具备有才,才也就是要顺应众生的机宜,今天如果他是研究生,你要能够用疏文钞文去跟他解释,如果是一般信众我们也只能讲经文的大意,讲修行的定义简单的佛学名词,如果是一般第一次初次见面的人,你要能够观察他的善根深厚还是浅薄,要能够了解之后顺应他的需要,否则对于一个不信仰佛法的人,你跟他初次见面就讲到非常深奥的理论,说成佛要修行,要修行成佛要经过三大阿僧只劫,要在三界当中生死流转,为度化众生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如果他听到这样子的话他就会非常的恐怖,会不敢去接受佛法修行的事实,就没有办法取信于佛法,所以才智就是巧应机宜万法咸演,要能够做到不管那一类的众生都能够接受,才能够达到所谓的广大无涯,同时对于众生所提出来的不同的问题,你要给予适当的解答,所以这个地方讲千难殊对,殊就是不同,不同的问难要能够做不同的解答,让众生对于这些问题,都能够回答到没有任何的疑问,则无竭尽,像大海一样,就好像海遇到风它就会起波浪,浪涛汹涌,众生对我们发出来的机锋问难,也就像大海一样,既然有人发难我们就要回答,辩也要广大无尽,第一个段落是形容佛的语业,也就是他的正教轮。
(待续)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