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

列表

中观与空

中观“中观与空”。中观与空池田大作王雷泉译本文节译自日本著名佛教学各池田大作‘我的佛教观’∵一书第十章。据伯顿·瓦特松的英译本:Buddhism,∵theFirst∵Minnennium”(1977)译出。——译者日本佛教学者三枝充德在论述龙树最重要的哲学著作时,将它们划分为五大类。第一类包括‘中论’,‘十二门论’和...

中观学的基本观点

中观“中观学的基本观点”。中观学的基本观点劉嘉诚中观是印度大乘佛教首先出现的学派,此一学派约在公元2~3∵世纪间由龍树菩萨所创立。龍树上承阿含与般若思想,确立了「俗有真空,体虚如幻」的中观宗旨。由于中观主张诸法毕竟...

中观无自性之研究

中观“中观无自性之研究”。中观"无自性"之研究无自性是事物的真实状态,犹如行云流水般的畅通,形相不断地转换,鲜活而丰富,不是任何东西可以局限的;可是当自性见生起时,犹如水结成冰,一块一块地相互碰撞、不相融合。黄国达∵中观对于诸法实相的探讨,乃综合了般若经与阿含经的空义,阐发缘起性空的中道正见。如中论所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

中观派简介

中观“中观派简介”。中观派简介【中观派(Madhyamika)】∵印度大乘佛教主要派别之一。中国传统称为空宗。因宣扬龙树的中道而得名。中观理论最早的阐述者和奠基人是2~3世纪的龙树和他的弟子提婆。但作为一个学派,则出现于6世纪的大乘佛教末期。理论基础中观派发挥了大乘初期《大般若经》中空的思想。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以及人...

中观般若的特色

中观“中观般若的特色”。中观般若的特色黄国达龙树菩萨的中观学,在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一般人谈到修行,却不知中观如何修,以为中观只是高明的理论而已。其实中观的真义是中道的正观,是佛法的精髓。至于中观成为一个宗派思想,这是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在当时龙树菩萨依据般若等经典,阐发深义,贯通阿含,并抉择部派思想,以「缘起...

般若中观和佛教的自我否定

中观“般若中观和佛教的自我否定”。般若中观和佛教的自我否定∵冯学成/文佛教教理分有为法和无为法两大组成部分,有为法表现了世俗人生的精神形态,而无为法则体现了出世间的佛菩萨们的精神状态,般若中观的学说,则是架通有为法和无为法的桥梁。《心经》中讲到了苦、挂碍、颠倒梦想、十二缘起这些四圣谛的苦集二谛,当然也讲到了解脱于苦的“灭、道”二谛,...

中观思想的实践(上)

中观“中观思想的实践(上)”。中观思想的实践(上)1991年7月4日讲于高雄佛教堂「中观思想研习营」主讲:释传道 纪录:谢芳珠壹、前言  各位法师,各位学员,大家早安!这一次原本安排了学有专精的蓝吉富老师与江灿腾老师,先就史学的观点,来为大家介绍中观思想是如何产生、如何集大成,又如何流布世界各国,以及该思想对***佛教的影响。但...

略论中观思想本性

中观“略论中观思想本性”。略论中观思想本性胡晓光用现代哲学维度看龙树中观佛学,就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观佛学思想是关于辩证逻辑思维的学理。从佛学自身的维度看龙树中观佛学,中观佛学是关于中道实相的教理。我们知道佛学本身不是哲学,但佛学中包含哲学思想,作为印度大乘佛学的一个宗派的中观宗的教理中观学,它自然在其理论中包括一定意义的...

《中论》里的“四句”之研究

中观“《中论》里的“四句”之研究”。《中论》里的“四句”之研究  杨惠南  ***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p.∵277  提要:  “四句”(catu?ko?i)是龙树《中论》里的主要论式之一。作者发现,《中论》里的“四句”共有两种:(1)拟似四句;(2)真实四句。一般的学者,像日本的梶山雄一、印度的穆谛(T.∵R.∵V.∵Murti)...

僧肇“三论”解空的哲学体系初探

中观“僧肇“三论”解空的哲学体系初探”。僧肇“三论”解空的哲学体系初探  洪修平  僧肇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佛教哲学理论家,中国化佛教哲学体系的首创者。他传世的著作并不多,一般认为,最能代表他哲学思想的是《不真空论》、《物不迁论》和《般若无知论》。这三篇论文都是我国古代思想宝库中不多见的哲学专论,素以文辞的优美和思想的深邃见称于世,且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