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太上感应篇(第一六0集)

1999/12/4新加坡净宗学会档名:19-12-160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七十六跟七十七节:

【无故剪裁。非礼烹宰。】

这是不知道爱惜物力。接着底下两句:

【散弃五谷。劳扰众生。】

文里这四句,一切众生生到这个世间都是有业因的,佛家跟我们说明这个事实真相。六道的凡夫都是受业力主宰,一生之际遇,荣华富贵、寿命长短都有个定数,所以在世间高明的算命看相,往往都看得相当准确。正如同《了凡四训》一开端,袁了凡先生为我们叙说,他早年遇到孔先生给他算命,算他的终生休咎,几乎是丝毫不爽,确确实实证明一点差错都没有。这不是一般江湖的算命先生,那一些说法未必可靠,不负责任的。孔先生真正是有学问,有见识,也有修养,所以能够算得这么准确。由此可知,一个人的一生,真的就像西洋人所说的,我过去看过法国的预言家诺查.丹玛斯他里面就很多次说过,人的一生就好像剧本,早就写好了,按照这个剧本去表演,谁也没有办法改写这个剧本,这个都是属于宿命论。佛法里面承认命运是有的,但是命运决定可以改变,绝对不是说一成不变。

首先我们要晓得命运从哪里来的?是自己造作的,这里面的业因跟果报都非常复杂。业因涉及到无量劫前,生生世世累积的这些习气、烦恼,还与一切众生结下了恩怨债务,来生后世因缘聚会的时候要偿债,所谓「欠命的要还命,欠钱的要还钱」。往昔的业因,如果我们自己冷静的观察思惟,在自己这一生当中就得到了证明。我们这一生当中,所遭遇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细细想来,有人对我好的,过去我们有恩;有人跟我不好的,相处不好的,过去有怨。有时候我们得到财物,心里晓得是别人还债还给我们;有时候我们有损失,知道是我们还人。佛家讲得很明了,人生在世只不过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就为这个来的。所以佛总结一句,人生什么意思?人生酬业,酬是报酬,业是过去造的业。过去造的善业,你这一生享福;过去造的恶业,这一生生计艰难。

可是业不断的造,果也不断在受,因果循环,享福的时候决定又造业。我们不说别人,在中国历史上称为十全老人,论福报,古今没有能够跟他相比的干隆皇帝,福德、聪明智慧、健康长寿,他统统具足,那真是多生多劫修来的。做了六十年皇帝,做了四年太上皇,他这一生当中也造了不少恶业,福享尽了,恶报就现前。所以从这个地方来观察,夫子给我们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这两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人要不觉悟,不可能不造业;福报愈大,造业愈容易,而造的恶业更严重。世间小民没有威德,没有权势,一生所造的业比较少,也比较小,我们冷静细细观察就知道。我们有幸得人身,得人身又何幸之有?得人身而闻佛法,这个人身就有幸。得人身不闻佛法,得这个人身很不幸,岂能不造罪业?正是《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所讲的「头出头没」,立刻又堕落了,转眼之间的事情,所以多么可悲!多么可怕。

人之所以为贵的,就是在接受圣贤的教育。圣贤的教育渊源有两种,一种是大彻大悟,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这是真实智慧,彻底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人生真相是什么?从根本上说,宇宙的起源,宇宙怎么生起来的;生命的起源,宇宙跟生命的关系,这是大根大本。明了之后,圣贤人教我们做人之道,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如何相处?这就是大学问。世出世间古圣先贤对于后人的教诲,对一切众生的教诲,不过如是;明白之后,这个人就能够趋吉避凶,自求多福。我们没有明心见性,我们只有仰信明心见性人的教诲,跟着他走。太上在这一篇里面所教导我们的,跟诸佛菩萨、大圣大贤的教诫,没有两样。太上这一篇,理论上说得不多,事相上说得不少,对我们非常切用。如果在事上不能改,我们就是接受佛菩萨的教诲,我们也很难开悟。这是什么原因?烦恼业障障碍了悟门,不能开悟。什么条件能开悟?古德常讲:「烦恼轻,智慧长」。我们有这么重的烦恼,怎么会开悟?依照太上的教诲去修学,这是断烦恼的好方法。佛家讲到修学的总纲领是「依戒得定,因定开慧」,这是一个明确的道路,成佛之道!太上这一篇文字就是戒律,我们能够遵循、能够奉行,心就定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个准则,这个道理要懂。

爱惜物力,虽然只说了四句,这四句是个原则,我们必须能够融会贯通,要知道物力的艰难,得来不易。现在虽然科技发达,生产力提高了,不需要像古人那样的操劳,使用机器大量的来制作。可是我们要常常想到,现在在这个世间,还有多少人缺乏日常的用品?我们得来的容易,这是仰赖过去修了一点福报,今生也能够断恶修善,感得的报应。可是想想许许多多在生活困境那些人,我们自然就懂得爱惜物力了。生活只要能过得去,平安就是福。人生在世,三餐能吃得饱,穿得暖,有一个小房子可以休息,足矣!如果有多余的福报,要知道布施给众生,要懂得惜福、懂得培福。

『无故剪裁,非礼烹宰』,太上在此地教我们,古人杀生吃肉,肉食也有一定的时节,绝对不是暴饮暴食。此地「剪裁」是说做衣服,「烹宰」是饮食,穿衣吃饭,从这个地方学节俭,这是日常不能缺少的物质生活。圣贤人在此地劝勉我们,我们能省一分,就能帮助别人一分,要常存此心。我们看看现前这个社会,这两句触犯了,犯得非常严重,于是福享尽了灾祸就现前。古时候衣决定是为自己之必需,你看佛为出家弟子所制定的三衣一钵,这是古时候居住在印度这个地区,他三衣就够了。我们新加坡是热带,靠近赤道,没有四季,所以在此地居住衣着非常简单;如果在中国北方,你必须要具足四季的衣裳,春夏秋冬。可是我们虽然居住在这个地区,要到北方去旅行,还是要添衣服,这就是有理由去添衣服;没有理由,就不必找这个麻烦。

饮食,杀生、肉食,在古时候都是祭祀鬼神,献祭。完了之后,撤下了供,这时大众才享受,不是天天有肉吃。我在童年做学生的时候,那个时候抗战初期,我们生长在农村,农村里面吃肉一个月只有两次,初一、十五大家是祭神、祭祖先买一点肉,量很少,所以小孩都希望过年,过年那几天每天都有一点,时间也很短,也不过十几二十天时间而已,这年过去了。现在是每一餐都有肉食,你说怎么得了!儒家虽然不禁止,但是也不是教你天天杀生肉食。佛家晓得这个道理,肉食是冤冤相报。为什么世间有残酷的战争?这个战争我们能够回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很残酷,第二次世界大战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不知道加多少倍,第三次世界大战要起来的话,有很多人说这是终末的战争,就是这个战争打完之后,世界上再没有战争。为什么?人都死光了,还打什么仗,是毁灭世界的战争。佛在经上说是「刀兵劫」,如果要世间没有刀兵劫,佛说了一句话,他说「除非众生不吃肉」,世间就没有刀兵劫了,这个话的含义很深很深。刀兵劫是怨恨累积而成的,怨恨从哪里来的?吃众生肉。它不是甘心情愿给你吃,真的是弱肉强食,那个弱者它心里的怨恨,永远不能消除。

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在六道里是流转的,于是就产生报应,所以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个只有佛讲得透彻。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不敢再吃众生肉了,希望我们跟一切众生的怨仇能够化解。我们认真努力修学,把一切功德回向给众生,是忏悔,是赎罪。所以爱惜物力,要从日常生活当中下手。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