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的∵契∵入
唐朝末年,吕洞宾三次科考不第,在长安酒肆中遇到道者钟离权教授他延命术。从此后人不可测。曾经游历庐山归宗禅寺,在钟楼的墙壁上留下一首诗:
"一日清闲自在身,
六神和合报平安。
丹田有宝休寻道,
对境无心莫问禅"。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他的禅定功夫之深。六神和合报平安,就是相当于督摄六根的功夫。然而下一句的:丹田有宝休寻道,也露出他的见地,还停留在道家的炼气修丹的境界上。这只是有为的功夫。对于有为功夫。禅家有一句话形容为向天射箭,势尽还坠。悟道不能识心达本源,只是盲修瞎练。如五祖弘忍禅师说过:"不识本心,修道无益"。于心上起解,即落魔道。心外求法,只是外道。在身体上做文章,以求得延年益寿,也只是个守尸鬼。过了不久,吕洞宾云游道经黄龙山时,看见紫云成盖。疑有异人。乃进入黄龙寺拜见黄龙机禅师。吕洞宾先示出一个自己的修行境界,来探问黄龙机禅师:"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且道此意于何?"一粒粟中藏世界是谈见地。半升铛内煮山川,是指道家的修炼丹药的功夫。所以黄龙机禅师一听就说他是个守尸鬼。吕洞宾不服气说:"怎奈囊内有长生不死药。"言下之意,我以练成了道家的丹药,长生不老了。四禅八定是外道禅,也叫凡夫禅,其禅定功夫也是很厉害的。可以让生命周期达到八万大劫。劫是佛教中的一个时间概念。一劫,是一个天文数字,时间很长很长。所以黄龙机禅师说:"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这时吕洞宾才下拜,求指归。现在,就轮到黄龙机禅诘问他了。从问话中可以看出过去祖师单刀直入,直指人心的手段。黄龙机禅师说:"半升铛内煮山川,即不问。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没有那么多的闲言碎语,直指心源。吕洞宾言下顿契,作了一首偈。
弃却瓢囊搣碎琴,
如今不恋汞中金。
自从一见黄龙后,
始觉从前用错心。
一句之下,契得本心。从上面的公案可以看出,法不外得,本心具足。黄龙机禅师说了什么?吕洞宾又悟什么?没什么。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即是佛。而这个心可不是我们凡夫用的心意识哟。我们颂了一部经,看了一个公案,就会于语言文字、名词概念上起见解,须知起心动念,即乖法体。法体是什么呢?心源。自性本体,除此之外,别无法体。观自在菩萨在《心经》中说,照见五蕴皆空。是什么在"照"?这就是直指心源。受、想、行、识都是假的,是空,不要在五蕴上做文章。过去祖师,为了接引学人用种种方法。其中参话头是常用的方法。有个祖师就让你参"是什么?"这三个字,不要向外去找答案,在心源。读《心经》如果你参透了这个"照"字。《心经》都通了,一切经也都通了。
我们再看看惠明禅师当初追杀六祖慧能的这个公案。看看六祖寺怎样直指心源的。六祖慧能得法后带着五祖传的衣钵,一路南逃在大庾岭被惠明追上。无奈之下,把衣钵放在路上,自己藏在草丛中。惠阴看衣钵上前就想提起,这时神奇的事情出现了,曾经去武将出身的惠明竟然拿不起来。惠民大忭连忙叫道:"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请行者现身。″六祖先让惠明"屏息诸缘,勿生一念。"良久,六祖见惠明心已定下来了。请注意看六祖是怎么直指的。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惠明上座的本来面目?思善与思恶都是心意识的活动。这些心意是活动,包括受、想、行、识。都不是自己的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离心意识的。现在有人说:觉受是禅。但觉受只是心意识的范畴,没有摸到禅的边。
宋朝张商英官至尚书右丞,翰林学士。他在佛学上的造诣很高。他寓居荆南时,很少有人他能看得上眼。圆悟克勤禅师去拜访他。两人谈论《华严经》旨要。华严经是佛教的大经,传到中国来的是小本华严,有十万颂。只有八十卷,还不齐全。可见华严经内容之丰富,华严境界很是高深。如此大的经不是一般人能受持的。由此可见,张商英佛学功底之深。圆悟禅师说:"华严现量境界,理事全真。初无假法,所以即一而万,了万为一,一复一,万复万,浩然莫穷。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卷舒自在,无碍圆融。此虽极则,终是无风匝匝之波"。张公商芙听到禅师的高论不觉移榻促膝。在这种高深的境界中还是无风匝匝之波。这是菩萨的境界,无风匝匝之波是指内心细微流注未断。圆悟禅师这时问:"到这个境界上与达摩祖师的禅是同是别?张公商英说:"同唉"。圆悟禅师说:"且得没交涉。"一点都没摸着边。张公商英听了很不服气,脸上都挂不住了。圆悟禅师接着说:"不见云门(云门文堰禅师)道,山河大地,无丝毫过患,尤是转句。直得不见一色,始是半提,更须知有向上全提时节'。德山、临济,难道不是前提吗?"张公商英这才服气。接着再谈论华严经的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时,圆悟禅师问张公商英:此可说禅乎?张公商英说,正好说禅。圆悟禅师笑着说,“不然。正是法界量里在,盖法界量未灭。若到事事无碍法界,法界量灭时始好说禅”。你们看看,只有法界量灭,才能与禅相契,才能识心达本源。才能吃饭、穿衣、举目、扬眉无非是禅,纵横自在。
2018-05-26于海口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