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佛的一生几乎都在用脚步丈量人间,每天中食以后午修数小时,以坐禅为主或辅以行禅,下午三点多钟,午修结束后至初夜时分,或为信众讲经说法,或继续禅修至中夜,右侧卧息四小时后,后半夜或凌晨继续自修,日初出时徒步外出进行乞食。夏坐后,带领僧团离开道场,游行人间,到群众中去过化存神,所作所为堪称有氧运动,年过八旬行脚无碍,腿脚与思维一样灵便,这样的生活方式一直保持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离开毗舍离竹林重阁精舍香塔之后,约经三日旅程,佛与圣众步行来到了庵婆罗村(庵满聚落),在一处山林中为大众说戒、定、慧。佛在庵婆罗村随意小住,经过瞻婆村、揵荼村、波梨娑村,来到跋耆国负弥城∵北的尸舍婆林,为比丘们演说四大教法。

佛说:“如果有比丘说:‘我在某村、某城、某国亲自从佛闻法、受持此律此教。’听者不应不信,也不应毁谤,应当对照佛经推断它的虚实,依律、依法探究它的来龙去脉。

如果他所说的不合乎佛教正经、正律及阿毗昙∵,就要对他说:‘佛没有说过这些,你领会错了。因为我依照佛教的经律论,发现你先前所说的与佛法相违背。贤士,你不要受持,不要为人演说,要丢掉它!’

如果他所说的是依经、依律、依法的话,就要对他说:‘你所说的是真的,是佛所说,因为我依照佛教正经、正律、正法,发现你先前所说的与佛法相应。贤士,你要受持,广为人说,千万不要抛弃!’”

简单说就是依经(阿含经)依律依法,对照检验那些自称是亲从佛前受教育者。对于那些自称是亲从和合僧众,以及多闻佛法或年高望重的长老处受教育者,亲从比丘众或者亲从某一比丘处受教育者,也都以此类推。

佛在负弥城随意小住之后,出跋耆国,于公元前约487年岁尾前后,来到末罗国首都波婆城外的阇头园。工匠之子周那居士来到佛前头面礼足,坐在一面,闻佛说法后信心欢喜,请佛明日到家吃饭。佛默然受请。周那知道佛答应了,连夜供设饮食,明日饭时一到,佛与大众法服持钵,来到周那居士家就座而坐。

周那为佛煮了一道特殊的美食,名叫栴檀树耳,据说是一种球状带茸毛的珍贵菌类,“世所奇珍,独奉世尊”,是当地人最稀罕的美味,专门做来供养世尊。既然是特供给佛的食物,其他人便无福消受,即使剩下也只可倒入无虫水中或杂草稀少之地。因此佛告周那:“不要把这道菜给比丘们吃!”当时僧众中有一位老比丘出家比较晚,在他座位上喝了木耳盘中汤。

供养佛及圣众就餐完毕,周那取一小座坐在佛前问佛:“世上有几种沙门?”佛说:“如汝所问者,沙门凡有四。志趣各不同,汝当识别之。一行道殊胜,二善说道义,三依道生活,四为道作秽……能度恩爱刺,入涅槃无疑,超越天人路,说此道殊胜;善解第一义,说道无垢秽,慈仁决众疑,是为善说道;善敷演法句,依道以自生,遥望无垢场,名依道生活;内怀于奸邪,外像如清白,虚诳无诚实,此为道作秽。云何善恶俱,净与不净杂?相似现外好,如铜为金涂,俗人遂见此,谓圣智弟子,余者不尽尔。勿舍清净信,一人持大众∵,内浊而外清,现闭奸邪迹,而实怀放荡。勿观外容貌,猝见便亲敬!”

一般来说有四种沙门,第一种人是得道者,第二种人是说道者,第三种人是向道者,第四种人是败道者。有些人内心污浊放荡,外表伪装清净,好像是个有智慧的佛弟子,其实并不尽然。俗人只看表面现象,其他的就不管不问了。世间邪师也教人是非不辨,好坏不分,说只可恭敬供养,不要管僧道好坏。为什么说这是邪师,因为与佛说相违背。教人不分别是非善恶,就是教人增长愚痴无明,不要择法觉意。佛说:“我今所说施持戒人其福难量,与犯戒人者盖不足言;若比丘‘舍五成就六,护一降四’∵,如斯之人,其施惠者其福无量。与邪见之人盖不足言!”总之看人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一见僧道便亲敬。这是佛对居士的遗教。∵

说法完毕,佛与大众在返回阇头园的路上,没走多远就停在一棵树下,对阿难说:“我后背痛,你可敷座!”佛坐下休息。阿难坐在佛前。佛说:“刚才周那居士没有悔恨之意吧,假设后悔了,他为什么会后悔呢?”

阿难说:“周那居士安排的这次供养没有福利,因为如来最后在他家吃了顿饭就涅槃了!”事实上,佛在周那家吃了今生最后一顿饭。

吃饭是个大问题,出家人尤其如此。佛平时教导比丘们修学一坐食,一离开座位用餐就算结束,好处是无劳无求,方便修行。佛说:“从前那些比丘们尽学一坐食,我很满意,我也不多教训他们。”

佛称赞一坐食,也有不接受的,如跋陀和利就说:“若我一坐食的话,就无力同大家一道修行!”一日一餐饭或连续坐七天也是需要功底的。在气脉成就过程中,行者舌下会有甜水不断涌出,或有发甜的结块物质从上牙膛落在舌上。

司马道信是本土禅宗第四祖,曾劝门人说:“努力勤坐,坐为根本,能作三五年,得一口食塞饥疮,即闭门坐,莫读经,莫共人语。”不解者误谓从事生产劳动三五年,才能求得一口饭。实则是说久作(坐)必有禅。像清代的圆融法师,别人见他念佛昼夜不停,问他饿不饿?他说:“我口中甜水如蜜,经常满口经常咽,受用无量,不再思想饮食!”这“一口食”可谓功到自知,事非经过不知意,不遇真师莫强猜。本土医道所说“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睡”,加之气充督脉腰自直,自然有能力久坐。佛说无量方便,又说择法觉意,只要选择最适合最有效的一法,一门深入,得来不难。譬如佛说:“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所谓念安般,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去诸乱想,得沙门果,自致涅槃。”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倒单不是硬撑的,功到自然成,一时半会儿做不到不必勉强。

所以佛允许他带回一份食物,佛说:“如果我受施主邀请前去应供,你也随我一起去,允许你拿回去一坐而食。”跋陀和利还是不接受,整个夏坐三个月不见佛,夏安居后就要游化人间了,经比丘们劝说他才向佛悔过。

佛游化鸯伽国到了阿和那,住在揵若精舍,旭日东升时入阿和那乞食,午后至林中树下坐禅。优陀夷在离佛不远的一棵树下坐禅思惟,下午三点多钟,起身礼佛坐在一面。佛问他:“是否有所缺乏,气力是否还像往常一样?”

优陀夷说:“无所缺乏,气力如常。回忆从前,佛教比丘们过午不食(断过中食),接着又要求断夜食。大家听了不乐意,觉得无法接受,抱怨‘此大沙门不能消食,反而让我们断食’。平常有信士到僧园布施作福,比丘们乐于接受这样的食物,而今出于对佛的敬重只能遵守此戒。比丘没有一定时间限制,随便乞食多有不便,有时撞见毛贼或毒蛇恶兽,或不被施舍反而被打,或堕沟渠粪坑,或入荆棘丛中,或入空宅,接触女人,造成误解无法澄清。

从前有个比丘,夜晚去人家乞食,天上打着闪电,下着小雨,他长得又黑,人家孕妇出外洗餐具,以为碰见鬼了,失声大呼导致流产!那位比丘说我不是鬼,我是沙门,我来乞食!恼怒的妇人把他骂得好苦,骂他及父母早死,灭门绝种,骂他身为沙门,宁可持刀剖腹,也不该夜晚乞食,令我堕胎!我想起那些事,对于断食便觉身心欢悦乃至得定得智,因此我说无所缺乏,安隐快乐,气力如常!”优陀夷说的那人是乌陀夷,曾因驳斥舍利弗,受到佛的呵斥。优陀夷另译迦楼乌陀夷,迦留陀夷或优陀耶,因一早出生天色尚黑,但肤色白,后人常将其混同于肤色黑的乌陀夷。

佛说:“你现在不像那些愚痴人,我说你们断过中食及夜餐,他们说这是小事,何足断之,说这是大沙门不能消化了,就让我们断食!他们不愿节食,对我有意见,其他持戒比丘也对他们有想法,那些愚痴人的束缚在加强而不得解脱。”

大迦叶曾经预言:“将来也会有比丘心贪好衣食,不愿受乞食之苦,身体柔弱便会于禅退转,不再苦修道业,会说:‘过去佛在世时,比丘们也受人请、受人衣食,我们何不效法古代圣人呢?’由于坐贪衣食便会辜负僧衣,从事白衣事业,甚至还俗,使古圣先贤威神不再,四部之众渐渐减少,如来佛寺遭到毁坏,佛教经法也会随之凋落!”因此,大迦叶始终不肯放弃乞食等头陀行法,并且得到佛的印可。尽管乞食不易,乞食的传统习惯还是被佛教保留下来。佛说:“我所规定的饮食,或是乞食所得,或受居士请食,足以安身不至于饿死,故我听许此食,但要知足而止,不起染着之心。随时乞食意在活命,得亦不喜,不得亦不忧!”僧众主要靠登门乞食与施主请食来维持生命,沿街乞讨“乞食所弃舍食”无疑是件辛苦事,不是真为生死来出家的,很难忍受乞食之苦之辱并坚持到最后。

佛自然知道乞食的自利利他与施食的难能可贵。能够慷慨解囊给出家人吃穿用度的,委婉地说是大施主,说白了就是衣食父母。佛教比丘观檀越施主“当恭敬如子孝顺父母,养之侍之长养五阴!”况且佛的宿疾与入灭均与饮食无关,没有必要迁咎周那。

所以当阿难否定周那供佛之福的时候,佛马上告诫阿难:“不要这样说,不要这样说!今天周那会获得很大利益,会健康长寿,得好名声,生前多财宝,死后得生天,想得到什么自然都会成功。佛当初临成道前有能施给食物者,与佛临灭度前能施给食物者,这两种功德完全相等,没有两样∵。你现在可去告诉周那——我亲耳听佛说,佛亲口教我对你说,周那设食,今获大利,得大果报!”

持钵乞食,以福众生。得道者看到往世施僧一碗饭,施主因此做了梵天子,如婆句;做了欲界主,如波旬;成了阿罗汉,如阿那律,等等,施必有报是毫无疑问的。

阿难返回到周那的住处,转达了佛的原话。周那舍食以后,至此才听到这些赞美施食功德的话!世间人都爱听赞美的歌,可是接下来,阿难却不得不问些难听的话了。

64

佛在末罗国首都波婆城外阇头园时,虽然吃了珍贵的栴檀树耳,病情还是没有减轻,反而越发沉重起来。阿难从周那居士家回来以后,佛就从座起身,抱病走向拘尸那竭城,向前走了一会,终因体力难支,停在一棵树下,告诉阿难:“我背很痛,你可敷座!”阿难服侍佛休息,然后顶礼佛足,坐在一面。

这时,从拘夷那竭城向波婆城走来一人,他是佛当年第一位老师阿罗罗的学生,名叫福贵。福贵看见佛就很欢喜,礼佛后,称赞出家人在清净处喜悦闲居,说自己的师父在静坐时,有五百辆车从旁经过,却因入定而不闻不见。

佛说:“我现在问你,可以随意回答,车队震地时觉而不闻,与霹雳惊天时觉而不闻,哪个更难呢?”福贵说:“一千万辆车声也比不上雷声,雷震天地时觉而不闻才是最难的!”

假设某人从早坐到晚,一天入定八小时,周围会发生许多事,包括突发巨响。但是定中人的主观感受只有一刻钟,既不昏沉也不散乱,一眨眼世间一日已过去,什么也没发生,这是不可思议的现象。

佛说:“我游化阿越村的时候,在一间茅草屋里坐禅,当时雷霹死四头公牛和耕田的兄弟俩,聚集了大量的群众,我出外经行,有个人过来向我头面礼足,随我经行。我明知故问,那么多人聚在那里干什么呢?他就问我:‘佛刚才在哪里,是醒着还是睡了?’我说就在这里,我没有睡觉。他说:‘很少听说有像佛这样入定的,霹雳声惊天动地,却能觉而不闻!’于是告诉我刚才雷击的事,然后心悦诚服地向我顶礼,高兴地走了!”

福贵赞叹一番之后,将身披的两块价值百千两黄金的黄细布敬献给佛。佛说:“你把一件施给我,一件施给阿难!”福贵依教布施,礼佛后坐在一面。佛由浅入深地为他说法,乃至将诸佛世尊最常说的真理——苦集灭道全都说给他听。福贵信心清净,当即证得初果,自愿受三归五戒,成为优婆塞,并说:“佛如果游化到波婆城,务必委屈一下,到寒舍中应供,以便使我合家欢乐!”佛说:“你说得很好!”福贵礼佛后欢喜离去。

福贵离去不久,阿难就把那块金黄色的细布献给佛,佛哀愍他,接过来披在身上,从容的面色威光和悦,身心清净。阿难问佛:“自从我做了侍者,二十五年来不曾见过佛面像今天这样光泽发亮,我想知道为什么?”∵

佛说:“有两个原因,佛光不同于平常,一是刚刚成佛时,二是临要涅槃时。阿难,我渴了,想喝水,你去取些水来!”阿难说:“刚才有五百辆车在上流渡河,河水浑浊不清,只可以洗脚,不能喝!”像这样佛说了三次,阿难说:“拘孙河离这里不远,清凉可饮,还能洗浴!”

这时,雪山上有信佛的鬼神用钵给佛端来八种清净水,又名清凉八分之水,具有冷,美,轻,柔,甘,净,饮时不噎、咽中不阂,饮后安身∵等八种功德,后世称为八功德水。佛饮水后有了精神,安详地来到拘孙河,与圣众饮水沐浴后离去。

半路休息时,佛在一棵树下对沙弥周那说:“你取僧伽梨来四迭铺座,我后背痛,想要稍稍歇一下!”周那服侍佛坐下,对佛说:“我要般涅槃,我要般涅槃!”佛说:“是时候了!”周那定功成就,已经生死自在,能够坐脱立亡,于是就在佛前入了涅槃。

佛为他说偈赞颂:“佛趣拘孙河,清凉无浊秽。人中尊入水,澡浴渡彼岸。大众之元首,教敕于周那。吾今身疲极,汝速敷卧具。周那寻受教,四褺衣而敷。如来即止息,周那于前坐。即白于世尊,我欲取灭度。无爱无憎处,今当到彼方。无量功德海,最胜告彼曰。汝所作已办,今宜知是时。见佛已听许,周那倍精进。灭行无有余,如灯尽火灭。”灭行也叫断行或烧诸行。意思是断身口意行,行囊括了五阴六根的一切运作,是变化无常的有为法,与无为法相对而论。简单说就是灭尽三业,不再受生。

阿难请示佛灭度后的安葬方法,佛说:“你先默默思考自己的解脱大事,遗体的安葬,清信士们自会乐于办理的。”

阿难连问三次,佛说:“要知道葬法,应当像转轮圣王一样,先用温热的香水洗浴遗体,再用新的极为细软的布缠遍全身,用五百张细布同样缠之,再将遗体放入金棺,灌满麻油,再将金棺放进更大的第二层铁椁中,再将金棺铁椁放进第三层栴檀香椁内,棺椁上厚厚堆积各种名贵香料,火化完毕收取舍利,在十字街头建立塔庙,塔寺外边悬挂丝织品,使国内行人都能看见法王塔,思慕正法教化,多所饶益。阿难,你想葬我的话,就像这样,使所有行人都能看见佛塔,思慕如来法王道德教化,生时获福利,死后得升天!天下有四种人应该得到建塔、香花、缯盖和伎乐供养,一是如来佛,二是辟支佛,三是阿罗汉,四是转轮王。”

后世所谓佛说不要以转轮王葬法葬我,一般火化就行了。然后弟子们没听他的,还是隆重地举办了葬礼云云。看似讹传,实为谣言,给人造成一种印象或者错觉,认为佛弟子不遵本师遗教,佛教本无权威性。类似谣言就像米沙子,当它防不胜防数不胜数时,释迦佛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佛教知识体系就会被搞乱。杜勒斯说过:“人的脑子,人的意识是会变的,只要把人的脑子弄乱,我们就能不知不觉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并迫使他们相信一种经过偷换的价值观念。”当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时,能够认识《阿含经》的信众都是人中芬陀利华!

休息过后,佛告阿难:“一起去末罗国拘尸那竭城娑罗园双树间!”大众围绕世尊上路前行。有位梵志从拘尸城出来去波婆城,对佛说:“我家的村子离这里不远,希望瞿昙去我家住一宿,明日早饭后再进城!”

梵志再三邀请,都被佛拒绝了。佛说:“你现在就是供养我了,阿难监藏在后边,你可将你的意思跟他说。”梵志又去央求阿难,阿难说:“现在正值暑热,那个村子太远,佛经不起劳累了!”∵按照梵历,正月十六至三月十五为渐热时节,日间行脚越走越热。

佛观察其中的道理就说:“净眼前进路,疲极向双树。梵志遥见佛,速诣而稽首。我村今在近,哀愍留一宿,清旦设微供,然后向彼城。梵志我身极,道远不能过,监藏者在后,汝可往语意。承佛教旨已,即诣阿难所,唯愿至我村,清旦食已去。阿难曰止止,时热不相赴。三请不遂愿,忧恼心不悦。咄此有为法,流迁不常住。今于双树间,灭我无漏身。佛辟支声闻,一切皆归灭。无常无选择,如火焚山林。”这是释迦佛永生永世的最后一次行脚,距离终点已经不远了。

末罗国拘尸那竭城城北的娑罗园,是佛自己选定的涅槃地。佛说往世曾经六次做转轮王葬身于此,今生成佛是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从此以后,生死永绝,再没有埋葬如来的地方了!就像当初在蓝毗尼园指天发誓一样,公元前约486年2月7日,佛在娑罗园里宣告了对于无穷生死的彻底终结,兑现了初生时的全部誓言!∵

65

当落日的余晖铺满大地时,经过长期的长途跋涉,佛与圣众终于到达了末罗国拘尸那竭城,在城北的尼连禅河南岸的娑罗园里停下了脚步。

佛对阿难说:“你挑两棵硬实一点的树,在中间给我搭个绳床,要头朝南,脚朝北,这是因为佛教正法将在北印度立足并长期流传!”阿难就去铺床,使头朝南。朝向取决于面目可见的方向。佛要看着北方而入涅槃∵。

随后,佛自己四迭僧伽梨,屈膝累足右侧而卧,下颌微收,面目垂帘顺势可见两脚的方向。此时,双树间反时节鲜花盛开,洋洋洒洒落在佛的身上和地上。原来是信佛的鬼神在表达对佛的敬意。

佛告阿难:“双树神用非时花供养我,但这不是真正的供养!”阿难问:“怎样做才是供养佛?”佛说:“人能受持正法,实行正法的,那才叫做供养如来,才是真供养!——佛在双树间,偃卧心不乱。树神心清净,以华散佛上。阿难白佛言,斋何名供养。受法而能行,觉华而为供。紫金华如轮,散佛未为供。阴界入无我,乃名第一供!”

所谓阴界入,阴指五阴色受想行识,界指六根对六尘生六识合称十八界,入指十二入,即内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外六入色声香味触法。阴界入囊括了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都是变化无常的。明白这个道理的人才是第一供养者。

比丘梵摩那拿着扇子站在佛前给佛扇风。佛说:“你退下,不要站在我面前!”阿难问佛:“梵摩那常在佛身边服侍,不嫌厌烦。现在佛更需要护理,为什么让他退下呢?”佛说:“这拘尸城外左右四百八十里∵都是各大神天的住宅,没有空缺的地方,这些大神都嫌这位比丘站在佛前,天神们说:‘现在佛到了最后时刻,即将灭度,诸神都想见佛一面,而这位比丘威德光明遮蔽了我们,使我辈不能礼佛供养!’我因此才让他退下。”

阿难问佛:“梵摩那往世有什么功德善业,今生竟有这样的威德?”佛说:“过去九十一劫时,世间有佛名叫毗婆尸,当时这位比丘以欢喜心,手执草把火炬照亮佛塔。因此,今天他的威光上彻二十八天,诸天神光也比不上他!”这里只提欲界天六种,加上色界天二十二种,魔天被佛排除在外了。

阿难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叉手对佛说:“不要在这样偏僻荒凉的小城灭度了,因为更有其它大城,一名瞻波,二名舍卫,三名鞞舍离,四名王舍城,五名波罗柰,六名迦毗罗卫,那里信佛的人更多,更能在佛灭度后恭敬供养舍利。世尊不在那里入涅槃,何故选在这座小土城入涅槃?”

一般认为,迦毗罗卫只是一座小城,遭流离王屠城后恢复重建,释迦国各立城主,不再有中央集权的君主,这一状态不知持续了多久。公元406年,晋僧法显到此一游时,迦毗罗卫已是仅有几十户人家的荒村。公元654年,唐僧玄奘来此时,看到的则是“空城十数……空荒久远,人里稀旷,无大君长,城各立主……伽蓝故基千有余所,而宫城之侧有一伽蓝,僧徒三十余人,习学小乘正量部教,天祠两所,异道杂居。”

虽然大劫之后,人口锐减,但是种族并未灭绝。据说在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乃至缅甸,至今仍有超过三十万人的释迦族后裔。晚近以来,佛教在其“龙兴之地”历经像法及末法初期反佛势力的多番扫荡,经籍早已灭失殆尽。他们自发地搜集佛经,其中既有许多来历不明的大乘经论,也有疑似出自外道的诋毁佛教的经书,譬如《入楞伽经》∵。

该经先以“如是我闻”及“佛(婆伽婆)、瞿昙、释子、三十七菩提分法、十力、四无畏”等佛教常用语遮人耳目,内容却是挂羊头卖狗肉,说的是释迦佛出生以前的久远年代,出身于鸯伽国瞻波城婆罗门、月种姓的姓迦旃延(迦多衍那)的“离尘佛”,在今斯里兰卡(古名锡兰)的楞伽山,与其他佛刹来的“大慧菩萨”对话并给他授记,称“我是过去一切佛,我于尔时作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等等,过去所有佛都是他一个人出演,可他不承认释迦牟尼是佛,直言“我”灭后才出世的“释种悉达多”为外道∵,称在欲界不能修行成佛,要在净居天才能成佛,他就是从“首陀会天”来人间成佛的,称须陀洹人舍三结故离贪嗔痴,标榜大乘境界非愚痴凡夫不能入等等。

事实上,佛教原本就是说给愚痴凡夫听的,普度众生的对象恰是愚痴凡夫。那些假借佛口颠覆根本佛教教理教义,另搞一套者,与出身迦毗罗(劫比罗)刹帝利、日种姓的释迦佛的说法完全不同,而且佛的一生从未到过斯里兰卡讲经说法。后世善信却至今误谓释迦佛经!

话说回来,在游子阿难的心目中,祖国永远是伟大的,祖国人民对佛有着不解的情缘,与其在此荒僻小城辞世,不如叶落归根。然而佛在国殇之时已经说过,永远不会再回尼拘律园了。

佛对阿难说:“不要这样看,不要认为这里偏僻荒凉。”接着,佛讲述了自己往世曾经转生在此,名为大善见王,自知所受人间福报是布施、持戒和禅思的结果。于是决定继续进修天福,就在拘尸城闭关隐居修行,断除淫欲成就了四禅和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玉女们劝他出关,称赞此城为第一城,另以十一种天下第一的福报,劝善见王不要舍寿抛弃万民,而应共同享乐!

善见王教导宝女们要说就说“宜割恩爱,以存道意”的敬顺之言,一切物质财富全是无常之物,不可久保,“愿不恋着以劳神思,王命不久就会过世,出生就有死亡,聚会就有分离,哪有生在人间不死的道理!”

玉女宝学着这些话,向善见王说了一遍。善见王忽然命终,“犹如壮士美饭一餐,无有苦恼”,魂神生到六欲天以上的梵迦夷天。

佛说:“我那时说法不能使人彻底解脱生老病死、啼哭忧戚等一切苦难。如今我出世成为十号具足的如来佛,我所说法能够使人彻底解脱生死之苦!从拘尸城,从和跋单力士娑罗林,从尼连然河,从婆求河,从天冠寺,从为我敷床处,我七来人间死在这些地方,其中六次是转轮王,今生是第七次,终于成佛!

我没有看到世间还有比这里更适合如来舍身的地方。今生是我最后的一生,是我最后一次投胎,是我最后一次受身,是我最后一次受如此形象。所得的最后成就,我说是苦的结束!”

以前,佛曾经说过:“一人一劫中,积聚其身骨,常积不腐坏,如毗富罗山!”佛说众生无始以来,无处不曾生死过、无处不曾为亲友,“无有一处无父母、兄弟、妻子、眷属、宗亲、师长者”;∵

众生生死无边,譬如大雨滴泡一生一灭,“如是众生无明所盖,爱系其颈无始生死”;轮转恶道如掷杖,或头落地,或尾落地,或中间落地,如是无始生死长夜轮转,或堕地狱,或堕畜生,或堕饿鬼,颠来倒去无了期;五趣如转轮,或堕地狱、畜生、饿鬼,及人、天趣,常转不休息!

佛接着对阿难说:“这些有为法变化无常终归磨灭,贪欲无厌销散人的正念,恋着恩爱没有知足的时候。只有证得超凡入圣的智慧,悟道成佛这才知足。我自己回忆,曾经在这里六个来回作转轮圣王,最后都葬身在此地。今生我成就无上正觉,还要舍弃性命埋骨于此。从今以后生死永远断绝,再没有埋葬我的地方了。这是最后身,再也不会受生了!”佛于初生时即行七步,谜底至此算是昭然若揭!后世所谓“四方各行七步”不过是于理不通的讹传罢了。

66

佛告阿难:“你去拘尸那竭城告诉末罗(摩罗)人,佛在今天午夜要在娑罗园双树之间进入涅槃,谁有疑问的话,可以当面向佛请教,要趁佛还在世,不要后悔!”

阿难即从座起礼佛而去,与一位比丘垂泪进入拘尸城。五百末罗族的“议员”正在一起议事,遥见阿难来了,纷纷起身作礼,问他这么晚进城有什么事?阿难流着泪,把佛教的话学说了一遍。末罗人听后放声大哭,悲痛万分。

阿难安慰他们不要悲伤,说:“天地万物没有长生不死的,佛不是说过吗,合会有离,生必有尽!”末罗人互相商量说:“我们回去带上家属,再带上五百张白细布,共同去双树间!”

阿难返回双树间,末罗人不一会儿也到了。阿难想,来了这么多人,要是一个一个见佛,恐怕轮不到一圈,佛就灭度了。我要让他们在前夜同时见佛!阿难将五百末罗人及其家属领到佛前,头面礼足后立在一面,对佛说:“某某末罗及其家属前来问讯世尊!”

佛说:“劳烦你们前来,将使你们寿命延长,无病无痛!”阿难说:“现在有婆阿陀和须拔陀,前来自归如来圣众。唯愿世尊听许他们做优婆塞,从今以后不再杀生;还有帝奢和优波帝奢,弗舍和鸡头,诸如此辈都来归依如来。唯愿世尊听许他们做优婆塞,从今以后不再杀生,奉持五戒。”佛为众人讲解无常的道理,广为说法后打发他们回去。末罗人闻法欢喜,将五百张细布献给佛,顶礼后绕佛三匝便离去了。

佛对阿难说:“我最后受证的弟子,是拘尸那竭的五百末罗人。”∵佛为五百末罗人做三归证明,他们是佛最后收下的在家弟子。

拘尸城内有一位梵志名叫须跋∵,时年一百二十岁,听说佛今夜入灭,连夜出了拘尸城,来到河边双树间对阿难说:“我听说沙门瞿昙今夜灭度,我对真理还有疑问,深信沙门瞿昙有能力让我开悟,我听老师傅说,如来很久才会出世一次,如同优昙钵树开花,稀有难逢,劳驾阿难为我通报一声!”

阿难说:“不要劳烦世尊,世尊今天很累了!”须跋再三请求见佛,阿难却始终不同意。

佛对阿难说:“你不要拦着须跋,就让他进来提问吧,这是我最后与外道出家人论议正法,这也将是我收下的最后一位出家弟子,就是这位须跋比丘!”

于是,须跋就到佛前,问讯后退坐一面,说:“到处都有人说富兰那迦叶等六师各立宗派,而且自称我们是沙门。这些宗派说法不同,都是真的吗?”

佛说:“我二十九岁的时候就开始出家修行善道了,从那时起直至三十五岁成道,都在外道中学习。如今已经过去五十余年了。我成就了正定,又因具备三明智慧而能使所作获得成功∵,同时常修净戒。离开戒定慧就很少有成道的了,除此以外没有可断贪嗔痴的沙门了。”

戒定慧包括八正道,其中正语、正业、正命属于圣戒;正念、正定属于圣定;正见、正志、正方便属于圣慧。所以佛说:“在我正法律中,不修八正道,也不能证得四沙门果,反之如果修八正道就能证得四沙门果。除了八正道以外,在外道里是没有沙门的,那些自称‘我是沙门’的外道宗师不过是空谈的沙门、婆罗门罢了!”

佛说:“如果比丘们都能自己收摄身心而不放逸的话,这个世间的阿罗汉就不会有空缺的时候!”须跋陀罗闻法后当场证得初果,请求在佛法中出家。佛告须跋:“如果有其他宗教的学者或梵志,想在我法门中修梵行的话,要试验四个月,观察其人的言行、志趣与个性,律仪规范具足无缺的话,就可以在我法门受具足戒。要知道事在人为。”

须跋说:“外道异教徒在佛法中要试四个月,我能在佛正法中服役四年,各项威仪没有缺欠的话,再受具足戒!”

佛说:“我先头已经说了,主要是取决于个人的行为。”佛招呼须跋:“这位比丘,来修行梵行吧!”

须跋就在初夜出家受戒,不久即成阿罗汉。这是释迦佛亲证亲收的最后一位出家弟子。他想:“我不忍见佛般涅槃,我当先般涅槃!”∵于是就在佛灭度之前先行灭度了!须跋当夜见佛、闻法、证初果、出家、成阿罗汉、佛前入涅槃,可谓夕闻道夕死可矣,死得其所,可是阿难却在为不能得道而伤感。

公元前约486年2月7日,临近涅槃时分。阿难手抚绳床边沿立在佛的身后,为自己只证得初果,还未等究竟解脱,本师就要入灭而悲泣!佛明知故问道:“阿难比丘现在何处?”比丘们说:“阿难比丘正在佛身后哭泣!”

佛说阿难:“不要悲伤,你给我做侍者以来,身行言行意行慈悲无二,心胸宽广不可限量,你供养我的功德甚大!如果说到供养,一切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没有能比得上你的。只需精进,不久就会修成阿罗汉,成就解脱之道。”接着,佛开始给阿难做“个人鉴定”:

“各位比丘,过去诸佛与未来诸佛的侍奉弟子都像阿难一样。然而过去佛的侍者,通过语言才能知道佛的意思。我们的阿难只需一抬眼,就知道佛需要什么。这是阿难的稀有难得之处,你们不要忘记他的好处。如同转轮圣王有四种稀有之处一样,我们的阿难也有四种稀有之处,阿难默然入比丘众,比丘尼众,优婆塞众,优婆夷众中,众人见了他都很欢喜;为众人说法,闻法也欢喜;观其仪容,百看不厌;听其说法,百听不厌。这是阿难所具有的四种稀奇之处!”

阿难的情绪渐渐地平静下来,开始问些要紧的事项:“佛在世的时候,四方高僧和其他大德来看世尊,我因此也能亲觐他们。佛灭度后,他们不来了,我该怎么办呢?”

佛教阿难不要忧虑,说:“将来的善男信女们会怀念四个地方,一是佛的出生处,二是佛的成道处,三是佛的初转***处,四是佛的般涅槃处。对这四处喜闻乐见,忆念不忘,生恋慕心。

我般涅槃后,善男女念佛初生时功德如是,佛得道时神力如是,转***时度人如是,临灭度时遗法如是,各到其处游行,礼敬各个塔寺,死后都会往生天国,除了得道者生死已断,不生不灭,无须往生以外。

我般涅槃后,各位释迦族人有来要求修道者,要允许他们出家,授予具足戒,不要难为他们。其他宗教的修行人来求修道的,也要允许他们出家受具足戒,不必试验四个月,因为他们怀有异教的主张,要是稍作滞留,就会生起原来的邪见!”

后世另立小小戒,给出家年龄增设门槛,或增加考验期等,异称佛说:“我般涅槃后,若有外道欲于我法求出家者,汝等不应便听许之。先令四月诵习经典,观其意性为虚为实。若见其行质直柔软,于我法中实有深乐,然后方可听其出家∵。”不知佛于临终度百二十岁老人、取消考验期寓意何在。

阿难长跪叉手,问佛:“阐弩(车匿)比丘叛逆蛮横而自以为是,佛灭度后该拿他怎么办?”佛说:“我灭度后,如果那个阐弩不顺从比丘威仪,不接受教育规劝,你们要共同对他实行默摈∵,告诫所有比丘不得与他说话,也不要与他来往、教授、做事!”

据说阐弩其人向来闻过则怒,所以佛说:“不应与车匿比丘有所说法,既不说他好,也不说他坏,不过这位比丘也不会再向你说什么了。”

阿难说:“假设不追究他的话,他的错误不会更重吗?”佛说:“只要不理他,就是清净佛法的处罚。当然如果还不改过,就通过僧团大会弹劾他,逐出僧团,不给他说戒,也不让他参与法会事务——欲与彼怨家,而报其怨者,恒念莫与语,此恶无过者!”

阿难说:“佛灭度后,有些女人来请比丘给予教诲,比丘们到时候也要挨家乞食、普度众生,遇到女人应该怎么办呢?”佛说:“不要与她相见!”阿难说:“假设相见的话该怎么办?”佛说:“不要与她交谈!”阿难说:“假设与她交谈,该怎么办呢?”佛说:“要管住自己的意念!”

僧尼之间传出绯闻,在佛世时已经有了,比如那位牟犁破群那比丘。如何处理与女人的关系是男性出家人的大问题。佛的回答很干脆:“莫与相见;设相见,莫与共语;设共语者,当专心意——莫与女交通,亦莫共言语。有能远离者,则离于八难!”

根据佛的意思,女居士可以亲近、就教于比丘尼,比丘尼就教于比丘众也有一定之规,那是佛门内部的事。总之,比丘特别是想要成就禅定解脱的比丘,要尽量避免与女性的接触,防止可能发生的困扰,这是佛对弟子的爱护。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城中有位摩醯提利婆罗门想把女儿送给佛。佛说:“我不需要这种贪着欲爱的人。你的好意我接受,但是我已经脱离家室,不再习惯于男女情欲了!”在佛背后执扇扇佛的长老比丘劝佛接受此女,说:“佛不需要的话,就给我们使唤吧!”

佛说:“你真是昏了头,竟能在佛前说出这样难听的话来,你怎么能对女人感兴趣呢?”佛说:“女人有九种毛病,臭秽不净,恶口,无反复,嫉妬,悭嫉,多喜游行,多瞋恚,多妄语,所言轻举。你不要胡思乱想!”

老比丘说:“虽然佛说女人有九种毛病,但是我看这个女人没啥毛病!”∵佛说:“你这个愚人,不信如来神圣之口所说的话吗?”佛说往世,此女是海岛上的罗刹女,舍利弗是波罗柰城中的商客名叫普富,带领五百商人入海采宝,被风吹至海岛,女鬼变成美女,众人贪着女色乐不思蜀。

佛那时是巡天救人的马王∵,只有普富被马王救出,此罗刹女随后追来,抱着幻化的男儿向波罗柰城之王梵摩达投诉,称被普富“丈夫”抛弃!普富说她是鬼不是人!梵摩达亦即今世的老比丘,说你不要的话就把她给我,于是即将此女带入深宫,结果被此鬼吃得只剩下骨头!

佛说:“由此可知淫欲之害,今生你还想与她有染吗?”老比丘听佛说破夙缘,方才悔过,即在闲静处克己自修,最后修成了阿罗汉。

出家的佛弟子理应不近女色,以薄拘罗比丘为例,佛涅槃后不久,有位在家时的异学朋友吃过中饭以后,来王舍城竹林迦兰哆园看望薄拘罗,问他:“你在佛门学道以来八十年,记得曾经做过淫欲事吗?”薄拘罗说:“你不要这样问,而应该问:‘你能记得曾经动过淫欲心吗?’”薄拘罗说:“我学佛以来八十年,不曾看过女人面,不曾进过比丘尼的房中,不曾与比丘尼相互问讯,甚至走路遇上也不搭话!”佛的遗教他做到了。

佛问阿难:“你是说佛灭度后不再有庇护了,失去依靠了吗?不要有这样的想法,我成佛以来所说的经法和戒律,就是你们的庇护和依靠∵。从今天开始,允许比丘们舍弃小小不言的禁戒,上下之间要和谐相处,要遵循礼节法度,这是出家人恭谨处世的方法。要告诫比丘,从今以后不得轻心相向,对年纪大的称为***,年纪小的称为贤者,相见当如兄弟!”

经是以根本圣典《阿含经》为代表的佛教正经,戒是佛为四众弟子所制定的各自的行为准则。比丘有比丘戒,比丘尼有比丘尼戒,沙弥有沙弥戒,居士有居士戒,各持各的戒律,名为“守护从解脱。”这段遗嘱完整的表述应该是:以佛所说的经法戒律为自护,为依靠。

大的戒律,佛已经制定完毕。后人不宜戒外立戒,私行废立。对此,部派佛教的意见也是一致的。如法藏部《四分律》称:“自今已去,应共立制。若佛先所不制,今不应制;佛先所制,今不应却。应随佛所制而学”;化地部《五分律》:“若佛所不制不应妄制,若已制不得有违,如佛所教应谨学之”;大众部《摩诃僧祇律》:“未制者莫制,已制者,我等当随顺学。”

阿难问:“如今比丘们该怎样称呼自己的姓名字号呢?”佛说:“小比丘称大比丘为长老,大比丘对小比丘称姓字,另外比丘们要按照佛法僧来起名字,不可再使用俗家的姓名,这是我的教戒!”

佛对比丘们说:“你们如果对佛法圣众,对教理教义有疑问的话,要抓紧提问,要趁我还在世,还能为你们解说,以免后悔!”佛连说了两遍,比丘们都默不作声。佛又说:“你们如果不好意思问的话,就请人代问,要尽快,现在不问的话可不要后悔!”比丘们依旧保持沉默。

阿难说:“我相信大众对佛法圣众都已经深信不疑,没有哪位比丘怀疑三尊,怀疑教理教义。”佛说:“我也知道在座的大众,最小的比丘都已证得初果,永远不会堕入恶道,最多在人间天上往返七个来回,必定解脱生死!”

随后,佛为一千二百名弟子记莂所得道果。这些人不是建僧初期的阿罗汉,也不是常随弟子。以前,佛在王舍城竹林迦兰哆园,与五百大比丘一起夏坐,七月十五日受岁时,佛曾为他们记说所得道果,佛说:“在座的五百比丘,有九十比丘得三明达,九十比丘得俱解脱,其余比丘得慧解脱!”佛为比丘们授记大体如此。

佛为弟子们授记所得道果以后,掀开自己的上衣,露出金色的右臂,对比丘们说:“你们要这样看,如来久久才会出世,如同无花果开花,那是稀有难逢的事啊!如果有幸遇见了,那就是灵瑞花——右臂紫金色,佛现如灵瑞,去来行无常,现灭无放逸。因此,比丘不要放逸,我因为不放逸,所以自成正觉;无数的善法也要由不放逸而成就;一切万物没有永恒存在的。这些是我最后所要说的话!”

说到这里,佛不再说话,很快进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第二禅乃至第四禅,从四禅起入空处定乃至识处定、不用处定、有想无想定、灭想定。

阿难问阿那律:“世尊已经涅槃了吗?”阿那律说:“还没有,世尊现在入灭想定。我以前亲耳听佛说,从四禅起才入涅槃。”

佛从灭想定起,依次转入第一禅乃至第四禅。公元前486年2月8日凌晨,与诞生、出家、成佛的日子一样,都是沸星合月之日。释迦文佛从第四禅脉住息停的境界,进入无余涅槃界,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一周岁。

67

如来涅槃之时,天地大动,奇光普照,无数神天徘徊虚空,散花颂叹,表达痛悼之情!佛母摩诃摩耶夫人颂道:“佛生楼毗园,其道广流布,还到本生处,永弃无常身!”比丘们颂道:“是身如泡沫,危脆谁当乐,佛得金刚身,犹为无常坏,诸佛金刚体,皆亦归无常,速灭如少雪,其余复何异!”

长老阿那律告诫比丘们:“不要悲伤,以免诸天在上会责怪!”比丘们问阿那律:“上空来了多少天人?”阿那律说:“充满虚空,哪里算得过来,都在空中徘徊骚动,悲号仆地,垂泪跺脚……”

这一夜,比丘们通宵达旦地讨论有关佛法的问题。阿那律请阿难入城向末罗人通报,佛已经灭度了,要做什么应该及时做!

阿难起身顶礼佛足,带着一位比丘涕泣入城。五百末罗人问阿难为何起得这么早?阿难说:“如来昨夜已经灭度了,你们想要做什么应该及时做!”末罗人听了无不悲恸落泪。阿难说:“诸君不要悲泣,要想使有为法永恒不变是不可能的,佛已先说:‘生者有死,合会有离,一切恩爱无常存者!’”

末罗人商议说:“应该先回各家,置办香花礼乐,尽快赶到双树间,用一整日来供养,然后再将佛的遗体放在灵床上,安排末罗青年举床四角,手持幡盖,烧香散花,礼乐供养,从东门进城,穿过街巷,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供养佛,最后出西城门,到高大宽敞的地方进行火化。”

可是,当末罗人供养佛身一昼夜,准备起灵时,却无法抬动灵床。阿那律说:“你们先停下,不要白费力气,现在诸天要来抬床!”末罗人问为什么?阿那律说:“你们先前是那样的打算,可是诸天想要留下佛身舍利供养七天,然后再让末罗青年举床四角,从东门进城,然后出城北门,渡过尼连禅河,到天冠寺去火化,上天和你们的意思不尽相同,所以使床不动!”末罗人说:“那就随诸天的意思,我们先入城去平整道路,扫洒烧香,再回到这里来供养舍利七天!”

二月十五日晨,是佛灭七天整八天头,这天下午,众人将佛的遗体举起并置于头上,末罗青年捧举四角,幡盖、香花、礼乐,前导后从,安详起行。忉利诸天以各种鲜花香粉撒在佛身舍利上,一时间满街飘香,诸天作乐,鬼神歌咏。

末罗人停下人间音乐,只由天乐供养佛身舍利。送葬队伍渐渐进入东城门,在主要街道包括“市民广场”上住停,任由群众散花烧香进行供养。末罗国大臣路夷长者有个女儿深信佛道,手擎车轮大的金花供养佛身。还有一位老太太大声赞叹末罗人有福,佛能在这里灭度,使人民都有机会供养!之后,佛身舍利出拘尸城北门,渡过尼连禅河,到达天冠寺,末罗人将灵床放在地上,问阿难:“还怎么办?”阿难说:“佛是这样教我的,佛亲口对我说:‘想要安葬佛舍利的话,应当按照转轮圣王的葬法!’”接着把佛的交代转述了一遍。

末罗人于是回城去置办葬品、香花、劫贝布∵、棺椁、香油与白细布,办妥以后回到天冠寺,按照转轮圣王的葬法,将佛遗体入殓。末罗大臣路夷手执大火炬准备点火,然而两次点火却又无法引燃。

阿那律说:“停下吧,诸位贤者,这也是诸天的意思!”末罗人问:“诸天为什么不让点火?”阿那律说:“因为***大迦叶领着五百比丘正从波婆城赶来,想见佛最后一面,所以天神不让点火!”

此刻,大迦叶等人距离拘尸城已经不远,大家席地歇脚。一位尼揵子手执曼陀罗花从远处走来。大迦叶迎上去问:“你从哪里来?”他说:“我从拘尸城来。”迦叶问:“你知道我师父吗?”他说:“知道!”又问:“我师父还在吗?”他说:“已经灭度七日了,我就是从那里得到的天花!”迦叶听了心情失落而沉重!

五百比丘听说佛已经灭度,大都悲痛失声。拔难陀比丘出身于释迦族,却拦阻众人说:“你们不要犯愁,世尊灭度,我们就自在了。那位大长老常说:‘应当做这个,不应当做这个!’从今以后,我们就随便了!”迦叶听了很不痛快,告诉比丘们:“赶紧收拾衣钵,立刻前往双树间,趁着没火化,还能见到佛!”

比丘们都从坐处起来,侍从迦叶来到拘尸城,渡过尼连禅河,到了天冠寺,见到阿难打个问讯,众僧住立一面。迦叶提出想瞻仰佛的遗容。阿难说:“虽然没有火化,但是佛身已经用香汤洗过,缠上了劫贝布,又用五百张细布反复缠裹,藏入金棺,金棺置于铁椁中,铁椁置于栴檀香椁里,想见佛恐怕很难了!”

阿难说的确是实情,迦叶只好来到灵前,却见佛从三重棺椁内伸出双足来。迦叶瞻仰佛足,发现颜色异常,就问阿难:“佛是金色身,佛的脚为什么会变色?”阿难说:“刚才在入殓时,有一位老妇人抚摸佛足,眼泪落在佛足上,所以佛足就变色了!”佛足因女人的泪痕而变色,可能还有其他寓意。迦叶听了很不痛快,向佛身恭敬礼拜,四部弟子也都同时礼拜。佛足便消失不见了。

后世传说大迦叶“抚棺痛哭哭得死去活来”,不知大阿罗汉是早已离欲的圣者,不会受生老病死的摆布而产生忧悲恼苦的情绪。佛说:“多闻圣弟子身触生苦受,大苦逼迫乃至夺命,不起忧悲称怨、啼哭号呼、心乱发狂。当于尔时唯生一受,所谓身受,不生心受。”遇乐事不贪恋,遇苦处不瞋恚,遇不苦不乐事不发傻犯痴。解脱了贪嗔痴的束缚支配才是阿罗汉。

佛所谓的“厌离”对象是贪嗔痴,是对身家性命以及世间种种人事物的爱与憎,而非这些事物的本身。在金刚聚落跋求摩河侧萨罗梨林中,佛曾为比丘说不净观,六十比丘修此法后“极厌患身,或以刀自杀,或服毒药,或绳自绞、投岩自杀,或令余比丘杀!”极厌患“身”便是跑偏,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极厌患对身体的贪嗔痴,而非身体本身。对家庭也是一样,如果三毒不灭,即便舍身舍家而去,也不能获得究竟解脱。反之有身有家,心无贪恋,意不颠倒,照样可以解脱自在。

曾几何时,佛在“衣锦还乡”为父说法时,去忉利天为母说法时,父母皆执弟子礼,恭敬礼拜,闻佛说法。后世却说,佛知道母亲来看望时,从金棺中坐了起来,以最虔诚的心情来迎接慈母,合掌恭敬为母说法!这是经过长期演变后,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说法。一者,今天奉行上座部佛教的国家,母子同出家,母亲身为比丘尼,要礼拜作比丘的儿子。这是对如来尊法的无上崇敬,是自古传承的佛门礼仪。二者,佛是说完“此是如来末后所说”这句话便进入涅槃的。称佛死后开口说法,便是谤佛食言,自食其吐了。

此时,大迦叶围绕灵柩以及堆聚其上的香花柴火转了三圈,说偈颂道:“诸佛无等等,圣智不可称,无等之圣智,我今稽首礼!无等等沙门,最上无瑕秽,牟尼绝爱枝,大仙天人尊,人中第一雄,我今稽首礼!苦行无等侣,离着而教人,无染无垢尘,稽首无上尊!三垢垢已尽,乐于空寂行,无二无俦匹,稽首十力尊!善逝为最上,二足尊中尊,觉四谛止息,稽首安隐智!沙门中无上,回邪令入正,世尊于寂灭,稽首湛然迹!无热无瑕隙,其心常寂定,练除诸尘秽,稽首无垢尊!慧眼无限量,甘露威名称,稀有难思议,稽首无等伦!吼声如师子,在林无所畏,降魔越四性,是故稽首礼!!!”

68

公元前约486年2月15日傍晚,随着大迦叶的到来并主持荼毗大典,在尼连禅河对岸的天冠寺,佛身舍利出火自焚!人体自焚或自燃是一种超常现象,在不与火源接触的情况下,体内自然起火燃烧,但对周围的物品包括可燃物一般影响不大。除了修行有素的人练就“三昧真火”,可以自己火葬以外,生活中也有少数奇人死于人体自燃。

看见火势猛烈,末罗人生怕把舍利烧得一干二净,纷纷找水灭火。附近有位娑罗树神坚信佛道,顷刻之间就用神力将火熄灭。末罗人采取了拘尸城外方圆十二由旬内的所有香花,用来供养佛舍利。围绕佛舍利的分配问题,一场风波已在酝酿之中。

波婆城是古末罗国首都,也称波婆国。拘尸城则是末罗国的一个荒僻小城,城主也称王,性质应为诸侯王,就像世尊的外公是天臂城城主善觉王一样,虽然称王,但该城为释迦族所建,隶属于释迦国。王者出行皆带兵马仪仗,究其初衷并非是为诉诸武力。因此波婆城的末罗国王代表末罗族人,与周边的遮罗颇国的跋离族人,罗摩伽国的拘利族人,毗留提国的婆罗门众、迦维罗卫国的释迦族人、毗舍离国的离车人,以及摩竭王阿阇世,听到佛在双树间灭度的消息以后,纷纷带领人马际会于拘尸城外,都想得到一份舍利回去供养。因此在停灵期间,各方交涉一直在进行着。

波婆大王派遣使者给拘尸小王传话:“闻世尊止此灭度,彼亦是我师,谨以敬慕之心来请灵骨,当于本国起塔供养!”

阿阇世王对香姓婆罗门说:“你持我名入拘尸城,向末罗人致意,问候起居轻利,游步强耶?吾于诸贤每相宗敬,邻境义和,曾无诤讼。我闻如来于君国内而取灭度,唯无上尊实我所天,故从远来求请骨分,欲还本土起塔供养。设与我者,举国重宝与君共之!”

对于七王的请求,拘尸人给出了同样的答复:“如是如是,诚如君言,但为世尊垂降此土,于兹灭度,国内士民自当供养,远劳诸君求舍利分,终不可得!”

七王急了,下起了战书:“吾等和议,远来拜首,逊言求分,如不见与,四兵在此,不惜身命,义而弗获,当以力取!”拘尸王答复:“远劳诸君,屈辱拜首,如来遗形,不敢相许。彼欲举兵,吾斯亦有,毕命相抵,未之有畏!”

眼看各方的执着就要形成僵局,摩竭陀国的香姓婆罗门出面斡旋:“诸位贤者长期受佛教诫,口诵正法格言,心服能仁所化。一切众生常念和平安定,怎可为争夺佛舍利而互相残害呢?如来遗体要用来广泛利益众生才是。佛陀舍利,现在只该分取!”

众人都说这样最好,谁来分呢?一致推荐就由香姓婆罗门为大家均分舍利。诸王兵临城下,事不宜迟,就在火化当晚,香姓婆罗门接受了重托,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舍利前,头面顶礼后缓步上前捡取舍利。

这时,一件奇事发生了,只见灵棺上覆盖的千领细氎∵衣已经烧毁殆尽,唯有最上层的一件却完好无损;佛身置于金棺铁椁与栴檀木椁之内,是从三重棺椁内出火自焚的,五百块裹尸布连同满灌金棺的麻油,均已经全部燃尽,可是佛最贴身的一件衬衣,竟然完好无损!

在释迦佛时代,人们目睹如来神迹已经习以为常,并不至于少见多怪。阿难目睹此景,当场吟说一偈:“导师此宝身,往诣梵天上,如是大神力,内火还烧身,五百氎缠身,悉烧令磨灭,千领细氎衣,以衣如来身,唯二领不烧,最上及衬身!”

众人听了无不悲喜交集!佛能以肉身来往梵天以上的世界,也能在涅槃时示现穷微极妙的灵异现象,游戏神通,造化莫测。有者解为佛往生到梵天上去了。不知得道者无往生,稍有混淆即成错解。

香姓婆罗门首先提取佛的上牙,单独放在一边,指派使者持此佛牙献给七王之首阿阇世王。香姓对使者说:“你用我的话上报大王,问候大王,舍利未到,期盼很久了吧?今将如来上牙交付使者,转呈大王,并可供养,以慰企望!待到明月升起来时,舍利即可均分完毕,其余舍利我将亲自奉送!”

使者出发以后,香姓用一个瓶罐收取舍利约一百二十斤。据说佛祖的身量比一般人更高大,因此舍利有如此之多。经过平均以后分为八份,每份约合十五斤。均分完毕,香姓请求收留舍利瓶,在自家修塔供养。众人答应了。毕钵村人乞求收取地上的焦炭,起塔供养。众人也答应了。

“八国联君”分得舍利之后,各自回城起塔供养去了。当时,八国一共起建如来舍利塔八座,第九座是瓶塔,第十座是炭塔,第十一座是生前发塔。佛在灭度前,阿难问佛葬法,佛曾言“诸清信士自乐为之”,后事皆由清信士实际办理。故均分舍利、建塔之事,僧众并不参与。

一八九八年,英国人佩普在印度迦毗罗卫城遗址的一座佛塔中,发现一个滑石制的舍利壶,上有婆罗迹字体的铭文:“此乃释迦族佛陀的舍利容器,乃有名的释迦族诸人及兄妹和妻子等共同奉祀之处。”推测认为是佛灭当年“八分舍利”时释迦族所得的那一份。一九二七年,印度考古局又在此塔发现两个同样的,但无铭文的舍利壶,判断安放两壶的年代约在公元前五至前四世纪。这段铭文使佛祖正妻瞿夷的下落再一次浮出水面!

∵“瞿夷”原是释迦族女子之通称,是瞿昙的阴性词。佛经称呼释迦族男性为瞿昙,女性为瞿夷或瞿昙弥。故“瞿夷”意为瞿昙妃。传说过去无数劫时有锭光佛∵出世,悉达的前身为超术梵志,瞿夷前身为卖花女。为了供佛,超术梵志买了五枝花,卖花女收了他五百个金币。超术梵志肯买“天价花”献佛,让卖花女产生了好感,许愿和超术梵志世世作夫妻。超术梵志心有顾虑,对她说:“菩萨所作所为无有爱惜,假设你给我作妻子,必会破坏我的理想和志愿,你就不怕我把你也舍弃吗?”卖花女发誓:“你发心做大施主,我不会破坏,就是把我施舍给别人,我也成全你!”∵

可见瞿夷与佛缘定三生,是佛在《阿含经》里唯一提到的——瞿昙的女人。舍利壶上所谓的“妻子”论理应该非她莫属。也许,瞿夷压根就没有出家,而是选择留在了王宫,后来随着王族的部分亲人,侥幸逃过了流离王的屠杀,得以存活下来。佛灭后,她们分得一分舍利,于是才有了这个署有“妻子”之名的佛舍利壶。

在四阿含经里,对于大爱道的事迹,包括随她一起出家的比丘尼,闻法、涅槃等均多有记载;在僧团里,佛子罗睺罗也常去看望父亲,聆听佛教,却对生母的下落只字未提。她的生平结局与模糊的身影一样,迄今是一个谜。

佛教有四大节日,即佛诞日、出家日、成佛日、涅槃日。巧合的是,这四大节日都发生在同一天,都是二月八日,这是一个不应被忘记的日子。

“何等时佛生,何等时出家,何等时成道,何等时灭度?沸星出时生,沸星出出家。沸星出成道,沸星出灭度。何等生二足尊,何等出丛林苦,何等得最上道,何等入涅槃城?沸星生二足尊,沸星出丛林苦。沸星得最上道,沸星入涅槃城八日如来生,八日佛出家。八日成菩提,八日取灭度;八日生二足尊,八日出丛林苦,八日成最上道,八日入泥洹城;二月如来生,二月佛出家,二月成菩提,二月取涅槃;二月生二足尊,二月出丛林苦,二月得最上道,二月入涅槃城!”

沸星梵音布洒。二十八宿中位于鬼宿正中,中国称为“鬼星团”,西方称“蜂巢星团”,属巨蟹座。由五百多颗恒星组成,是星云状疏散星团。每年二三月份夜晚升至南方中天,位置最高易于观察。平常呈微弱的蓝白色光点。二月八日沸星出现是个时间坐标,为准确确定佛祖四大纪念日,排除腊月成佛,四月出生的讹传,提供了天文学依据。

佛教又有四大圣地,即佛诞地蓝毗尼,成地道菩提伽耶,初转***地鹿野苑,涅槃地拘尸那竭,分布在恒河流域的平原地区。有关释迦文佛生平活动的遗迹,现在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共同文化遗产,受到保护。

∵1987年,埋藏于中华大地达一千一百零十三年的释迦佛真身舍利,在陕西省扶风县城北十公里处的法门寺发掘出土。1988年11月9日,阴历十月初一,法门寺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来自世界各地的十万僧众云集庆典,当天晚上,僧尼两众在新建的仿明真身宝塔内举行礼佛诵经仪式,第三枚佛骨忽然涌起灵光,在水晶棺上空十七公分处持续数秒。1990年3月9日,香港宝莲寺圣一法师率团至法门寺瞻仰佛舍利,监院静一法师主持祈祷法事时,在佛龛前忽然闪出两道金光,几位僧人的身体瞬间呈现出半透明的奇观∵。摄影师抢拍下了这一珍贵的镜头,继续书写着佛教的千古传奇!

69

公元前约486年,在佛荼毗大典结束以后,大迦叶等上尊长老组织召开了僧团会议,决定在当年的夏安居期间,到摩竭陀国王舍城举行经教结集大会。因此,在佛涅槃后不久,大迦叶与阿难便带领圣众离开了末罗小城拘尸那竭,经跋耆国界向王舍城进发。

在跋耆国金刚村中,阿难为当地信众讲说佛法。跋耆比丘金刚子坐在听众中暗想:“这位阿难依旧是学人,还没有离欲吗?我要入无色定观察阿难的心!”

金刚子便入如其像定,发现阿难还没有离欲,还不是阿罗汉。就在散会后对阿难说:“山林静思惟,涅槃令入心。瞿昙禅无乱,不久息迹证!”佛在临终前已经为阿难授记,预言他不久就会证阿罗汉。此刻,金刚子也看到了阿难的未来,“不久息迹证”意为阿难即将证得“无上息迹”的阿罗汉果。

阿难接受了金刚子的教诲,远离众人,独居静处,精进禅修,一心不乱。当他中夜卧息的时候,刚要躺下,就在头部尚未挨到枕头的一刹那,便断尽一切烦恼,心灵得到彻底解脱,证得阿罗汉果。

阿难是出家不久闻富楼那说法证初果的。富楼那比他早出家几天。佛住祇园精舍时,富楼那经佛许可,回到家乡输卢那,在那里夏安居,三月过后“具足三明,即于彼处入无余涅槃”。而阿难由初果至第四果,却间隔了四十多年。勉励阿难成道的金刚子后来也被讹传成了大迦叶。

佛灭两个月后,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是传统的夏坐时间,受佛临终记莂∵的约一千二百位大比丘云集王舍城毗富罗山七叶窟(今余洞深不足二十米)。毗富罗山∵是围绕王舍城的五座山峰之一,名列五山之最,上有七叶树林石室∵是佛的故居。故有天人称赞说:“王舍城第一,名毗富罗山!”

从前,佛站在耆阇崛山上曾经指点江山,问五百大比丘:“汝等见此灵鹫山乎……复见此广普山乎……见白墡∵山乎……见此负重山乎……见此仙人窟山乎?”圣众随之环顾群山闻佛说法。经典记载此山大致位于耆阇崛山偏东,与耆山相对而立。佛说登上山顶可以须臾往返,可见此山不高。佛说过去世时,毗富罗山又叫长竹山,朋迦山,宿波罗首山。

按照治丧期间的僧团决议,推选出五百位大阿罗汉,由大迦叶主持进行首次大规模的佛经会诵结集,恳请阿难登台复述如来生前所说教法。在经典结集之前,阿难做了重要说明:

第一,开经皆称“闻如是”的理由。“我见如来演此法,亦有不从如来闻,此法岂非当有疑,设我言见此义非,于将来众便有虚。今称诸经闻如是。”

阿难是佛唯一的常随众,因为只有他得以随侍世尊长达二十五年。虽然如此,所闻佛教也不全是亲见亲闻。不称如是我见,也不称我闻佛说,只说如是我闻,主要是为了避免妄语惑众之过,并不是为了启信。所以“如是我闻”或“我闻如是”及“闻如是”源于七叶窟,专利权属于阿难,但是不应理解为“我亲自听到佛这样说”。若以为加上“闻如是”就可以信谓佛说也不妥当。后世讹传要在所有佛经前加这四个字,凡有“如是我闻”字样便是释迦佛说的。妄称此是佛的遗嘱,更是天真幼稚错得离谱!

第二,交代时间、人物、地点等。“佛处所在城国土,波罗柰国初说法,摩竭国降三迦叶,释翅、拘萨、迦尸国,瞻波(鸯伽国都)、拘留、毗舍离,天宫龙宫阿修罗,干沓和等拘尸城。”对地名做了梳理性的排列,大致体现了佛陀四十六年弘法旅程的先后顺序和所到之处。

“正使不得说经处,当佛原本在舍卫,吾所从闻一时事,佛在舍卫及弟子,祇洹精舍修善业,孤独长者所施园。”假使不能确定说法地点,应当统称佛在舍卫国,毕竟佛在此地住得长久。这次结集属于回顾与回忆,时间跨度接近半个世纪,短短三个月,一一想起来,佛在何处对何人说了哪些经,是太难为阿难了。难怪佛说要记住阿难的好处。开篇称一时,经文甚至具体到某个细节等等,符合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情、何故、何物等叙事的七何要素。

第三,做到一偈,所谓圣戒,便能成就三十七道品之果。阿难说:“一偈之中便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所以然者,诸恶莫作是诸法本,便出生一切善法。以生善法,心意清净。是故诸佛世尊身口意行常修清净;一偈之中尽具足诸佛之教,及辟支佛、声闻之教。所以然者,诸恶莫作,戒具足禁,清白之行;诸善奉行,心意清净;自净其意,除邪颠倒;是诸佛教,去愚惑想。云何戒清净者,意岂不净乎?意清净者则无颠倒,以无颠倒,愚惑想灭,诸三十七道品之果便得成就,已成道果,岂非诸法乎?”释迦佛法运的最初十二年,僧众清净无犯。无犯之时,诸佛世尊常以一偈为戒。这一偈即是略说戒。

经过九十天的辛苦忙碌,最终以文字形式集成了佛教首部圣典《阿含经》∵,释迦佛四十六年所说法要均被完整记录其中,这是最早最权威的佛教言行实录,相当于佛教的信史,最接近佛教的源头,史称五百结集。汉地的佛教寺院常设罗汉堂供奉五百罗汉,也是为了纪念他们。

以后五百年间,在《阿含经》文字祖本的基础上,经过历代高僧背书传诵与陆续编纂,至部派分裂后一分为四,又衍生出了上座部传承的《杂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大众部传承的《增一阿含经》(疑含杂藏)等四阿含经,共收录二千多则长短不一或有交叉重迭的小经。其中《杂阿含经》、《中阿含经》属于说一切有部的传本,《长阿含经》为法藏部的传本。四阿含经均非祖本,但均有祖本的基因。相对来说,上座部的传本要可靠一些。

问题较多的是《增一阿含经》。其序品独推《增含》为四含之首,并且在三藏之外另立“杂藏”,称“契经一藏律二藏,阿毗昙经为三藏;方等大乘义玄邃,及诸契经为杂藏。”所谓“杂藏”极有可能是大乘三藏的前身而非失传。“此经真实如来说”这句,又含有辩白或张目的意味,形成时间应该较晚。

南传与北传相对应的则有五部(巴利语称五尼柯耶),即相应部、中部、长部、增支部和小部。小部与杂藏一样,疑为大乘三藏之滥觞。佛灭四百年后,在迦腻色迦王支持下举行的第四次结集,则为大乘佛教的崛起提供了理论储备,也是后来所有大乘经论的总源,受到北传大乘佛教的认可。后人将大乘经论结集与部派分裂的时间前推至第一次结集时,称“有数万比丘后至,欲参加窟内听法,迦叶不许,便各诵三藏,另行结集……即所谓大众部结集。”应该不能成立。因为部派分裂是佛灭百年后的产物,佛灭当年尚无大众部,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大众部结集。”

今天,人们所能见到的北传四藏阿含,《杂阿含经》译者南朝宋求那跋陀罗,中天竺人,婆罗门出身,博通三藏;《中阿含经》译者东晋僧伽提婆,瞿昙氏,北印度罽宾人,学通三藏;《长阿含经》译者后秦佛陀耶舍,北印度罽宾人,婆罗门出身,博通三藏;同译者竺佛念,凉州人;《增一阿含经》系前秦昙摩难提首译,东晋僧伽提婆再译。南传五部经迄今惜无统一的权威译本。谨从译者工于义理的高度和译本的统一性来看,北传诸含至今无与比肩!

关于教法的结集,早在佛世时就已经受到重视。佛在释迦国舍弥村北尸摄和林时,沙弥周那在波和城夏坐后,到舍弥村去见阿难,说尼揵亲子死后,其弟子分成不同派别互相斗争,只求战胜对方而无节制者。阿难领周那向佛报告,担心佛灭后会有僧众因为戒定慧问题发生分裂和斗争。

佛说:“这种斗诤甚少,如果因为教义和法门不同而各执己见,争论是非就不好了。要是我的教法得到汇集,弟子们根据三十七品修道方法,自然知晓哪是正法正律,哪是邪法邪律,你觉得这样作,他们能自觉修成正果吗?”舍利弗理解佛的意思,他说:“唯我释迦佛的无上尊法最为真正,可得解脱之道,应当组织人力共同撰集如来所说的教法,以防将来发生诤讼,只有留下法宝,做到有法可依,才可利益后人依法修行!”∵

佛灭后不久,阿难在王舍城对雨势大臣说:“没有任何一位比丘能与佛相提并论,佛没有树立任何人作为众比丘的依靠,大众也没有推举任何人作为佛灭后众比丘的依靠。”雨势说:“那你们岂不是无依无靠了吗?”阿难说:“我们不依人而依法,佛说有十法可敬,任何比丘具备十法,我们都尊敬他,爱护他,供养他,学习他。十法就是修习禁戒,广学多闻佛法,作善知识,乐于宴坐,知足,成就正念,常行精进,修行智慧,诸漏已尽。”

做到有法可依,依法不依人,依佛法办佛事,防止诤讼或分裂,是结集的要义所在。佛初成觉道时曾经遍观世间,无有超过我而令我恭敬者,“唯有正法(是)令我自觉成三藐三佛陀者,我当于彼恭敬宗重,奉事供养,依彼而住!”三世诸佛无不敬重正法。《阿含经》就是释迦牟尼时代留下的正法宝镜!

佛将正法托付摩诃迦叶与阿难,这为圣典结集埋下了伏笔。佛在祇园时说:“我今持此法付授迦叶及阿难比丘;今持法宝付嘱二人,善念诵持使不断绝流布世间,其有遏绝圣人言教者便为堕边际,是故今日嘱累汝,经法无令脱失!”

在王舍城东弥萨罗(蜜提罗城)东郊的大天柰林园中,佛对阿难说:“我法无漏、无欲、灭度、神通、解脱、真沙门、至涅槃。我今以是无上法殷勤嘱累汝,莫增减我法!”莫增减我法,这句话是针对那些篡改教理教义的人说的。至于如法论证佛理阐释教义,摘录经典格言警句不在增减之列。

完成了正法结集,终未辜负佛陀嘱托的阿难***,在灭度之前对比丘们说:“诸位贤者,我将结跏趺坐而入般涅槃!”只此一句告别语,之后便安然入化进入永恒。据说地点是在毗舍离,享年为一百二十岁。

马克思说:“宗教是被压迫心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鸦片是一种中草药,《本草纲目》等药典有记载,主治泻痢、脱肛不止,能涩丈夫精气。还有止咳、镇痛、催眠等多种功效,但有毒副作用,不可盲目使用。

可以说,马克思对宗教作用的评价是独到的。一切未能解脱烦恼束缚的心灵都是被压迫心灵,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消除痛苦的方式和外来的优秀文化,佛教主张中道、和谐、包容,是去极端化的宗教,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最重要载体,得到了时间的认可。

2009年7月,国际联合宗教会(ICARUS)基于提高并促进宗教和灵性的融合与交流,由二百位宗教领袖共同参与国际圆桌会议,投票决定赋予佛教“全球最佳宗教世界奖”,一致称赞佛教是“世界上最好的宗教”。国际联合宗教会的研究主管伊卡罗斯认为,佛教能赢得世界最好宗教荣耀,是因为在过去历史中,没有一场战争是以佛教名义而战,与其他宗教明显不同。佛教徒真正实践所倡导的宗教精神,也是佛教比其他宗教做得更彻底的地方。迄今尚无任何一个佛教组织领取此奖,他们认为人人都有佛性,佛法属于人民,这荣誉也应当归于人民!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