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在家孝父母,此即名为胜福田,现世流布大名称,未来福报转无量。(龙树菩萨说法要偈)
∵一、孝顺父母的意义
∵父母有生育、养育、教育之恩,可说是功德巍巍,在《父母恩重难报经》当中,曾以七种比喻来说明父母恩德深重,难以报答:
∵一、肩担父母,绕须弥山,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二、遭饥馑劫,脔割碎坏,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三、手执利刃,剜眼供佛,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思。
∵四、刀割心肝,血流遍地,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五、百千刀戟,刺于己身,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六、打骨出髓,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七、吞热铁丸,遍身焦烂,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二、孝顺父母的方法
∵父母的恩德既然如此深重,我们应怎样做才能算是「孝顺∵呢?佛教认为孝顺有不同的层次:一般的人对父母甘旨奉养,只是小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光彩愉悦,是为中孝;引导父母趋向正信,远离烦恼颠倒,永断三途之苦,是为大孝;视三世一切众生皆是我父我母,尽一切力量,令入无馀涅槃而灭度之,才是最无上的至孝。所以,克尽孝道,应该注意下列三点:
∵一、孝顺必须是长期的,不是一时的:父母以毕生岁月为我们辛苦奉献,我们即使不能终身膝下承欢,也应该长期供养,使无所缺。
∵二、孝顺必须有实质的,不是表面的:孝顺父母必须解决父母实际需要,不仅在衣食住行上无虞匮乏,在生老病死上有所依靠,还要始予父母精神上的和乐,心理上的慰藉。
∵三、孝顺必须能全面的,不是局部的:孝顺应从自己的亲人做起,然后本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扩充到社会大众,乃至无量无边众生。
∵三、孝顺父母的果报
∵一、现世流布大名称:
∵孝顺父母的人不但孝名远播,而且因为具有下列特点,所以得到社会大众的肯定赞誉:
∵1、能进德修业:孝顺父母的人为免父母担忧,必定行事正派,操守严谨。
∵2、能治理家庭:所谓「言教不如身教∵,在家中能以身作则,孝顺父母,堪为子孙亲眷的榜样,家庭自然充满和敬的气氛。
∵3、能慈悲待人:孔子曾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对于父母能感恩图报的人,往往能进一步以笃实诚敬的态度对待他人。
∵4、能尽忠职守:孝顺父母的人深恐事业无成,让父母蒙羞饥馁,所以做任何事都会兢兢业业,全力以赴。
∵实践孝亲感恩的人不但能获得善名美誉,连诸天也都会为之感动,经云:「若有男女依母教,承顺颜色不相违,一切灾难尽消除,诸天拥护常安乐。∵中国历史上因为孝行而感得草木土石助成善举的事迹也为数不少,古德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孝之极至,就是诚。只要有诚心,无事不办。
∵二、未来福报转无量:
∵种好因,自然得善果。《涅槃经》说:释迦牟尼佛之所以能够修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因为佛陀于无量阿僧祗劫之中,恭敬三宝,孝养父母,所以今世才会感得如此殊胜的果报。可见孝行感果之殊胜,展转无有穷尽。
∵孝顺父母,不但今世常为人天之所爱敬,更可为来生种下圆满佛道之因,所以《大方便佛报恩经》说:「父母者,三界内最胜福田。」
∵四、结论
∵孝顺父母不但对个人现在、未来有莫大利益,对于社稷更具有安定作用,如果人人都能孝顺父母,乃至做到佛教所说的大孝、至孝,则国富民强,世界安乐是指日可待之事。
∵∵
∵图片
∵∵
∵沙弥的十戒
∵沙弥的生活轨范,共有十条守则,名为沙弥十戒,是从五戒的基础上,加了五条与世间的俗欲隔离的规定,而成为养成出家人格的训练。因为,要使凡夫众生,从滔滔的人欲洪流之中抽出身来,便不得不先以自我的意志远离物欲,最后才能达到无欲的境地。
∵仅守在家的五戒虽也能够到达无欲的边缘,然对于夫妇关系的淫欲未断,终究尚差一步。当然,如果能以在家身份而守出家的戒律,也能达到离欲无欲的目的。
∵现在,将十戒的名目,条列如下:
∵①∵不杀害有情:此与素食思想虽有关联,但却并不等于规定素食,而是规定不得杀生。
∵②∵不偷盗他人财物:乃至一针一线。
∵③∵断绝男女的淫事:此与五戒所不同者,乃是由不邪淫而进为不淫。
∵④∵不妄语:此与五戒的相同。
∵⑤∵不饮酒:亦与五戒的相同。
∵⑥∵不非时食:过了日中之后,不得进食,这是印度当时,各沙门团的共同原则,也是出家人的共通生活方式的一种。
∵⑦∵不用花等的一切装饰,也不得以香水、香油等物擦脸涂身:这是为了避免虚荣心,以及男女之间的相互诱惑而制。
∵⑧∵不得自作歌舞、音乐、伎艺等的世俗游戏,亦不得存心去观赏世俗的歌舞、音乐和伎艺等的演唱:此乃为了不使已经出家的身心,再为世俗的娱乐所迷,引发贪恋欲情的心理。
∵⑨∵不坐卧华美轻软而高贵的床座:为免引起高傲心和舒适感,而忘了生死的苦恼,所以应当卧坐坚硬低下的床座。
∵⑩∵不为自己保持金钱:出家的人,应该常处于物质生活的贫穷之中,不储蓄金钱,也不手持金钱等的财宝,目的是灭除对于身外之物的贪求之心,若有一念贪求存在,他便无法进入解脱之门。不过,为了教团大众的生活,以及寺院经营的维持,保持金钱,不为过失。
∵这是出家沙弥的戒律,也是进入解脱之门的守则。但是,在家的信徒,也有学习出家戒律和体验出家生活的机会,即是逢到每月的斋日即是布萨日,依现代而言,也可称作佛教的假日或节日吧!在家的信徒,可在那天的一日一夜中,守持沙弥十戒中的前八条,称为八关斋戒。
∵至于沙弥尼戒,和沙弥戒相同。所不同的是沙弥尼依止比丘尼而住,为比丘尼当侍者,并且学习比丘尼的威仪。
∵所谓沙弥,意译为求寂、息慈、勤策。即止恶行慈,觅求圆寂的意思。在佛教僧团中,指已受十戒,未受具足戒,年龄在七岁以上,未满二十岁的出家男子。同此,出家女子称“沙弥尼”。以其勤于策励成为比丘、比丘尼,故前者译为“勤策男”,后者译为“勤策女”。
∵《摩诃僧祇律》及《四分律行事钞》以年龄区别沙弥(尼)为三种:
∵(一)驱乌沙弥(尼):年龄在七至十三岁之间,尚无法担负其它任务,但已具有守护谷麦,驱走晒谷场上乌鸟的能力。
∵(二)应法沙弥(尼):年龄在十四至十九岁之间,已可堪任服役,与法相应,五年中受师调练后,即可进入比丘(尼)位。
∵(三)名字沙弥(尼):年龄已超过二十岁,然尚未受具足戒,仍为沙弥(尼)者。不论何种沙弥(尼),必须受持十戒,方能正式称为沙弥(尼)。沙弥(尼)十戒即:1、不杀生;2、不偷盗;3、不淫;4、不妄语;5、不饮酒;6、不着花鬘好香涂身;7、不歌舞唱伎亦不往观听;8、不坐卧高广大床;9、不非时食;10、不捉持金银宝物。前九戒与八关斋戒相同,唯第十戒,乃因佛陀深知金银货币易增长贪心,易与人争利,最后成为财富的奴隶,终为钱财所束缚。这是为了破除贪心而制定的戒条。
∵在佛教僧团中,首位沙弥为罗睺罗。至后世,对受持十戒的沙弥(尼),称为“法同沙弥(尼)”,是真实的沙弥(尼)。如果只是剃发染衣,还未受沙弥(尼)十戒的,则名之为“形同沙弥(尼)”,即实质上未具有沙弥(尼)的资格。
∵∵
∵图片
∵∵
∵高声念佛诵经的十种功德
∵《业报差别经》:
∵高声念佛诵经,有十种功德。一∵能排睡眠;二∵天魔惊怖;三∵声遍四方;四∵三途息苦;五∵外声不入;六∵令心不散;七∵勇猛精进;八∵诸佛欢喜;九∵三味现前;十∵生于净土。
∵白话
∵高声念佛诵经,有十种功德。一∵能够排遣睡眠;二∵天魔惊惶怖畏;三∵音声遍及十方;四∵三途(血途、刀途、火途)中止苦患;五∵外面的音声不会进入;六∵令心不散乱;七∵勇猛精进;八∵一切佛欢喜;九∵佛法正定现;十∵往生净土。
∵∵
∵图片
∵∵
∵受持五戒的利益和意义
∵五戒的受持
∵受持五戒是尽形寿受持,非一日一夜受持而已。五戒可以全部受持,也可以随分受持。如《十住心论》卷二引《大智度论》说:‘戒有五种,始从不杀,乃至不饮酒。若受一戒是名一分,若受二、三戒是名少分,若受四戒是名多分,五戒是名满分。于此分中,欲受何分,常随意受之。’
∵由此可知,在家居士人人可就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容易受持的一戒、二戒,乃至三戒、四戒,精进受持,渐渐达到五戒圆满。甚至进一步受持八关斋戒、菩萨戒等,如此自然能得增上生,能得决定胜果,乃至大乘佛果。
∵五戒的意义
∵五戒虽然分别为五,但是根本精神是不侵犯;不侵犯而尊重别人,便能自由。譬如:不杀生,就是对别人的生命不侵犯;不偷盗,就是对别人的财产不侵犯;不邪淫,就是对别人的名节不侵犯;不妄语,就是对别人的名誉不侵犯;不饮酒,就是对自己的理智不伤害,从而不去侵犯别人。一般人总以为受戒是增加束缚,因此有人说:何必受戒,自找束缚!其实,凡是身陷牢狱失去自由的人,探究其原因,都是触犯了五戒。譬如:杀人、伤害、毁容,是犯了杀生戒;贪污、侵占、窃盗、勒索、抢劫、绑票,是犯了偷盗戒;强-奸、嫖-妓、拐骗、重婚,是犯了邪淫戒;毁谤、背信、伪证、恐吓,是犯了妄语戒;贩、吸、运毒、吸食烟酒等,是犯了饮酒戒。由于犯了五戒,于是身系囹圄,失去自由。所以受戒也是守法,能够受持五戒,真实认识五戒的人,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因此,戒的真义是自由,而非束缚。
∵有人认为受戒难免会犯戒,不受戒就不会有犯戒的担忧。事实上,受戒后纵使犯戒,因为有惭愧心,懂得忏悔,罪过较小,还是有得度的机会。不受戒的人,犯了戒,不知忏悔,罪过加重,因此沉沦三涂恶道。所以,宁可受戒而犯戒悔过,也不要不受戒而犯戒,因为受戒才有得度的机会,不受戒就永无成佛的可能。何况不受戒,并不代表做错事就不犯戒,不受戒而犯戒,仍然有罪,仍然难逃因果业报。
∵受持五戒的利益
∵受持五戒是人道的根本,五戒与儒家的五常有相通之处。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不杀曰仁,不盗曰义,不淫曰礼,不妄曰信,不酒曰智。一个人受持五戒,会有无尽的利益。《灌顶经》卷三说:我们受持五戒,必感得廿五名善神的护佑。《月灯三昧经》卷六记载,持戒清净者能获得十种利益:∵1、满足一切智,2、如佛所学而学,3、智者不毁,4、不退誓愿,5、安住于行,6、弃舍生死,7、慕乐涅药,8、得无缠心,9、得胜三昧,10、不乏信财。
∵此外,如果我们不杀生而护生,自然能获得健康长寿;不偷盗而布施,自然能发财享受富贵;不邪淫而尊重他人的名节,自然家庭和谐美满;不妄语而赞叹他人,自然能获得善名美誉;不喝酒而远离毒品的诱惑,自然身体健康,智慧清明。
∵所以,受持五戒,现世可以免除苦恼、恐怖,可以获得身心的自由、平安、和谐、快乐;将来可以免堕三涂恶道,得人天果报,乃至成佛。受持五戒,如同在福田里播了种,纵使不求,自然有许多利益加身,自然享有无尽的功德善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