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讲演集》-四个问号

时间:公元一九八○年

地点:佛光山

对象:大专夏令营学生(学生彭瑞珍记)∵

第一个问号是:探索──探索什么?

第二个问号就是:追寻──追寻什么?

第三个问号:扩大──扩大什么?

第四个问号是:信仰──信仰什么?∵

各位贵宾、各位老师、各位学员:

  在天气这样炎热的时候,大家舍弃了家里的冷气、电视、电冰箱的享受,不辞辛苦的来到佛光山参加佛学夏令营,首先要有一个“为法而来,非为床座而来”的认识!

  为什么要来参加佛学夏令营?各位当然会回答是“为了研究佛法”,“为了安住身心”,但是再把这些问题加个“为什么?”仔细的推敲,仔细的研究,就会发觉到这一趟佛光山之行的因缘非常殊胜,非常不简单。如果不是曾经种下善根因缘,又那有今天的胜会呢?所谓“为什么?”就是“为什么要研究佛法?”“为什么要安住身心?”“为什么?为什么……?”在开营的今天,我想到了各位是为了四个为什么:的问号而来

  第一个问号是:探索──探索什么?

  我们上佛光山应为探索而来,探索什么呢?

     一是为探索生命的能源。

     二是为探索内心的宝藏。

  世界上由于能源缺乏,有多少工程师,多少科学家,有的飞往太空,希望在太空里发掘能源;有的潜入海里,希望从海底取得能源。然而,还有更需要探索的是我们内心的能源!我告诉各位,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才是真正的能源专家!对于生命能源的探索,早已做了最佳的示范。我们人人都有一个生命,但是生命的来源究竟是什么?所谓“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我们却一无所知!

  过去佛教的高僧大德们努力的拜佛、念佛,事实上佛无需我们来拜,更无需我们来念,只不过是藉着拜佛与念佛来探索我们生命的本源!

  父母生下了我们,我们有假体、假相,父母又为我们取了假名,慢慢的我们成长,历经生老病死的过程,可就不知道还有个不生不死的真正属于我们的生命本源。所以有些禅宗的祖师们参话头,参“念佛是谁?”参“什么是祖师西来大意?”,参“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为的也是要寻找生命的本源,寻找自家的面目。举个禅宗的公案来说:

  有一位禅师走到佛殿里,肆无忌惮的对准佛像就“呸”的一声,吐了一口痰,旁边的同参见了,十分不以为然,说:

  “什么地方不可吐痰,偏偏要往佛身上吐?”

  “请告诉我那里没有佛?我现在还要吐痰!”

  佛性遍满虚空、充满法界,一个经过了探索而达到目的的人,对自己的本来面目,就能有新的认识!

  天然丹霞禅师,也曾将佛殿里的罗汉像,取来烧火,纠察师见了,就愤然的责备他何以如此不敬?

  “为了烧舍利啊!”禅师坦然的回答。

  “你这人也太痴,这是木刻的佛像,怎能烧出舍利来呢?”

  “既然烧不出舍利,那有何用?再多拿几个来烧吧!”

  真正认识佛的人,也就是真正探索到自己圣贤的本源和境界的人!

  佛教把向外追求的人称为“外道”,而佛教本身乃是向内探索的宗教,所以又称为“内学”。外道所追求的为心外之道,而心外之法,只不过是些枝末而已。以分别追求的一般知识,在你知、我知的感受上,在在皆因人而异。而佛学既是根本之学,则能一通而百通,一了而百了。佛学并非以分别意识追求即能得解,还要经由内心的体证,才能真正的彻悟。心中大圆镜智上的尘垢,经由佛法的拂拭以后,就能光明显现,如实的映照出一切实相。

  空中的太阳能有限,海底的宝藏也有限,唯有内心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谓“河沙妙德,总在心源”,所以第一点大家要知道,我们是为了探求自己圣贤的本源而来,是为了探索自己的佛性宝藏而来。

  第二个问号就是:追寻──追寻什么? 

  答案有二:

     一是追寻宇宙的真理。

     二是追寻大我的人生。

  我们上山,不是为了虚荣,以为我入山学道了,自是不同凡响;也不是为了享乐,以为山中清风明月,自有快慰的感受。吾人乃是为了追寻宇宙的真理,追寻大我的人生而来。

  记得几年前,台北公共汽车的车壁上,曾经贴有一则广告,上写“我找到了!”这么一句令人深思的话;我找到了!找到什么呢?没有答案!各位上佛光山来也是一样,希望各位同学在回去以前,每人都能很肯定的说:“我找到了!”

  各位会找到什么呢?当然是会找到宇宙人生的真理,但什么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呢?在佛教中,凡被称为真理的,都必须具备有三种条件:

  第一:普遍如是。

  第二:本来如是。

  第三:必然如是。

  举个例子说:我会死,你也会死,人人都会死,古今中外的人有生都会有死,所以生死无常;合于普遍如是、本来如是、必然如是,因为生死无常就是世间的真理。就是佛教的“因果论”来说,什么因就招什么果,也是同样的道理。这好比各位上佛光山,必然有原因,如果各位在十天当中虚心学习,则入宝山是因,不空手而回是果。因果遍于一切事理,因果便是真理。再如为什么要吃饭呢?因为肚子饿;为什么要睡觉呢?因为疲倦。吃饭的结果如何?当然饱了,睡觉的结果当然恢复精神了。连这最平常的吃饭、睡觉都在因果中,由此可见因果的普遍性、本来性、必然性。

  在基督教里,如果问道:“人是那儿来的?”便回答说:“人是上帝造的!”再追问:“上帝是那儿来的?”答案便是:“上帝是本来有的!”但是为什么上帝就独独不需制造而能“本来就有”呢?这就不合乎真理的条件了!

  佛教里的真理究竟是什么呢?

  一、业感。

  二、因缘。

  三、空性。

  一、业感:人生之所以生生不息,轮回不休,乃是由于起惑、造业、受报的结果。人之所以有荣华富贵与贫贱困顿之差,也都是由于受到自业牵制的结果。并非什么神明所能赐与,也更非上帝所可主宰的;真正能掌握、主宰命运的,完全是我们自己。业的价值便是自己的行为决定一切。业的意义是非常自由平等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谁也改变不了。释迦牟尼佛当初在菩提树下的金刚座上,所彻悟的宇宙人生真理,便是觉悟了生命的轮回,体证了“生命随业在流转”,“维系生命的力量是业力”。

  二、因缘:佛陀悟道,悟了什么道呢?是觉悟了宇宙人生,一切都在因缘、缘起当中。宇宙中的一切万法,也都仗缘而生起;一切法不能独自存在,一切法有其一定相互存在的关系!

  我们生存于世间,在每一天的生活中,都要感谢因缘。譬如:每餐所吃的饭,来自于商人贩卖的米,而商人贩卖的米又来自于农夫的耕种,而农夫所播下禾苗种籽,则需依赖阳光、空气、雨水、肥料……等等因缘的集合,才能成长!从这一粒小小的米中,就包含了那么多人的血汗辛劳,那么多种的因缘条件,可知来处不易,难道我们不应为此而感谢吗?

  我们要搭车子,要有司机的驾驶;要看电视,要有演艺人员的表演。在这宇宙之间,事事物物皆是由因缘才能相互依存的。所以任何事物,几乎都值得我们相互感谢,铭谢再三!

  但是“因缘观”不是知识论辩的范围之内,因缘必需要从修证中,才能真正的体验,才能真正的了悟。

  三.空性:一提到“空”,各位就会想到“四大皆空”,然而四大皆空还是“有”,有什么呢?有“空”的观念!关于真空的体性,等轮到我讲金刚经时,再加以详细的阐述。

  其次讲到追求大我的人生:世界上,无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其生命的本体都是平等、永恒、无差别的,明白了这层道理,就较能体会菩萨何以能行无缘之大慈及同体之大悲的精神了!

  我们如能把自私小我的藩篱拆除,则那光明朗朗的世界,就能展现在眼前──男女老少无所差别,你与我与他与所有的人,都是一样。我们生命的本体是一而不二,就算死亡来临,也只死了肉体,死不了永恒的真我。

  当衣服破了,可换套新的衣服;身体坏了,也同样可换个新的色身。这道理虽然相同,但是当“我”搬家时,由于业力的不同,因而有住体面的“高楼大厦”与微贱的“茅舍矮屋”之差。唯生命的价值是不二不异。

  懂了以上的道理之后,就能对人生的前途感到无限的光明;就能对未来的生命生起无穷的希望,这便是学佛能带给我们的真正受益。我们如能进一步的追寻到佛法的真理,则更能感受到青青翠竹、绿色杨柳,无非如来法身;潺潺流水,鸟啼莺叫,皆是如来说法。此所谓“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是也。因而我国过去的禅师们,有些闻打铁而开悟,有些见花落花开而见道,这也就是十分自然的事了。

  “我找到了!”我找到了什么?我找到了我自己!

  “我找到了!”我找到了什么?我找到了本来面目!

  各位学员们!大家应该想“我”上山是来找寻自己的,是为认识自己本来面目而上佛光山的!

  在不久前,报上曾经刊载有关我国唐朝一位和尚的肉身,被偷运至日本的消息;这位被称为石头和尚的禅宗一代祖师,名希迁,十多岁就到曹溪,拜了六祖慧能大师为师,不久六祖即将入灭,希迁问曰:

  “和尚入灭后,弟子依靠谁呢?”

  “寻思去!”和尚回答。

  此后,希迁日日深思、打坐、参禅,一位长老见了,觉得奇怪,问道:

  “怎么你老是沈思、打坐呢?”

  “师父入灭前曾吩咐我要寻思去啊!”希迁回答。

  长老笑道:

  “师父是告诉你,在青原山有一位师兄,名‘行思’,要你参访师兄去!”

  于是希迁到了青原山,行思见希迁前来,问道:

  “从那里来?”

  “从曹溪来!”这一句话很要紧,等于是告诉行思说:我从师父那里来,你便是我的师兄啊!

  “你得什么来?”行思又问。

  “未到曹溪也未失!”希迁答。

  “既未得到什么,又何须到曹溪白走一趟呢?”

  “但是,假如未至曹溪,又怎能知道自己未曾失去什么呢?”

  这一是则充满禅机的公案!如今提起,也同样的引人深思。各位回去后,如果有人问:

  “你上佛光山得了什么回来?”

  各位则可回答曰:

  “未上佛光山之前,我也未曾失去什么啊!”

  “那你何必上佛光山呢?”

  “不上佛光山,又怎能知道我未曾失去什么呢?”

  希望各位学员,学了佛,能够细细的去追寻自己的本来面目!

  第三个问号:扩大──扩大什么? 

  我们要扩大的是:

     一.要扩大无限的心胸。

     二.要扩大无边的眼界。

  虽然人类的色身,可称渺小,但是心胸、眼界,却能无限量的扩大!

  “扩大”-这是做人处事很要紧的原则。就以学习来说,首先是在家里向父母学习,然后到学校向老师学习,如今各位又更进一步的上佛光山来学习,这便是学习领域的扩大!

  唯有将心胸作无限的扩大,将眼界作无边的伸展,才容易达到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或人与物之间的沟通、交流。

  一般人的心胸,多半太过于狭小:少年时爱父母,结婚后爱伴侣,而后爱儿女……,为什么爱得那么少呢?俗云:“宰相肚里能撑船”,可见得能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其度量也要比普通人大得多。但是学佛者,则要能更进一步的容天、容地、容一切众生,乃至于扩大到能够“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再说到大无边的眼界:我们一般人的眼光都太短视了!尤其是现代的青年们,不但患近视眼的很多,更严重的是患了心眼的近视者更多!常常是看见了自己就不能看见别人;看见了前面,就不能看见后面;看见了现在,就不能看见未来……。

  如何来扩大我们的心胸,放大我们的眼界呢?举一段事例给各位参考:

  有一回释迦牟尼佛至忉利天为慈母摩耶夫人说法,回到僧团时,弟子们个个想念佛陀,争先恐后的去迎接,其中有一位在女众中,神通第一的莲华色,第一个到达佛陀面前,恭敬的说:

  “佛陀啊!弟子莲华色第一个来迎接您了!”

  佛陀说:“莲华色啊!第一个来迎接我的不是你哩!”

  “不是我?那是谁第一个迎接佛陀的呢?”

  “是须菩提啊!”

  “须菩提?他不是连动都未曾动过一下的仍在打坐中吗?”莲华色讶异的问。

  “莲华色啊!能见到真理的人,才能真正的见到佛陀。你只见了佛陀的色身,而须菩提此刻则见到佛陀的法身。莲华色啊!须菩提见到佛陀的法身,所以是他第一个迎接到佛陀!”

  这就像我常告诉佛光山的弟子们的话一样,能认识我释星云并没什么了不起,能够体会我所创建的佛光山的风格、宗旨、目标,那才是真正的认识我的人!

  佛陀的十大弟子中,有位神通第一的目犍连***,有一次听闻佛陀说法时,说到“如来说法,出广长舌相,遍爱三千大千世界”时,心中颇存狐疑,故以神通力,飞到至东方世自在王如来的佛国,想试试是否可听到佛陀说法的音声。但那时,正见到世自在王正在说法,刚要走进去,一位弟子,一伸手就将目犍连拈了起来,说:“那来这么一条黑头虫?”世自在王如来赶紧喝止了那位弟子,说“那是娑婆世界中,释迦牟尼佛的一位大弟子,名叫目犍连,乃是为了证实如来说法的声音是否遍满大千世界而来的!”

  接着转过来训斥目犍连说:

  “目犍连!你只是个小乘人,怎可以你的心力来测知诸佛如来广大的境界呢?”

  各位学员,就以我们现知的广播公司来说,其音波亦能到处宣流,更何况如来说法呢?

  有一位救国团的义务干部,念台大历史系三年级,非常爱好爬山,他常喜欢和一位张总干事一起登山,他说:

  “每次与你同登高山,在那巍巍的高山顶上,放眼一看,海阔天空,顿时会感到自己的渺小,因而也就学得更加谦虚,更加放宽自己的心量。可是一下山,回到家里即刻就感到苦恼。我的父母亲都是台大的教授,却仍常和邻居吵架,至于吵架的内容,也只不过是:‘你家的树叶怎么落在我家的院子里?你家的髒水怎么流经我们的水沟?’……”

  是的!当了教授,应该是有学问了,但有时候,世俗的分别知识,反而给人带来了更自私、更狭小的人生,使得人越来越会计较,身心也就越来越钻向牛角尖里去了。

  唯有佛法能使人生的境界扩大!佛法如大海,佛法如高山。所以无论是上了佛法的高山,或是下了佛法的深海,都能拓宽我们的眼界、放大我们的胸襟!孔老夫子曾说:“登泰山而小天下。”各位如登上了佛法的高山,不免发觉,原来世事如同游戏,有何事值得你费心去斤斤计较呢?

  第四个问号是:信仰──信仰什么? 

  国父说:“信仰就是力量!”所以人生必定要有信仰。有了信仰就等于是在坎坷的人生旅程中,有了拐杖,可帮助我们跋涉崇山峻岭;信仰又好象是生命的慈航,可帮助我们由凄苦的此岸,航向安乐的彼岸!

  在信仰当中,邪信是最不好的,等于是以一盲引众盲,不但无法到达目的地,还会因而迷失方向。邪信之上是不信,不信之上为迷信,迷信之上为正信。

  各位不要觉得迷信可笑:一些老公公、老婆婆,手里拿了一柱香,朝神像前一跪,嘴里就是喃喃不停。虽然别人说他们迷信,但是他们的精神却因此而有了依止处,所以他们将因此而能对生命展现希望。当然,最好的还是正信!

  正信的条件有二:

     一.∵信仰三宝的崇高。

     二.信仰自我的价值。

  我们常慨叹佛世距今已远,所谓“去圣时遥”,但是别忘了还有三宝的力量,时时在加被我们!

  三宝包括佛、法、僧。

  佛-比如光一样。光的功用有温暖、照耀、庇护的作用。而佛也和光一样,佛陀的慈悲之光,温暖我们;佛陀的智能之光,照耀我们;佛陀的福德之光,庇护我们。

  法-比如水一样。水的功用有灌溉、洗涤、成长的作用。而法也和水一样,法水能灌溉润泽禾苗;法水能洗涤袪除一切污秽;法水能成长滋润花木万物。

  僧-比如风一样。风的功用有吹拂、流通、清凉的作用。而僧也和风一样,僧宝的德风,可以吹拂众生;僧宝的德风,可以流通社会,僧宝的德风,可以清凉众生。

  佛、法、僧,三宝的重要,就好比阳光、雨水、空气(风),看来都很平常,实则缺一不可!“日光空气水,人生三件宝”;“佛法僧三者,出世之三宝”,无此则精神慧命难以成长,无此则心灵世界无以升华。

  虽然信仰伟大崇高的三宝重要,但还不及信仰自己重要。如果我问你们一句话:“佛是谁?”“三宝是谁?”你不知如何回答,那我就告诉你们,也许你们会吓一跳:“你就是佛!”“你就是三宝!”什么三宝呢:“自性三宝”!释迦牟尼佛成道时,当下曾经歎道:“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能德相!”所指的也就是这些!

  各位学员今天来到佛光山,为了信仰佛教,为了学习佛法。趁着开营,我为各位提供了上面几点意见,大家乃是为了四个问号而来:

  第一:探索什么?要探索生命的能源,探索内心的宝藏。

  第二:追寻什么?要追寻生命的真理,追寻大我的人生。

  第三:扩大什么?要扩大无限的心胸,扩大无边的眼界。

  第四:信仰什么?要信仰三宝的崇高,信仰自我的价值。

  以上这些所说的,都不算是究竟的答案,要探索真正究竟的真理,还有待大家的努力!最后,祝福各位福慧增长!法喜无量!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