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人一提到“中庸”,就随口说出“无原则”、“抹稀泥”之类的解释,其中既有大学生,也有不少的教授,甚至自命不凡的各类“专家”。实在使我惊讶。∵

孔子“中庸”思想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宽广胸襟,和“一以贯之”的坚定信念,是具有永久的真理性和现实主义的伟大思想。至少我们可以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偏激教训中,体会到孔子这一思想的深刻性。∵

“中庸”被赋予“不讲原则”的意义是为批孔而曲解其原意而来。现在很多人非常善于以蔑视的口吻批判“孔孟之道”而显示其思想的先进性,然而他们对“孔孟之道”的知识,又完全依靠道听途说而来,全不去研读孔、孟的着作,实在可怜得很。∵

不研读孔、孟着作而谈“孔孟之道”,就难免闹笑话。譬如我见到几种白话《论语》读本,评价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的思想是“假仁慈”和“愚腐的虚伪”。实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望文生义之谈。∵

孔子主张不用鱼网或以大绳多勾的方式捕鱼,是因为这样的方式已经超越了维持生计的限度,而是以渔利为目的了。孔子说的宿鸟,绝非仅指落在树上的鸟,而是指在巢穴孵化幼鸟的大鸟,大多鸟类是为繁殖后代而筑巢。避免射杀繁殖期的大鸟,可以避免殃及幼鸟,保护鸟类的繁衍。孔子这一论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伟大思想,至今也仍然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利益的欲望是无限的,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也是巨大的。如果现在的人们懂得孔子这一思想的重要性,就不会出现捕捉鸟的粘网和捕鱼的“绝户网”了。当现在的人们大声疾呼保护鸟类和鱼类自然资源,使之减缓灭绝过程的时候,人们可曾想到正是因为我们遗忘了圣人的教诲以至面临如此灾难的这一层?∵

所以我又想道,要体会哲人的思想,首先应当具备对哲人的崇敬态度;要和先哲对话,首先要具备面对先师的敬畏心理。否则是难以得到先辈哲人的启示的。孔子被千年百代尊为“圣人”,自然有其中的道理。所以,要理解孔圣人的思想,要读懂他的着述,首先要具备尊敬“至圣先师”的敬畏心理。∵

比如说,对《论语》“学而篇”的解释,从严谨学者的注解到皮毛潦草的白话读本的翻译,历来解释为孔子说了互不相关的三件事:一件是不断学习很高兴,一件是有朋友来访很快乐,一件是人家不理解我,我不怨恨。但是,作为伟大思想家的圣人,是不可能在一篇谈话中语无伦次地讲述互不相关的三件事情的。孔子的学生既然把这三句话放在一篇中记录,那么,它所表述的就应该是一个连贯思想的三个层次。∵

当我们怀着敬畏的心理,面对这位至圣先师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参悟孔子这篇谈话的连贯意义了:“不断学习钻研,就会产生新的思想观点,这难道不是使人非常高兴的事吗?当有人知道了我的思想观点,从很远的地方来和我切磋交流,这不是使人感到非常快乐的事情吗?当有人有不理解、不赞同我的观点的时候,我不恼怒人家,这难道不是君子风度吗?”这是体现孔圣人“忠、恕”观念的连贯思想。∵

还是那句话,以敬畏的心理面对先哲,你才能体会先哲的思想,得到先哲的启示。但是这话对于那些好批孔孟之道而不读孔孟之书的人来说,完全是对牛弹琴之言了。

来源:中华读书报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