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一(别说重要之见)分二:一、抉择无我;二、观察我之所依蕴。

壬一、抉择无我:

当悟经说色非我,我不具色非依存,

色亦不依我而住,如是余四蕴皆空。∵

关于摧毁二十种萨迦耶见,佛陀在《般若经》中有详细破斥,一一对应宣说得非常清楚,此处仅象征性地说明“我”不存在。

为什么不存在呢?如果“我”存在,那与五蕴要么是一体,要么是他体,除此之外不可能有其他方式。既然如此,我们下面进行分析:

首先,以色蕴为例来观察,1)一体:色蕴可用眼睛看、用手触摸,它是众多的、无常的,与“我”的法相完全相违,与众生的执着也不相同,因此色蕴肯定不是“我”。就如《中论》所说,假如二者是一体,“我”要么有众多之过失,要么有阻碍性之过失,种种过失不一而足。(“色非我”)

2)他体:如果“我”与色蕴是他体,那么“我”具不具有色蕴呢?如果具有,就像人具有瓶子一样,那么“我”必须要先成立。可是此处的“我”是一个尚待观察的法,其本体还没有成立,如此一来,“我”具有色蕴的说法,跟石女的儿子具有宝瓶的说法没有差别,所以“我”不具有色蕴。(“我不具色”)

那么,色蕴与“我”是不是互相依靠呢?如果是“色依于我”,那“我”本体还没有成立,色蕴怎么依靠呢?我们可以说瓶子依靠柱子,但“我”尚未成立的话,色蕴想依靠“我”也不可能。(“非依存”)

如果是“我依于色”,也同样不成立,犹如说石女的儿子依靠地板一样。(“色亦不依我而住”)

后三者是从他体角度分析的。进行分析时,色蕴并不是“我”,也不是除“我”以外的他体法,因为“我”的本体没有成立,又如何与“我”是他体呢?两个有实法之间才叫他体,就像慈氏和近密两个人一样,但石女的儿子与柱子之间,绝对不能承许为他体。

因此,“我”与色蕴之间的关系,既不是一体,也不是他体。依此类推,“我”与受、想、行、识这四蕴,也不是一体或者他体。五蕴各自通过四相来观察,总共有二十种我见,如《入中论》云:“我非是色色非我,色中无我我无色,当知四相通诸蕴,是为二十种我见。”以上述方式进行推理,可知其余四蕴也没有“我”,这就是佛经中常提到的“摧毁二十种萨迦耶见大山”。

关于无我的道理,在座各位听得不少了,但只是听了还不行,平时要在修行中反复串习。佛陀在大乘经典中一再宣说“我”不存在,然而被无明缠缚的可怜众生,往往将不存在的假我执为实有。其实,承许究竟义中有“我”存在的人,并没有通达释迦牟尼佛甘露妙法的美味,《中论》云:“若人说有我,诸法各异相,当知如是人,不得佛法味。”

在这个世间上,无数众生将本不存在的“我”,反而执着为实有,每天为了这个“我”而奔波,由于没有遇到善知识和大乘佛法,一直在轮回中漂泊,还认为自己见解相当正确,并把很多人引入邪道中去。我们作为大乘修行人,必须对佛法的核心——无我法门有所了解,并经常串习这种境界。就算偶尔依靠中观或密法的见解,明白“我”不存在,但我们无始以来的无明习气非常深重,把佛性遮蔽得严严实实,要想一直安住在无我境界中,也有一定的困难。只有做到长期串习,对无我的定解越来越稳固,那么凡是与“我”有关的烦恼,最终才可以销声匿迹。

很多人没有学空性法门时,相续中的我执特别严重,不管是对色法也好、感受也好,一旦有人侵犯自己,绝对不能容忍。可是学了中观般若方面的教言之后,现在虽然也有我执,但只是偶尔产生一些烦恼,不像以前那样特别可怕。有些大德用“春风”来比喻说,冬天狂风肆起的时候,非常凛冽、难以阻挡,可是到了春天,虽然也吹着风,但风力温暖柔和,不像寒冬腊月的狂风。

我们依靠闻思修行,可以逐渐减少我执,若真正通达无我之理,则称为名副其实的菩萨。《金刚经》云:“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所谓的菩萨,又名勇识者,意即心特别坚强的人。在什么面前坚强呢?并不是遇到怨敌时非常勇敢,拿着宝剑刺入他的心脏,而是执着实有法产生烦恼时,能用无我的境界来消除实执,摧毁自相续中的我见。看一个人是不是菩萨,关键要看他的我执是否比较少?是否经常不起烦恼?如果他天天愁眉苦脸,跟这个发脾气、跟那个吵架,不一定是真正的菩萨。尽管菩萨也可以显现忿怒相,但他内心是寂静调柔的,悲心、菩提心如如不动,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无我教言是佛教中最殊胜、最深奥的,福报不够的人遇到这样的法门很容易退失。包括学习《入行论·智慧品》的有些居士,由于没有积累资粮,听闻空性法门时往往半途而废,怎么听也听不懂,最后充满失落感而退出。所以,能不能接受般若法门,与自己的根基和福报有密切关系,假如你前世没有承事诸如来、供养十方善逝和***、积累殊胜资粮,今生遇到空性法门,恐怕会生起邪见或者退失信心,出现各种各样的违缘,最终修行不能善始善终。

所以,我们现在遇到般若法门,要经常观察自己的相续,自相续稍微与正道脱离,就要祈祷***三宝,忏悔无始以来的罪障,一定不能离开无我空性。有相、有执着的任何法门,你求得再多也比不上空性法门,这方面的教言以后会给大家传讲。

壬二、观察我之所依蕴:

众生执着的是什么呢?就是自己的五蕴,由于把五蕴执着为“我”,从而漂泊在六道中无有出期。所以,我们要观察一下:五蕴的本体存不存在?如果本体不存在,那有什么必要去执着它呢?

当知蕴非随意生,非时节及自性生,

非体自在非无因,乃由无明业爱生。

家一定要观察五蕴,因为它与我执的关系特别密切,我们每个人都执着五蕴,只不过有些人不知道而已。那么,五蕴的来源是什么呢?

内外道的说法各不相同:有些外道认为,五蕴是随意而生,偶尔从“我”中产生,偶尔从自性中产生,偶尔从地水火风空中产生,或者像有些教派声称,由上帝或其他万物所生。这些说法都不合理,蕴并非从这些事物中产生,否则,柱子或石头随随便便就可以产生五蕴了。五蕴不是随心所欲就能产生的,必须要借助众生相续中的特定因缘,因此,随意而生的说法不成立。

还有外道认为,犹如春天可产生万物一样,五蕴从常有的时节中产生。这种说法也不对,正如《四百论》中所观察的,时节的实体根本不成立,除了万物的相续改变以外,并不存在一个独立的时间[1]。退一步说,即使时节是常有,常有的法中怎么会产生无常的五蕴呢?因此,这种观点站不住脚。

数论外道认为,神我和自性是实有的,喜忧暗三德平衡时是神我,不平衡时自性产生其他二十三谛法,五蕴就包括在二十三谛法中。这也不合理,如果说自性的本体实有不变,那怎么会出生形形色色、能变动的万法?常法中现前无常的各种变化,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另有外道认为,五蕴从自之本体“我”中产生。破斥方法也跟前面的推理完全一样:如果说它的本体是常有,常法中不可能产生无常法;如果说本体是无常,这又不符合他们自宗的观点。

大自在天派、梵天派、遍入天派等认为,一切万物由天神来制造。这种说法也无法成立,如果五蕴是天神所生,那是他们有意而造,还是无意而造?若是有意而造,天神就不自在了,因为被欲望所牵引;若是无意而造,那他就不是万物的主宰了,因为他无法控制万物的产生。

顺世外道(现世美)认为,一切都是无因生。这更不符合道理,无因生是所有外道中最低劣的见解,假如无因可以产生万法,就会有万法随时随地都应该出现,或者随时随地都不应该出现等诸多过失。

通过以上各种观察,可知五蕴的产生没有一个主宰者,也不是无缘无故而生的,那么它是如何产生的呢?按照佛教观点,万法在胜义中不生不灭、远离一切戏论,而在世俗中,蕴是由无明、业、爱等相互联合产生的。(前段时间有些道友在讲考时,把这方面的因缘分析得比较清楚。)这种蕴聚假合不是自性实有的“我”,月称论师也说:“经说依止诸蕴立,故唯蕴聚非是我。”因缘聚合的时候,“我”和五蕴可以现前,而一旦因缘不具足,由于胜义中一切皆空,世俗中无因也就不能起现,《入行论》亦云:“缘合见诸物,无因则不见。”

因此,大家要清楚,五蕴并不是像外道承认的由常法所造,而是以十二缘起所产生的。就像没有损害的种子埋在土中,经过灌溉、施肥,苗芽可以萌发。同样,被无明覆盖的业,通过爱的滋润之后,众生的五蕴也可以现前,这就是十二缘起。无垢光***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细致阐述了十二缘起,它是佛教中最重要的一环,《中论》也有这方面的教言,如颂云:“众生痴所覆,为后起三行,以起是行故,随行入六趣。”意思是说,众生因无明愚痴所覆,为后世造下善业、不善业、不动业,以此缘故,随业入于六趣,像水车一样在轮回中不停流转。

一切万法均依因缘而生,这种因缘可分为外因缘和内因缘,外因缘就如同种子可以产生苗芽,内因缘则是十二缘起,依靠因缘聚合,器世界和有情世界方得以形成。这个道理非常甚深,没有智慧的人根本无法了知。有些人认为色法是无因生,有些人认为是常因生,这些说法都不合理,除了因缘聚合的假象以外,根本没有实有的本体。因此,龙猛菩萨说:“无因而有色,是事终不然,是故有智者,不应分别色。”认为无因而产生色法,这无论如何也不能成立,只要是具有智慧的人,就不应该耽着这些本体无实的色法。

大城市里忙忙碌碌的人,对色法从来没有剖析过,每天被各种色法所左右,非常可怜。佛说万法远离一切戏论、皆是空性,可很多人对这个道理无法了解,因此,大家有机会的话,应该多看一些般若空性的教言。《维摩诘经》云:“法无形相,如虚空故;法无戏论,毕竟空故。”法王如意宝也经常引用第一世顿珠法王的教言说:“眼前的虚空,就是一切万法的本性。如果我们有一定的境界,不管眼前出现什么显现,人也好、器世界也好,应始终处于虚空般的境界中,这样一来,别人对你百般挖苦或者不悦意的对境现前,你的心也不会随之动摇。”

当然,这也不是特别容易的。但如果经常这样串习,跟没学过这种甚深法的人比起来,还是有很大差别。听过般若法门的人面对事情时,对自己的耽着、对事物的耽着,跟没有听过般若法门的人完全不同。如果对一切万法没有贪执,就像在梦中做事一样,只是在众生面前随缘行事,那么,你就是安住于般若波罗蜜多的菩萨。

原文出处

∵∵∵∵∵∵∵∵

编辑:暮阳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