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大日教王经等。能说教主何身可定耶。答。学者意趣区料简多途。说文往往所立义非一准。或义云。四种法身皆真言教主也。但能加持无相本地法身位虽有四种法身。皆本有性海果德唯佛与佛境界自受法乐故各说三密门。是处则非十地等觉之境。无说法利生之义。更住所加持四种法身说此内证法。故疏第一云。若我但住如是境界。则诸有情不能以是蒙益。是故住于自在神力加持三昧。普为一切众生示种种诸趣所喜见身(云云)种种诸喜见身者。所加持四种法身也。又大师释云。此四种身具竖横二义。横则自利。竖则利他(云云)横则自利者。能加持四身。竖则利他者。所加持四身。四种各具二利也。凡机所感见两部曼荼罗无非所加持四法身。故知。真言教主者所加持四种法身也(云云)

或义云。自性自受用者。心王理智法身也。以此二身为教主。如二教论圣位经注文。变化等流二身者。心数眷属也。虽说真言便请心王教敕传说之。如守护经等是也。

或义云。以所加持自受用身为教主也。金刚顶三十七尊出生义云。三秘密教说特方至遂却住自受用身。据色究竟天宫入不空王三昧。普集诸圣贤削地位之渐阶。开等妙之顿旨。从普贤金刚性海出尘数加持色身。然后演普贤金刚语业之密言(云云)此即明证也。故知。疏云住加持受用者。自受用身也(云云)

或又演密抄师云。如来是加持身者。即应身他受用。言如来心王等者。如来是所住心王为能住。如一切诸佛说法仪式皆住于应身。即本地身为教主也(云云)此师意以本地身虽为教主。正以他受用身为教主欤。故或义以此文为证。大日经等教主判他受用身(云云)如是学者义不定。或始同终异。或始异终同也。皆悉非无理致也。

抑学者所立虽区。今成立一义者。夫广窥处处说文。深寻真言教主。可有兼正二义也。正则薄伽梵摩诃毗卢遮那本地无相法身。亦名自性法身。此位虽有四种法身。悉是本地身也。所谓名言互融通。义理同具足。皆秘密号故。皆自性身故。文云。自性及受用变化并等流佛德三十六。皆同自性身并法界身。总成三十七也(云云)或皆名自受用身自受法乐身。故如圣位经说。大师所释中或名为自性受用佛等。正是真言教主也。兼以所加持身为教主。此义如常。但此所加持身所所释。或名受用身。或名应化也(云云)

问。能加持所加持俱可有对机说法之义耶。答。可有也。若有心王顿大机。为可感见法身之本质妙体。不现加持影像身。直以本地身可说三平等法也。若真言机中滞能所相。尚障本地无相之境界。顿大机未熟。直难感能加持之佛身。故自性法身更住加持受用身。从不二佛体乐种种所喜见身。从一平等法现无尽庄严。遂令悟入本地境界也。

问。所加持身说法利生义非所疑。今能加持本地身。对机说法义实以难思。所所释文中所未见也。可之耶。答。凡成立义。事必立理。引证遮难也。依之先立道理。次引证文。后遮疑难。先立理者。道理虽多且出一隅。一者众生机根万差。法门义理无穷也。轮圆具足教中。何无此深义乎。就中真言机中亦有无量不同。疏中略出三种。顿入渐入超入也。又大师释云。法海一味。随机有顿渐。顿中亦有渐顿。顿中顿等(云云)岂有心王顿大机。直不见闻本地法身乎。彼显教中尚有不思议顿大机。花严五教章云。或有众生。顿悟机熟者则见如来。从初得道乃至涅盘不说一字。如楞伽说。或有众生。普贤机者则见如来。从初得道乃至涅盘唯说一乘。不见三乘等法说(云云)亦释论真如门中有真如机名顿机。亦名清净圆满者佛。以如义言说说真如法。以如耳令闻如理一心一念证佛果。故引净名不二文云如言说。如如耳听如(云云)以彼准此。今本地身说法利生义。自然可例知之。又自受用身可许对机说法义耶。若许之者本地身亦可有说法利生之义也。夫自受用身者周遍法界色身。唯佛与佛境界也。非十地等觉之境。何况生死人乎。是显密所判诸宗共许之。然今真言宗意。以有神变加持力故谈对机说法义。以此义思之。本地法身可有说法利生义。有不思议神变力故。喻如自受用身。又神变加持者。大日经开题云。此神变无量无边分为四。一下转神变。二上转神变。三亦上亦下神变。四非上非下神变(云云具释文可引云)。既神变加持有重重。何别不谈本地身化他之义耶。又三密醍醍者。佛内证与为机说之。全为一味。为当有差别耶。若一味无差别云者。何见闻所证三密。而不见能证佛体乎。若以神力加持见闻之云者。又以神力加持可见本地身也。究竟神变加持义有本地故也。若又自证法设以神力不可示人。今所说三密法者。外用而与内证异云者。甚违真言实义疏云。自证之智设以神力加持亦不可示人者。此文意以本地身境醐为所加持身之机。设以神力不可示之云事也。故次文云。奋迅示现者外用迹也。譬如象迹(云云)凡四种法身。能化所化等分齐各别故也。已上道理如此。次引证者以道理见文证据极多。执文立一义。道理离文。学者以自学为是。以未知为非。若不辨门者。义可杂乱也。证文虽多略出之。二教论中引智度论第九文云。法身佛常放光明说法。而以罪故不见闻(乃至)众生心清净则见佛。若心不清净则不见佛(文)

以此文为明证。若众生心清净则见法身者。是心王顿悟机熟清净圆满者也。今法性身者非本地身者何身耶。若是指加持影像之身云者。非论之大旨。颇有违宗之过。

疏第一云。自证之境。说者无言。观者不见。不同手中庵摩勒果可转授他人也(文)

此文一切智智者。无师自觉云事也。今此文中说者本地身。观者顿悟机也。

又疏二十云。八叶皆是大日如来一体也。若如来但住自证之法则不能度人。何以故。此处微妙寂绝出过心量说何示人耶。故渐次流出入第一院(文)

此文以八叶中台。为能加持本地身。第一院等三部诸尊等。皆为所加持身也。岂有第一院以下机。无八叶中台机乎。

又云。中^h□字是方便也。此是毗卢遮那佛本地之身。花台之体。超八叶绝方所。非有心之境界。唯佛与佛乃能知之。为念本誓开示大悲藏。普引众生入佛惠。故复以加持力普现身口意遍满生死中。当知。此即方便也。若离方便如来本地尚不可说。何况以示人乎。不可为诸上首等菩萨说。何况流入生死中耶。以此方便同于大空而现众像(文)

此字醍醐妙果三密之源也。若离方便如来本地尚不可说。况示人乎。若有方便者可说又可示云事分明也。于方便有重。犹如神变。岂限所加持之影像哉。

又疏第七云。亦非普为一切众生者。此经是法王秘宝不妄示卑贱之人。如释迦出世四十余年。因舍利弗等殷勤三请。方为略说妙法莲花义。今此本地之身又是妙法莲花最深秘处。故寿量品云。常在灵鹫山及余诸住处。乃至我净土不毁。而众见烧尽。即此宗瑜伽之意耳。又因补处菩萨殷勤三请。方为说之。苟无顿悟之机则不入其手。故不普为于一切众生领前偈中。到修行地。方授不思议果(文)

此文中分明也。本地身最深秘处。若有顿悟机授其手。或义云。到修行地必见本地身(云云)依此义者不思议果者本地身也。

又经第七云。甚深无相法。劣惠所不堪。为应彼等故兼存有相说(文)

此文意一部始终中。曼荼罗等事相有相等法皆为劣惠也。甚深无相法者。住心品中一切智法无相净菩提心也。以佛法离诸相等文分明可知之。甚深无相法。最上深惠人所了也。是非本地身机者当为何机乎。

又经第一云。佛子此大乘真言行道法。我今正开演。为彼大乘器(文)疏第三释此文云。上文金刚手直问。毗卢舍那云何得一切智。佛亦直答。如实知自心是名一切智。今此中教授义亦同然。直举无相菩提。便即劝令修证。更无行位差别。可以错于其间(文)

此文无相菩提者。本地自证法也。今云大乘器。岂限所加持身机哉。

又二教论中瑜只经四种法身释云。此四种身具竖横二义。横则自利。竖则利他。深义更问(文)又以大日经文配释四种法身说法毕云。此经四种法身亦具横竖二义。文势可知(文)

此释中本地身利他义分明也。以四种法身分别能所二加持者。以自性法身为能加持本地身。受用以下三身以为所加持身。但于自受用身同为本地身。大师释分明。故又可有义也。

大日经开题云。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者。是则一切如来根本秘藏也。自性法身内证智境也。人法***教义离说(乃至)唯有轮王种性乘神通以尊临。遮那遗体悬圆镜以远照。是以大日如来坐法界而照机。住秘宫而授药。与自性所成眷属。自受法乐故说此三密门(文)

此文分明也。住自受法乐宫照机投药云也。或义云。真言机者自性所成眷属也(云云)

第三遮难者。所来疑难者。先违疏家释云难也。所谓薄伽梵者本地身。住如来加持者所加持受用身也。此受用身说此经也。全不见直以本地身说此经云事。又疏云。然此自证三菩提(乃至)若我但住如是境界。则诸有情不能以是蒙益。是故住于自在神力加持三昧。示种诸趣所喜见身等(文)此文如是境界者。本地身唯佛与佛境界也。种所喜见身者。所加持身也。加持神变经大旨在此文。以何为本地身说法利生义。又汝所立义啻非失法身自证德。兼亦有自语相违过。法身有二德。内证与外用也。住自证边名无相法身。趣利他边名所加持身。是一体之上二义也。何强于自证一边亦可论自利他二义。若尔者。此自利中亦可有利他义哉。如何。尔者非召无穷过乎。又以自证全为利他者。何立自利德即有阙减之过。又既云唯佛与佛境。亦称自受法乐。而立说法利生义者。有自语相违过。凡所立之道理并所引证据等。一非无疑。就中机根万差之道理尤以荒量也。亦花严教之普贤机。真如门之顿悟机。不足为例。唯彼皆随他意之所谈也。何可准知。内证之深义。又准同自受用身无其谓。谁定许自受用说法利生义。设又自受用者所加持身故许之。全不可准知。又本地身者体性也。受用身者相用也。相用必可有对机说法义故也。又所证三密令见闻者能证佛体。可见闻云道理不成。疏中以刀杖所伤之譬。类内证外用义故也。又所引证据等料简不定也。以何文为一定证据。如此等疑何可会之哉。答。所难虽繁取大要可会申也。自本如立申可有本地法身说法利生义也。道理证文如前。但今所可会申者。疏家释文欤。疏家显释文与大师注释似有相违。虽然各融意互含义。先大师释云。薄伽梵者总举尘数诸尊德号。住者显能所二住。意各诸尊住自证三昧句。如来加持广大金刚法界者。五佛异名。大曰宝幢开敷弥陀天鼓如次配。言宫者显所住处。今此心王无始无终安住自法界三昧。下文云。大日如来住法界胎藏三昧。说入佛三昧耶真言。释迦住宝处三昧说自心及眷属真言。如是三部五部诸尊各住自证三昧是也。

已上十住心论释也。此释中未见所加持身义。

又二教论中自薄伽梵至于三平等句法门引毕注云。自性身说法(云云)又以次文配释余三身者。此四身亦具横竖二义(云云)竖则利他释既通四身。本地自性法身说法利生义分明也。次疏释云。薄伽梵者毗卢遮那如来本地法身如来。是佛加持身。其所住处名佛受用身即以此身即为佛加持住处。如来心王诸佛住而住其中。既从遍一切处加持力生。即与无相法身无二无别。而以自在神力令一切众生见身密之色。闻语密之声。悟意密之法(云云)又云。然此自证三菩提(乃至)然此应化等(云云)此疏家释意以所加持身为教主义分明也。但加持受用身者。他受用身欤。上文云。应化故也。演密抄师并睿山安和尚等。偏存他用义也。但彼师所判意。融显教义形权教欤。今所存者所加持身有四身。对本地身皆名他受用。亦云应化也。唯利他之身故又名他受用。能加持虽有四身。一大法身佛德故。自受法乐身故。对所加持身皆名自性身。或名自受用也。虽有二利离自他能所之相。故曰无相法身也。

大师释中正以本地身为教主义分明也。疏家释中兼以加持身为教主义分明也。但互含义也。问。大师释中所加持身说法义可有乎。答。圣灵集云。三平等法门住佛曰而常转。秘密加持应机水而不断(云云)又大日经开题云。如智法王乘于大悲舆出自法界宫。打五藏法鼓令惊觉五智之在已。悬三密明镜使彻视三点之非他(文)又付疏文可料简此义也。若我但住等文可存二义也。一者如常料简。二者从然此自证至于加持三昧。能加持所加持二义并可有也。意云。若本地法身但住自证众生不蒙益。故为心王顿大机发大悲行愿。住自在神力加持三昧说平等句法。虽住此三昧尚是本地身也。亦若本地法身但住自证众生不能蒙益。故为诸所加持身机更发大悲心。住加持三昧现所喜见身也。本地身更现影像身也。机根劣故尚滞微细相。直难见本地身故现影像身。是他受用身也。又薄伽梵住受用身云文。亦可有此二义也。一者住自受用云义。大师所释不违。即本地身说法利生义。本地身有体用二义。用者自受用也。住自受用身作自受法乐之事。成说法利生之业。奋迅示现以下他受用身所加持影像身也。二者如来加持者他受用也义如常。或人自受用云。而为加持影像身。甚以不得其意者欤。

问。于能加持所加持可有重耶。答。此义未详。但所说文不同也。或以六大为能加持为能生。四种法身四种曼荼罗皆所生所加持也。即身成佛义云。上达法身下及六道。虽粗细有隔大小有差。然犹不出六大。故佛说六大为法界体性(乃至)虽有能所二生都绝能所。法尔道理有何造作。能所等名皆是密号。执常途浅略义不可作种种戏论(云云)疏第六云。寂灭真如中当在何次。如偈中所说。且举一途法门(文)疏中或以本不生理为能加持。名无相法身。又以如来自证一切智智法为能加持。为自证三菩提。

疏第一云。譬如金师以善巧方便故以金作种异物。虽皆是金而各异名。今毗卢遮那亦复如是。能以遍一切处真金智体造种乘(云云。种种乘者所加持也)疏第三云。以如来加持故。从佛菩萨自证之德现八叶中胎藏身等(云云。此文八叶中台皆所加持云也)又约人者。能加持者自性身为能证之人也。受用身以下三身以为所加持欤(如疏第一始释)疏二十之中^h□字是方便也。此是毗卢遮那佛本地之身。花台之体。超八叶绝方所。非有心之境界。唯佛与佛乃能知之。为念本誓开示大悲藏等(云云)此文以中台为能加持。以八叶等为所加持也。又同疏云。八叶皆是如来一体。若如来但住自证之法则不能度人(乃至)故渐次流出渐入第一院(云云)此文以八叶并中台为能加持。以第一院三部眷属等为所加持。如此说文不同也。义定多途欤。

问。四种法身皆有对机说法义云者。何云自受法乐教耶。答。有重义。一者对随他意显教。以总相判大途也。二者以自证法即为他说之故。所说法无差别故。云自受法乐教也。三者以利他为自乐。以自乐为利他也。自受法乐之外无说法利生。无说法利生之外无自受法乐。机即佛即机故也。三世常恒遍一切乘自心成佛教者。虽平等一味法。强随机无差别之上论差别。不动实际而动用。无穷不二性海之外更无一法。故名遍一切乘自心成佛教。故疏第七云。如来自证法体非佛自作。非余天人所作。法尔常住(乃至)如来无碍知见在一切众生相续中。法尔成就无有缺减(乃至)佛坐道场证如是法已。了知一切世界从本以来常是法界。即时生大悲心。云何众生去佛道甚近。不能自觉故。以此因缘如来出兴于世。还用如是不思议法界分作种道。开示种乘。随种乐欲心机。以种文句方言。自在加持说真言道。虽从机感因缘生而不动实际。虽善巧方便无所不为。然非佛所作。虽普门异说。而但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云云)

此文明教之缘起法之性相。是法性之渊底。真乘之实义也。

问。心王顿大机见佛闻法义如何。

先见佛后闻法欤。先闻法后见佛欤。又为见闻同时乎。

答。且论前后者。已证见有闻法之后未证凡见可有闻法之前欤。又见佛闻法同一刹那。修行证入一念俱时也。何可存前后哉。

问。本地身者证位所见也。设顿机熟何见此身耶。答。不思议神变力故见之也。又见闻证入等俱时也。何滞前后之执迷可致疑哉。

问。修行证入一念同时义如何。答。不二之法门即法也。顿悟之机发心即到一念。不生即是佛。故云实义。唯可有真言家也疏第一云。住此乘者以不行而行。以不到而到。名为平等句。一切众生皆入其中。而实无能入者无所入处。故名平等平等法门。则此经之大意也(云云)问。四种法身名义如何。答。以二门可分别之。一者本地身位四身名义。二者加持身位四身名义也。本地身有四身者。平等平等一终不杂乱。此四身者一大法身之具德。秘密内证之名义也。自性法身者六大不二之自性。理智平等之总体也。自然本有名自决定不改曰性。轨持轨则称法。体依聚义号身。或亦法者诸法之通号。身者曼荼罗之义也。法即身者是持业释义也。诸法所依者依主释意也。又自性者且别义释。余三身独取法界体性。故法身者是通称。广亘实相性等故也。或以此身为理智不二之理法身。不同显家如如常住理也。如此等义说文往往也(依繁略之)受用法身者亦名报身。自受用者自受法乐身故云自受用身也。又报身者。吽字义云。报身义。此报者非因缘酬答之报果。相应相对故曰报也。法身智身相应不二故名报。性相无碍涉入故曰报。体用无二相应故曰报也(文)变化法身者。吽字义云。化身义者。所谓化者化用化作义。遮那如来自受用故化作种种神变。现无量身云兴无边妙土义(云云)

等流法身者。本有曼荼罗中为界身也。

问。鬼畜等有现流布图。地狱界如何有之哉。答。秘密也。可寻之。或传云。焰魔天者地狱界主也。举主摄伴(云云)金錍论云。阿鼻依正全处极圣自心。毗卢身土不越凡下一念(云云)显家十界互具义性。而非修是理具也。妙乐云。但是理具(云云)今等流法身者。曼荼圣众真言教主也。问。等流身名义如何。答。虽未勘说文。以义云者。等者平等佛法界也。流者流出义。从佛界流出九界。故曰等流。以法界等流教释可准知之。但内证法中法尔有九界相。皆法身实德也。法尔出现曰流出欤已上四身名本地身。此一身之上具二利法身二德也。

加持身位四身者。非大质之身。皆显像之身也。譬如水中月自性受用变化等流。名义如常。自性身者体也。体之上备相。自受用周遍法界身也。此德之上作业用他受用变化等流也。他受用者十地等能化。现八万四千等色相。变化者地前菩萨二乘等能化。三十二相等佛身也。等流身者九界应同身也。

又以暂时出现佛身为等流身(云云)已上四身皆利他故所现身也。问。本地四身中可有他受用。其义如何。答。自受即他受也。以何故。自受法乐即他受法乐也。内证德有何自他别执乎。又于海会圣众可有自他相望义也。是约自证边。约利他义如常。

问。所加持影像中有自性自受用。其义如何本地位大日四佛等为机现加持影像身。皆虽他受用其相好色身等同本质。故从本地立名也。又有从所说法义也。

问。所加持身机中皆有心王心数等机。尔者能化所化皆圆满。何故此外别可论本地身说法利生义耶。答。其义如前。机有二类。本地身机皆心王顿大机也。直见闻本地三平等法所加持机虽有无量差别。并隔本地身也。

问。所加持身中他受用变化等流。与显教能说教主应化身。云何可分别耶。答。有二义。可祥之(云云)一者释迦三身各不同(云云)二者大日三身等在此中也。此义能可分别也。

建仁元年四月十七日。于石山寺书写了一交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