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旅途上,是崎岖不平的;菩提的大道上,也是曲折艰难的!我们无论在人生的处世,或在修学的行门上,都不免有许多障碍。这些障碍,也就是人生的逆境。人们对于顺境似乎个个企求的,对于逆境,人人都觉得害怕。其实,顺境来了,未必就有好的结果;反之,逆境来了,未必就糟到透底。古人说得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试看释尊在世时,常常受到提婆达多的逆害,盎屈魔罗的仇视,各种横逆的遭遇,不知凡几!而释尊反以此而显出更伟大,更庄严的形象!

人们对顺境的处理,似乎容易?其实顺境的处理,可不那么简单;逆境的处理,似乎困难,而实际却能帮助我们锻炼出坚强的意志。古人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正说明顺境是一种隐伏的祸害,他能够使人们身心麻痹,而没有免疫(解消逆境)的作用。比喻说:近来本地一些青年们,享受多了繁荣的时期,忘记了刻苦勤奋是造成繁荣的主因,而以为繁荣是天然而来的,不必努力创造的;因而导致了颓废思想丛生,妄图少做工多拿钱,最严重的思想病态!反之,在开埠的当初,由于万事起头难,什么东西也没有的穷困中,祖先们只靠了一双手,两只脚,发挥了无比的毅力,披荆斩棘,创造了巨量财富,才有了今天繁荣的基础。学道的人,也是一样的道理,从前我们在故乡的时代,因为大家非常穷困,很多人都会想到修行解脱的问题;一些人多少总有的做些进修的工作;讲经法会,大家都很用心静听,懂得了一些道理,心怀踊跃。反之,在这南天繁华都市的今天,许多人或多或少被繁华麻醉了,因此,很少人有在解脱道上作个探讨的功夫。至于讲经法会,许多人把它看作应酬场面,抱着应酬应酬的态度来敷衍场面,不肯细心研讨,希望明白正法宝藏,这正说明了富贵学道难的一句成语,也说明了顺境的容易坠落的原因。这就明白了顺境使人颓废的不利因素居多。而障碍对于磨砺身心的效力,还有推进的功用。现在我把古德们所指示的十种碍行,简略地介绍于后,作为学道处世的参考:

一.身的病苦∵二.处世困难∵

三.究心障碍∵四.立行魔障

五.谋事难成∵六.交情无益

七.环境不顺∵八.施德无报

九.利无所得∵十.抑不申明

这十种障碍,是人与人关系难免发生的逆境,大都能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情绪,如果处理不当的话,是会载浮载沉的在苦海中旋转,而无出期!

然而,平常人只知道祈求身体平安,长享健康之乐;处世则望一帆风顺,马到成功;究心则企悦豫顺适,安然无障;立行则求安逸安宁,无魔扰攘;谋事则希望随时成就,以遂豪致;交情则希望有益於我,於人则喜见阿谀,百依百顺;施德则企求现报,一本万利;见利则抢先沾分,不遑多让;被抑则到处分辩,唯恐不明。这十种不能顺意的事情,人们往往只想求到好的一面,而害怕得坏的一面,殊不知吉凶祸福是互相倚伏的。佛陀告诉我们,心生则万法生,有了心的作用,那就有吉凶祸福的相对性而互相倚伏的。所以我们学佛人把顺境逆境看作一体,障碍性空,则障碍等於说法佳音;顺境性空,则顺境於我本性本无关涉,然后障碍顺境皆成一如。

我们如果能一一觉悟,持之以恒,那就可以入魔境界,不为群魔而退转;若逢声色犬马之地,而不为声色惑乱其志;爱憎人我,名利得失的场合,荡然空而无所碍。

基於上述理由,我们对於四大假合,迁变失调的病苦,认为是诸行无常的必然现象,不必求它永远无病;对於世事的崎岖困难,是世之常情,不存轻易的思想;对於种种烦扰身心的障碍,是具缚凡夫的本然,在所难免;对於外来的魔障随时都会发生;古人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对於谋事的成功,大多是从困难中来的,决不会不劳而获的;交情,应先作利他想,不要只想利益自己;人与人之间,各有各的观念,各有所求,不可只求顺适;施与给人家的恩德,应该视作本分之事,不可希望人家来报答;见到财利,应该想到福有攸归,不妄想非分之财;受压抑和委屈时,只作消除业障想,不必四出辩解。以我相本空,若无我执,则固无所谓冤抑的。这十种逆境,都要我们先把障碍放在其中,而以性空大智驾驭各种障碍,那就是具有大力量的作略。我们如果只求万事如意,一帆风顺的话,那倒是一种有偏不圆的想法了。

为什么?如果身无病,那是会增加贪欲的妄念;处世如果不遇上困难,那就有飞扬跋扈而骄奢无状了;究心如果平静无波,那你的智力也不够全面;修行中倘若不逢魔障,那你的愿力反会弱化;国家社会,固也如此,古人说得好:“多难兴邦”,而魔障正是给我们坚定志愿的反弹力;谋事如果容易成的话,那也会把各种隐藏的阻力瞒顸过去,而志存轻慢,反成失败的主因;交情如果只想利益自己,那就不够朋友,有损道义;境遇如果太过顺适,那就容易发生矜持的毛病;施恩德而望报,那根本就不是德行了;见利而想沾分,那是痴心妄动,种种过患因此而生;被屈抑而求申明,那你的人我相依然未忘。因为这些反作用的缘故,若无智慧来适当处理,必定会产生许多不吉祥的事,学佛的人应该时时警惕了解的。

最后,我们应该了解,疾病、困难、障碍、魔怨、事业、交情、恩德、财利、委屈、等等无不由心所起,情执所缘。若达心相本空,五蕴非有,诸缘假合而幻有;心本不动,诸障原是依心妄现,离心之外,诸障本空;觉了诸障本空,则诸障历历现前,而被大智烘炉∵一一∵熔化,从火炎中而出现红莲,岂不妙哉!

所以,圣人们的设化:「以病苦为良药,以患难为解脱,以障碍为逍遥,以群魔为法侣,以患难为安乐,以弊友为资粮,以逆旅为园林,以施德为弃屣,以疏利为富贵,以受抑为行门。」这样的作略是相反相成的真理;求通反碍,求碍反通,我们学佛处世,是应该以这样的了解做为借镜。

转载自《净意室杂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