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缘:此缘有两种:一、俱生业缘;二、异刹那业缘。(一)于俱生业缘,缘法是八十九种心里的思心所,缘生法是与思心所相应的心与心所及俱生色法。于此作为俱生业缘的思使其相应名法执行各自的作用,同时也激使某种色法生起。(二)于异刹那业缘,缘法与缘生法之间间隔着一段时间。此缘的缘法是过去的善或不善思;缘生法是在结生与生命期里的果报心与其心所以及业生色。于此,缘力是思产生相符的果报名法及业生色的能力。此缘也存在于道心与果心之间。
果报缘:此缘的缘法使与它同生的缘生法保持被动及不活跃。此缘的缘法是果报心与心所;缘生法也是该些果报名法以及俱生色法。由于诸果报心是因为业成熟而产生,它们并不活跃而且被动。如是,于熟睡者的心中,果报有分心连续不断地生灭,但其时他并没有致力于造身、语或意业,也没有清晰地觉知目标。同样地,在五门心路过程里的果报心也没有致力于识知它们的目标,只有在速行的阶段才有致力于清楚地识知目标,也只有在速行的阶段才有造业。
【名只以一种方式作为色的缘:后生心与心所是前生(色)身的后生缘。】
后生缘:此缘的缘法支助及增强在它之前生起的缘生法。此缘的缘法是后生的心与心所;缘生法是在该心的前一刹那里生起、由一切四因产生的色法。此缘始于一世当中的第一个有分心,该有分心支助在结生那一刹那生起的业生色。就有如后来才下的雨辅助已有的植物成长一般,后生名法也能支助前生色法。
【色只以一种方式作为名的缘:在生命期里,六依处是七识界的前生缘;五所缘是五门心路过程心的前生缘。】
前生缘:于此缘,属于缘法且已达到住时的色法致使属于缘生法的名法随之生起。这就有如先出现的太阳带给在它出现之后才出现的人类光明。前生缘有两大分类:一、依处前生;二、所缘前生。
(一)在生命期当中,六依处色都作为依靠它们而生起的心与心所的「依处前生缘」。在结生的那一刹那,心所依处并不是名法的前生缘,因为其时心所依处与名法同时生起,所涉及的缘是俱生缘与相互缘。但在结生刹那生起的心所依处是在结生心之后生起的第一个有分心的前生缘。随后,在生命期里,心所依处作为一切的意界与意识界的前生缘。
(二)五所缘是取它们为目标的五门心路过程心与心所的「所缘前生缘」。再者,一切已达到住时的十八种完成色都能成为意门心路过程心与心所的「所缘前生缘」。
【概念与名色以两种方式作为名的缘,即所缘缘与亲依止缘。于此,所缘是颜色等六种,但亲依止缘则有三种,即:所缘亲依止缘、无间亲依止缘及自然亲依止缘。其中,当所缘变得显着时,它本身即成为所缘亲依止缘;刚灭尽的心与心所作为无间亲依止缘;自然亲依止缘则有许多种:贪心所等、信心所等、乐、苦、个人、食物、气侯、住所──这一切内外之物都能依情况而作为善法等的缘;业也是其果报之缘。】
所缘缘:此缘的缘法是所缘,它使缘生法取它为目标而生起。此缘的六种缘法是六所缘;取它们任何一个为目标的心与心所是缘生法。
亲依止缘:对于三种亲依止缘:(一)「所缘亲依止缘」的缘法是极可喜或重要的所缘,使属于缘生法的名法极度依靠它地生起以识知它。(二)「无间亲依止缘」的缘法及缘生法与无间缘的相同,只是缘力稍有差别而已。无间缘是导致后生名法在前生名法灭尽之后即刻生起之力;无间亲依止缘是导致后生法极度依靠前生法的灭尽地生起之力。(三)「自然亲依止缘」所涉及的层面极广,其缘法包括了一切能在往后有效地使属于缘生法的心与心所生起的过去名色法。例如以前的贪欲能够作为杀生、偷盗、邪淫等思的自然亲依止缘;以前的信心能作为布施、持戒、禅修等思的自然亲依止缘;健康作为快乐与精进的自然亲依止缘;生病作为愁苦与怠惰等的自然亲依止缘。
【根据情况,名色以九种方式作为名色的缘,即增上缘、俱生缘、相互缘、依止缘、食缘、根缘、不相应缘、有缘及不离去缘。其中,增上缘有两种:一、所执着与重视的所缘是名的所缘增上缘。二、四种俱生增上法是俱生名色的「俱生增上缘」。】
增上缘:有两种:(一)「所缘增上缘」:于此缘,作为缘法的所缘支配取它为目标的名法。只有极为尊敬、珍爱或渴望的所缘才能成为此缘的缘法。事实上,此缘与「所缘亲依止缘」相同,差别只在于缘力稍为不同:后者拥有极有效能使心与心所生起之力;前者拥有极强吸引与支配该些名法之力。(二)「俱生增上缘」:于此缘,缘法支配缘生法陪同它生起。此缘的缘法是欲、精进、心与观四增上缘。在任何时刻,只有它们当中之一能作为增上缘,而且只发生于速行心。俱生的名色法是缘生法。
俱生缘:于此缘,缘法在生起时导致缘生法与它同时生起。这可比喻为灯火,在点着灯时,它导致光线、颜色及热能与它同时生起。此缘可以分为三种或五种;分为三种是:一、心与心所互相作为俱生缘以及作为俱生色的俱生缘;二、四大元素互相作为俱生缘以及作为所造色的俱生缘;三、于结生时,心所依处与果报名蕴互相作为俱生缘。分为五种是:一、每一个名法(无论是心或心所)都作为相应名法的俱生缘;二、每一个名法都作为俱生色法的俱生缘;三、四大元素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作为其它三大元素的俱生缘;四、四大元素的每一个都作为所造色的俱生缘;五、于结生时,心所依处作为果报名法的俱生缘,反之后者也作为心所依处的俱生缘。
相互缘:相互缘有三种:一、心与心所互相作为相互缘;二、四大元素互相作为相互缘;三、心所依处与果报名蕴互相作为相互缘。事实上此缘是俱生缘的一个分类。于一般的俱生缘,缘法只是纯粹使缘生法与它同时生起,而无须具有互相支助的缘力。然而在相互缘里,每一个缘法在支助缘生法的同时,也在同样的方式之下受到后者支助而作为缘生法。这就好比三脚架,每一只脚都互相支助,使三脚架能笔直地站立。
依止缘:依止缘有三种:一、心与心所互相作为依止缘以及作为俱生色法的依止缘;二、四大元素互相作为依止缘以及作为所造色的依止缘;三、六依处作为七识界的依止缘。于此缘,缘法以作为缘生法的支助或依处而导致后者生起。该缘法与缘生法之间的关系就好比大地支助植物或画布支助彩色。
依止缘的两大分类是:一、俱生依止;二、前生依止。俱生依止在各方面都与俱生缘相同。前生依止则再有两个小分类。其一是「依处前生依止」,这项与在讨论前生缘时所提及的「依处前生缘」相同。另一者名为「依处所缘前生依止」,这是指心由心所依处支助而生起,而又同时缘取该心所依处为所缘的特别情况。如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心所依处同时作为同一心的依处与所缘。关于这情况,《发趣论》说:「某人以智观照内处为无常、苦、无我;他享受它、乐于它、取它为所缘,而生起了贪欲、邪见、疑、掉举、忧。」
食缘:于此缘,缘法维持缘生法存在以及支助后者成长。这就好比支撑着旧屋子以防止它倒塌的柱子。如是食的主要作用是支持或巩固。食缘有两种:一、色食;二、名食。(一)色食是食物里的食素(营养),它是色身的缘法。当食物被消化时,其食素制造了新的食生色。食生色当中的食生食素也能支助由四因所生的一切色聚以继续制造新的色聚。在体内,由四因所生的一切色聚里的食素能增强与它共存于同一粒色聚里的其它色法,也能支助其它色聚里的色法。(二)名食有三种:一、触食;二、意思食;三、识食。它们是俱生名色法的食缘。
根缘:于此缘,缘法通过在其范围之内执行其控制力而支助缘生法。此缘好比一组大臣,每人都在国内的某个地区有治理权,但并不会干涉其它地区。根缘有三种:一、前生根;二、色命根;三、俱生根。(一)于前生根,每一个在过去有分住时生起的五净色都是它们各自相符的根识及心所的根缘。这是由于净色控制了以它为依处的心之效力。例如敏锐的眼的视觉清晰;差劲的眼则视力弱。(二)在业生色聚里的命根色是在同一粒色聚里的其它色法的色命根缘,因为它以维持它们的生命来控制它们。(三)十五种无色根里的每一个都是相应名法及俱生色法的俱生根缘。
于诸根当中,女性根与男性根并不是根缘里的缘法。它们被除外是因为它们没有作为缘的作用。缘有三种作用──产生、支助与维持,但性根并没有执行这三种作用的任何一个。然而它们还是被列入根这一类,因为它们控制(女或男)性的身体结构、外表、性格及倾向,致使整个人的性格倾向于女性或男性。
不相应缘:于此缘,缘法是支助现在色法的名法,或是支助现在名法的色法。此缘的缘法及缘生法两者必须属于不同的种类:若一者是色法,另一者必定是名法;若一者是名法,另一者必定是色法。这就有如掺在一起的水与油,虽然放在一起却依然保持分离。不相应缘有三种:一、在结生的那一刹那,心所依处是诸果报名蕴的俱生不相应缘,而心与心所则是俱生色法的俱生不相应缘;二、后生心与心所是前生色身的后生不相应缘;三、在生命期里,六依处是七识界的前生不相应缘。
如是在结生时,心所依处与诸名蕴同时生起,而互相作为不相应缘,这是因为有分别它们为色法与名法之相。再者,在结生时,诸名蕴也是其它种类业生色的不相应缘。在生命期里,诸名蕴则是俱生心生色的不相应缘。不相应缘也有前生与后生的种类:于前者,色法是缘法,名法是缘生法;于后者,名法是缘法,色法是缘生法。这两种个别与前生依止缘及后生缘相同。
有缘与不离去缘:有缘与不离去缘都有五种:俱生、前生、后生、段食及色命。此二缘的含义相同,只是名称不同而已。于此缘,缘法支助缘生法生起或在与缘生法同时存在的时刻支助缘生法继续存在。然而缘法与缘生法并不需要是俱生法;所需的只是这两者有暂时重迭存在的时候,以及缘法在它们重迭存在的时段里有以某种方式支助缘生法。如是有缘包括了前生、后生及俱生法。这里只提及五种有缘,但由于这五种里面还有更细的分类,所以有缘还包含了其它各种不同的缘。
【以上解释摘录自《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索引∵∵回目录
一画
一切品∵394
一切处业处sabbatthaka-kammatthana∵137
一来sakadagami∵∵77
一时的解脱samayavimokkha∵323
一境性∵101
二画
入出息行者assasapassasakammika∵102
入出息身assasapassasakaya∵56
入出息念anapanasati∵7,89
入流sotapanna∵∵77
入舍pakkhandana∵patinissagga∵368
七日药∵352
七叶窟sattapannilena∵34
七种圣财satta∵ariya∵dhanani∵279
七觉支bojjhavga∵19,69,270
八圣道分∵29,117,376
九分教∵251
九种坟场观navasivathika∵11,189
十二处ayatana∵18,261
十种结∵265
三画
大心材喻经
Mahasaropama∵Sutta∵319
大方广经Mahavedalla∵Sutta∵211
大友长老Mahamitta∵277
大寺Mahavihara∵52
大因缘经Mahanidana∵Sutta∵33,126,130,211,395
大名居士Mahanama∵391
大念处经Mahasatipatthana∵Sutta∵362,377
大长老Mahathera∵157
大财长者子Mahadhanasetthiputta∵381
大善生优陀夷经Mahasakuludayi∵Sutta∵208
大象迹喻经Mahahatthipadopama∵Sutta∵207,402
大疏钞Mahatika∵395
大教诫罗(目+侯)罗经Maharahulovada∵Sutta∵207,402
大龙大长老Mahanaga∵Mahathera∵267
小心材喻经
Culasaropama∵Sutta∵325
小方等经(小方广经)Cula∵Vedalla∵Sutta∵84,211
小因缘经Culanidana∵Sutta∵211
小须摩三藏长老Elder∵Tipitaka-Culasuma∵36
小须陀洹∵253
小爱尽经Culatanhasavkhaya∵Sutta∵211
小龙三藏长老Elder∵Tipitaka-Culanaga∵36
三十二身分∵130,174,192
三摩地经Samadhi∵Sutta∵∵180
三种轮转∵111
上智经Abhibba∵Sutta∵78
山达帝大臣Minister∵Santati∵38
四画
止行者∵56,389
止灭patipassaddha∵224
止禅∵1
不可动摇的心解脱∵324
不如理作意ayonisomanasikara∵88,230
不时解脱asamayavimokkha∵323
不净观patikulamanasikara∵9,137,174
不还anagami∵∵77
不动适应经Anebjasappaya∵Sutta∵33,211
不遍知经(不通解经)Aparijanana∵Sutta∵60,395
不痴正知asammoha∵sampajabba∵132
心生色∵57,103
心行citta-savkhara∵364
心材喻经Saropama∵Sutta
33
心的定法citta-niyama∵225
心念处cittanupassana∵15,58,219
五十相∵276
五自在∵101
五取蕴pabcupadanakkhandha∵18,255
五戒持者∵280
五盖∵16,229
五禅支∵101
五蕴般涅盘Khandha∵Parinibbana∵393
六六经Chachakka∵Sutta
55
六内处∵262
六外处∵262
六界∵401
六处相应∵395
六盖∵72
分别诤事论Vibhavgappakarana∵170
分别论Vibhavga∵72,207,383
中部Majjhima∵Nikaya∵84,126,211,337,362
中部注∵323,411
火吠舍Aggivessana∵212
火界tejo∵dhatu∵146,164
天使经Devaduta∵Sutta∵277
天眼通∵322
文句为最者padaparama∵390
王舍城∵34,319,∵334
比达末罗长老Elder∵Pitamala∵52
水界apo∵dhatu∵146,164
瓦卡利长老Vakkali∵Thera∵252,273
内处∵262
五画
四大∵3
四法集∵301
四界∵3,180
四界分别观dhatumanasikara∵69,102,176,180
四念处∵7,61
四邪行agati∵59
四食ahara∵59,385
四执取upadana∵59
四威仪∵8,118
四圣谛sacca∵21,290
四种资具∵73
四轭yoga∵59
四漏asava∵59
四瀑流ogha∵59
四系缚gantha∵59
正见∵29,306
正知sampajana∵or∵sampajabba∵9,67,132
正念sati∵29,67,311
正定∵30,312
正命∵29,310
正思惟∵29,308
正等正觉佛陀∵77
正业∵29,309
正欲sammachanda∵∵383
正语∵29,309
正精进∵29,310
正勤sammappadhana∵∵82
正断samuccheda∵224
正断舍断samuccheda-pahana∵267
出家pabbajja∵201
出离nissarana∵224
出离nekkhamma∵201
出离依止受nekkhammasitavedana∵201
世界cakkavala∵243
世俗谛∵230,290
世间果报心∵221
世间唯作心∵221
世间通称我见∵230
世间善心∵221
世间道lokiya∵magga∵224
永恒之灭accanta∵nirodha∵378
永远的解脱asamayavimokkha∵323
用品圣物paribhogacetiya∵410
布古沙帝王King∵Pukkusati∵411
可厌作意patikulamanasikara∵9,174
皮带束缚经Gaddulabaddha∵Sutta∵38
生灭(随观)智udayabbaya∵bana∵109,186
目犍连***∵212,248
古入达拉Khujjuttara∵245
尼柯耶∵250
外处∵262
卡巴塔Kappata∵344
六画
安止∵99
安般念anapanasati∵1,7,89,357
安般念经Anapanasati∵Sutta∵362
安般禅相∵98
名分别智nama∵pariccheda∵bana∵396
名色分别智nama∵rupa∵pariccheda∵bana∵108,396
名色差别智nama∵rupa∵vavatthana∵bana∵108,396
名身namakaya∵56
名业处nama∵kammatthana∵102
色分别智rupa∵pariccheda∵bana∵396
色遍∵176
色非色摄受智ruparupa∵pariggaha∵bana∵108
色聚∵63
色业处rupa∵kammatthana∵102
色摄受rupa∵pariggaha∵102
色摄受智rupa∵pariggaha∵bana∵108
有分心∵100,153
有生命体的不净观(有识不净观)savibbanaka∵asubha∵191,233
有因无常经Sahetuanicca∵Sutta∵187
有益正知satthaka∵sampajabba∵132
有余涅盘Saupadisesa∵Nibbana∵393
有爱∵295
有爱染的受∵200
有学圣者sekha∵77
因缘生智见paccayato∵udaya∵bana∵dassana∵112
因缘灭智见paccayato∵vaya∵bana∵dassana∵113
因缘生灭智见paccayato∵udayabbaya∵bana∵dassana∵113
因缘生灭paccayato∵udayabbaya∵109,379
行舍智savkharupekkha-bana∵300
行处正知gocara∵sampajabba∵132,135
死随念∵137
地界pathavi∵dhatu∵146,164
各别法观禅anupadadhamma∵vipassana∵213
收缩的心∵222
吉达Citta∵226
成相nibbattilakkhana∵256
列迪长老∵382
如实知见∵390
全息∵5,94
合行道∵36
自相salakkhana∵86
共相samabba∵lakkhana∵86
光∵97
七画
身kaya∵56
身行kaya∵savkhara∵95
身至念业处kayagatasati∵kammatthana∵126
身至念经Kayagatasati∵Sutta∵126
身见sakkayaditthi∵203
身表kaya∵vibbatti∵119
身念处kayanupassana∵7,58,89
究竟法∵391
究竟谛∵230,290
究竟灭accanta-nirodha∵307,368
究竟离accantaviraga∵368
沙门的任务(沙门法)samanadhamma∵∵49,141
沙门果经Samabbaphala∵Sutta∵208,382
邪见∵77,220,392
邪执micchabhinivesa∵65
利根∵56
见行人ditthicarita∵56
作用密集kicca∵ghana∵62,185
吠陀veda∵76
似相patibhaga∵nimitta∵98
伺∵101
佛随念∵137,369
没有爱染的受∵201
伽耶迦叶Gayakassapa∵212
那提迦叶Nadikassapa∵212
我想∵230
别住∵354
八画
阿吉拉瓦帝河Aciravati∵44
阿拉威城Alavi∵351
阿私陀隐士Asitaisi∵376
阿说示***Venerable∵Assaji∵212,394
阿毗达摩论∵380
阿毗达摩藏∵61,103,121,169,211,219,
236,256,279
阿那含anagami∵77,203
阿那律***∵336
阿拉瓦加夜叉Alavaka∵yakkha∵78
阿拉威Alavi∵78
阿阇世王King∵Ajatasattu∵354,382
阿罗汉∵77,203
阿诺罗富罗Anuradhapura∵52,234
阿难陀经Ananda∵Sutta∵126
阿难***∵34,125
法句经∵47,73,392
法句经注∵343,411
法住智∵388
法念处dhammanupassana∵16,58,229
法施长老Dhammadinna∵Thera∵267
法施比丘尼Dhammadinna∵∵84
法聚论∵256
波咤左罗Patacara∵38,42
波逸提罪pacittiya∵165,352
波斯匿王King∵Pasenadi
38,∵341
波罗奈城∵344
波罗夷罪∵353
波罗蜜∵50,∵405
所引导者neyya∵390
所生身karajakaya∵56,103,208
所知遍知bata∵paribba∵60,396
所缘缘arammanapaccayo∵156
长爪经Dighanakha∵Sutta∵212
长爪梵志Dighanakha∵paribbajaka∵212
长老偈∵234
长部∵126,211,392,395
呼吸行者assasapassasakammika∵102
呼吸身assasapassasakaya
56,103
呼吸念anapanasati∵7,89
受相应Vedana∵Samyutta∵211
受念处vedananupassana∵15,58,197
受摄受经Vedanapariggaha∵Sutta∵212
非色摄受arupa∵pariggaha∵102
非色摄受智arupa∵pariggaha∵bana∵108
非有爱∵295
依止缘nissayapaccayo∵156
依处vatthu∵103,208
舍利弗***∵212,336,355,394
舍卫城∵42,48,325,334
空法subbata∵dhamma∵86
空界akasadhatu∵164
念处的成果∵31,318
念觉支∵270
明觉sampajana∵9,67
定觉支∵284
昏沉睡眠盖∵81,246
果轮转vipakavatta∵111
往返任务gata-pacchagata-vatta∵129,135
初禅pathama∵jhana∵202
刹那灭khananirodha∵368
两家***Bakkula∵Thera∵381
帕奥禅林∵403
知见banadassana∵322
九画
相应部Samyutta∵Nikaya∵
1,38,52,60,84,126,187,211
相应部注∵355
相续密集santati∵ghana∵62,185
界∵156
界分别经Dhatuvibhavga∵Sutta∵207,211,402
界分别观(界作意)dhatumanasikara∵10,180
迦瓦拉瓦里亚圣地Gavaravaliya∵Shrine∵52
迦毘罗卫城Kapilavatthu∵125
迦叶佛∵341,355
食ahara∵385
食生色∵57,103
食经Ahara∵Sutta∵386
苦谛dukkhasacca∵21,116,290
苦随观dukkhanupassana
66,84
帝释问经Sakkapabha∵Sutta∵211
帝释天王Sakka∵53,141
刹那生灭khanato∵udayabbaya∵109,379
刹那生灭智见khanato∵udayabbaya∵bana∵dassana∵113
思惟智sammasana∵bana∵109,186,397
思食cetanahara∵385
毗舍离∵78
毘舍佉Visakha∵or∵Visakha∵84,203
毘舍佉长老Visakha∵Thera∵244
前行道∵36
祗园精舍(祗树给孤独园)∵45,325
迦兰巴落处僧寺∵143
度遍知tirana∵paribba∵60∵
风界vayo∵dhatu∵121,146,152,164
后五十经篇∵126
突吉罗罪dukkata∵165
律藏∵351
指蔓∵353
耶输陀罗∵382
段食Kabalivkarahara∵385
十画
俱生缘sahajatapaccayo∵156
俱卢国Kuru∵7,33,407
纯观行者∵389
纯观行阿罗汉sukkhavipassaka∵arahant∵314
时解脱samayavimokkha∵323
时节生色∵57,103
殊胜义注Atthasalini∵83
根本方便经Mulapariyaya∵Sutta∵76
根本业处mulakammatthana∵49,136
根本复注Mulatika∵83
乌提那王Udena∵245
乌迦瓦里卡Uccavalika∵267
娑婆世界主梵天Brahma∵Sahampati∵35,141,301,389
涅盘∵35,55,60,116,202,387,393
悦行Patacara∵38,42∵
师利摩Sirima∵134,245
耆利摩难陀经Girimananda∵Sutta∵233
神通的利益abhibba-∵nisamsa∵314
修行念处的成果satipatthanabhavananisamso∵318
迷惑冰消∵383
逆缘起法patiloma∵paticcasamuppada∵387
般涅盘Parinibbana∵393
十一画
清凉经Sitibhava∵Sutta∵175
清净道论Visuddhimagga∵1,3,49,207,348,408
欲chanda∵∵93
欲欲盖∵kamacchandanivarana∵∵72,229
欲爱∵295
舍心upekkha∵93
舍遣随观patinissagganupassana∵66,85
舍觉支∵286
寂灭的利益nirodha-∵nisamsa∵314
寂灭随观nirodhanupassana∵66,85
眼净色∵262
眼门心路过程∵153
梵行生活∵324
梵网经∵392
曼都马帝城Bandhumati∵40
密集ghana∵62
组合密集samuha∵ghana∵62,185
掉举追悔盖∵81,249
婆醯***Bahiya∵Daruciriya∵145,411
国美王妃Queen∵Janapadakalyani∵150
处ayatana∵155,261
庄严山寺Cittalapabbata∵Vihara∵198,244
贪根心lobhamulacitta∵219
莎玛瓦蒂王后Samavati∵245
常童形梵天∵301
现法乐住ditthadhamma-sukha-∵vihara∵313
干观行阿罗汉sukkhavipassaka∵arahant∵314
终生药∵352
净饭王King∵Suddhodana∵356,376
弃舍vassagga∵patinissagga∵368
敏知者ugghatitabbu∵390
十二画
无生命体不净观avibbanaka∵asubha∵191,232
无有缘natthi∵paccayo∵156
无常anicca∵230
无常随观aniccanupassana∵66,84
无我随观anattanupassana
66,85
无间缘anantara∵paccayo∵156
无明盖∵82
无想有情天asabbasatta∵deva∵375
无为涅盘Asavkhata∵Nibbana∵393
无余涅盘Anupadisesa∵Nibbana∵393
无碍解道Patisambhidamagga∵37,66,323
无碍解智∵128
无边世界ananta∵cakkavala∵243
须菩提***(Subhuti∵245
须陀洹sotapanna∵77
须师摩经Susima∵Sutta∵387
须跋陀∵35,203
乔达摩∵38
乔达摩佛∵46
最上见佛Anomadassi∵Buddha∵214
最后有者pacchimabhavika∵380
最胜华佛Buddha∵Padumuttara∵45,129,281
喜(喜悦)piti∵93,101
喜觉支∵280
善行种子∵406
善法∵204
善欲sammachanda∵383
善梵经Subrahma∵Sutta∵151
胜色∵280
胜义谛∵230
发趣论Patthana∵110,300,384
提舍长老Elder∵Tissa∵48
寻∵101
集谛samudayasacca∵23,116,294
钝根∵56
渴爱tanha∵76
斯陀含sakadagami∵77,203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Ven.∵Punna∵Mantaniputta∵126
等无间缘samanantara∵paccayo∵156
散乱的心∵222
结∵265
智慧种子∵406
提婆达多∵319
十三画
圣典结集∵35
圣财ariya∵dhanani∵279
圣道ariyamagga∵87
圣种姓经Ariyavamsa∵Sutta∵55
灭谛nirodhasacca∵26,116,302
灭尽定nirodha-samapatti∵314
灭离khayaviraga∵368
经分别∵351
经藏∵35
经集∵39
慈心观∵137,238,371
慈心解脱∵237
慈爱经∵239
业生色∵57,103
业轮转kammavatta∵110
业缘kammapaccaya∵110
烦恼般涅盘Kilesa∵Parinibbana∵∵393
烦恼轮转kilesavatta∵111
意门心路过程∵153
意愿chanda∵93
达卡斯拉Takkasila∵344
达郎迦拉Talavgara∵267
道谛maggasacca∵29,116,306
爱行人tanhacarita∵56
过患随观∵189
遍满慈∵241
农夫洞Kassaka∵Lena∵277
愚人智者经∵337,340,343
当下刹那∵397
新德里∵407
十四画
铜牙Tambadathika∵411
铜鍱洲Tambapanni∵Island
52
精进∵247
精进觉支∵276
广大的心∵223
广演知者vipabcittabbu∵215,390
僧吉帝Savkicca∵245,381
僧残罪∵353
厌离随观nibbidanupassana∵66,85
疑盖∵81,251
满慈子***Ven.∵Punna∵Mantaniputta∵∵126
疑∵203
轻安觉支∵282
闻随行经Sotanugata∵Sutta∵301
玛丽佳皇后Mallika∵342
维部大师Webu∵Sayadaw∵358
旗幡经Dhajagga∵Sutta∵369
宾伽罗果加Pivgalakoccha∵325
十五画
审察遍知tirana∵paribba∵60,397
审虑经Parivimamsana∵Sutta∵211
摩那埵∵354
摩犍地耶经Magandiya∵Sutta∵33,211
摩诃弗沙长老Mahaphussa∵141
摩诃尸婆长老Elder∵Tipitaka∵Mahasiva∵168,189,204,408
摩诃那伽长老Mahanaga∵142
摩诃提舍长老Mahatissa∵131,234
增上心经Adhicitta∵Sutta∵175
增上生利益bhavavisesavaha-nisamsa∵314
增上戒adhisila∵357
增支部Avguttara∵Nikaya
100,206,243,301,405
瞋恨盖∵78,236
瞋根心∵221
热诚atapi∵67
遮波罗塔capalacetiya∵78
潜伏性烦恼anusaya∵86
剑磨瑟昙城Kammasadhamma∵7,33
坟场观sivathika∵11,189
弹指之顷章accharasavghata∵chapter
100
乐∵101
适宜正知sappaya∵sampajabba∵132
猪掘洞sukarakhata∵cave∵214
暂时舍断tadavga-pahana∵267
慧解脱者∵388
憍陈如***∵390
十六画
缘paccayo∵156
缘起∵378
缘经Samyutta∵Nikaya,∵Paccaya∵Sutta∵383
缘摄受智paccaya∵pariggaha∵bana∵108,186,396
谛sacca∵290
谛分别Saccavibhavga∵300
谛相应Sacca∵Samyutta∵1
树譬喻经Rukkhupama∵Sutta∵33,211
随眠烦恼anusaya∵∵86
亲依止缘upanissayapaccayo∵156
频毗娑罗王∵212
龟喻经Kummupama∵Sutta∵233
择法觉支∵271
十七画
禅支∵101
禅定的五项利益∵313
禅那∵99
禅那行者jhanakammika∵102,105
禅相nimitta∵5,97
优波难陀Upananda∵73
优陀罗Uttara∵244
优楼频螺林Uruvela∵212
优楼频螺迦叶Uruvelakassapa∵212
弥拉戛Milaka∵355
弥醯经Meghiya∵Sutta∵193
临死速行心maranasanna∵javana∵72
应用业处parihariya-kammatthana∵136
十八画
萨若毘耶梨子Sabjayabelatthaputta∵212
萨迦耶见sakkayaditthi∵∵203
双解脱∵389
双论Yamaka∵380
槟城佛学院∵402
断遍知pahana∵paribba∵60,397
虫观∵192
颜色∵264
暂时舍断tadavga-pahana∵267
转***经∵279,390
十九画
罗陀比丘Radha∵51
罗刹戛提舍***Losakatissa∵355
离去缘vigatapaccayo∵paccayo∵156
离名行namaviraga∵bhavana∵375
离欲随观viraganupassana
66,85
蕴∵155
蕴品相应Khandhavagga∵Samyutta∵126,180
难陀***∵150
难陀母Nandamata∵244
识界vibbanadhatu∵164
识食vibbanahara∵385
坏灭khayanirodha∵307
坏灭随观智bhavga∵bana∵397
颠倒vipallasa∵58
怀疑盖∵81,251
二十画
苏巴普陀Suppabuddha∵411
苏巴玛天神∵54
苏那长老Sona∵Thera∵274
触等五项(名法)phassapabcamaka∵104,208,298
触食phasssahara∵385
觉支bojjhavga∵270
觉支善巧经Bojjhavgakosalla∵Sutta∵175
二十一画
护国经Ratthapala∵Sutta
33,211
摄阿毗达摩义论∵408
二十二画
骄慢mana∵77
二十四画
灵鹫山∵319
二十五画
观行人∵56
观智∵204
观禅的利益vipassana-∵nisamsa∵313
观禅∵1,398
观禅正见∵378
观慧佛Buddha∵Vipassi∵40
◇◇◇◇◇◇◇◇◇◇◇◇◇
回目录
1∵安般念:保持正念专注于呼吸的修行方法。
2∵禅相:修行禅定时内心专注的目标。
3∵欲欲(kamacchanda):对欲乐的欲求。
4∵这里的「身」是指「名身」而言,不是指「色身」。
5∵二十一种方法:身念处十四种方法,受念处与心念处各算一种方法,法念处五种方法,总共是二十一种方法。
6∵须陀洹圣者灭除了一切会造成导致四恶道投生之不善业的烦恼,其数甚多,犹如大地的尘土一般。
7∵四种瀑流:欲瀑流、有瀑流、邪见瀑流、无明瀑流。四种轭:欲轭、有轭、邪见轭、无明轭。四种漏:欲漏、有漏、邪见漏、无明漏。四种系缚:贪欲身系、瞋恚身系、戒禁取身系、武断地执取「只有这才是真实」身系。四种执取:欲取、邪见取、戒禁取、我论取。四种邪行:欲邪行、瞋邪行、痴邪行、畏邪行。四种食:段食、触食、思食、识食。进一步的解释请参阅本书后面的《词语汇解》。
8∵关于十六观智,请参阅本书后面的《词语汇解》。
9∵这是常被混淆的观点。涅盘是恒常的,但也是无我的。这就是为什么佛陀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道理。有为法(行法;因缘所生法)都是无常的,而涅盘是无为法,因此是常的。然而包括涅盘在内的一切法都是无我。世间与出世间都找不到「我」存在。应当明辨「诸行」与「诸法」的差别,「无常法」与「无我法」的差别。
10∵kamacchandanivarana译为「欲欲盖」。「欲欲」(kamacchanda)意为「对欲乐的欲求」。
11∵心所的解释请参阅本书后面的《词语汇解》。
12∵四种资具:或称四事供养,即饮食、衣着、住处、药品。
13∵吠陀是婆罗门教的权威教典。
14∵这些名词的解释请参阅本书后面的《词语汇解》。
15∵不如理作意:将无常、苦、无我、不净的事物认作常、乐、我、净(美丽)。
16∵但是在有些经中,身至念专指三十二身分而言。三十二身分有两种修法:(一)止禅的修法是专注三十二身分为不净以达到初禅。(二)观禅的修法是观照三十二身分的四界以照见究竟色法。
17∵但是在有些经中,身至念专指三十二身分而言。三十二身分有两种修法:(一)止禅的修法是专注三十二身分为不净以达到初禅。(二)观禅的修法是观照三十二身分的四界以照见究竟色法。
18∵但是在有些经中,身至念专指三十二身分而言。三十二身分有两种修法:(一)止禅的修法是专注三十二身分为不净以达到初禅。(二)观禅的修法是观照三十二身分的四界以照见究竟色法。
19∵师利摩是当时着名的高级妓女,她证得须陀洹果后就不再当妓女。
20∵这是指佛陀成道前六年的苦行。
21∵关于前生缘与后生缘,请参阅本书后面的《词语汇解》。
22∵关于眼门心路过程,请参阅本书后面的《词语汇解》。
23∵关于这些缘,请参阅本书后面《词语汇解》中二十四缘的说明。
24∵离心路过程心的解释请参阅本书后面的《词语汇解》。
25∵关于四道与四果,请参阅本书后面的《词语汇解》。
26∵遇到有两部经同名时,古人往往在经名中加上「大」或「小」来区别它们,这纯粹只是为了标记识别而已。
27∵关于这些心的补充解释,请参阅本书后面的《词语汇解》。
28∵这里所谓的「一切圣者」只是出自个人主观想法而已,所见的未必真是圣者。禅修者照见自己认为是圣者之人并且向他们散播慈爱,这只是练习慈心观的一种方法,千万不可自以为能分辨圣凡!
29∵临死速行心是一生中的最后一个速行心。
30∵五部尼柯耶是《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及《小部》,也就是经藏。
31∵十种结的字义解释请参阅本书后面的《词语汇解》。
32∵五十相:导致五取蕴生起的因有五个,即无明、爱、业、段食及成相。「前四因生故五蕴生」是因缘生,成相是刹那生,这是观照五取蕴生起的五相;「前四因灭故五蕴灭」是因缘灭,坏相是刹那灭,这是观照五取蕴坏灭的五相。五蕴各有以上的十相,总共是五十相。
33∵由于他所观照的目标(第二禅或更高禅那的名法)里没有正思惟(即寻心所),所以他的观智里也就没有正思惟(寻)。
34∵这里的「身」是指名身而言,不是指色身。
35∵提婆达多企图谋杀佛陀以夺取僧团的领导权。阴谋失败之后他与佛陀分裂,企图建立以自己为首的僧团。
36∵这里的「知见」(banadassana)指天眼通(能见到普通人见不到的微细物质的能力)而言。
37∵永远的解脱(asamayavimokkha不时解脱):字义为「非暂时的」或「永远的」解脱。《中部注》引用《无碍解道》而下定义说:「不时解脱」是指四道、四果与涅盘;「时解脱」(samayavimokkha一时的解脱)是指四色界禅与四无色界定。
38∵《中部注》解释说「不可动摇的心解脱」是指阿罗汉果。因此「永远的解脱」一词含有较广的涵义(包含四道与四果)。只有「不可动摇的心解脱」才被称为梵行生活的目标。
39∵宾伽罗果加Pivgalakoccha。
40∵布兰迦叶Purana∵Kassapa、末伽梨瞿舍梨Makkhali∵Gosala、阿耆多翅舍钦婆罗Ajita∵Kesakambalin、波拘陀迦旃延Pakudha∵Kaccayana、萨若毘耶梨子Sabjaya∵Belatthiputta与尼干陀若提子Nigantha∵Nataputta。
41∵这里的「知见」是指天眼通而言。
42∵虽然禅那也可归属于第10段经文所谈「定力的成就」当中,而且知见被认为是比定力更高的成就,但是由于这里的禅那是作为灭尽定与灭除诸漏(第21段)的基础,所以它们变得比知见更高。
43∵这里的「身」是指名身而言,不是指色身。
44∵色想(rupasabba)是指色法(物质)的想,如遍处禅相等的想。
45∵有对想(patighasabba)是指目标撞击依处而生之想。
46∵差异想(nanattasabba)是指颜色、声音、气味等尘境之想。
47∵这里包括了由四个人提出的问题。由于它们有关联,所以一起回答。
48∵根据记载是如此,但不知这是指当初某一时刻的数目或佛陀教化四十五年期间总合起来的在家圣弟子数目。
49∵巴利文Nibbana∵(音译为「涅盘」)的涵义是「灭尽」,Parinibbana(音译为「般涅盘」)的涵义则是「完全灭尽」。
50∵这是指(只减弱欲欲与瞋恚的)斯陀含道。
51∵这是指在五门心路过程里。若在意门心路过程里,意门转向之后即是速行的阶段。
52∵对于还不是阿罗汉的人是如此。对于阿罗汉,其速行心是无记心。
53∵巴利文nila也可译为青或褐。
54∵首九种观之染本身并非烦恼,但可以作为烦恼生起的基础,所以间接地称它们为观之染。欲(nikanti)则原本即是烦恼。
55∵对于两个相续生起的心,前生心是指在前一个心识刹那生起的心;后生心是指在后一个心识刹那生起的心。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