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有∵拥有就是爱吗
[文]∵克里希那穆提∵
--------------------------------------------------------------------------------
如果我占有你、拥有你,这就是爱吗?我占有你,就像我占有汽车、大衣、布匹一样。因为在占有中,我觉得非常富有,所以我依赖这种感觉,它对我的内心非常重要。这种占有、拥有和依赖,就是我们平常所谓的爱。
我们讨论到爱这个复杂的问题。我认为除非我们了解另一个同样复杂的问题,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灵”,才会了解爱。你有没有注意到,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是多么的好问?我们渴望知道,我们看到比大人更多的事。如果我们十分清醒,就会观察到大人没有注意到的事。当我们年轻的时候,心灵更加灵敏、更好奇和更渴望求知。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学习数学、地理。当我们年纪渐长,心灵变得愈来愈具体化、愈来愈沉重、愈来愈庞大。你有没有注意到,年长的人是多么的有偏见?他们的心灵顽固、不开放,他们以固定的观点来看事情。你现在很年轻,但是如果不警觉,你也会变成那样。
了解心灵难道不是很重要的吗?而且看看你是否灵活,能否立即调适,在生活的每个阶段是否有着不凡的能力,有着深厚的研究和了解,来代替日渐迟钝的心灵?难道你不想知道心灵的方式,好来了解爱的方式吗?因为正是心灵破坏了爱。那些狡猾的人,无法了解爱是什么,因为他们的心灵太犀利、太聪明,因为他们太肤浅——这意味着太表面——而爱是不存在于表面的。
心灵是什么?我不是在谈头脑,那是任何生理学家都可以告诉你的身体上的构造。头脑可以对各种不同的神经系统做出反应。而你正在探索心灵是什么。心灵说:“我认为,它是我的,它是你的,我被人伤害,我是嫉妒的,我会爱,我会憎恨,我是印度人,我是回教徒,我相信这个,我不相信那个,我知道,你不知道,我尊敬,我轻视,我要,我不要。”这些是什么?直到你了解它——直到你熟悉了全部思考的过程,这就是心灵。直到你有知觉,否则当你更老的时候,你会逐渐老化,变得顽固、具体化、迟钝和固执。
你所谓的心灵是怎么一回事?它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也就是你想事情的方法。我在谈论的是你的心灵,不是别人的心灵和想事情的方法,而你感觉的方式、你看树、看鱼、看渔夫的方式,和你看村民的方式。心灵逐渐地被扭曲或设定在某一既定的模式里。当你要某些东西,当你需要,当你渴望,当你想达成某事,然后你就会设定一套模式,也就是你的心灵会创造模式,并且自陷其中。你的欲望使你的心灵具体化。比方说,我想成为非常有钱的人。想要致富的欲望创造出一个模式,并陷在里面,而我只能从那些角度思考,而不能超越它。所以心灵深陷其中,变得具体、顽固、迟钝。如果我有信仰——信仰神,相信某些特定的政治体系——这个信仰就开始设定了模式,因为信念是欲望的结果,而欲望强化了模式。我的心灵逐渐变得迟钝,无法适应,无法灵活,无法敏锐,也无法清明,因为我已深陷于欲望的迷宫里。
所以,直到我真正地探究自己心灵的过程、思考的方式、对爱的看法,直到我熟悉自己思考的方法,否则我不可能了解爱是什么。当我的心灵渴望爱的事实、爱的行动,以及想像爱应该是什么样时,就不会有爱,因为我给了爱某种动机。所以,我渐渐地在创造爱的行为模式。但这不是爱,它只是我认为爱应该是什么的欲望。比如说,我拥有你做我的妻子或丈夫。你了解“拥有”吗?你拥有你的布匹或大衣,如果有人拿走它们,你会很生气,你会忧虑,你会被激怒。为什么?因为你把布匹或大衣看作你的财产;你拥有它们,因为借着拥有,你觉得自己富足。通过拥有许多布匹和大衣,你觉得富有,不只在身体上,也在心理上感到富有。所以,有人拿走你的大衣,你就被激怒了,因为在你心中的富足感、占有感被剥夺了。拥有造成了爱的一种藩篱障碍,不是吗?如果我占有你、拥有你,这就是爱吗?我占有你,就像我占有汽车、大衣、布匹一样。因为在占有中,我觉得非常富有,所以我依赖这种感觉,它对我的内心非常重要。这种占有、拥有和依赖,就是我们平常所谓的爱。但是如果你检验一下,你会发现,心灵因拥有而满足。总之,当你拥有布匹、汽车或房子时,它会在心中带来满足感,让你觉得它们是你的。
所以心灵渴望制造模式,陷于模式,因而变得无力、迟钝、愚蠢和不会思考。这种心灵是以“我的”为中心,我占有某些东西的感觉,我是伟人,我是个小人物,我被侮辱,我受到谄媚,我很聪明,我很美丽,或我要有野心,或我是某人的女儿,或某人的儿子。这种“我”的感情,是心灵的核心,也是心灵的本身。所以愈觉得“这是我的”,就愈强化“我是了不起的人”、“我一定很伟大”、“我是个聪明人”或“我是个非常愚蠢无趣的人”的感觉;愈设定模式,就愈显得这个人封闭而无趣。然后就会有痛苦产生,而在其中受苦。之后你就会说:“我要做什么呢?”然后再挣扎地找寻别的东西,来替代除却围绕自己的墙壁——借着思想小心的觉察进入其中了解它。它希望从外界取得什么,然后再封闭自己。逐渐地,心灵变成爱的阻隔。所以不了解生活、不了解心灵,以及不了解行动所依据的思考方式,我们不可能了解爱是什么。
心灵不也是比较的一种工具吗?你说这比那个好,你比较自己与别人,谁比较美丽,谁比较智慧。当你说:“我记得一年以前看过那条河,那个时或比较美。”这就是一种比较。你将自己与别人相比,与一个例子相比,与理想相比。比较性的判断让心灵变得愚钝,它不能使心灵敏锐,它不能让心灵更具包容力,因为,当你老是在比较的时候,情况如何呢?你看到夕阳的时候,你立刻与以前的夕阳相比。你看到一座山是这么的美丽,而你却说:“我在两年前看过一座更美丽的山。”当你在比较的时候,你不是真的在看着那里的夕阳,你看着它,只是要拿它去与别的东西比较。所以,比较使你无法看见全部。我看着你,你很好。但是我说:“我知道一个更好的人、更高贵的人、更愚蠢的人。”当我这么做时,我不是在看着你。因为我的心灵正在别的事情上,我一点都没有在看你。同样地,我也不是在看夕阳。要真正地看夕阳,就没有比较;要真正地看你,就不能拿你与别人比较。只有当我没有比较地看着你的时候,我才能真正了解你。但是,当我把你与别人相比时,我会:“哦!他是一个很笨的人。”所以,在比较的时候,愚蠢就出现了。我把你与别人作比较,而在比较时,使得人丧失了尊严。当我没有比较地看着你时,我只关心你,不是关心别人。这种真正对你的关心——没有比较,才会带给人尊严。
所以,只要心灵在比较,就没有爱,而心灵总是在批判、比较、衡量、找出弱点的所在。所以,只要有比较,就不会有爱。当父母亲爱他们的孩子时,他们不会拿他与其他的孩子作比较;他是他们的孩子,而他们也爱他们的孩子。但是,你想要将自己与更好、更高贵、更富有的事相比,而你就会让自己更缺乏爱。你总是在乎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当心灵变得愈来愈爱比较、愈来愈爱占有、愈来愈爱依赖时,就创造出一个模式而深陷其中。所以,就无法从新鲜的角度看待任何事情。所以,就会毁掉那件事,毁掉生活中的芬芳,而那就是毁掉爱。
学生:爱是没有止境的吗?爱是基于吸引力才有的吗?
克:假如你被一条美丽的河所吸引,被一个美丽的女人或男人所吸引,那有什么不对?我们试着把它找出来。你看,当我被一个女人、一个男子、一个孩子或真理所吸引时,我想和它在一起,我想拥有它,我想认定它是自己的,我说它是我的而不是你的。我被一个人吸引,我一定会靠近他,我的身体一定也会靠近他的身体。而我做了什么呢?发生了什么事呢?事实就是:我被一个人吸引了,而我想要亲近那个人,这是一个事实,而不是理想。而我被吸引了,也想拥有,它也是个事实,这就不会有爱。我关心的是事实,而不是我应该怎么做。当我拥有某人,我不要他也看着别人。当我认为他是“我的”的时候,这是爱吗?显然不是。当我在别人身旁筑起藩篱的时候,就像“我的”,这就没有爱了。
事实是,我的心灵一直这么做。这就是我们正在讨论的,想看看心灵是如何运作:也许,留意它,心灵就会平静些。
学生:为什么人会有爱的需求?
克:你是指我们为什么要有爱?为什么应该有爱?我们可以没有它吗?如果你没有这所谓的爱,会发生什么结果?如果你的父母想出他们爱你的原因,你可能就不会在这里了。他们可能把你丢出去。他们认为他们爱你,因此想要保护你,想要看你受教育,他们觉得必须给你机会。这种保护你的感觉,这种要你受教育、你属于他们的感觉,是他们通称的爱。没有它,会发生什么结果?如果你的父母不爱你,会发生什么结果呢?
你会被疏忽,你会是累赘,你会被排斥,他们会恨你。所以,还好有爱的感觉,也许乌云密布,也许污秽丑陋,但是仍然有感情,很幸运的是为你和我。否则,你我就无法接受教育,也将不会存在于世上。
在雷哈特学校与学生谈话·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十九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