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什么是业∵?∵业力如何运作∵?

答:∵一般而言,不论是否为佛教徒,只要是人类,乃至于动物或其他道的众生,若他们做好事,则为善;做坏事,则为恶。这是普遍性的,是业力的基本法则。若是人类行善事,则为善;行恶事,则为恶。∵

同理,动物做好事,则为善;做坏事,则为恶。业力不仅适用在人类,业力也适用于所有的众生,此乃业力的基本法则。但是,我们常会习惯性地认为,业力只与人类有关,或以为善业、恶业只是佛教徒的事。很多人确实是这么想的,这种想法绝对地不恰当,因为,不论你是不是佛教徒、不论你是不是人类,业力是平等的。这只是个普通的常识,在讨论业力的这个范畴里,业力可以分为许多的层次。业的大小与运作,决定于造作善行与恶行的造作者对业的知识与对业的理解。基于此,而有不同程度的业。行为的本身可以完全相同,但是它背后的业,却可能是善业或恶业,是重业或轻业。∵

打个比方,有许多简单的行为,譬如偷取。如果一只鸟,偷食某人田中的榖物,这是一个恶业,此鸟有个偷取的恶业。此恶业很小,因为此鸟并不知道这个田地是属于某人的,鸟并不知此事,鸟只是觉得在此田取食很方便,这里有许多的谷子,榖物很明显地长在田里可以吃。但是,这仍是偷取的行为,所以是个恶业,鸟造了一个负业。但这不同于人类在别人的田中偷取食物,和鸟一样在同一个农田中偷取同一榖物,即使此人不是佛教徒,他造作的恶业比鸟大。佛教徒知道偷盗是恶业,同一行为,所造的业就更大。如果你不是一个佛教徒,你不知道什么是恶业,你只知道这样的行为不好。因为你知道如果别人由你的农田中偷取榖物,你会不高与,所以,你知道如果某人由他人的田中偷取榖物,被盗者会不高与。所以,由他人的田中偷取榖物是一个恶业,此恶业比一只鸟要大,但却不同于一个佛教徒。如果是一个佛教徒,造作此一完全相同的行为,他的恶业是更大的,因为佛教徒知道偷盗是恶业。若自他人田中偷取榖物的是比丘或比丘尼,那么,他们就破了戒,他们将被取回袈裟,不再是比丘或比丘尼,因为他们偷取了别人田中的榖物。所以,比丘及比丘尼的恶业,又更甚于一般佛教徒所造的恶业。为什么呢∵?∵因为,比丘及比丘尼曾经受过不窃取的戒律,不偷盗是主要的戒条之一。既然曾经受戒不偷盗,则偷盗就成了破戒,所以,此比丘及比丘尼便是堕戒,而不再是比丘或比丘尼了。由此例,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同一个行为,其所造作业的轻重,取决于造作者对业的理解程度,以及此人誓愿的高低。由此亦知,业力是遍存的,而业的大小轻重则是有各别差异的,业的运作非常复杂。在究竟上,你不可能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业,那是不可能的。很相似的业,有可能;完全相同的业,不可能。因为任何一件事物,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且会依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动机,和不同的态度,而有所不同。它们不可能完全相同。∵

同样的状况也适用于善业。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城镇中有座庙,此庙己经非常古老,它东则的墙壁有一道裂缝,非常接近地面,雨水由此缝流入,寺庙可能因此而损毁。因为这个裂缝太低,人们并未注意到此一裂缝,所以没去修复它。有一天,住在寺庙附近的一个人,买了一头猪,此猪午后觉得闷热,就到附近的泥沼去玩耍,在泥里打滚,所以浑身是泥巴,然后它到寺庙的东侧,因为东侧午后因晒的关系,而变得阴凉,此猪就在寺庙东侧阴凉处休息,此猪并不知道东墙有个裂缝,但是因为它全身都是泥巴,所以,日复一日的,慢慢的,这个裂缝被泥巴所填补,所以,这间寺庙被报保存了许久。此猪并不知道它修复了寺庙,这只是个意外的结果,所以,此猪造就了一个小小的善业。如果此善业是一个普通人所做,那么他的功德就比较大,因为,他们是基于自发的意愿而做此事。若是一个佛教徒修复此缝隙,则他的善业更大,因为他更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佛教徒知道什么是利益众生的成佛事业,所以功德也就更大。但是,一只猪即使它并不知道什么叫做动机、意图,它只是无心地就修复了寺庙,它仍就造了善业。所以,不仅恶业依循业力的法则,善业也依循业力的法则。业的变化有许多的层次。你不可能找到究竟上两个完全相同的业,细部皆相同,不可能;相似的,则可能。人类的世界也是一样,如果你观察五十亿的人口,看他们的脸,则有许多人长得很像,但是你却不能找到完全一模一样的两个人,这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栾生兄弟或姊妹,也仅是神似,而非完全相同。如果,你计算他们的头发,你测量每个部位,它们是不会一样的。业力也是这样的,不论是恶业、是善业,没有一个业是完全相同的。∵

只有一件事情是完全相同的,绝对的相同,那就是所有众生的佛性是完全相同的。己证悟的佛陀的佛性,与众生的佛性是完全相同的。自无始以来,佛性即是相同的,虽然我们尚未证悟,但佛性是一切众生的本质。直到我们证悟究竟的佛性,佛性并未改变,佛性仍是一样的。不过,在相对上有所不同,因为,当我们证悟时,相对上,我们证悟的时间不同,我们所经历的过程与法门也可能不同,我们证悟后的佛行事业也不同。譬如,观世音菩萨是悲心,文殊师利菩萨是智慧,弥勒菩萨是慈心,金刚手菩萨是威力。因此之故,各个伟大的佛及菩萨,都有其不同的化现,以不同的方便善巧来利益众生。所以,在相对上有所不同,在究竟上则是相同的。究竟,是超越个别差异的,这才是真正的究竟。但在究竟之外,在相对上,每件事物都不相同,每件事物都是独立的个体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