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铜鎏金苦行印释迦牟尼坐像天气炎热的时候,有人就喜欢剃个光头,图个清爽凉快。古代剃光头可不是这么随意的事情,甚至要冒不敬的罪名。古人把头发看得很重要,认为头发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随意损伤,必须保护好,否则就是对父母的不敬。那么古代和尚要剃光头,是不是因为他们怕热而不敬父母呢?

中国佛教源于印度,而印度佛教刚刚兴起之时,要求教徒剃光头。有人便认为僧侣剃头修行与印度地处赤道附近,天气异常炎热有关。其实这种说法并没有道理,印度和尚剃头并非因为怕热,而是与佛教教义有关。佛教认为,头发代表着世人心中的烦恼和欲望,虚荣和感情,我们常说的“三千烦恼丝”也是这样的意思。把头发剃掉,就是把烦恼去掉,去掉一切的私心杂念,具有脱离凡尘的意思。所以,佛祖释迦牟尼最初对迦叶等五人说法时,就亲手为他们剃去了头发,去除烦恼之根,表示接受他们做自己的弟子。

佛教剃头还有一个原因:当时的印度,教派林立,为了区别于其他的教派,佛教徒就以剃光头作为标记,人们一见到剃光头的就知道是佛教徒了。

后来,剃头便成了加入佛门的一种仪式,凡是出家当和尚的人,都要进行剃度,除去三千烦恼丝,落得个无牵无挂,无忧无虑。

古代的和尚为何在光头上烙有戒疤?

我们常常在电视上看到有的和尚在头上有几个圆点。这些圆点叫做戒疤,可不是想有就有的,小和尚在受戒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修行,老和尚认为他合格了,才会给他点上戒疤加以认可。戒疤又称香疤,指为求受清净戒体而燃香于身上所遗留的疤痕。点戒疤可能是源自舍身供养佛祖的思想,也可能是为了断除烦恼。受戒时燃戒疤又称“烧香疤”,所燃香疤之数目不等,或三、或六、或九、或十二,视僧侣所能忍受的程度而定。在家修行的居士,也可以在手腕上烧戒疤,而出家的僧人多烧戒疤于头顶。

佛教初入中国时,并无严格的传戒仪式。当时僧侣出家,只要剃发披上袈裟就行了。随着佛教的逐步发展,受戒规矩也日益繁多。据考证,燃香习惯始于元代,僧人志德住持金陵天禧寺时,给僧众授戒时燃香于顶,约定为终身之誓,此事逐渐演变成惯例。后世中国佛教徒往往以此表示自己的信心,然而这并不是佛教原有的规矩,只是中国特有的习俗。

烧香疤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情,僧人受戒当天,老和尚用艾草作成黑色小粒艾绒,放在要受戒的僧徒头皮上,迅速点燃十二粒艾绒,或以燃香灼烧其头顶。其他和尚则用手紧按着受戒者的头顶,使其固定不动,以免其忍受不了疼痛而来回晃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