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其行、高尚其志、强健其身、和谐其境,这就是乐活,支撑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生存智慧。今天,它成了后现代的生活时尚。

环境恶化、身体退化、心灵硬化、文脉枯化,这就是现代人的苦难。穿越这样的苦难,乐活是一种选择。这是远行的人类,对于心灵家园和自然母体以及自己真实生命的回归。

——廖晓义∵(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管理人)

“乐活”这个词很美,听起来也顺耳:但是“乐活”到底是什么?它是一种健康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说起来简单,但具体该如何理解呢?

实际上,即使是在“乐活”这个词语发源地的美国,能够准确地给“乐活”下定义的人也很少。我曾在采访电影《超级汉堡王》的导演斯普尔洛克和《生态经济》一书的作者莱斯特·R·布朗时问过他们:“是否知道‘乐活’?”他们都回答:“否。”

难就难在乐活这个词语中所包含的Sustainability,它等同于可持续性发展这个概念,不过,作为问题回答它却实在很简单:无论是斯普尔洛克还是莱斯特·R·布朗,他们的主张和想法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我们如果不把生活方式从一次使用型社会转换到循环型社会,继续这样毫无节制地一次性地使用能源和材料,不久能源和资源将会桔竭,垃圾将清理不尽,我们将会失去可持续性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必须转换思想,改弦易辙.创造一个循环型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体系。道理就是这样。

那么,该如何做呢?那就是放弃一次性使用系统,变为循环使用型系统,将能源消费后生成的燃渣重新变为能源,将无用的垃圾变为可用的东西等等,总之就是循环利用。

然而,这个过程并不简单:废物再生利用是需要付出费用的,因为将燃渣、垃圾、二氧化碳等重新转变为燃料需要更多的能量:垃圾为什么无用?原因有腐败、分解、褪色、变质、氧化、损坏、变脏等:一句话,是因为熵(热力体系中,不能利用来做功的热能)增大了才变为无法使用的:为了把它再生为可利用物品,必须减少熵,势必需要投入比制造它还要多的能量:我们容易忽略的实际上也就是这一点。

假设要再生或者循环利用燃渣或者垃圾.我们需要投入比制造它时更多的能源与材料。而假设是使用石油作为能源,我们只能是加速迎来可持续性发展的临界点。现行的垃圾分类,无非是通过填埋大量的不可燃垃圾,或者是打着循环利用的旗号浪费许多矿石燃料,将极少一部分物品转为其它用途。例如塑料瓶,出于卫生方面的考虑也不能再生为塑料瓶,而只能用作化纤等低级用途,或者是清除混在失去功能的物品里的杂质∵。但清除杂质往往比从头开始制造一个物品更花费成本(回忆一下直接将回收的动物尸体制成饲料,结果导致病原体四处传播,引起疯牛病的大灾祸,你就会明白这个道理)∵。

也就是说,如果存在着乐活式思维的转变,它也只能是,用实施再生和循环利用来促进一次性消费的做法,即把消费有限资源的做法转换为尽量利用可补充性能源和资源的做法。而且,还必须注意不要阻止分子的大循环。

地球环境系统原本就是一个健康和可持续的,即乐活式的系统。生命活动消费能源,丢弃无用的东西。燃渣、二氧化碳被植物利用可持续使用的能源太阳光,重新合成为碳水化合物,无用的东西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最终形成良性循环。总之,无论科技多么进步,我们能够可持续利用的能源只有阳光能够还原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变为更高级能源的.只有植物的光合作用机制。

既然如此,从生物学角度来看,要做到“乐活”需从三方面着手。首先,尽量将我们各种活动所需的能源转换为利用依存于太阳光的天然能源,而且为了避免传递效率递减效应,应该尽量使用方便可行的分散型小规模能源生产方式,也就是做到能源本地生产本地消费。第二,要保护光合作用资源,比如说恢复日本原有的阔叶林等。最后一点就是不要阻止分子循环。因此,就要放弃无用的垃圾分类和集中填埋,尽量焚烧垃圾使其还原为二氧化碳,我认为这种做法才最“乐活”。即使是那些不可燃垃圾,只要在焚烧方法上下点工夫,也总能有效地解决。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控制焚烧条件,将有害生成物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总而言之,乐活式思想就是返回到最单纯的物理、化学的基本立场的态度。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