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分是佛经正文的结尾,在佛经教义陈述完结后,还要让佛经在世间流传,进而传于后世,以便利益众生,所以,佛经的结语一般被称为流通分。

所谓“流通”,是指佛法像水一样往四处流动。譬如佛法从印度传入中国,就叫流通到中国。总而言之,佛法传到某地,就叫流通到某地。在许多寺院,都有供僧众交流佛经的地方,这些地方一般也被命名为佛经流通处。

在佛经中,流通分大多是赞颂佛法的功德,说明修行的利益,也有的是与其他法门进行比较,赞叹佛经的独一无二,从而引起信众的兴趣。

流通分的基本形式大多是“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意思是大家在听了佛陀的说法后,内心无比欢喜,恭敬地接受了佛陀的教诲,并发愿依照佛陀的教导而修行。

比如《金刚经》的流通分部分:“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意思就是佛陀讲经完毕后,须菩提长老和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天、人、阿修罗等,因为听了佛陀的法义,无不欢欣鼓舞,诚心信仰并恭敬奉行着佛陀的教诲。

对于一些篇幅较小的佛经,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判断流通分,但对于一些篇幅较大的佛经,我们就不能简单分析判断流通分了。藕益大师在讲解《佛说阿弥陀经》时说道:∵∵“经文稍涉义理,便判入正宗。致序及流通,仅存故套,安所称初语亦善、后语亦善也哉?”意思就是三分科经时,一旦经文稍微涉及教义,就立刻将其划入正宗分。这样一来,序分和流通分就成了套路,变成了前面说好、后面也说好的形式。因为对这个模式不满,藕益大师提出应该按照经文的功用来分科:如果是序分的功能,就应该判为序分;如果是流通分的功能,就判为流通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应该是同等重要,各有各的作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