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知识

列表

持五戒,持六念

佛教知识“持五戒,持六念”。∵∵  不杀生  五戒的第一条为不杀生,包括一切有情藏、思想、记忆、知道冷热苦乐的生命体。当然,杀生有重罪和轻罪之分。重罪主要是指杀人,而杀牛马猪羊乃蚂蚁蚊子则属于轻罪。重罪是不可忏悔的,犯下之后就失去了优婆塞或优婆夷戒;轻罪可以通过忏悔来消除业障。受戒之后若有违犯,就会有戒罪和业罪两重罪过,能忏悔是戒罪,但业罪依然还是存在。可能大家比较关心受戒后是不是必须吃素的问题,能吃素当然最好,如果一时还做...

一切有为法,皆悉归无常

佛教知识“一切有为法,皆悉归无常”。∵∵  无常思想是佛教的重要思想。佛陀在许多经典中都劝告弟子们要认识到人生的生灭无常,以减少人们对娑婆世界的贪恋,从而利用好自己短暂无常的人生,修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在《大般涅槃经》中,佛陀更是全面集中地向阿难等众弟子讲解了人生的无常。  《大般涅槃经》是一部记载佛陀临涅槃之前言行思想的经典。在佛陀涅槃之前三个月,佛陀告诉阿难等众弟子,自己将于三个月之后入灭。阿难等弟子听说之后,涕泣流泪,悲不能...

佛说就算我继续住世千万年结果也一样

佛教知识“佛说就算我继续住世千万年结果也一样”。∵∵  自利利人,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无所益。  《佛遗教经》:“汝等比丘,勿怀忧恼!若我住世一劫会亦当灭,会而不离,终不可得。自利利人,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无所益。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自今已后,我诸弟子展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  注:“各位比丘,不要怀有悲伤和忧愁的情绪!假如我能在这个世界上再停留一大劫,最终依然还要入灭。大家相会在一起永远...

佛说末法时代这两部佛经会最先消亡

佛教知识“佛说末法时代这两部佛经会最先消亡”。∵∵  《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复灭  《佛说法灭尽经》:“时有菩萨、辟支、罗汉,众魔驱逐,不预众会。三乘入山,福德之地,恬泊自守,以为欣快,寿命延长,诸天卫护,月光出世,得相遭值,共兴吾道,五十二岁。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复灭,尽不复现,不见文字。沙门袈裟,自然变白。”  注:“(末法时代,佛法即将灭绝)当时也有菩萨、辟支、罗汉想来相救,众魔却来阻挠、...

佛灭后,四种修福与供佛无异

佛教知识“佛灭后,四种修福与供佛无异”。∵∵  出自《佛说处处经》  佛欲度世去。诸比丘白佛言。诸在世间人。皆当从佛得福。今佛度世去。诸世间人民。当复从谁得福。佛言比丘。我虽度世去。经法当在。复有四因缘。可从得福。∵一者畜生无所食。饲之令得命。二者见人得疾病无瞻视者。当给与供养令得安隐。三者贫穷孤独当护视。四者人独一身行禅念道无所衣食当给视之。∵是为四事布施持善意与之。其得福与佛等无有异。  从白话来说就是:  一,对饿得快死的畜生,给...

为什么会有山河大地—世界的成因

佛教知识“为什么会有山河大地—世界的成因”。∵∵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白话节选  经文∵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  译文∵佛说:富楼那!如你所说,清净本来,为什麽会出生山河大地?你难道不曾听如来常说,性觉即妙而明,本觉...

怎样能使地狱重罪转为现世轻受?

佛教知识“怎样能使地狱重罪转为现世轻受?”。∵∵  师子吼言:“世尊,何等人能转地狱报现世轻受?”  “善男子,若有修习身、戒、心、慧,如先所说,能观诸法同如虚空,不见智慧,不见智者,不见愚痴,不见愚者,不见修习及修习者,是名智者。如是之人,则能修习身、戒、心、慧,是人能令地狱果报现世轻受。是人设作极重恶业,思惟观察能令轻微,作是念言:‘我业虽重,不如善业。’譬如氎华虽复百斤,终不能敌真金一两;如恒河中投一升盐,水无醎味,饮者不觉;如巨富者...

天下二十种难事

佛教知识“天下二十种难事”。∵∵  贫穷布施难。凡人贫乏自逼饥寒而能辍己济人斯亦难矣。  豪贵学道难。豪贵恣逸无诸苦恼而能厌其累尘。折节求道故为难矣。  判命不死难。不字当为。必字盖传之讹也。若世人明达因果决志判命。或舍命身饲其猛鸷。济彼鱼鳖乃至忠臣烈士。以死殉义斯皆难也。何知当为必字缘。佛言二十难并说凡夫境界非论不生不灭之理。其义明矣。又据西戎南蛮语音。呼必为不。  得睹佛经难。凡人不具信根罔忧生死。则出世之教安得见闻。 ...

什么是善男子、善女人?

佛教知识“什么是善男子、善女人?”。∵∵  善男子(梵kula-putra;巴kula-putta;藏rigs-kyi∵bu)】  指良家之男子。善女人亦同,乃良家女子之义。经典中对在家的信男、信女,每用善男子、善女人之称呼。此时的‘善’,系对信佛、闻法、行善业者之美称。  窥基《阿弥陀经通赞》则云,善男子、善女人是梵语优婆塞、优婆夷之译,指持五戒之男子、女人。  《杂阿含经》卷三十七〈善男子经〉云(大正2·275a)︰‘有不善男子...

什么是真心

佛教知识“什么是真心”。∵∵  佛教是关于心的宗教,《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唯识家亦云:“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禅宗亦讲“明心见性。”识就是“心”,心就是“识”,一切人的识共有八个,号称“八识心王”。  八识心王及其体性如下:  (1)眼识:能见;(2)耳识:能闻;(3)鼻识:能嗅;(4)舌识:能尝;  (5)身识:能触;(6)第六识意识:能详细分别善恶、美丑、冷热、利弊等相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