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知识
列表
印度的佛教为什么变得没落了?
佛教知识“印度的佛教为什么变得没落了?”。∵∵ 我们知道佛教起始于印度,但是现在印度没有信仰佛教的,反而在他后来传入的国度中国大行其道,再由中国传到日本、朝鲜、韩国、东南亚诸国并也在这些国家兴盛。这是为什么呢?佛教为什么会在印度消亡呢? 佛教的诞生、成长与兴衰,都不是偶然、孤立的,也不是统治阶级某些人的个人好恶。它是当时社会环境条件,也是宗教内部多种原因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佛教在印度的衰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最后消亡的时间大致是公元10...
“打禅七”与“打佛七”的异同
佛教知识““打禅七”与“打佛七”的异同”。∵∵ “打七”是佛教主要修行方式之一。“七”指时间,以“七天”为一周期,也有延长七个“七天”,共四十九天,也有延长至十个七天,共七十天。一个“打”字形象地点出了这非比平时的有严格规章约束的集中修行。“打七”其实是在禅宗与净土宗盛行以后才流行的。禅宗讲究专心参究,而净土宗倡导持名念佛,他们都提倡在一段集中的时间内专心参究或持名念佛,克期取证。对“打七”的称呼,禅宗叫“打禅七”,净土宗称“打佛七”或...
妙法莲华经:法师品第十
佛教知识“妙法莲华经:法师品第十”。∵∵妙法莲华经:法师品第十释觉空∵恭诵MP3链接:https://pan.baidu.com/s/1juKo1qU9fpXM2iwhAy_mPw ...
佛教中的居士应具备什么条件?
佛教知识“佛教中的居士应具备什么条件?”。∵∵ 在《杂阿含经》卷三三第九二七经等的规定,在家居士,应该具足五个条件,称为五法具足,那就是: (一)信具足 信心第一要紧,如不建立深切的信心,一切的问题,都是不必谈的。对佛教,首先要有正确的信仰,信仰的中心是佛法,佛法能使我们离苦得乐,所以要信仰。佛法是由佛说的。佛法是由僧众结集(编辑)、传流、住持、弘扬的,所以也要信仰。合起来,便是信仰“佛、法、僧”,称之为三宝。信仰的入门,便是皈依三...
隐秘自己之功德∵∵∵隐秘他人之过失
佛教知识“隐秘自己之功德∵∵∵隐秘他人之过失”。∵∵ 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若自扬己德,隐他人好事,令他人受毁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梵网经菩萨戒本》 自己有一点点的功德,到处去宣说,这本身就是一种过失;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下,一定要将自己的功德隐藏保密起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功德。 《达摩祖师传》中,素有菩萨皇帝之称的梁武帝与达摩祖师研讨佛法。皇帝得意道:“自朕登基以来,修佛寺、造佛像,抄写经卷,供养僧侣无数,...
佛说学佛者的日常生活准则
佛教知识“佛说学佛者的日常生活准则”。∵∵ 佛言:大慈悲为室,柔和忍辱衣,诸法空为座。——《妙法莲华经》卷四 【注释】以慈悲为家,忍辱为衣,法空为座。 ...
佛说从细微之处入手,终能大有成就
佛教知识“佛说从细微之处入手,终能大有成就”。∵∵ 编者按:你羡慕那些成功人士吗?你想成为一名成功人士吗?佛陀告诉你通过点点滴滴的积累终于成就非凡的事业。 【原文】 如天雨滴,后不及前,虽不相及,能满大器。修习智慧,亦复如是。从微小器,终成大器。如是辗转,满无量器。是则自利利人,名为大士。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 【注释】 雨水前后不相及,但却能盛满大容器。修行亦也如是,从细微之处入手,终能大有成就。积小成多,必可修成正果。如能...
句句珠玑!三世诸佛教诲的精髓
佛教知识“句句珠玑!三世诸佛教诲的精髓”。∵∵ 按:心既能造业,心也能转业,心灵的净化,才是一切善行的开始。所以我们必须善加训练自己的心意,世间才可免于混乱,我们才可同大自然和平共处。 【原文】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为尊贵,断漏无淫,诸释中雄,一群从心。快哉福报,所愿皆成,敏于上寂,自致泥洹。 ——《法句经》 【注释】 各种恶行不要去做,各种善事都要遵行,自己净化自家心意,这就是三世诸佛教诲的核心精髓。∵...
衣钵∵∵维那∵∵圣僧
佛教知识“衣钵∵∵维那∵∵圣僧”。∵∵ 衣钵:外则监院,内则衣钵。衣钵是方丈和尚的机要秘书和直接助手,负责收发信件和草拟文书等。若有方丈不愿或不便见的来访者,可由衣钵出面接谈。有的寺院还设“银钱衣钵”和“庄严衣钵”。“银钱衣钵”掌管寺院每天收入的现金及其帐目,包括施主结缘、供斋和其它经济往来。“庄严衣钵”负责掌管寺院珍藏的庄严法器和贵重财物。 维那寮:负责朝暮念诵仪规及佛事安排。由维那、悦众、香灯、司水等分负其责。 圣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