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悲咒全文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1)
ná∵mó∵·hé∵là∵dá∵nā∵·duō∵là∵yà∵yē。
南无·阿唎耶。(2)
ná∵mó∵·ā∵lì∵yē。
婆卢羯帝·烁钵啰耶。(3)
pó∵lú∵jié∵dì∵·shuò∵bō∵là∵yē。
菩提萨埵婆耶。(4)
pú∵tí∵sà∵duǒ∵pó∵yē。
摩诃萨埵婆耶。(5)
mó∵hē∵sà∵duǒ∵pó∵yē。
摩诃迦卢尼迦耶。(6)
mó∵hē∵jiā∵lú∵ní∵jiā∵yē。
唵。(7)
ōng。
萨皤啰罚曳。(8)
sà∵pó∵là∵fá∵yì。
数怛那怛写。(9)
shù∵dá∵nā∵dá∵xià。
南无悉吉利埵·伊蒙阿唎耶。(10)
ná∵mó∵xī∵jí∵lì∵duǒ·yī∵méng∵ā∵lì∵yē。
婆卢吉帝·室佛啰楞驮婆。(11)
pó∵lú∵jí∵dì·shì∵fó∵là∵léng∵tuó∵pó。
南无·那啰谨墀。(12)
ná∵mó·nā∵là∵jǐn∵chí。
醯唎摩诃皤哆沙咩。(13)
xī∵lì∵mó∵hē∵pó∵duō∵shā∵miē。
萨婆阿他·豆输朋。(14)
sà∵pó∵ā∵tuō·dòu∵shū∵péng。
阿逝孕。(15)
ā∵shì∵yùn。
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多·那摩婆伽。(16)
sà∵pó∵sà∵duō·ná∵mó∵pó∵sà∵duō·ná∵mó∵pó∵qié。
摩罚特豆。(17)
mó∵fá∵tè∵dòu。
怛侄他。(18)
dá∵zhí∵tuō。
唵·阿婆卢醯。(19)
ōng。·ā∵pó∵lú∵xī。
卢迦帝。(20)
lú∵jiā∵dì。
迦罗帝。(21)
jiā∵luó∵dì
夷醯唎。(22)
yí∵xī∵lì。
摩诃菩提萨埵。(23)
mó∵hē∵pú∵tí∵sà∵duǒ
萨婆萨婆。(24)
sà∵pó∵sà∵pó。
摩啰摩啰。(25)
mó∵là∵mó∵là。
摩醯摩醯·唎驮孕。(26)
mó∵xī∵mó∵xī·lì∵tuó∵yùn。
俱卢俱卢·羯蒙。(27)
jù∵lú∵jù∵lú·jié∵méng。
度卢度卢·罚阇耶帝。(28)
dù∵lú∵dù∵lú·fá∵shé∵yē∵dì。
摩诃罚阇耶帝。(29)
mó∵hē∵fá∵shé∵yē∵dì。
陀啰陀啰。(30)
tuó∵là∵tuó∵là。
地唎尼。(31)
dì∵lì∵ní。
室佛啰耶。(32)
shì∵fó∵là∵yē。
遮啰遮啰。(33)
zhē∵là∵zhē∵là。
么么·罚摩啰。(34)
mó∵mó·fá∵mó∵là。
穆帝隶。(35)
mù∵dì∵lì。
伊醯伊醯。(36)
yī∵xī∵yī∵xī。
室那室那。(37)
shì∵nā∵shì∵nā。
阿啰嘇·佛啰舍利。(38)
ā∵là∵shēn·fó∵là∵shě∵lì。
罚娑罚嘇。(39)
fá∵suō∵fá∵shēn。
佛啰舍耶。(40)
fó∵là∵shě∵yē。
呼卢呼卢摩啰。(41)
hū∵lú∵hū∵lú∵mó∵là。
呼卢呼卢醯利。(42)
hū∵lú∵hū∵lú∵xī∵lì。
娑啰娑啰。(43)
suō∵là∵suō∵là。
悉唎悉唎。(44)
xī∵lì∵xī∵lì。
苏嚧苏嚧。(45)
sū∵lú∵sū∵lú。
菩提夜·菩提夜。(46)
pú∵tí∵yè·pú∵tí∵yè。
菩驮夜·菩驮夜。(47)
pú∵tuó∵yè·pú∵tuó∵yè。
弥帝利夜。(48)
mí∵dì∵lì∵yè。
那啰谨墀。(49)
nā∵là∵jǐn∵chí。
地利瑟尼那。(50)
dì∵lì∵sè∵ní∵nā。
婆夜摩那。(51)
pó∵yè∵mó∵nā。
娑婆诃。(52)
sā∵pó∵hē。
悉陀夜。(53)
xī∵tuó∵yè。
娑婆诃。(54)
sā∵pó∵hē。
摩诃悉陀夜。(55)
mó∵hē∵xī∵tuó∵yè。
娑婆诃。(56)
sā∵pó∵hē。
悉陀喻艺。(57)
xī∵tuó∵yù∵yì。
室皤啰耶。(58)
shì∵pó∵là∵yē。
娑婆诃。(59)
sā∵pó∵hē。
那啰谨墀。(60)
nā∵là∵jǐn∵chí。
娑婆诃。(61)
sā∵pó∵hē。
摩啰那啰。(62)
mó∵là∵nā∵là。
娑婆诃。(63)
sā∵pó∵hē。
悉啰僧·阿穆佉耶。(64)
xī∵là∵sēng·ā∵mù∵qié∵yē。
娑婆诃。(65)
sā∵pó∵hē。
娑婆摩诃·阿悉陀夜。(66)
sā∵pó∵mó∵hē·ā∵xī∵tuó∵yè。
娑婆诃。(67)
sā∵pó∵hē。
者吉啰·阿悉陀夜。(68)
zhě∵jí∵là·ā∵xī∵tuó∵yè。
娑婆诃。(69)
sā∵pó∵hē。
波陀摩·羯悉陀夜。(70)
bō∵tuó∵mó·jié∵xī∵tuó∵yè。
娑婆诃。(71)
sā∵pó∵hē。
那啰谨墀·皤伽啰耶。(72)
nā∵là∵jǐn∵chí·pó∵qié∵là∵yē。
娑婆诃。(73)
sā∵pó∵hē。
摩婆利·胜羯啰夜。(74)
mó∵pó∵lì·shèng∵jié∵là∵yè。
娑婆诃。(75)
sā∵pó∵hē。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76)
ná∵mó∵hé∵là∵dá∵nā·duō∵là∵yè∵yē。
南无阿利耶。(77)
ná∵mó∵ā∵lì∵yē。
婆嚧吉帝。(78)
pó∵lú∵jí∵dì。
烁皤啰夜。(79)
shuò∵pó∵là∵yè。
娑婆诃。(80)
sā∵pó∵hē。
唵·悉殿都。(81)
ōng·xī∵diàn∵dū。
漫多啰。(82)
màn∵duō∵là
跋陀耶。(83)
bá∵tuó∵yě。
娑婆诃。(84)
sā∵pó∵hē。
此大悲咒全文注音,仅供大家参考。
二、大悲咒概述
∵皈依三宝,皈依大悲渡世的观世音菩萨,世间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众生,要誓愿宣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救苦救难的真言,要看破生死烦恼,了悟真实光明。
皈依于大慈大悲、随心自在的观世音菩萨。祈求一切圆满,不受一切鬼卒的侵害。
皈命于为观世音菩萨请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的本尊——千光王静住如来。能得清净圆明的光辉,能除无明挂碍的烦恼,要修得无上的功德,方不致沉沦在无边执著的苦海之中。
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常以诸佛菩萨的化身,悠游于大千世界,密放神通,随缘化渡,一如菩萨显化的狮子王法身,引导有缘众生远离罪恶,忘却生死烦恼,皈向真实光明。
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以清净无垢,圣洁莲华的法身,顺时顺教,使众生了悟佛因。
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对于流布毒害众生的贪、瞋、痴三魔,更以严峻大力的法身予以降伏,使修持众生得能清净。
菩萨更以清净莲华,显现慈悲,扬洒甘露,救渡众生脱离苦难。只是娑婆世界众生,常习于十恶之苦,不知自觉,不肯脱离,使行诸利乐的菩萨,常要忍受怨嫉烦恼。然而菩萨慈悲,为救众生痴迷,复显化明王法身,以无上智慧破解烦恼业障,远离一切恐怖危难。
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显化之诸般法相,常在众生之中,随缘随现,使众生忆佛念佛,迷途知悟。为使众生早日皈依,欢喜圆满,无为虚空的涅盘世界。
菩萨复行大慈大悲的誓愿,手持宝幢,大放光明,渡化众生,通达一切法门,使众生随行相应,自由自在,得到无上成就。
菩萨的无量佛法,广被大众,恰似法螺传声,使诸天善神,均现欢喜影相,亦使众生于听闻佛法之后,能罪障灭除,各得成就。不管是猪面、狮面,不管是善面、恶面,凡能受此指引,都能得诸成就,即使住世之黑色尘魔,菩萨亦以显化之大勇法相,持杖指引,渡其皈依三宝。
南无大慈大悲圣观世音菩萨,愿诚心诵持此真言者,皆得涅盘(涅盘即不生不灭如来如去)。
大悲咒为任何学佛者所必修,犹金钱为世人所必具,此咒能圆满众生一切愿望并治八万四千种病。
观世音菩萨白佛言:“如众生诵持大悲咒,不生诸佛国者,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遂者,誓不成正觉,惟除不善及不至诚”。
三、大悲咒的功德利益
1、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授手。
2、欲生何等佛土,随愿皆得往生。
3、不堕三恶道。
4、能生诸佛国。
5、得无量三昧辩才。
6、诵持大悲神咒者,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唯除不善、除不至诚。
7、若诸女人厌贱女身欲成男子身,诵持大悲陀罗尼章句,若不转女身成男子身者,我誓不成正觉,生少疑心者,必不果遂也。
8、若诸众生侵损常住饮食财物,千佛出世不通忏悔,纵忏亦不除灭,今诵大悲神咒即得除灭。
(1)若侵损、食用常住饮食、财物,要对十方师忏谢,然始除灭。
(2)今诵大悲陀罗尼时,十方师即来为作证明,一切罪障悉皆消灭,一切十恶、五逆、谤人、谤法、破斋、破戒、破塔、坏寺、偷僧只物、污净梵行,如是等一切恶业重罪,悉皆灭尽。
(3)唯除一事,于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轻业亦不得灭,何况重罪;虽不即灭重罪,犹能远作菩提之因。
诵此陀罗尼者,当知是人:
(1)即是佛身藏,九十九亿恒河沙数诸佛所爱惜故
(2)即是光明藏,一切如来光明照故
(3)是慈悲藏,恒以陀罗尼救众生故
(4)是妙法藏,普摄一切陀罗尼门故
(5)是禅定藏,百千三昧常现前故
(6)是虚空藏,常以空慧观众生故
(7)是无畏藏,龙天善神常护持故
(8)是妙语藏,口中陀罗尼音无断绝故
(9)是常住藏,三灾恶劫不能坏故
(10)是解脱藏,天魔外道不能稽留故
(11)是药王藏,常以陀罗尼医疗众生病故
(12)是神通藏,游诸佛土得自在故,可见此咒
西方三圣种子梵文
功德,赞不可尽。
得十大利益:
(1)能得安乐,(2)除一切病,(3)延年益寿,(4)常得富饶,(5)灭一切恶业重罪,(6)永离障难,(7)增长一切白法诸功德,(8)远离一切诸怖畏,(9)成就一切诸善根,(10)临命终时,任何佛土,随愿得生。
诵此陀罗尼者,得十五种善生:
(1)所生之处,常逢善王,(2)常生善国,(3)常值好时,(4)常逢善友,(5)身根常得具足,(6)道心纯熟,(7)不犯净戒,(8)所有眷属,恩义和顺,(9)资具财食,常得丰足,(10)恒得他人,恭敬护持,(l1)所有财宝,无他劫夺,(12〉意欲所求,皆悉称遂,(13)龙天善神,恒常护卫,〈14)所生之处,见佛闻法,(15)所闻正法,悟甚深义。
诵此陀罗尼者,不受十五种恶死:
(1)不为饥饿困苦死,(2)不为枷系杖击死,(3)不为冤家仇对死,(4)不为军阵相杀死,(5)不为虎狼恶兽残害死,(6)不为毒蛇蚖蝎所中死,(7)不为水火焚漂死,(8)不为毒药所中死,(9)不为蛊害死,(10)不为狂乱失念死,(11)不为山树崖岸坠落死。(12)不为恶人魔魅死,(13)不为邪神恶鬼得便死,(14)不为恶病缠身死,(15)不为非分自害死。
诵此陀罗尼者,世间八万四千种病,悉皆治之。若在山野诵经坐禅,如有山精魑魅鬼神恼乱,诵此咒一遍,诸鬼魔悉皆被缚。如法诵持者,观音菩萨,一切善神,金刚密迹,常随护卫,不离其侧。
诵持大悲咒的神奇感应
1、诵持大悲咒者,从是以往所有世间经书悉能受持,一切外道法术、韦陀典籍亦能通达。
2、诵持此神咒者,世间八万四千种病悉皆治之,无不差者;亦能使令一切鬼神,降诸天魔,制诸外道。
3、若在山野诵经、坐禅,有诸山精、杂魅、魍魉鬼神,横相恼乱心不安定者,诵此咒一遍,是诸鬼神悉皆被缚也。
4、若能如法诵持,于诸众生起慈悲心者,(观世音菩萨)当敕一切善神、龙王、金刚密迹常随卫护不离其侧,如护眼睛、如护己命。是诸善神及龙王、神母女等,各有五百眷属,大力夜叉常随拥护。
5、诵持大悲神咒者,其人若在空山、旷野,独宿孤眠,是诸善神番代宿卫,辟除灾障。
6、若在深山迷失道路,善神龙王,化作善人,示其正道。
7、若在山林旷野,乏少水火,龙王护故,化出水火。
8、观世音菩萨言:“诵此咒五遍,取五色线作索,咒二十一遍,结作二十一结,系项(颈部)。此陀罗尼是过去九十九亿恒河沙诸佛所说,彼等诸佛为诸行人,修行六度未满足者,速令满足故;未发菩提心者,速令发心故;若声闻人未证果者,速令证故;若三千世界内诸神仙人,未发无上菩提心者,令速发心故;若诸众生,未得大乘信根者,以此陀罗尼威神力故,令其大乘种子法芽增长,以我方便慈悲力故,令其所须皆得成办。”
9、三千大千世界,幽隐闇处三涂众生,闻大悲神咒皆得离苦。
10、若诸菩萨未阶初住者,速令得故,乃至令得到十住地故;又令得到佛地故,自然成就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
11、若声闻人闻此陀罗尼一经耳者,修行书写此陀罗尼者,以质直心如法而住者,四沙门果,不求自得。若三千大千世界内,山河、石壁、四大海水,能令涌沸,须弥山及铁围山,能令摇动,又令碎如微尘,其中众生,悉令发无上菩提之心。
12、若诸众生,现世求愿者,于三七日,净持斋戒,论此陀罗尼,必果所愿,从生死际至生死际,一切恶业并皆灭尽,三千大千世界内,一切诸佛、菩萨、梵、释、四天王、神仙、龙王悉皆证知。
13、若诸人天诵持此陀罗尼者,其人若在江、河、大海中沐浴,其中众生,得此人浴身之水,沾著其身,一切恶业重罪悉皆消灭,即得转生他方净士,莲花化生,更不受胎身、湿、卵之身,何况受持读诵者。此人若行道路,大风时来,吹此人身毛发衣服,余风下过,诸类众生得其人飘身风吹著身者,一切重罪恶业并皆消灭,更不受三恶道报,常生佛前,当知诵持者,福德果报不可思议。
14、诵持此陀罗尼者,口中所出言音,若善、若恶,一切天、魔、外道、天龙、鬼神闻者,皆是清净法音,皆于其人起恭敬心,尊重如佛。
日光月光二菩萨为拥护持诵大悲神咒者
1、日光菩萨为受持大悲心陀罗尼者,说大神咒而拥护之:
‘南无勃陀瞿那迷。南无达摩莫诃低。南无僧伽多夜泥。底哩部毕咄檐纳摩。’
功德:诵此咒灭一切罪,亦能辟魔及除天灾,若诵一遍,礼佛一拜,如是日别三时诵咒礼佛,未来之世所受身处,当得一一相貌端正可喜果报。
2、月光菩萨亦复为诸行人,说陀罗尼咒而拥护之:
‘深低帝屠苏吒。阿若蜜帝乌都吒。深耆吒。波赖帝。耶弥若吒乌都吒。拘罗帝耆摩吒。沙婆诃。’
功德:诵此咒五遍,取五色线作咒索,痛处系,此咒乃是过去四十恒河沙诸佛所说,我今亦说,为诸行人作拥护故、除一切障难故、除一切病痛故、成就一切诸善法故、远离一切诸怖畏故。
3、此陀罗尼能大利益三界众生;一切患苦萦身者,以此陀罗尼治之,无有不差者。
4、此大神咒,咒干枯树,尚得生枝柯华果,何况有情有识众生,身有病患治之不差者,必无是处。
四、大悲神水求法
步骤:
1、焚香,供水一杯,三拜观音菩萨。
2、祈祷文:唯愿观音大士慈悲,赐我大悲神水,用以治疗我(或XX人)的XX病症,以期日后修习佛法,早开智慧,救度众生。
3、用以上手势托杯、胡跪;念咒49遍,每念一遍,向杯内吹一口气。咒文曰:呼鲁西里,嗡,资里资里,哇资那,轰啪拖。
4、满49遍后,将杯举至头重复一遍祈祷文。
5、三拜观音菩萨称谢,将水服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