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中国文学(二) 佛教史“佛教与中国文学(二)”。2.洪昇昉思问诗法于施愚山,先述余夙昔言诗大指。愚山曰:“子师言诗,如华严楼阁,弹指即现,又如仙人五城十二楼,缥缈俱在天际。余即不然,譬作室者,瓴甓木石,一一须就平地筑起。”洪曰:“此禅宗顿、渐二义也。”(《渔洋诗话》)∵3.严沧浪以禅喻诗,余深契其说,而五言尤为近之。如王、裴辋川绝句,字字入禅。他...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1 浏览
佛教的精神與特色(一) 佛教史“佛教的精神與特色(一)”。序一序二自序写在三版出书之前第一章∵我写本书的动机第二章∵佛教的特色第三章∵消除几种不必要的误会第四章∵几个简要的佛教道理第五章∵信仰佛教的好处第六章∵几点补充说明第七章∵如何做个佛教徒後记序一开证∵∵我认识林世敏老师,是从他的童年开始的,因此我了解他的为人正直豪爽,仁慈宽厚。从小他随着父母亲出入佛...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9 浏览
佛教的精神與特色(二) 佛教史“佛教的精神與特色(二)”。第四章∵∵几个简要的佛教道理作者才疏学浅,不足担当介绍佛理的重担,并不是我故作谦虚,在浩瀚的佛法里,古人早有「佛法无边」的浩叹了,没有一个人敢说他完全透澈地了解了。(就是了解了也还不够,因为佛法的目的,不完全是被了解的,而是要人照着去修行,去亲证的。)而我不揣譾陋,要在这儿「简介佛理」,我不得不声明...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2 浏览
亚洲佛教简史——高棉佛教 佛教史“亚洲佛教简史——高棉佛教”。高棉位于中南半岛南部,古名扶南国、柬埔寨。据《梁书.海南诸国传》第四十八、《通典》卷一八八记载,在三国时代,扶南的国势逐渐扩张,吴国曾派遣康泰、朱应到该国,当时该国国人都是裸裎袒形,劝他们着衣,才开始叠布,穿着横幅。西晋永宁元年(三○一),该国国王遣使来献镂金龙佛像与象牙塔。可知早在三、四世纪之交,...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8 浏览
亚洲佛教简史——日本佛教的改革 佛教史“亚洲佛教简史——日本佛教的改革”。一、明治维新期的改革∵幕府不断与外国签订商业条约,以致国权丧失,内部分裂和丧失民心。在内忧外患,濒临倾覆的情况下,幕府于孝明天皇庆应三年(一八六七)将大政奉还,第二年开始了明治维新。∵明治元年(一八六八),在“王政复古”、“祭政一致”的原则下,废除僧位、僧官,规定僧侣只是一种职业,应称姓氏。认为僧侣...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0 浏览
亚洲佛教简史——马来西亚佛教 佛教史“亚洲佛教简史——马来西亚佛教”。马来西亚,昔名马来半岛,又名马来亚,一九五七年脱离英国统治,国家独立。一九六三年,马来亚的十一州联合婆罗州的沙巴和砂□越,组成联邦国家,改称马来西亚,首都建在吉隆坡。∵马来西亚是个多元种族、宗教与文化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君主立宪的法治国家∵,虽然回教是国教,但其他宗教如佛教、耶稣教、印度教与锡克教等...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2 浏览
亚洲佛教简史——泰国佛教 佛教史“亚洲佛教简史——泰国佛教”。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央,古称堕罗钵底。居民为傣族,原住我国云南省西南部,由于受到汉人压迫,渐渐迁徙到湄南河、湄公河沿岸,西元七世纪左右,征服近邻,建立王国的基础。十三世纪中叶,于湄南河上、中游分别建立兰那泰王朝与素可泰王朝,至十四世纪中叶,两王朝合并定立国都,正式统一,建立阿踰陀王朝,我国称之为暹罗。...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0 浏览
佛教與中國傳統哲學 佛教史“佛教與中國傳統哲學”。《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是一个大题目﹐这是不想面面俱到地去谈论二者的相互关系﹐而拟择取一二个最带根本性的问题进行较深入的探讨﹐并藉此就正於方家。一﹑佛教影响中国传统哲学最大者是其本体论的思维模式关於佛教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问题﹐以往学界谈得不少﹐应该说﹐这些研究对於帮助人们认识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相互...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0 浏览
向智識份子介紹佛教(一) 佛教史“向智識份子介紹佛教(一)”。序知之为知,学者之知;博闻强记,学者之学。强不知以为知,饰未学以为学,则非学者风矣!近代之知识界,每有猝然曰:「佛迷信耳!」细审所以,则又瞠目相向。是既未睹佛之门墙,遑论窥其堂奥,实令智者齿冷,仁者生怜,又安有於所谓学者乎?然佛教典籍浩如渊海,今之学者亦确有不得其门之叹,纵博闻强记亦难得其精髓;是欲...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8 浏览
向智識份子介紹佛教(四) 佛教史“向智識份子介紹佛教(四)”。第十章∵∵专介净土一、净土意义本文上一章,介绍了几个修持的方法,如参禅、修密、观心、念佛。但在这些法门中,若求其三根普被,利钝全收,适合末法时期众生根性的,则惟有持名念佛的净土法门,故特将此一法门,在此作一较详细的介绍。念佛法门,何以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的法门呢?因为其他修持法门,最初须深明教理,依...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8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