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棉位于中南半岛南部,古名扶南国、柬埔寨。据《梁书.海南诸国传》第四十八、《通典》卷一八八记载,在三国时代,扶南的国势逐渐扩张,吴国曾派遣康泰、朱应到该国,当时该国国人都是裸裎袒形,劝他们着衣,才开始叠布,穿着横幅。西晋永宁元年(三○一),该国国王遣使来献镂金龙佛像与象牙塔。可知早在三、四世纪之交,佛教已经传播到此地。据《南齐书》列传第三十九记载,南齐永明二年(四八四),扶南王侨陈如,派遣天竺道人释那伽仙来献龙王坐像与象牙塔时,释那伽仙曾上书,谓扶南国是摩醯首罗天神的守护地,也是佛法的流通处。∵

又据《历代三宝纪》卷十一记载,梁天监(五○二至五一九)初年,扶南国的沙门曼陀罗仙携带梵本来献贡,又与僧伽婆罗在扬都共译《宝云经》等三部十一卷;天监五年,再与僧伽婆罗译出《阿育王经》、《解脱道论》等十一部三十八卷。∵

三藏也驻锡在此,于是邀请真谛赴梁。由此可知,唐代之前,不仅大乘佛教流布此国,南传佛教的重要论书也曾盛行一时。直到崇拜印度教的信仰盛行以后,佛教才逐渐衰微。∵

扶南国到初唐时为止,呈现独立的局势,到贞观(六二七至六四九)初年,则被真腊国所合并。两国合并以后,约在九世纪初,闍邪跋摩二世开始定都安哥城(位于现今洞里湖之北),创立了安哥王朝。城中所有宫室、伽蓝等建筑,历经十余代,到十二世纪才完成,与爪哇的婆罗浮图并为人类现存早期建筑艺术中的双璧。安哥城南方六公里处,另有安哥寺,是十二世纪中叶的苏利耶跋摩二世所建。安哥城与安哥寺原来都属于佛教建筑,如安哥城所雕刻的世自在神像就是观世音像。后来因为佛教衰微,这二个建筑物渐被改建为印度教寺院。至十四世纪,由暹罗等国传入南传佛教,佛教逐渐复兴后,两个建筑物便由暹罗的僧众负责管理,在圣殿或其他殿堂都供奉佛菩萨像。十五世纪时,泰人攻陷安哥城,安哥王朝南迁,安哥城遂告荒芜,时日久远,渐为热带丛林所淹没,直到一八五一年至一八六一年间,由法国学者亨利莫特、伯希和等人发现,安哥古迹才又重现于世。一直到今天,安哥寺仍是高棉的精神所在地,象征着古代文明和高棉的精神,这也是安哥寺被绘置在高棉国旗的缘故。∵

自一八六三年开始的九十年左右,法国在高棉建立了殖民***,高棉沦为法国的“保护国”,但王室仍然存在,佛教仍在全国盛行。一百多年前,巴拉安端王不但下令收集佛教文物,并大力提高僧伽教育,鼓励研究三藏圣典,并亲自在夜间讲授巴利文。二十年后,帕拉诺路当姆王下令在金边的皇宫教授佛经,并大力提倡巴利文的研究。一九二五年,帕拉丝寿瓦王建立皇家佛教图书馆,开放给国内外学者研究,并在安哥寺创办巴利文学校。到丝寿瓦曼尼峰王又建译场,聘请专家学者将巴利文典籍译成高棉文。∵

至一九五四年的“日内瓦协定”,法国才结束在高棉的殖民统治。一九五六年,施哈努捐地出钱在金边建了一所佛教大学,由***与其共同管理。他以寮、泰、高棉语弘法。∵

上座部佛教是高棉的国教,全国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口信奉佛教,宝塔及寺院共有二千八百座,僧众八万多人。僧团约分为两大系统,一为远离尘俗,居于深山禅修的僧侣;一为青年僧侣,他们使佛教寺院成为宗教及世学的中心。男子一生至少要出家一次,纵使是国王或王公贵族,也不能例外。未曾出家的男子,则被国家社会视为未成熟、粗俗不雅的人。高棉是典型的佛教国家,国王和僧侣均以身作则,养成国民朴实、谦虚、礼让和忍耐的美德。∵

一九七○年,高棉发生战争。一九七五年,佛教失去传统的王室庇护,有些僧侣流亡海外,八万僧侣大多还俗或殉教,所有寺塔几乎全被封闭。一九七九年以后,新***开始关心佛教的复兴,不过仍限制五十岁以下男子不能出家,妇女出家也须经过严格考核。然而,青年僧侣还是偶而能在乡间见到。∵

目前除了还俗的僧侣获准恢复身分外,一些曾遭破坏的寺院也着手重建,保存良好的古经典和佛教书籍也逐渐收集起来,僧侣在若干限度之内拥有举办法会的权利和自由。许多外国佛教组织来访,给予财力、物力的支援,并重印古老的文献,佛教显然已在复兴之中。∵

至于驻锡在外的僧侣们,也在国外积极弘法,尤其是美国,已有五十所以上的高棉道场。高棉佛教虽然一度面临危机,但佛法早已在高棉人心中根深蒂固,一切外在因素都不能动摇他们对佛法的信心和热忱。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