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道的问答
作者:净空法师∵
问:弟子家中多人皆是佛教徒,父母也在多年前认识佛教,可惜在他们对佛教认识还不够深入时,母亲就得了急症过世,父亲也患了老人痴呆症,因而父母都没有接受三皈。如今弟子及家人除了给父亲用药,听念佛机,代他在佛前求忏悔及布施之外,请问是否有必要帮他受三皈依,这样对他有没有帮助?∵
答:有帮助。帮助他受三皈依,这是你的一份孝心。你可以将讲解三皈依的带子,常常放给他听,他明白了,这是真正皈依,对他有很大的利益。
问:舍弟两年前突然车祸死亡,我们兄弟姐妹为了母亲的健康设想,商议共瞒老人家,藉词他已经到外地远方谋生,不回来探亲。我们均知道如此作法是大不孝、大妄语,而又不得不犯上,欺骗老人家。如今深感艰难,步步圆谎,请问该如何是好?∵
答:你们的作法是一片孝心,这不叫妄语,这在妄语里叫‘开缘’,并没有犯戒。如果老人知道后会非常悲痛,还是以善巧方便瞒着她好。劝老人念佛,对亲情不要执着,要放下,这样念佛往生就不至于产生障碍。
凡是念佛人到最后不能往生,总不外乎两种因素:一种是亲情放不下,这是贪爱;另外一种是冤家债主放不下,哪些人过去得罪他,他还没有报仇,念念怀恨在心,这是嗔恚,都不能往生。所以,对于亲情、冤家债主都要看得淡薄,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
你要常常把净土的殊胜,念佛的好处、功德利益,以及你所知道的往生故事,讲给老人听。讲经她未必能听得懂,未必有兴趣,讲往生的故事她会很欢喜。用这个来帮助她,勉励她,这样就好。
问:长辈没有经济能力,儿孙代他修福,发心随喜供养三宝,请问是否妄语?∵
答:这不是妄语,这是孝心。他要是不信三宝,你就瞒着他,你花钱,以他的名义来修福,将功德回向给他,他也能得福,这是孝心,是好事情,没有过失。
问:请问我是将父母度成佛后自己再往生,还是我先往生之后再来度他们?∵
答:佛在经论上常常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随缘才能得自在,自己要想怎样做,往往事与愿违,反而做不到。你认真努力依照佛陀教诲去修行,常将你的功德回向给父母,就是一个孝顺的儿女。自己确实要具足深信切愿,发愿往生。至于你先走,还是你的父母先走,这是业力在主宰,自己做不了主,这个很难说的。最好能够劝父母也念佛,就是大孝。
问:父母七十多岁了,不信佛,劝他们反而被骂,请问我该怎么做?∵
答:父母年岁大了,你一定要表现得比平常还要好,他就会觉得奇怪,你现在变得这么孝顺,跟过去不一样。你说这是佛教我这么做的,这样才能感动他,让他对佛法有好感,然后慢慢再劝他念佛。如果你所做的,他都不欢喜,你劝他念佛就非常困难。为了孝顺父母,你可以不必到佛堂,在家里念佛就好。如果出声念佛,他不欢喜,你就默念,一切要顺从父母。
问:请问家中是否不应供奉历代祖先?听说这样会牵制亡者的神识,令他们不忍离去?∵
答:这个说法似乎有一点道理,但是儒跟佛都非常重视孝道,在家里将祖先牌位供在佛像的旁边是正确的。如果他真的不忍心离去,牌位供在佛像旁边,每天诵经拜佛回向往生,这就没问题。如果只供祖先牌位,不供佛像,可能会产生你的疑问。而且我们这么做也给社会大众做一个好榜样,念念不忘祖先,这是提倡孝道。
问:经常听到师父提到,如果有福报建祠堂,请问祠堂是何种模式建筑?在祠堂应讲什么经典?∵
答:佛法是师道,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人不知道孝顺父母,就不会懂得尊师重道,这是一定之理。多年前,有些法师到国外弘法,也有移民到国外,我曾经劝他们,到国外不要盖寺庙,要盖祠堂,提倡孝道。大家都懂得孝道,懂得孝养父母,然后再建佛寺,佛法才有根。我讲过不少次,他们到国外还是建寺庙,没有建祠堂。这是众生的福报,众生没有福,佛法是教学,教学就无法扎根。
至于祠堂是何种样式,如何建法?可以到大陆参观,大陆虽然祠堂多半被破坏,可是还有一些保留的。最近我看到同修们带来的录相带,看到九华山附近还有不少祠堂存在,现在开放为观光旅游。过去祠堂是如何建立的,你们可以去看看,这是常识。看看中国从前的文化、典章制度、人民的生活,我们从里面吸取经验,吸取教训。
祠堂应该讲什么经典?应当讲伦理、讲孝道。儒家讲的五伦、五常、八德,佛经也讲到这些,都可以在祠堂讲解、教学。我们把祠堂做为多元文化的弘扬中心,族群团结的中心。中国民族能够绵延五千多年,没有在世间消失,祠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问:孩子婚嫁,父母不同意,请问双方应如何处理?孩子是否完全随顺父母心意才算尽孝?∵
答:中国对孝最重要的是要求‘顺’,但孝顺不是顺情识,而是顺本性,千万不能错解了。现在有些父母喜欢儿子作大官、发大财,自己好享受;儿子要是随顺父母,这就错了。所以,顺是顺性德,不是随顺烦恼,不是随顺无理的要求。
中国讲孝道,第一位是舜王,舜王的父母与继母生的弟弟都不是善人,起心动念想方设法要把舜王害死。如果舜王孝顺,那就只好死,死了才顺父母的心,但这就是大错,造成父母最大的过失。大舜孝顺是顺性德,他知道父母有错误的观念,所以他用高度智慧、善巧方便,让父母与弟弟觉悟,改过自新,这才是大孝。
今天儿女要结婚,要提醒他们结婚的目的何在?如果是为了两个人相爱,这个婚姻是非常脆弱的,因为到哪一天不爱就完了,他的婚姻寿命就死亡了。今天社会离婚率这么高,就是结婚的目的错了。结婚的目的是要有共同的愿望、共同的生活目标,如此才能维持长久。所谓是志同道合,双方的兴趣、志愿相同,婚姻就能维持长久。
这是在现实状况之下,还谈不上道义,只有真正受过古圣先贤教诲的人,才懂得道义。婚姻是道义的结合,神圣都赞叹,但是现在没有人教导,何人懂得道义?‘道义’二字,一般人能念得出来,但不懂意思。《三字经》云:‘人不学,不知义。’一定要学古圣先贤的教诲,它是真实的智慧,累积千万年的经验,是人生一条康庄大道。可惜现在人不肯学,我们现在明白了,就要认真努力修学。
尽孝道,在这个世间非常困难。所以,你希望小孩婚姻美满,就必须提醒他,不能纯粹为感情,要为前途、为事业,真正找到志同道合,能互相帮助的人,这样的结合比较好。
问:请问如何在孝亲的情况下,又不会放太多的感情?∵
答:爱是真心本性里面的良德良能,是性德,但是爱不能有自私,掺杂着自私,爱就变质了。你热爱你的母亲,同时也热爱一切众生,爱一切众生像爱母亲一样,你就明心见性了,因为真心是平等的。若爱母亲与爱其他的人有差等,就是佛讲的‘爱缘慈悲’。
佛说慈悲有四种。凡夫是‘爱缘慈悲’,你爱他,对他就慈悲;你不爱他,对他就不慈悲,这是凡夫。修行人要把这个境界往上提升到‘众生缘慈悲’,我爱一切众生,都像爱母亲一样,如此心量就拓开了,果报就不同,这就是古德讲的‘量大福大’。你的心量大,福报就大,你能爱众生,众生自然就爱你,‘爱人者,人恒爱之’,你得的回报非常殊胜。
菩萨的慈悲是‘法缘慈悲’,菩萨了解虚空法界是唯心所现,国土众生是唯识所变,他知道虚空法界、国土众生与自己是一体,所以他的慈悲心是清净、平等、真诚。但菩萨的慈悲还是有条件的,如来果地的慈悲心是没有条件,所谓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个境界才达到纯净。菩萨境界与佛很相似,但不纯净,到如来果地上才真正到寂静心现前。所以,应当把爱自己亲人的爱,扩大去爱一切众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