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学佛的商人就是佛商吗?

  济群法师:在教界和商界,对佛商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佛商”是双重身份的叠加,首先他是一个商人,其次是个合格的佛教徒。作为佛商,要通过对佛法的认识,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慈悲心怀管理经营企业。一个合格的佛教徒,是由学佛的时间、心态的虔诚、学习的方法及明眼导师四大因素决定的。真正的学佛者,要把佛法智慧变成自己的认识,以修学佛法作为人生追求,并以此要求自己,利益大众。否则的话,只是和佛法有一定关系而已,离“佛商”这个称号还是有距离的。

  问:佛商和普通商人的区别是什么?

  济群法师:首先,一个真正的佛商,能以佛法智慧指导人生,并受持相应的戒律,更有道德感,不会有违法行为。第二,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带着利他的心服务社会,更有爱心和责任,而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成就感、优越感管理企业。第三,佛商能以佛法智慧管理企业,更民主、更平等,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同。能做到以上几点,那么,他所做的事也会得到更多人的尊重认可,更好地造福社会。

  问:学佛不是要放弃世间一切,而是让生活、工作更有智慧。

  济群法师:有些弟子会在学佛后认识到,修行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自然会投入更多精力。不过我们现在所引导的,是菩萨道的修行,不是要放弃一切,而是要更积极地做有益社会的事。我们提倡学佛者能在生活中践行佛法,也包括管理企业。佛法不是脱离现实的,学佛不是要放弃世间一切,而是让生活、工作更有智慧。真正的修行是用佛法作为指导,善巧地待人处事,做好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问:佛教如何看待财富?

  济群法师:佛法认为财富有两面性,既可能是毒蛇,也可以是造福社会的工具,关键取决于使用者对待财富的态度。如果一个人为满足一己私欲而追求财富,财富必然会带来无量烦恼,甚至为此造作罪业。如果你是把财富用来造福社会,利益更多众生,就是一种菩萨道的修行。佛教中讲的空,让人们对财富不要太执著,只有看淡了,才能超越。如果看得太真实,就想牢牢抓住,这种贪著的心会带来无尽烦恼。一个人把财富看得越重,受到的影响就越大。反之,如果能超然一点,财富就不会对他构成什么困扰。一些企业在金融风波中会损失几千万甚至上亿,但这些钱其实只是数字的变化。明白这一点,就不会因此受到太大的打击,否则,这种打击是很难承受的。很多时候,财富会随着各种因素产生变化,看清其本质,对种种无常变化就能超然物外了。

  问:佛说要戒贪瞋痴三毒,那么,商人追求更多财富是否是一种“贪”呢?

  济群法师:贪不在于财富的多少。没钱的人,有时一百块也会贪。有钱的人,可能不贪一百块,但一万、一百万就贪了。所以,贪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心态,在于对财富的态度。如果是带着利他的心,财富多多益善。如果仅仅是为了自己追求财富,那就是“贪”了。

  问:商人应该如何运用自己的财富?

  济群法师:佛陀教导我们:财富要从四方面进行分配。第一,用于个人的正常生活;第二,用于再投资;第三,要有一部分储蓄;第四,要有一部分用于慈善公益事业。经营企业过程中,需要不断投入,这种投入是无止境。很多人说,要赚多少钱再来做好事,但什么时候才是有钱?也许等他有那些钱的时候,又会觉得还要更有钱。做善事最重要的,是有一颗善心,这和天性有关。有的人虽然很穷,但很有爱心,只有两块钱,也舍得给别人一块。有的人虽然很富有,但没有善心,再多的钱也只会守得紧紧的。所以,乐善好施是一种习惯,我们在任何阶段都可以培养这个习惯。从佛教的角度,慈善本身是最好的投资。一个人能在今生取得成就,是因为他有福报,而福报来自善心的积累。从经营角度来说,一个人多做善事,会得到更多人的尊重、信任、认同和支持,做事自然也更容易。

  问:这个时代的商人最需要救赎的是什么?

  济群法师:需要救赎的是心灵。这个时代最大的问题是人的心态不好,很多人虽然钱多,但并不幸福。怎样才能幸福?这个问题一定要弄清楚。很多人拼命追求,但忙碌的意义是什么?如果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需要重新认识。正确认识人生很重要,赚钱和事业都只是渠道,一个人的价值和幸福不在于财富多少,也不是通过福布斯、胡润百富的排名来体现成就,而在于自身的幸福程度和造福社会的程度,来体现他的社会价值。在这点上,商人和企业家有一定优势,他有条件过得更幸福,也有条件利益更多人,关键在于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