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祖师告诉别人「乃至一念」、「起信即生」,而自己即日诵佛号几万声;现在有人偏取「信则乃至一念」,而较少谈及「行则上尽一形」,是否有所偏颇?

  答:首先「乃至一念」的经文来自于《无量寿经》。第十八愿成就文说:「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转。」付嘱弥勒文说:「乃至一念,为得大利,无上功德。」这个乃至一念和第十八愿的愿文「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一个意思;「乃至一念」和「乃至十念」是一样的意思,不过呢,这里说一念,那里说十念,一念是显示一声,十念是显示十声,所以善导大师解释阿弥陀佛的本愿,往往连贯而说:「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这里的「乃至一念」不是停留在一念当中,它还有前面两个字叫「乃至」,所以「一念」是指没有机会、没有时间去做第二声的念佛,这样的众生就成「一念」之机。法然上人在《文钞》中说:我等非一念、十念之机,我等是乃至之机。一念、十念之机是指临终之人来不及多念的,乃至之机就是指平生念佛的人,他有时间,不限在一声十声,而是上尽一形的念佛。所以善导大师的思想是一贯性的,往往并列地说「上尽一形,下至十声」。在《观经疏》里面有这样一段文说: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或从一声十声,多到一日七日一辈子的念佛。大意者:一发心以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就是说对净土宗的修行时间来讲,你一旦发心,认定阿弥陀佛的本愿:众生称念,必得往生,佛愿不虚。这个心一旦发起来就一辈子的自然念佛啦,尽此一生不改变。这样就是我们净土宗所谓的修行时节。善导大师就说啦「安心、起行、作业」,作业四修就是长时修、恭敬修、无余修、无间修,根本是在长时修,就是一辈子的念佛,在《观经疏》里说「念念不舍」;所以「一念」和「乃至」它是含在一起的,「乃至」就是「上尽一形」,「一念」就是「下至十声一声等」。

  法然上人对此有精辟的开示:「信取一念往生,行尽一生称念」。若论信心,是一念也必然往生,信要信这个,并不是说我这一念不足以往生。行是尽一辈子的念佛。因为往往我们人呢,都存在两个极端。一种是:既然一念就能往生,何必要一辈子的念佛呢?法然上人称此为「以信废行」,但取一念往生,我念啦,一念有啦!这是不对的。另一种是:既然念念不舍,要一辈子的念佛,那岂不是一念往生不定吗?法然上人称此为「以行废信」。本愿的念佛是信行不离的,一声一念必然往生,而知道我们这样的罪恶之机以弥陀无碍的慈悲,一声一念都必然往生,他自然怎么可能第二念就不再念佛呢?他必然会相续念佛,所以一声一念必然往生,而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相续念佛,念念不舍,一辈子的念佛。如果有人在两边,要么执着于信一念,要么执着于行一生的话,那肯定是不了解这个法门,也没有和这个法门相应。

  善导、法然两祖,他们的行持和教化方法,都是以强调和引导大家安心起行,虽知道一声一念必然往生,而在起行要一辈子的念佛。善导法然两祖是我们这个法门顶尖级的祖师,他们的地位、证悟、来历都是其它人不能相提并论的。善导大师是弥陀化身《观经疏》称为楷定古今,整个净土门由善导大师完整的确立起来。同时两祖都示现今生亲证三昧,往生瑞相都非常卓着。

  至于现在有的人偏离了祖师的教法,有这样的一个倾向:往往比较偏向于取一念的信心,获得信心的一念,信心决定啦!一种感动、体验、感觉,认为既然如此就是信心决定了,信心决定了就是往生决定了,既然往生决定了,念佛就是可念可不念。依凡夫的习性特点,那自然就是不念的多了,或者根本就不念了。这样从根本上讲是以信废行,全部废掉了。这不是本愿之信,完全把称名之行废舍了,这不是我们本愿正确的宗义。所以,如果学这个法门,要以善导大师和法然上人的思想作为标准,才不会出偏差。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