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十∵净土法门与临终关怀

  501、临终助念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临终蒙善知识开导,令生信心。又为助念佛号,令彼随大众音声,或出声念,或心中默念。果能如法助念,无一切破坏正念等事,亦可往生。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不可思议,故得此殊胜利益也。

  临命终时,四大分张,众苦毕集。若非三昧久证,诚恐不易得力。况眷属不谙利害,往往以世情而破坏彼之正念。此饬终社之所由结集也。饬终云者,即助生之谓也。盖以行人当此时节,得人开导而辅助之,则欣厌心生,贪爱情息,耳闻佛名,心缘佛境。自可与佛感应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譬如怯弱之人,欲登高山,前有牵者,后有推者,左右有扶掖将护者,自不至半途而废耳。即使平素不闻佛法之人,临终蒙善知识开导,令生信心。又为助念佛号,令彼随大众音声,或出声念,或心中默念。果能如法助念,无一切破坏正念等事,亦可往生。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不可思议,故得此殊胜利益也。愿为人子孙与诸眷属及父母等,同知此义,同依此行,方可名为真慈孝亲爱也已。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813页∵饬终津梁提要)

  502、为什么说不知佛法之子孙,破坏念佛人临终正念是落井下石?

  世有毕生念佛,临终被不知佛法、不识大体与临终助念之义之子孙落井下石,破坏其正念,以致不得往生。悲哉!哀哉!

  往生西方,注重信愿。仗佛力故,虽素不信佛者直至临终,一经善知识启迪,果能生信发愿,称名求生,悉得往生彼国。以此心乃末后之心,最为有力。又既有善知识开导,启其正信,又有助念,俾心得清净,专致于佛号,了无异念夹杂,故能得其实益也。世有毕生念佛,临终被不知佛法之子孙破坏其正念,以致不得往生者何限?王母之往生,由其子湛然、卓然识大体,知佛法,故能成就其正念耳。若其子不知大体,与临终助念之义,则未死而澡浴换衣,悲恋哭泣,勿道王母之功行浅近者不得往生,即功行深远者亦不得往生。唯证忍之人可不受其破坏,其余则无不为此种落井下石之孝所误者。余幸王母之得助念而往生,悲被破坏者羁留此界仍旧轮回。故特明示损益,以祈世之为人子者,及一切人每见有临终者,皆如此助念,俾彼亡者同得往生,则幸甚幸甚!愿见闻者,悉皆注意。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四第258页∵王母汪太君往生记跋)

  503、荐亡为什么要以念佛为主?

  人当临终,唯同声念佛为有益。若识心未去,沐浴举哀等,大有所妨。是以修净业人,须于平日,与眷属说其所以,庶不至误用亲爱。

  至于七中,及一切时、一切事,俱宜以念佛为主,何但丧期。以现今僧多懒惰,诵经则不会者多,而又其快如流,会而不熟,亦不能随念。纵有数十人,念者无几。唯念佛,则除非不发心,决无不能念之弊。又纵不肯念,一句佛号,入耳经心,亦自利益不浅。此光绝不提倡作余道场之所以也。人当临终,唯同声念佛为有益。若识心未去,沐浴举哀等,大有所妨。是以修净业人,须于平日,与眷属说其所以,庶不至误用亲爱。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418页∵与徐蔚如居士书三)

  504、为什么要常行追荐?

  然佛法宏旷,唯成佛方可歇手。欲决得往生,正不妨恳切念佛,常行追荐。即佛经所谓虽知罪性本空,而常悔先罪,不说已得清净。

  太夫人盖非常流,固不得以常格律之。其往生可必,其品位当不在中下。然佛法宏旷,唯成佛方可歇手。欲决得往生,正不妨恳切念佛,常行追荐。即佛经所谓虽知罪性本空,而常悔先罪,不说已得清净。莲池谓年中常须追荐先亡,不得谓已得解脱,遂不举行耳。(《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419页∵与徐蔚如居士书三)

  505、如何尽心力为临终亲人念佛求往生?

  人生世间,无论久暂,终有一死。其死不足惜,其死而所归之处,可不预为安顿乎?有力量者,自己预为安顿妥帖,则临终固不须他人为之辅助。然能辅助,则更为得力。无力量者,当令家属代为念佛,则必能提起正念,不致恩爱牵缠,仍旧被爱情所缚,住此莫出也。

  接手书,知夫人身婴贵恙,已经月余。用药颇难,诸医束手。当此时机,正好用万病总持之阿伽陀药。阁下每以此药,普施于人,何于夫人之病,尚沾沾然以难于用药为忧哉?其令郎令爱令媳等,既受生育之恩,当此大病临身,存亡莫保之时,教以各各为其母志诚恳切念南无阿弥陀佛,以祈寿未尽则速愈,寿已尽则速得往生西方。令郎等孝心淳笃,当必皆如救头然,而常持念也。如是则岂但有益于夫人,实则深有益于令郎等也。凡人有病,可以药治者,亦不必决不用药。不可以药治者,虽仙丹亦无用处,况世间药乎。无论能治不能治病,皆宜服阿伽陀药。此药绝不误人,服则或身或心,必即见效。然人生世间,无论久暂,终有一死。

  其死不足惜,其死而所归之处,可不预为安顿乎?有力量者,自己预为安顿妥帖,则临终固不须他人为之辅助。然能辅助,则更为得力。无力量者,当令家属代为念佛,则必能提起正念,不致恩爱牵缠,仍旧被爱情所缚,住此莫出也。光之为此言者,非徒为令夫人计也。乙太夫人已经八十有三,虽阁下之德,足能延亲之寿,而期颐之后,终必有去世之一日。恐阁下未能虑及于此,而犹复注意于医药,则为舍本逐末,益不能得。而反将一心念佛,由忙碌于医药而成间断,不能纯一,则其损大矣。故借夫人之病,预为阁下陈其尽心力于亲之神识得所,以期阁下究竟能报亲恩耳。今将《陈了常之佛性助念发隐》附函寄来,虽文不雅驯,而意义有可取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538页∵复黄涵之居士书一)

  506、为什么说念佛利益比诵经拜忏做水陆大多了?

  诵经拜忏做水陆往往会成有名无实。念佛则无一人不能念者。即懒坯不肯念,而大家一口同音念,彼不塞其耳,则一句佛号,固已历历明明灌于心中。虽不念,与念亦无异也。如染香人,身有香气,非特欲香,有不期然而然者。为亲眷保安荐亡者,皆不可不知。

  至于保病荐亡,今人率以诵经拜忏做水陆为事。光与知友言,皆令念佛。以念佛利益,多于诵经拜忏做水陆多多矣。何以故,诵经则不识字者不能诵。即识字而快如流水,稍钝之口舌,亦不能诵。懒坯虽能,亦不肯诵,则成有名无实矣。拜忏做水陆,亦可例推。念佛则无一人不能念者。即懒坯不肯念,而大家一口同音念,彼不塞其耳,则一句佛号,固已历历明明灌于心中。虽不念,与念亦无异也。如染香人,身有香气,非特欲香,有不期然而然者。为亲眷保安荐亡者,皆不可不知。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540页∵复黄涵之居士书一)

  507、如何为大病临身,存亡莫保的老人助念?

  儿女眷属轮班念佛,借此令尽孝思,令种善根。此法无令中辍,其利益不可思议。凡有信心人,欲成就父母往生之道业者,皆当以此告之。

  然太夫人年已八十有三,当常劝谕,令其信愿念佛。若令终日长念,或恐有能如是。前者颇欲设法,在生助念,思之未得。镇守使王悦山,奉母来山,见其眷属甚多,因得一绝妙之助念法。已与彼略说之。亦与彼说,当与阁下言之。倘阁下能实行,彼亦不至漠然置之,亦自利利他之道也。阁下眷属,儿辈则各有职业,固难常时依行。若媳辈,则无事清闲。女使辈若奶妈等,则无甚要事。当令诸人,按钟点日在太夫人旁,高声念佛半点钟。

  过时换班,一日不断佛声。太夫人能随之而念亦好。如不能随,但令摄心谛听。则一日之中,常不离佛。在诸人亦不吃力,以一日之中,不过当一回值,或至两回,亦隔许久时候。彼等一无事事,借此令尽孝思,令种善根。即女使等,亦得因此之故,得植出离生死之缘。从此以往,率以为常。即太夫人寿过期颐,此法无令中辍,其利益不可思议。凡有信心人,欲成就父母往生之道业者,皆当以此告之。阁下政务多端,不能按定。若有暇亦如是念一次,以作表率,则儿媳女使等,当更踊跃欢喜也。光意谓如此而行,实为利便。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547页∵复黄涵之居士书四)

  508、念佛人如何办丧事?

  当依佛法,令亲神识得益为事,不可徒为哀毁,令存亡两无所益。

  接手书知汝母已于初二日念佛往生,不胜伤叹。虽然汝等既知佛法,当依佛法,令亲神识得益为事,不可徒为哀毁,令存亡两无所益。至于丧祭,通须用素,勿随俗转。纵不知世务者,谓为不然,亦任彼讥笑而已。丧葬之事,不可过为铺排张罗。做佛事只可念佛,勿做别佛事。并令全家通皆恳切念佛,则于汝母,于汝等诸眷属,及亲戚朋友,皆有实益。有财力,多做功德,若丧事用度无出,即以之办丧事亦可,切勿硬撑架子,至有亏空,后来受窘,则不必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592页∵复周孟由昆弟书)

  至于死后,切勿瞎张罗,开吊会亲友。即至亲厚友来,必须用素,永断酒肉。丧葬、敬神、待客,通通用素,万不可用酒肉。丧中不用酒肉,儒家古礼如是,不独佛教为然。皇太子居丧,偷着吃酒,史官必书其事,以传后世。现在礼废,居丧作乐杀生,当做体面,汝等切勿学此极恶之派。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八第1019页∵复开生宁生昆季书一)

  509、为什么丧事杀诸生命以祭其灵、宴其宾,皆是以落井下石为孝,比杀亲为更可怜悯?

  愚痴之人不知因亲丧杀生,令亲受杀报。凡眼不见,谓为行孝;天眼视之,比杀亲为更可怜悯。何以故,以所杀生多,令亲与自己及宾客,生生世世,相为酬偿,可不哀哉。今之为人子者,多多皆是以落井下石为孝。

  现今世道陵夷,礼法坏乱。凡所行事,通皆图撑架子,壮场面,不知何者应法,何者应戒。汝母既在生吃素念佛,临终尚有瑞应。勿道荤不宜用,亦当勉遵母意,全体用素。古者丧礼绝不用荤酒。隋炀帝为太子时,其母死,不敢吃肉,偷令用竹筒装肉,以蜡封口,用包袱裹而进之。可见丧中用肉,古儒者如此之严,虽为太子尚恐人知,作此种办法。今∵人自己也吃肉,且以肉享宾客,宾客皆不知丧是何事,居然饮酒食肉,当做一场热闹开心事办。其于先王礼法,全体违背,而只知其要人夸美。如欲避用素系为省钱之嫌,宜标示大义,而特提出若干钱以作公益,则人自不至以省钱怪也。人子于亲,当令神识得所。今之为人子者,多多皆是以落井下石为孝。如其不肯下石,似乎羞惭无颜见人一样,越下的石多,越自为得意。可怜父母一生为儿女,及至其死,又借此丧事杀诸生命以祭其灵,以宴其宾,以自食啖。尚扬扬得意曰,我于我亲丧,杀了几只猪,买了几多鸡鸭鱼虾以宴宾客,我父母生我一番,我也可谓尽心焉耳矣。而不知因亲丧杀生,令亲受杀报,凡眼不见,谓为行孝;天眼视之,比杀亲为更可怜悯。

  何以故,以所杀生多,令亲与自己及宾客,生生世世,相为酬偿,可不哀哉。成家之子,不借重债,况欲行孝,而借性命之债乎。汝虽皈依佛法,恐于此理未能了然,故为汝说。即家中兄弟姊妹,有不知此理者,宜以光言令彼看,为彼详说所以。彼等若晓得此理,谁肯行落井下石之孝?行落井下石之孝,虽虎狼尚有不忍,况人乎哉?但以世人不知三世因果,固执世间习惯之事以行丧礼,其悖先王丧礼也大矣。汝与光未一面,汝母与光亦无相识,光何必要络络索索讨人嫌,说者些空头话做什么。不过念汝尚信光,汝母一生勤俭慈惠,念佛修善,光唯欲汝母得利益,不愿汝母由汝等不明大理,致令受损。若汝等不怕自己母亲受损,不肯令其得益,则亦只好任汝等,光岂能强汝等不行乎?然光已说过,光心无愧。光若不说,便失光之身分。

  何以故,以汝以光为善知识故。譬如有人,欲得归家。问路于人,必须指其当行之正路,不当行之岔路。汝若仍依己见,一定要向不当行之岔路去,乃汝之过,与指路者无干也。祈谛审吾言,是骗汝耶,是成就汝之孝道耶?知好歹者,当不以吾言为谬。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三第192页∵答孙庆泽居士丧礼不宜用荤书)

  510、为什么临终一关,最为要紧?

  世有愚人,于父母眷属临终时,辄为悲痛哭泣,洗身换衣,只图世人好看,不计贻害亡人。凡修净业者,当成全人之正念,及预为眷属,示其利害。俾各知所重在神识得所,有在世情场面好看,庶可无虞矣。

  临终一关,最为要紧。世有愚人,于父母眷属临终时,辄为悲痛哭泣,洗身换衣,只图世人好看,不计贻害亡人。不念佛者,且置勿论。即志切往生,临终遇此眷属,多皆破坏正念,仍留此界。临终助念,譬如怯夫上山,自力不足,幸有前牵后推,左右扶掖之力,便可登峰造极。临终正念昭彰,被魔眷爱情搬动等破坏者,譬如勇士上山,自力充足,而亲友知识各以己物,令其担负。担负过多,力竭身疲,望崖而退。此之得失,虽由他起,实属自己往昔劫中,成全破坏人之善恶业力所致。凡修净业者,当成全人之正念,及预为眷属,示其利害。俾各知所重在神识得所,有在世情场面好看,庶可无虞矣。兹因讣至,故发其佛性,及助念之隐义,并夫人事实之大略,以期修净业者,知所取法焉。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七第1321页∵陈了常优婆夷往生事迹兼佛性发隐)

  511、为什么平时要令眷属知道临终助念的利害关系?

  念佛之人不仅平时精进修持,而且要常常将临终助念之利害说与眷属悉知。防止眷属临终时哭泣及瞎张罗,破坏往生正念。光以五十二年之阅历,深知其利害之所在,若不与汝说,便为不尽己分。

  又念佛之人,若已证道,则临命终时,任彼刀割香涂,了无动念之事,则无所谓为损益也。若只有修持之力,未能到业尽情空地位,则临终得人助念,即可决定往生。若遇无知眷属,预于未死以前,为之洗沐换衣,令其搬动受苦。纵不受苦,一经搬动,心便不能归一于佛。(以动其躯体,心便不能彻底清净纯一。)若再向之哭泣,则自己亦生爱恋,便与佛不相应,欲得往生,莫由也已。所以平素,即要彼等知其利害,要常与说,到自己临终,彼等即是助道之人。岂但与己有益,实亦与彼等均有大益。若只知自己修持,绝不与彼说其利害,则汝临终时,彼等决定是破坏正念之人,决不助汝净心,令得往生也。汝既信光,光不得不为汝计。光以五十二年之阅历,深知其利害之所在,若不与汝说,便为不尽己分。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54页∵复许熙唐居士书)

  念佛之人,当劝父母念佛求生西方。然欲父母临终决定往生西方,非预为眷属说临终助念,及瞎张罗,并哭泣之利害不可。故欲父母临终得眷属助念之益,不受破坏正念之害者,非平时为说念佛之利益,令彼各各常念不可。如是,则不独有益于父母,实有益于现生眷属,后世子孙也。临终助念,无论老少,均当如是。详看《饬终津梁》自知。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7页∵一函遍复)

  512、为什么说临终助念利益甚大?

  念佛之人,于临命终时,请众居士助念,其利益甚大。自家眷属,通为念佛,此人必能仗佛力生西方。纵不生西方,亦必生善道,有大利益,毫无损伤。具体请看《饬终津梁》自知。

  凡有平素念佛之人,或其人之子孙信佛,于临命终时,请众居士助念,其利益甚大。看看《饬终津梁》自知。念佛人,于自己父母,及余眷属前,常须说与彼听。迨及有命终人,自家眷属,通为念佛,此人必能仗佛力生西方。纵不生西方,亦必生善道,有大利益,毫无损伤。若不知此,未死即为洗澡,换衣,若因搬动疼痛,则起嗔心。即不至起嗔,然一经搬动,心便不得清净矣。倘平素念佛求生西方之人,一经如此,定规打失正念,不得往生。若未死先哭,则令彼生爱恋心,亦是牵令堕落耳。临终一关,要紧之极,固宜为之助念。助念之人,必须熟阅《饬终津梁》,使其家儿女眷属,通依助念人之指示,庶可不至因孝心,而致亲反受堕落之苦耳。除助念外,均非所宜。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80页∵复杨慧昌居士书二)

  513、劝眷属常念佛对临终有什么帮助?

  劝家中眷属,同生信心,同常念佛。以备彼等于父母,及诸眷属之有命终者,为之助念。否则,不但不助其正念,反令起嗔恨爱恋等念。可不哀哉。

  又念佛之人,必须劝家中眷属,同生信心,同常念佛。以备彼等于父母,及诸眷属之有命终者,为之助念。否则,不但不助其正念,反令起嗔恨爱恋等念。(预为洗澡换衣,则失正念。若搬动致疼痛,则生嗔恨。嗔恨,则或致堕于毒虫之类。若对之哭泣,则生爱恋。均属失正念,而永无往生之望矣,哀哉。)不念佛者,尚不至大有所损。念佛者,一经破坏,正念全失,将欲往生,竟莫能得。从此长劫轮回六道,皆此等眷属之所致也。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179页∵复吴慧诒罗慧澍居士书)

  514、临终助念有哪三大要点?

  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果能依此三法以行,决定可以消除宿业,增长净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不知佛法者,直是无法可设,只可任彼随业流转。今既得闻如来普度众生之净土法门,固当信愿念佛,预备往生资粮,以期免生死轮回之幻苦,证涅槃常住之真乐。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宜发孝顺慈悲之心,劝彼念佛求生西方,并为助念,俾病者由此死已,即生净土,其为利益,何能名焉。今列三要,以为成就临终人往生之据。语虽鄙俚,意本佛经,遇此因缘,悉举行焉。

  言三要者,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果能依此三法以行,决定可以消除宿业,增长净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渐渐进修,必至圆成佛果而后已。如此利益,全仗眷属助念之力。能如是行,于父母,则为真孝;于兄弟,姊妹,则为真弟;于儿女,则为真慈;于朋友,于平人,则为真义真惠。以此培自己之净因,启同人之信向,久而久之,何难相习成风乎哉?今为一一条陈,庶不至临时无所适从耳。

  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者。切劝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应交代事,速令交代。交代后,便置之度外,即作我今将随佛往生佛国,世间所有富乐眷属种种尘境,皆为障碍,致受祸害,以故不应生一念系恋之心。须知自己一念真性,本无有死,所言死者,乃舍此身而又受别种之身耳。若不念佛,则随善恶业力,复受生于善恶道中。(善道,即人、天。恶道,即畜生、饿鬼、地狱。修罗,则亦名善道,亦名恶道,以彼修因感果,均皆善恶夹杂故也。)若当临命终时,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志诚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发慈悲,亲垂接引,令得往生。且莫疑我系业力凡夫,何能以少时念佛,便可出离生死,往生西方。当知佛大慈悲,即十恶五逆之极重罪人,临终地狱之相已现,若有善知识教以念佛,或念十声,或止一声,亦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此种人念此几句,尚得往生,又何得以业力重,念佛数少,而生疑乎?须知吾人本具真性,与佛无二,但以惑业深重,不得受用。今既归命于佛,如子就父,乃是还我本有家乡,岂是分外之事。又佛昔发愿,若有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故一切众生,临终发志诚心,念佛求生西方者,无一不垂慈接引也。千万不可怀疑,怀疑即是自误,其祸非小。况离此苦世界,生彼乐世界,是至极快意之事,当生欢喜心。千万不可怕死,怕死则仍不能不死,反致了无生西之分矣。以自心与佛相违反故,佛虽具大慈悲,亦无奈不依佛教之众生何。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炉。吾人多生罪业,如空中片雪。业力凡夫,由念佛故,业便消灭,如片雪近于洪炉,即便了不可得。又况业力既消,所有善根,自然增长殊胜,又何可疑其不得生,与佛不来接引乎?

  如此委曲宛转开导安慰,病人自可生正信心,此系为病人所开导者。至于自己所应尽孝致诚者,亦唯在此,切不可随顺俗情,求神问医。大命将尽,鬼神医药,岂能令其不死乎?既役情于此种无益之事,则于念佛一事,便纷其诚恳,而莫由感通矣。许多人于父母临终,不惜资财,请许多医生来看,此名卖孝,欲世人称我于父母为能尽孝。不知其天地鬼神,实鉴其心。故凡于父母丧葬等事,过于张罗者,不有天灾,必有人祸。为人子者,宜注重于亲之神识得所,彼世俗所称颂,固不值明眼人一哂,况极意邀求,以实罹不孝之大咎乎?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者。前已开导病人,令生正信。然彼病人,心力孱弱,勿道平素绝不念佛之人,不易相继长念,即向来以念佛为事者,至此亦全仗他人相助,方能得力。以故家中眷属,同应发孝顺慈悲之心,为其助念佛号。若病尚未至将终,当分班念。应分三班,每班限定几人。头班出声念,二三班默持。念一点钟,二班接念,头班、三班默持。若有小事,当于默持时办。值班时,断断不可走去。二班念毕,三班接念,终而复始,念一点钟,歇两点钟,纵经昼夜,亦不甚辛苦。须知肯助人净念往生,亦得人助念之报。且莫说是为父母尽孝应如是,即为平人,亦培自己福田,长自己善根,实为自利之道,不徒为人而已。成就一人往生净土,即是成就一众生作佛,此等功德,何可思议。

  三班相续,佛声不断,病人力能念,则随之小声念,不能念,则摄耳谛听,心无二念,自可与佛相应矣。念佛声不可太高,高则伤气,难以持久。亦不可太低,以致病人听不明白。不可太快,亦不可太慢。太快则病人不能随,即听亦难明了。太慢则气接不上,亦难得益。须不高不低,不缓不急,字字分明,句句清楚。令病者字字句句,入耳经心,斯易得力。念佛法器,唯用引磬,其他一切,概不宜用。引磬声清,听之令人心地清净。木鱼声浊,故不宜用于临终助念。又宜念四字佛号。初起时,念几句六字,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不念南无,以字少易念。病人或随之念,或摄心听,皆省心力。

  家中眷属如此念,外请善友亦如此念,人多人少均如此念。不可一起念,歇歇又念,致令病人,佛念间断。若值饭时,当换班吃,勿断佛声。若病人将欲断气,宜三班同念。直至气断以后,又复分班念三点钟,然后歇气,以便料理安置等事。当念佛时,不得令亲友来病人前,问讯谕慰。既感情来看,当随念佛若干时,是为真实情爱,有益于病人。若用世间俗情,直是推人下海,其情虽可感,其事甚可痛。全在主事者明道理,预令人说之,免致有碍面情,及贻害病人,由分心而不得往生耳。

  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者。病人将终之时,正是凡、圣,人、鬼分判之际,一发千钧,要紧之极。只可以佛号,开导彼之神识,断断不可洗澡、换衣,或移寝处。任彼如何坐卧,只可顺彼之势,不可稍有移动。亦不可对之生悲感相,或至哭泣。以此时身不自主,一动则手足身体,均受拗折扭挒之痛,痛则嗔心生,而佛念息。随嗔心去,多堕毒类,可怖之至。若见悲痛,则情爱心生,佛念便息矣。随情爱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脱。

  此时,所最得益者,莫过于一心念佛。所最贻害者,莫过于妄动哭泣。若或妄动哭泣,致生嗔恨,及情爱心,则欲生西方,万无有一矣。又人之将死,热气自下至上者,为超升相。自上至下者,为堕落相。故有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之说。然果大家至诚助念,自可直下往生西方。切不可屡屡探之,以致神识未离,因此或有刺激,心生烦痛,致不得往生。此之罪过,实为无量无边,愿诸亲友,各各恳切念佛,不须探彼热气,后冷于何处也。为人子者,于此留心,乃为真孝。若依世间种种俗情,即是不惜推亲以下苦海,为邀一般无知无识者,群相称赞其能尽孝也。此孝与罗刹女之爱,正同。

  经云,罗刹女食人,曰,我爱汝,故食汝。彼无知之人之行孝也,令亲失乐而得苦,岂不与罗刹女之爱人相同乎?吾作此语,非不近人情,欲人各于实际上讲求,必期亡者往生,存者得福,以遂孝子贤孙亲爱之一片血诚,不觉其言之有似激烈也。真爱亲者,必能谅之。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二第879页∵临终三大要)

  515、顶圣眼天生等是什么意思?

  人断气后通身冷透,唯头顶独热者,则必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也。若眼及额颅处独热,则生天道。心处独热,则生人道。肚腹独热,则生饿鬼道。膝盖独热,则生畜生道。脚板独热,则生地狱道。

  顶圣眼天生者,谓人气已断,通身冷透,唯头顶独热者,则必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也。若眼及额颅处独热,则生天道。心处独热,则生人道。肚腹独热,则生饿鬼道。膝盖独热,则生畜生道。脚板独热,则生地狱道。此由人在生时,所造善恶二业,至此感现如是,非可以势力假为也。是时若病人能志诚念佛,再加眷属善友助念之力,决定可以带业往生,超凡入圣耳。不须专事探试征验,以致误事也。至嘱,至祷。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二第889页∵临终三大要)

  516、老年人怎样为往生做好准备?

  常为眷属说知临终助念之利益,及不得瞎张罗,致成落井下石之事;日日常作将往生想,心中不留一事;当汲汲念佛,率其家人一致念佛,以作去世时彼等悉能助念之预备。

  阁下老矣。世道如此,宜将此境缘以作警策。俾求生西方之心之事十分周挚。又祈与令嗣及阖家,常说临终助念之利益。及预为洗浴换衣哭泣之祸害。使彼等利害明了,断不至为行孝故,致成落井下石之事也。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120页∵复潘对凫居士书一)

  日日常作将往生想,心中不留一事。有宜交代者,即预交代之。子孙有宜问者,即预问之。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182页∵复夏寿祺居士书)

  八十三岁老人,来日无多。中华民国国运,危如累卵。际此二事,当汲汲念佛,以求往生。又须率其家人一致念佛,以作汝去世时,彼等悉能助念之预备。又须叮嘱临终不可预为洗身、换衣,及问事、(此当预先交代)安慰,哭泣等。随彼坐着死也好,睡着死也好,大家一口同音念佛。一直念到断气后,再过三点钟后,再为安顿,万不可早。不但老人死如是,即年青人死,也须如是。此末后最要紧之一大事。若不预为操练,及说其利害,未有不被眷属瞎张罗所误者。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第744页∵复慧明居士书)

  517、亲人临命终时应如何处理?

  人生百岁,亦有去日,切不可作无益之悲伤。但宜劝彼一心念佛。最忌者,未死先哭及瞎张罗,令彼难往生矣。此等事,《文钞》、《嘉言录》,皆已详言。至于死后,只可念佛。切勿做水陆、念经、拜忏。以此等事,皆是做场面耳。虚张声势,殊少实益。

  今日回山,适由山转来汝书,知汝父将欲去世。须知人生百岁,亦有去日,切不可作无益之悲伤。但宜劝彼一心念佛,如在牢狱,思归家乡,不可有一毫留恋心。汝与家中眷属,宜分班在前念佛,令彼摄耳详听。至若去世之时,彼若能自行澡浴换衣,则甚好。否则切不可先行为彼洗澡换衣,以致搬来搬去,身心不安,或生嗔恨,则其害匪浅。即不难受,由搬动故,心亦不清净,便难仗佛慈力,往生西方矣。当此之时,家中眷属,通皆念佛。

  一直念到断气,过三点钟,然后停佛声,为彼抹澡洗衣。若臂腕已硬,穿衣不便者,当用热水毛巾,拓在肩上臂腕上,不久即活动可穿矣。最忌者,未死先哭,令彼生悲恋心,便难往生矣。此等事,《文钞》、《嘉言录》,皆已详言。恐汝不留心,故又说之。至于死后,只可念佛。切勿做水陆、念经、拜忏。以此等事,皆是做场面耳。虚张声势,殊少实益。又丧中一概不可用酒肉。儒家古礼,丧中严禁酒肉。若用,人便以为失德。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142页∵复朱智贞居士书一)

  518、平时练习助念有什么重要意义?

  平时眷属常练习助念,一则以娱高堂;二则令彼各种善根;三则知晓助念及瞎张罗哭泣之利害。一但令慈归西之时,可助其往生也。

  令慈年近八十,尚欲皈依,可谓宿有善根。然当此风烛高年,固当深为计虑。今为寄《饬终津梁》三本,自存之外,给与王陈二人。当令家中眷属,换班日陪令慈念佛。一则以娱高堂;二则令彼各种善根;三则练习惯,则令慈归西之时,大家均为助念之人。若不令常练习,并不常为说临终之助念,及瞎张罗哭泣之利害,则所有眷属,通是破坏正念者。此事最为要紧。若无人说,难免贻误,则无边利益,以此失之,殊堪痛心。光不能详说,《饬终津梁》乃详说之书。人之于亲,临终助念,当竭诚从事。故先须家中眷属豫为练习也。既常念,并常闻助念及破坏之利害,则便可一致进行,而为助其往生也。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五第602页∵复方耀廷居士书二)

  519、临终助念可以念观音吗?

  为人助念,何可为念观音,又为祈寿乎?念佛,寿未尽亦能延生。念观音,则无求往生之心念。若寿已尽,则误事。非念佛定死,念观音定不能往生。然痴人以无求往生之心念之,故亦只成误事之一种业感也。

  人有大病,即当作往生想,一心念佛。若寿未尽,由念佛故,即可速愈。(阿弥陀,即无量寿,即是消灾延寿。)至于为人助念,何可为念观音,又为祈寿乎?念佛,寿未尽亦能延生。念观音,则无求往生之心念。若寿已尽,则误事。非念佛定死,念观音定不能往生。然痴人以无求往生之心念之,故亦只成误事之一种业感也。无量光,即消灾。无量寿,即延寿。念阿弥陀佛,极功尚能成佛,岂不能延寿而令速死乎?(师于答辞中,痴人二字旁,抺三笔以警,后死者,切勿自误也。)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二第1936页∵答卓智立居士问)

  520、子女平时轮班给老人助念有什么好处?

  一则辅助己之正念;二则曲为彼等种最胜善根;三则开通风气,以期大家效法;四则若至临终,自不致张罗忙乱,破坏正念。子孙能助念佛号,成就正念,虽平素功夫不甚恰当,亦能往生。

  如其心力衰弱,当令子媳孙女等,轮班助念。此一事有多种利益:一则辅助己之正念;二则曲为彼等种最胜善根;三则开通风气,以期大家效法;四则若至临终,自不致张罗忙乱,破坏正念。临终一关,要紧之极。即平时功夫得力,若遇不知法门之子孙破坏,则便留住此世界,不得往生矣。若知此义,子孙能助念佛号,成就正念,虽平素功夫不甚恰当,亦能往生。是以光于老人,特为致意,切勿谓迂腐,则幸甚幸甚。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九第1433页∵与陈燮和居士书)

  521、临终助念适合用什么法器?

  念佛法器,唯用引磬。引磬声清,听之令人心地清净。木鱼声浊,故不宜用于临终助念。

  念佛法器,唯用引磬,其他一切,概不宜用。引磬声清,听之令人心地清净。木鱼声浊,故不宜用于临终助念。(《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二第885页∵临终三大要)

  又人之临终,助往生念佛,只宜击引磬,不可击木鱼。木鱼声浊,引磬声清。阁下试于朝暮念佛时,息心谛听,自知优劣。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三第52页∵与江易园居士书一)

  522、临终助念应该念几字佛号?

  初起时,念几句六字,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

  又宜念四字佛号。初起时,念几句六字,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不念南无,以字少易念。病人或随之念,或摄心听,皆省心力。(《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二第885页∵临终三大要)

  523、为什么临终时只可念佛,切勿另诵别种经咒?

  凡一切念佛不念佛人,临终俱宜念佛以助,切勿另诵别种经咒。人之临终,只可念佛,不宜持咒。

  又人之临终,只可念佛,不宜持咒。以念佛令彼听,彼虽不能念,听见佛声,心即清净。若持咒则止有加持力,彼无由随诵,此从古以来之定例。助念于将去时为最要,岂持咒毕,方以念佛为回向乎?光《文钞》中亦有其说。凡一切念佛不念佛人,临终俱宜念佛以助,切勿另诵别种经咒,则不能令彼心中默随也。关系非小,故为补书于后。

  现今之世,无法能救,幸有因果,尚可挽回。因果一事,高明者每厌闻,此种高明,实为卑暗。如来成正觉,众生堕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由高明之人,专谈理性,不说因果,其弊遂成今日之景象。祈见一切人,皆以因果为劝导,则其利大矣。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三第52页∵与江易园居士书一)

  524、断气后,最少应念几个小时的佛?

  光《文钞》中,顺人情,令过二小时后再举行,尚属太早。以恐人情耐不得,实则宜四五时方好。尚有经一日者,为尤好。

  将亡人令面向西方,面前供一尊接引佛,作随佛往生想。一直念到气断已过三点钟后,再为洗换哭泣等,则不致贻误大事。

  观令夫人之临终景相,则往生西方,可以无疑。至于扶乩所说,究不出理事判断之外,可以无须疑豫。唯亡后只念半小时佛,即举哀,放倒揩身,尚觉太早。光《文钞》中,顺人情,令过二小时后再举行,尚属太早。以恐人情耐不得,实则宜四五时方好。尚有经一日者,为尤好。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第645页∵复章缘净居士书三)

  待至临终,则全家念佛。无一事可问,亦无一事交代,大家同声念佛。若自己有把握,自己会洗澡换衣,则甚好。若自己不能,则万不可预为抹澡、换衣、问事、哭泣等。一有此种瞎张罗,定规破坏正念,不得往生矣。令将亡人面向西方,面前供一尊接引佛,作随佛往生想。一直念到气断已过三点钟后,(此至少时,尚宜多念。)再为洗换哭泣等,则不致贻误大事。哭泣亦不可废,当以息哀念佛为事,切弗以哭泣做假场面。老人临终如是,年轻人亦如是,则定可往生。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182页∵复夏寿祺居士书)

  525、生死事大,人所不免,最后一着,念佛人应如何以同体之悲心,助临终人成就往生大事?

  世之最苦者莫过生死。生如活龟脱壳,死如螃蟹落汤,八苦交煎,痛不可言。愿诸照应病人者,细心谨慎,切莫与病人间谈杂话,令心散乱,亦勿悲哀喧哗。当劝病人放下身心,一心念佛,以求往生。

  古云: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因缘果报,感应无差。欲求自利,必先利他。

  佛制亡僧焚化,原为令其离分段之假形,而证真常之法身也。故自佛立制以来,僧众奉为常规。奈法道陵夷,延久弊生,如今释子,率以焚化了事,不依制度。每有以病者临脱气时,遽为穿衣搬动,及入龛一二日,即行焚化者,可谓大违佛制矣。佛说人有八识,即知识也。前五识,名眼耳鼻舌身,第六意识,第七末那,亦名传送识,第八阿赖耶,亦名含藏识。夫人之生也,唯此第八识,其来最先,七六五识,次第后来。及其死也,亦此八识,其去最后,余识次第先去。盖第八识,即人之灵识,俗谓灵魂者是也。然此识既灵,故人初受母胎时,彼即先来,故儿在母胎中,即为活物。至人死气断之后,彼不即去,必待至通身冷透,无一点暖气,彼识方去。识去,则此身毫无知觉矣。若有一处稍暖,彼识尚未曾去。动着触着,仍知痛苦,此时切忌穿衣盘腿搬动等事。若稍触着,则其痛苦最为难忍,不过口不能言,身不能动而已。

  《考经》云:“寿暖识,三者常不相离。如人生有暖,则有识在,识在则寿尚未终。”古来多有死去三五日而复生者,详载典章,历历可考。儒教亦有三日大殓之礼,缘眷属恩爱,尚望其万一复生耳。若我僧家,虽不望其复生,而亦不能不体其痛苦。遽尔搬动,以及迁化,其慈悲之心安在哉?古云,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物尚如此,而况同为人类,又况同为佛子者乎?且人情痛苦之极,嗔心易起。唯嗔心故,最易堕落。如经云,阿耆达王,立佛塔寺,功德巍巍。临命终时,侍臣持扇,误堕王面,王痛起嗔,死堕蛇身。缘有功德,后遇沙门,为其说法。以闻法故,乃脱蛇身,而得生天。观此,可知亡者识未去时,即行穿衣搬动,及即焚化,使其因痛生嗔,更加堕落。宁非忍心害理,故施惨毒。应思我与亡者何仇何恨,乃以好心而作恶缘。若云事属渺茫,无从稽考,则经典所载,岂可不信。迩来种种流弊,总因生者不怜死者之苦,只图迅速了事,故无暇细察冷暖,由是习以为常。纵有言及此者,反笑以为迂,致令亡者有苦难伸。呜呼,世之最苦者莫过生死。生如活龟脱壳,死如螃蟹落汤,八苦交煎,痛不可言。

  愿诸照应病人者,细心谨慎,切莫与病人间谈杂话,令心散乱,亦勿悲哀喧哗。当劝病人放下身心,一心念佛,以求往生。又当助念,令病人随己念佛音声,心中系念。若有钱财,当请众僧分班念佛,使佛声昼夜不断,令病人耳中常闻佛声,心中常念佛号,则决定可以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即无钱财,亦宜大家发心助念,以结末后之缘。至于安置后事,切勿在病人前谈说。只宜击引磬高声念佛,必使句句入病人耳,使彼心中常不离佛。木鱼声浊,临终助念,断不宜用。任彼或坐或卧,切莫移动,大家专心念佛。待至通身冷透,则神识已去,再迟二时,方可洗浴穿衣。如身冷转硬,应用热汤淋洗,将热布搭于臂肘膝弯,少刻即可回软,然后盘腿入龛。至诸事齐毕,尤须长为念佛。所有诵经拜忏,皆不如念佛之利益广大。

  凡一切出家在家各眷属,俱须依之而行,则存者亡者,悉得大益。再者,我佛涅槃,原本右胁而卧,以故入棺荼毗。今人若随其自然,坐之者入龛,卧亡者入棺,尤为得当。但今人沿习成风,恐不以此为然,亦唯听诸自便。至人死后之善恶境相,原有实据。其生善道者,热气自下而上升,生恶道者,自上而下降。如通身冷尽,热气归顶者,乃生圣道。至眼者生天道。至心者生人道。至腹者堕饿鬼道。至膝盖者堕畜生道。至脚板者堕地狱道。故偈云,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夫生死事大,人所不免,最后一着,最宜慎重。其照应病人者,当以同体之悲心,助成往生之大事。古云,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因缘果报,感应无差。欲求自利,必先利他。述此遍告同胞,恳祈人各注意。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四第389页∵临终舟楫)

  卷十一∵念佛行人与应读典籍

  526、学习净土教义有哪些主要的书可看?印祖为什么教吾人力修净业要以古为师?

  《净土十要》,《净土圣贤录》,《龙舒净土文》,《无量寿经疏》,《观经四帖疏》,《印光法师文钞》,有此诸书,净土众义,可以备知。

  阅光《文钞》后,再阅古人净土著述,更加亲切矣。以古人说者多略,不加意理会,则忽略读过。由光《文钞》知其所以然,则古人一言一字,皆不至当面错过矣。

  以古为师,力修净业。较参叩知识,更加真切矣。

  《净土十要》,乃蕅益大师以金刚眼,于阐扬净土诸书中,选其契理契机,至极无加者。第一《弥陀要解》,乃大师自注。文渊深而易知,理***而唯心。妙无以加,宜常研阅。至于后之九种,莫不理圆词妙,深契时机。虽未必一一全能了然,然一经翻阅,如服仙丹。久之久之,即凡质而成仙体矣。(此是譬喻法门之妙,不可错会谓令成仙。)《净土圣贤录》,历载弥陀因中行愿,果上功德,及观音、势至、文殊、普贤、马鸣、龙树诸菩萨,自行化他之事。次及远公、智者,暨清初诸大祖师善知识往生事迹。及比丘尼、王臣、士庶、妇女、恶人、畜生,念佛往生之事。

  又复采其言论之切要者,并录传中,俾阅者取法有地,致疑无由,以古为师,力修净业。较参叩知识,更加真切矣。《龙舒净土文》,断疑起信,修持法门,分门别类,缕析条陈,为导引初机之第一奇书。若欲普利一切,不可不从此以入手。此上三种,及《无量寿经疏》,《观经四帖疏》,共五种,前已为福严师说,令请而邮寄,不知已请得否。若无,当寄加回音,即为邮寄。有此诸书,净土众义,可以备知。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202页∵与徐福贤女士书)

  接手书,不胜惭愧。光何人哉?敢曰宏法,不过略知净宗大义而已。有不嫌卑劣者,光则必以此告之。座下欲专修净业,当熟看《净土十要》,此净土著述之菁华也。余诸书皆宜看,而《净土圣贤录》为尤要。阅此,知净土大海千经万论所赞扬,往圣前贤悉归趣,决不致被余宗知识舌锋所夺,余宗愈破,信心愈坚。最初即欲先知佛力、自力之大小难易,及禅净之所以然。若不以人废言,宜先看光《文钞》(上海商务印书馆有卖的,光处无有矣)。

  光之文实为芜秽,于禅净界限及所以然,实发明详悉,易于明白。阅光《文钞》后,再阅古人净土著述,更加亲切矣。以古人说者多略,不加意理会,则忽略读过。由光《文钞》知其所以然,则古人一言一字,皆不至当面错过矣。净土一法,以信愿行三法为宗。若依此说,其言则可依从,不依此说,纵说高超玄妙,能令人直下亲见本来,皆属宗家作略,不到大彻大悟后,兼深通经藏,或致明宗而隔绝往生胜利也。要极要极。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三第27页∵复慈霞大师书)

  527、《阿弥陀经》有哪三部著名的著述?

  莲池大师所著《阿弥陀经疏钞》,幽溪法师所著《弥陀略解圆中钞》,蕅益大师所著《阿弥陀经要解》,弥陀一经,得此三疏,法无不备,机无不收。

  而古人欲令举世咸修,故以《阿弥陀经》列为日课。以其言约而义丰,行简而效速。宏法大士,注疏赞扬,自古及今,多不胜数。于中求其至广大精微者,莫过于莲池之疏钞。极直捷要妙者,莫过于蕅益之要解。幽溪法师,握台宗谛观不二之印,着略解圆融中道之钞,理高深而初机可入,文畅达而久修咸钦。奈流通既久,错讹甚多,因校订重刻,俾复旧观。弥陀一经,得此三疏,法无不备,机无不收。随研一种,亦可知其指归;遍阅三书,方堪彻其阃奥。自此圆发三心,执持圣号,期出五浊之恶世,冀证四德之玄猷。如是则临命终时,定蒙弥陀接引,圣众偕迎。托质莲胎,离险道以安居宝所;闻法受记,由同居而顿证寂光。撩起便行,阿谁无分。书此愚忱,敢告同人。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四第776页∵重刻弥陀略解圆中钞劝持序)

  528、欲知念佛之所以然,应看哪些净土经典?

  固当日诵《阿弥陀经》,常看《无量寿经》,及《观无量寿佛经》。此外最亲切开示念佛方法,有《楞严经》第五卷末后《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又有《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生死大海,非念佛无由得度。欲知念佛之所以然,不看净土经论,何由而知。固当日诵《阿弥陀经》,常看《无量寿经》,及《观无量寿佛经》,此名《净土三经》。读此则知弥陀之誓愿宏深,净土之境缘殊胜,行人之往生行相。此外最亲切开示念佛方法,有《楞严经》第五卷末后《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又有《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读此知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乃华严一生成佛之末后一着,实十方三世诸佛因中自利,果上利他之最胜方便也。彼妄谓净土法门,为权渐小乘者,皆毁谤华严,及谤佛谤法谤僧之极重罪人也。其《净土三经》之注,并净土诸书之宜专精看者,光《文钞》中与徐女士书中备言之,此不具书。(《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374页∵复包右武居士书二)

  529、净土法门提倡念佛人读哪些经论善书?

  《净土五经》,《净土十要》,《弥陀要解》,《安士全书》,《感应篇直讲》,《印光文钞》,《寿康宝鉴》。以上经论善书,皆为净土法门所提倡。

  《净土五经》,为净土法门之根本,详观其序,大意自知。《净土十要》,为净土著述之最切要者。第一要《弥陀要解》一书,为此经注解之冠。《安士全书》,为善书中冠。《感应篇直讲》,文字显浅而不俗鄙,雅俗同观,均易得益。《印光文钞》,文虽拙朴,义有可取。依此而为提倡,决无悖伦误国之诮。《寿康宝鉴》,当为已知人事子弟之续命书,不但青年应当看,即老年也应当看。欲子弟长寿,全靠老年为之常谈祸福耳。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第683页∵复真净居士书)

  530、可以死心依从哪两本书作为净宗指南?

  《梦东语录》,通皆词理周到,的为净宗指南。再进而求之,则蕅益老人《弥陀要解》,实为千古绝无而仅有之良导。

  梦东云:“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此一段开示,精切之极,当熟读之。而《梦东语录》,通皆词理周到,的为净宗指南。再进而求之,则蕅益老人《弥陀要解》,实为千古绝无而仅有之良导。倘能于此二书,死心依从,则即无暇研究一切经论,但常阅净土三经,及十要等。仰信佛祖诚言,的生真信,发切愿,以至诚恭敬,持佛名号,虽在暗室屋漏,如对佛天。克己复礼,慎独存诚,不效近世通人,了无拘束,肆无忌惮之派。光虽生死凡夫,敢为阁下保任即生便可俯谢娑婆,高预海会,亲为弥陀弟子、大士良朋矣。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295页∵复尤弘如居士书)

  531、《净土决疑论》的重点是什么?

  于断疑生信,不无少补。此不慧数十年痛心疾首者,于此以发挥之。万不可以今人所说为的,致辜负永明大慈悲心也。

  《净土决疑论》,系民国三年狄楚青居士以端甫回籍,十三期报料不足,令作一二篇以助热闹耳。后竟以主持无人,遂停版不出。此论文虽鄙菲,而于断疑生信,不无少补。至于永明料简训释处,须仔细参详。若不如是信向,便成虚文。此不慧数十年痛心疾首者,于此以发挥之。万不可以今人所说为的,致辜负永明大慈悲心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135页∵复永嘉某居士昆季书)

  532、净土宗逗机最妙之书是哪本书?

  若论逗机最妙之书,当以《净土十要》为冠。而《弥陀要解》一书,即令古佛再出于世,现广长舌相,重注此经,当亦不能超出其上。

  若论逗机最妙之书,当以《净土十要》为冠。而《弥陀要解》一书,为蕅益最精最妙之注。自佛说此经以来之注,当推第一。即令古佛再出于世,现广长舌相,重注此经,当亦不能超出其上。况后生浅闻薄解,便欲指斥,冀其超越乎哉。以萤光而较日,多见其不知量也。惜哉王生,何苦如此。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147页∵复永嘉某居士书二)

  533、常用佛学工具书有哪些?

  《教乘法数》,《翻译名义》,《释氏稽古略》,《阅藏知津》,《龙藏汇记》。有此诸书,如一师相随,有问即答。

  吾以汝究学心切,若常致书通问,彼此皆为烦扰。因问师∵有无《教乘法数》等书,令请去,则有处查阅。《翻译名义》,系释梵语名义之书。《释氏稽古略》,系载历代佛门事迹之书。《阅藏知津》,系标示大藏经论语录及诸著述大意之书。《龙藏汇记》,即是清藏目录。此诸书皆不可不有。有此诸书,如一师相随,有问即答。未断烦惑之人,须依事忏。恳切极处,不思议妙理,彻底圆彰。若舍事说理,只成得一个画饼利益,说时则有,用时则无。

  又《高僧传》初二三四集,《居士传》,《比丘尼传》,《善女人传》,《净土圣贤录》,皆记古德之嘉言懿行。阅之,自有欣欣向荣之心,断不至有得少为足,与卑劣自处之失。《巨集明集》,《广宏明集》,《镡津文集》,《折疑论》,《护法论》,《三教平心论》,《续原教论》,《一乘决疑论》,皆护教之书。阅之,则不被魔外所惑,而摧彼邪见城垒矣。此等诸书,阅之,能令正见坚固,能与经教互相证明。且勿谓一心阅经,置此等于不问,则差别知见不开,遇敌或受挫辱耳。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181页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534、《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的特点是什么?

  契理契机,善说法要。弥陀化身,殆非虚传。

  《善导疏》不用谛观等深意,但直释经文,俾中下根人,易于趣入。及其趣入,不言谛观,而谛观自然了了矣。可谓契理契机,善说法要。弥陀化身,殆非虚传。莲宗二祖,万代景仰。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五第995页∵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535、《往生论注》有什么特点?

  文义显豁直捷,真能上继匡庐,下启天台、西河、长安等。

  《往生论注》,阅一遍,文义显豁直捷。真能上继匡庐,下启天台、西河、长安等。宜细看之。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209页∵与康泽师书)

  536、读《弥陀疏钞并演义》有什么好处?

  尤为参研宗教之良导。愈当熟读而精思之,非徒发明净土而已。

  而《弥陀疏钞并演义》,尤为参研宗教之良导。愈当熟读而精思之,非徒发明净土而已。中峰谓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二书之谓也。又兄欲遍搜贤宗妙注,而疏钞二书,乃贤宗妙注之最切于身心修证者。当购而研之,其妙利非弟所能形容也。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212页∵与玉柱师书)

  537、《安士全书》有什么价值,包括哪些内容?

  《安士全书》,为善书中之冠,超古超今,诚为传家至宝。内容包括戒杀之书——《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欲海回狂》;《阴骘文广义》;《西归直指》。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西归直指》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善。诚可谓现居士身,说法度生者。不谓之菩萨再来,吾不信也。

  但善书虽多,所说皆世间小因小果。唯《安士全书》,觉世牖民,尽善尽美,讲道论德,超古超今。言简而赅,理深而着。引事迹则证据的确,发议论则洞彻渊源。诚为传家至宝,亦宣讲之奇书。言言皆佛祖之心法,圣贤之道脉,淑世善民之要道,光前裕后之秘方。若能依而行之,则绳武圣贤,了生脱死,若操左券以取故物。与彼世所流通善书,不啻有山垤海潦之异。兹因了得师由普陀朝九华,衲特令绕道至金陵请来,呈于阁下,祈细心玩索,则食嘉肴而知旨,学至道而知善,其刊板流通博施济众之心,必有决江河而莫御之势焉。安士先生姓周名梦颜,一名思仁,江苏昆山诸生也。博通三教经书,深信念佛法门。弱冠入泮,遂厌仕进。发菩提心,著书觉民。欲令斯民先立于无过之地,后出乎生死之海,故着戒杀之书,曰《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曰《欲海回狂》。

  良以众生造业,唯此二者最多,改过亦唯此二者最要。又著《阴骘文广义》,使人法法头头,皆知取法,皆知惩戒。批评辩论,洞彻精微,可谓帝君功臣。直将垂训之心,彻底掀翻,和盘托出。使千古之上,千古之下,垂训受训,两无遗憾矣。以其以奇才妙悟,取佛祖圣贤幽微奥妙之义,而以世间事迹文字发挥之,使其雅俗同观,智愚共晓故也。又以修行法门,唯净土最为切要,又著《西归直指》一书,明念佛求生西方,了生脱死大事。良以积德行善,只得人天之福,福尽还须堕落,念佛往生,便入菩萨之位,决定直成佛道。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此一种书,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善。诚可谓现居士身,说法度生者。不谓之菩萨再来,吾不信也。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213页∵与广东许豁然居士书)

  538、为什么说《安士全书》实同佛经,唯敬信方有实益?

  书虽名善书,实同佛经。以其中非引佛经之文,即案佛经之义,读者当与佛经一目视之。理宜洁净恭敬,不可污秽亵渎。若能敬信,则灾障冰消,吉庆云集,身心康泰,家门靖谧。

  此书虽名善书,实同佛经。以其中非引佛经之文,即案佛经之义,读者当与佛经一目视之。理宜洁净恭敬,不可污秽亵渎。如微贱人传宣王敕,公卿士庶悉皆致敬。非敬其人,敬王敕耳。此书亦然,借世间之因果示度生之玄猷,实如来随机利生之要道,众生离苦得乐之真诠。若能敬信,则灾障冰消,吉庆云集,身心康泰,家门靖谧,犹其小焉者。语其极功,则业尽情空,超凡入圣,了生死于现世,证觉道于将来。若或亵渎,其罪非小。伏愿阅者,同皆纳此刍荛。则幸甚幸甚。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四第419页∵安士全书题词)

  539、《居士传》、《三教平心论》、《释氏稽古略》是什么样的书?

  《居士传》采古今大忠大孝者修证之事迹。《三教平心论》明三教并是劝人止恶行善及破韩愈、欧阳、程朱之说。《释氏稽古略》,以历代纪年为纲,儒释事迹为目,皆录其大端。使人展卷便知法戒,端坐旷观古今,实为修道之士读书论古者之袖里奇珍也。

  《居士传》系乾隆间苏州长洲进士彭绍升,博览群书之暇,采自汉至今之大忠大孝、清正廉洁、有功名教,深通佛法者,录其入道修证之事,兼载发挥佛法之文,人有数百,书成六册。《三教平心论》系元学士刘谧所作。先明三教并是劝人止恶行善,不可偏废;次明极功浅深不同;后广破韩愈之说,并欧阳程朱之说。《释氏稽古略》以历代纪年为纲,儒释事迹为目,自伏牺至明末以来,国家之治乱,佛法之兴衰,信毁之罪福,修持之利益。使人展卷便知法戒,端坐旷观古今,岂徒有益于修道之士,而实为读书论古者之袖里奇珍也。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216页∵与广东许豁然居士书)

  540、《弥陀疏钞撷》一书如何?

  乃净土之要书,实初机之良导。宜熟阅之。

  又净如《弥陀疏钞撷》,言简而精,理深而着,乃净土之要书,实初机之良导。宜熟阅之。并祈有便人来,多带几部,以广净如法施。(《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226页∵与海盐某夫人书)

  541、《感应篇直讲》一书有什么特点?

  此书系大通家所著,其注直同白话。但顺文一念,其义自显。最宜于幼年子女。

  光于扬州,因见此书首未刻感应篇文,令其补刻。因寻其书,遂遇一本《感应篇直讲》。此书系大通家所著,其注直同白话。但顺文一念,其义自显。最宜于幼年子女。今将此寄来,以企依此训诲其子女,将来必能得实用而释亲忧矣。(王雷夏曾刻彭希涑二十二史感应录,系正史事实,最易令人警惕,止有二本)。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239页∵复永嘉某居士书四)

  542、《径中径又径》有什么特点?

  《径中径又径》一书,采辑诸家要义,分门别类,令阅者不费研究翻阅之力,直趣净土壶奥。于初机人,大有利益。

  若已有信心,当阅净土诸书。若不能多阅,其最显豁者如《径中径又径》一书,采辑诸家要义,分门别类,令阅者不费研究翻阅之力,直趣净土壶奥。于初机人,大有利益。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449页复张云雷居士书二)

  543、《感应篇汇编》等五本书有什么特点?

  《感应篇汇编》,其论议虽不及《安士全书》之十分透彻,然于诸善书中,未见及者,况能过乎?余五书,《佛学捷径》,《佛学基础》,《佛学起信编》,《佛学指南》,《六道轮回录》,皆以由浅入深,由因果而至于了生死,无机不被,无法不摄。深者见深,自可断惑证真;浅者见浅,亦堪消灾增福。法无定相,损益在人。

  又以阁下念切民生,必欲究祸福之所由来,善恶之所结果,一以开拓心胸,一以导化同人。故将自所存之《感应篇汇编》一部,《佛学捷径》,《佛学基础》,《佛学起信编》,《佛学指南》,《六道轮回录》,各一本,随函寄来,以期闲暇无事时阅之。则诚意正心,穷理尽性,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道,当自得于心矣。《安士全书》,为天下古今善书之冠。刘省长曾请四百部结缘,当已送阁下垂览矣。此外则《感应篇汇编》,即属第一。其论议虽不及《安士全书》之十分透彻,然于诸善书中,未见及者,况能过乎?余五书皆以由浅入深,由因果而至于了生死,无机不被,无法不摄。深者见深,自可断惑证真;浅者见浅,亦堪消灾增福。法无定相,损益在人,有志于己躬下永劫常存之大事者,当不以光为多事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510页∵致陕西陈柏生督军书)

  544、《净业良导》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净业良导》将《乐邦文类》及莲池、紫柏、憨山、蕅益各集中之合时机者,录数十篇,以应初入法门之士。待其门径已得,然后遍阅全书,则知一滴之味,与大海之味,无二无别。

  无名居士,自虽未度,志切度人。因将《乐邦文类》及莲池、紫柏、憨山、蕅益各集中之合时机者,录数十篇,以应初入法门之士。待其门径已得,然后遍阅全书,则知一滴之味,与大海之味,无二无别。而如来出世一大事因缘,唯净土一法,方能究竟畅佛本怀也。无名居士,∵谦不敢自专,命光鉴定,因题之曰《净业良导》云。(《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五第862页∵净业良导序)

  545、丁福保《佛学初阶》一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此书将缁素名贤遗集及佛祖经论中,因果轮回之事及三宝功德、净土利益,辑之成帙,名为《佛学初阶》。企阅者因是而求,举凡断惑证真、即凡成圣之不思议大法,皆可亲得而实有诸己矣。

  福保丁居士,誓愿宏深,慈悲广大。欲令斯民同登觉岸,因将缁素名贤遗集及佛祖经论中,因果轮回之事及三宝功德、净土利益,辑之成帙,名为《佛学初阶》。企阅者因是而求,举凡断惑证真、即凡成圣之不思议大法,皆可亲得而实有诸己矣。又伊先所辑《佛学指南》、《佛学起信编》、《六道轮回录》,虽繁简不同,要皆为初机学佛之阶梯而已。若是决烈丈夫,当必登峰造极,决不至画地自限,以卑自安而不复上进耳。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五第863页∵佛学初阶序)

  546、《释教三字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略叙如来降生成道,说法度生,列祖续佛慧命,随机施教,及与古德自利利他,嘉言懿行。题曰《释教三字经》。

  略叙如来降生成道,说法度生,列祖续佛慧命,随机施教,及与古德自利利他,嘉言懿行。题曰《释教三字经》。俾为沙弥时,诵而习之,知佛经之要义,明祖道之纲宗。及其壮而遍阅三藏,历参五宗,妙悟自心,冥符佛意,方知山色溪声,咸示第一义谛;鸦鸣鹊噪,共谈无上心宗。非同非异,非有非空,即权即实,即俗即真。博之则尽十虚而莫容,约之则觅一字不可得。然后乘大愿轮,阐扬法化。普令法界众生,归依一体三宝,复本来之面目,传无尽之心灯。是在后进之发心造修焉,予日望之。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五第865页∵释教三字经序)

  编者注:

  这篇序言由印光大师代原著者作。印光大师对《释教三字经》原本正文改十分之三,注释改十分之七。民国八年陈锡周居士出资在扬州藏经院刻印一千本赠送结缘。

  547、《初机净业指南》是一本什么书?

  《初机净业指南》为初级净业行人入门书。生死海中,得此指南,则背东向西,舍秽取净,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幸哉!

  会稽道尹涵之黄公,笃信佛法,精修净业。欲令同人,咸修净业,离苦得乐。以净土诸书,文深义奥,不便初机,及无学问人,因编作白话,缕析条陈,以示要义,名曰《初机净业指南》。生死海中,得此指南,则背东向西,舍秽取净,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当必一超直入如来地,不复在此世界中,长受生死轮回之苦矣。既是志同道合,何妨助其劝导。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五第913页∵初机净业指南序)

  548、《阿弥陀经直解》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阿弥陀经直解》取《直解》等注之义,以显浅之语言述之,兼附净土种种疑问。其己立立人,自利利他之心,可谓诚且挚矣。

  《阿弥陀经》,言简义周,易于受持,故古人列为日诵,欲其家喻户晓,咸沐法泽也。由是诸善知识,各为注释,若揭日月于中天,固已无义不显,无机不摄矣。但初机之人,或以文深义奥,难于领会。王显江居士,特为作一方便,取《直解》等注之义,以显浅之语言述之,名为直解,兼附净土种种疑问。其己立立人,自利利他之心,可谓诚且挚矣。显荫法师序之,欲令一切同人,各生真信,老实念佛。因命光再序,遂书此以告阅者云。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五第966页∵阿弥陀经直解序)

  549、《净土释疑》是一本什么书?

  《净土释疑》共五十七篇,词约而精,理深而着。令阅者无疑不释,有义咸服。从兹欲不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不可得也。

  渭渔居士林师尚者,宿根深厚,笃修净业,殚精研究,历有年所。拟欲普引同人,悉生净土,故于净土经论著述中,摘其要义,凑集成文。若集腋以成裘,犹采花而作蜜。确对时机,特申妙辩。共成五十七篇,名为《净土释疑》。词约而精,理深而着。俾阅者无疑不释,有义咸服。从兹欲不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不可得也。然居士既能集前人之单词只句,一节一段,复用己意,纂集成文,何不直用己文而为发挥?盖欲阅者知此所说,皆有所出,虽是己所纂集,实为经论语录,及诸著述中,佛菩萨祖师诸善知识之所说。其入人深而感人切,比专用己语,当不啻相倍蓗矣。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五第990页∵净土释疑序)

  501-549题完

 

∵∵

∵∵∵∵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cs@tlfjw.com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