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净土百问(2) 佛教问答“大安法师:净土百问(2)”。∵∵ 问:关于临终往生是否需要正念“忆佛念佛”的问题。是否只要平时具足信愿持名,临终不论什么情况,乃至昏迷,亦得往生? 答: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往生的条件问题。往生的条件乃是信愿持名。有一个观点认为临终时一定要有正念,一定要念头落在阿弥陀佛名号上才能往生。否则便不能往生。这个说法听起来好象蛮有道... 佛教问答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1 浏览
大安法师: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修学? 佛教问答“大安法师: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修学?”。∵∵ 问: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下手修学,方得真实利益? 大安法师答:初学净土者,宜以培植坚固信愿为要务。信有事信与理信二种。事信(或曰仰信)是相信二有,即《阿弥陀经》所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理信(或曰智信),是相信西方净土不在吾人介尔一念之外(... 佛教问答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9 浏览
纯智法师:如何自誓受戒?(257-263) 佛教问答“纯智法师:如何自誓受戒?(257-263)”。∵∵ 《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257、如何自誓受戒? 答:在佛菩萨像前,胡跪合掌,自誓受戒,应该这样说:我某甲,白十方佛及大地菩萨等,我学一切菩萨戒者,是下品戒。印顺导师说:“如果没有佛像,依普贤观经说,可观想释迦佛为和尚,文殊为阿阇黎,弥勒为教授,即可受戒。”另外《梵网经》上还说:“欲以好心... 佛教问答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7 浏览
大安法师:如何发三心、心的本质内涵 佛教问答“大安法师:如何发三心、心的本质内涵”。∵∵ 问:请问如何发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答:这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先决前提,圆发三心即得往生。首先是“至诚心”,就是真诚的心。我们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要从真诚心里面发愿出来的,不能口里说愿往生,心里还是摆脱不了世间五欲六尘、恩恩怨怨的牵挂纠缠。“至诚心”实际上就是佛心的表达。我们中国... 佛教问答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3 浏览
济群法师:出家人这样对待诱惑 佛教问答“济群法师:出家人这样对待诱惑”。∵∵ 问:现在社会诱惑很大,您是如何面对外在诱惑的?出家人消极吗? 答:生活在现实中,会面对不同诱惑。相对而言,出家人的干扰比在家众少一些。因为寺院本身有较为清净的环境,但也不是真空,不是无菌病房。 当我们面对诱惑时,怎样对待呢? 其实,这还涉及到对“诱惑”的定义。通常所认为的“诱惑”,是否... 佛教问答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8 浏览
耕云导师:开悟的类别 佛教问答“耕云导师:开悟的类别”。∵∵问:《坛经》里面提到:惠能大师初闻一客诵《金刚经》,心即开悟,此悟和以后五祖为六祖说《金刚经》时的开悟,两者有何不同?答:悟有很多,有醒悟、有体悟(证悟)、有顿悟……。古人说“我平生大悟三十次,小悟不计其数”,这个悟是很多的。六祖刚刚听《金刚经》的悟是醒悟,醒悟了什么?说人应该活在使命里,而人的... 佛教问答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6 浏览
耕云导师:如何才能得到正见与正受 佛教问答“耕云导师:如何才能得到正见与正受”。∵∵问:正见与正受是修禅的两个翅膀,缺一不可。一个初入门者,希望正见具足,应从何处着手?答:所谓的正见跟正受,说起来这也是一时的方便,实在讲,也没有“什么叫做正见跟正受”一成不变的东西。我们打开显教、密教各宗派的经论,有的讲“三摩地”,有的讲“沙嘛呀(三昧耶)”,有的叫“正定”。什么叫做“正定”呢?... 佛教问答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9 浏览
耕云导师:修行是否一定要禅定或诵经 佛教问答“耕云导师:修行是否一定要禅定或诵经”。∵∵ 问:在忙碌的现实生活中修行,是不是一定要禅定或诵经? 答:禅定,对于见性的人来讲,禅定是个加速器,太空梭外面加了两个火箭,是很好。而你禅定又没有目标,就如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极为危险。 “修行是个独行道”,各位要记住这句话。你说两个人结伴修行,那搞不成的。独行道,不是一个人,而... 佛教问答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8 浏览
耕云导师:攀缘心重,怎么办 佛教问答“耕云导师:攀缘心重,怎么办”。∵∵ 问:攀缘心重,怎么办? 答:攀缘心重,就是心外有法、对外认同。你若是眼观鼻、鼻观心,它就不会攀缘了。 内攀缘就是前尘缘影,就是妄想。一个人独处是最难的,我有一个朋友跟我讲:“耕云兄!我是想修行,你看我这么忙,等到退休以后,我一定跟您学法、修行。”结果这位仁兄退休了,我说:“你现在有时间了... 佛教问答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7 浏览
耕云导师:如何突破病痛的业障 佛教问答“耕云导师:如何突破病痛的业障”。∵∵ 问:想努力修行,但却带着一身病痛,常有力不从心之感,应该如何突破此业障? 答:这个是互为因果的,说明你业障重,才会一身的病。天下的结果都有原因,天下的原因都有结果,我只能就这么一般地说。 各位看过我的《安祥之美》讲词的就知道,人的病都是由心生的,我们老祖宗的《黄帝内经》开宗明义就说“百病... 佛教问答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7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