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四五月份,似乎都是高校学生自杀的高峰期,今年也不例外。最近一段时间,仅北京高校,笔者就听说了五六起研究生自杀事件,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变成了地上一滩刺目的血污!∵
他(她)们都是高学历的人,按说对生命应该有更高层面的思考与把握,为什么会如此决绝地自绝于亲人、师长、同学呢?事件发生后,人们往往习惯于追究客观原因,如失恋、就业、学业压力过重等,或者说他们心理有疾病隐患等。这些解释亦不无道理。我们也可以从佛教的角度来分析一下高校此种频频发生的自杀现象。∵
从佛教的角度来看,人之所以自杀,是因为个体不能承受内心“烦恼”的折磨、重负,而采取的一种自我解脱行为。所谓“烦恼”,如《大智度论》卷七所说“烦恼者,能令心烦,能作恼故,名为烦恼”,指的是使人心灵发生恼乱、烦躁、迷惑、污染等精神作用。在佛教中,此种烦恼有种种别称,如“随眠”、“缠”、“盖”、“结”、“缚”、“系”、“使”、“垢”、“暴流”、“轭”等,这些别称非常形象地说明了“烦恼”在人们心中肆虐的状况。如“缠”、“缚”等是说明烦恼会紧紧地缠住、捆住人的心灵,想要摆脱也摆脱不掉;“暴流”是说烦恼发作起来的时候,其势力很大,就像水流一样,挡也挡不住;“轭”指的是烦恼会像牛轭一样套住、压迫人。∵
烦恼通过“种子”和“现行”的相互作用来折磨人的心灵。佛教认为,就像草是由种子生出来的一样,人心上的种种烦恼其实是有“种子”的,它存在于第八识上,有机会它就要生出“烦恼之草”来,这就叫“烦恼现行”——在生活的种种境界上表现出来。烦恼“种子”哪里来?又是“现行”熏习成的。换句话说,比如今天我很烦,不过第二天就不“很烦”了,好像“烦恼”已经消失掉了。但佛教认为,那个“烦恼现行”是过去了,但心底留下的“烦恼种子”还在,有机会它还会出来的。而且这种烦恼“种子”还会慢慢通过“现行”增加势力,也就是说,它原来可能只有一分力量,但如果心灵老是处在烦恼之中,心灵上的这种“染污”状态就会熏习烦恼种子,使之力量渐渐增强,慢慢地它就具有了二分、三分力量,那么当它再遇缘“现行”的时候,就会非常可怕。从这个角度来看高校内的自杀事件,当事人也是心里的“烦恼种子”力量越来越大,“现行”的折磨也越来越强烈,而原来克服烦恼、回复平静的心力越来越弱小,在此种不堪忍受的情况下,当事人觉得心灵斗争获胜,克服烦恼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为求解脱,便采取了激烈的行为。
人为什么会产生烦恼?按照佛教的说法,万法原本虚妄不实,但人不能正知(无明),便产生贪嗔痴“三毒”。“贪”便是想把外在的金钱、利益、名位、事业等占为己有,这是很容易遭受到挫折的。如果心灵没有自我调节能力,陷于此种境界不能自拔,那烦恼自然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而且其力量会越来越强大。怎样才能防止或减少烦恼呢?借鉴佛教的方法,降低、减少内心过高的欲望才是根本。其次则要学习调节、释放内心的烦恼,以减少“烦恼种子”现行的势力。∵
《坛经》中,神秀大师有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常常拂拭内心落下的“尘埃”——减少烦恼“种子”的滋生,才能维持内心的安宁、健康。拂拭内心的尘埃,这是现代人们应当学会的一门“功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