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嘉佛教中的“黑衣宰相”释慧琳

罗亮

摘要:从“黑衣宰相”释慧琳性着述和参政两个方面入手,来对慧琳其人进行考查,以揭示慧琳做出“另类”言行后面的深层原因,进而探讨元嘉时期的佛教风气以及宋文帝的政教态度等。

关键词:另类僧人元嘉佛教政教关系

一、身为僧侣,着书非佛

慧琳作为一代名僧,能够受到宋文帝的赏识,很大程度上在于宋文帝对佛教僧侣的友善态度。而慧琳敢于着书“非佛”,则和元嘉佛教这种自由宽松的氛围密不可分。宋文帝是位颇具文人气质的明君,在位三十年,史称“元嘉之治”。受当世佛教大环境的影响,文帝自小就多与僧尼有所交往,曾从比丘尼业首受三归,更与高僧慧观交游。据《高僧传》、《比丘尼传》等佛教史传部着作,可知当时学通经义,遍学外典,善属文翰,长于制作的义学僧人不在少数。所以慧琳因作为文僧,而为文帝所知赏并不是个例,同时,也可看出文帝对于佛教僧侣也多是一种友善的态度。

由于宋文帝对佛教的大力推崇,在元嘉初年就形成了很好的佛理探讨氛围。据《弘明集》记载,慧琳在逰居虎丘于“顿悟”与“渐悟”之争的书信答问。尽管在佛教义理的许多问题上,宋文帝和慧琳所持的观点不尽相同,但这并不影响慧琳受到文帝的赏识和提拔,表明宋文帝在对佛性问题上确有自己的看法,但对于佛教义理的争论并没有狭隘的门户之见。文帝这种对待佛理争论的宽和态度,使各种佛教学说和思想变得更为自由,在元嘉时期的这种宽松的政教环境中,慧琳作为僧人能够做出所谓“乖于佛理”∵“诋呵释教”的言论也是很好理解的。

二、参与朝政,权倾一时

慧琳之所以能够成为权倾一时的“黑衣宰相”还在于宋文帝的赏识。然而为什么宋文帝会提拔并重用慧琳,前代史籍大多认为在于慧琳的文采,或直接得益于其所作《白黑论》。后代学者也,多这样认为,如,黄忏华在《中国佛教史》中说:“有沙门慧琳者,以才学得幸于帝,与决政事,时号‘黑衣宰相’,是为沙门参政之始”。而大多忽略了文帝重用慧琳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慧琳自身所具有的政治才干。

慧琳在宋文帝登基前,就曾参与到当时的皇位竞争者之一的庐陵王义真的政治集团中。当然,随着义真集团的瓦解,慧琳也暂时离开了政治圈,但宋文帝继位后很快又赏识并重用慧琳。“元嘉中,遂参权要,朝廷大事皆与议焉,”“四方赠赂相系,势倾一时,”遂有“黑衣宰相”之称,可见当时是何等风光。实际上,因才学受到宋文帝赏识的,不管是文人还是僧人都有很多,但真正委以重任的确是不多。而道宣说颜延之“非莅政之能官,嫉而讥之”,显然说明慧琳在管理政事上还是有一定能力的,而非仅仅以“才学得幸于帝,与决政事”。

金代王若虚《滹南遗老集》卷二十八《臣事实辨》有载:

宋彭城王义康,以得罪出镇豫章。问沙门慧琳,日:“弟子有还理否?”慧琳日:限公不读数百卷书。”意谓义康瘖于大义,贪权昵党,不远嫌疑故至是耳。其评甚当然。琳本道人而幸主见知,遂参预朝廷之政,宾客填门,四方赠赂相系,至有“黑衣宰相”之称。使果尝读书知道,理不当少戢邪,斯亦几何其不败也。

对义康的这一席话,可见慧琳对政治形势还是看得很透,并不仅仅是个因才学得幸而无实干的宠臣。对于慧琳参议了哪些具体的朝廷政事,史书均没有明确的记载,仅《南史》卷三十三《荀万秋传》载有慧琳和荀昶关于万秋对策的对话的一事:

万秋,字元宝,亦用才学自显。昶见释慧琳,谓曰:“昨万秋对策,欲以相示。”答曰:“此不须看。若非先见而答,贫道不能为;若先见而答,贫道奴皆能为。”昶曰:“此将不伤道德耶?”答曰:“大德所以不德。”乃相对笑,竟不看焉。

由此观之,或许因慧琳善理政事,颇通经义,长于制作而掌管着人才选拔和考试等事。因此慧琳门庭若市,宾客填咽,而四方赠赂相系不断,势倾一时,就不难想象了。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宋文帝对佛教的开明态度,给佛教发展提供了一个健康的环境,从而使元嘉佛教走上良陛发展的轨道。随着统治阶层的大力提倡,这种相对缓和的政教关系也给佛教义理的探讨、僧人个性展示提供了一个更自由的空间。当然,慧琳能够成为权倾一时的“黑衣宰相”,同他的政治才干也是分不开的。可以说,在刘宋初期出现像慧琳这样的“另类”僧人,也正是当时佛教良好发展的体现之一。

出自:∵《大家∵》∵2010年8期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