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汉之际佛教的传入
在公元1世纪前后两汉之际,印度佛教开始通过西域逐渐传入中国内地。在佛教向北传入中国的过程中,汉对西域交通的开辟起了促进作用。
1。西域与内地的往来
西汉时所指的∵西域∵,狭义上是指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北)、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以西,葱岭(今帕米尔是它的一部分)以东,昆仑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即汉代西域都护府的辖地,包括今我国***地区、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及吉尔吉斯斯坦的伏龙芝一带。广义上的西域还包括葱岭以西的中亚、南亚的一部分,以及东欧和北非的个别地方,是中国当时就地理知识所及对∵西方地区的泛称。葱岭以东的西域,西汉时城邑小国星罗棋布,原有36个,后来分裂为50多个小国。在张骞通西域前,匈奴的势力伸展到西域,在那里设∵僮仆都尉∵,对西域各国征收各种赋税,统治着西域各族人民。
汉武帝为了联合匈奴的世敌大月氏共同夹攻匈奴,在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前后历经13年。途中曾被匈奴扣留达10年之久,虽然没有达到联络大月氏的目的,但是却了解到有关西域的许多情况,对于密切汉朝与西域的关系,进一步发展中西交通起了重要作用。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到达乌孙后,又分遣副使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以加强汉朝和中西地区的联系。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回来,乌孙派出使者几十人随同张骞一起到了长安。此后,汉朝派出的使者还到过安息(波斯)、身毒(印度)等地。安息等国的使者也不断来长安访问和贸易。从此,汉与西域的交通建立起来了。
自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国与汉内地的政治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一直十分频繁。汉朝先进的生产技术,包括冶铁、凿井术等,相继在西域得到推广。汉朝精美的手工业品,如丝绸和漆器,也传入西域各地。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蓿等十几种植物以及汗血马,也陆续传到中国。西域的音乐、舞台在内地传播,丰富了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这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在西汉末至东汉初年一直进行着,正是在这种交流过程中,佛教从印度向西北邻国传播,通过西域传到了中国内地。
2。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口授佛经佛教传入中国内地,是佛教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于传入的具体时间,说法虽然很多,但公认的说法: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口授佛经,当为佛教传入汉地之始。
大月氏原居我国敦煌、祁连山一带地方,汉文帝初年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西迁至塞种地区(今***西部伊犁河流域及其迤西一带)。文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61年)左右,遭乌孙攻击,又西迁大夏(今阿姆河上游)。约在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张骞出使曾到过这里。进入大夏的大月氏人分为休密、双靡、贵霜、肸顿、都密五个部分,称为∵五部翕侯.公元1世纪中叶,贵霜翕侯兼并其他四部,建立贵霜王国。经阎膏珍(约公元1世纪后半期)至迦腻色迦(约2世纪初叶),不断扩张,建成一北起花刺子模,南达文迪亚山,横跨中亚细亚和印度半岛西北部的大国。
从公元前3世纪以后,由于印度阿育王的支持和帮助,佛教开始在印度以外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如缅甸、斯里兰卡以及中亚、西域一带得到传播。在公元前2世纪,大夏入侵印度西北所建立的舍竭国已流行佛教,大月氏于公元前130年左右迁入大夏地区,至迟在公元前1世纪时,大月氏由于受大夏佛教文化的影响,已开始信仰佛教。在贵霜王国建立并占领印度广大领土以后,佛教便在大月氏所占领的地方广为传播,迦腻色迦王更是大力倡导佛教,佛教取得很大发展。
西域各国如大月氏等信仰佛教后,在他们派往汉朝的外交使节、侍子,以及商人中就可能有一些佛教信徒。但在西汉末年时,他们的宗教信仰往往被认作异地民族风俗,并没有特别去注意。日长月久,人们对这种特殊信仰看得多了,才逐渐开始感兴趣。裴松之在《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篇末的注中引鱼豢的《魏略?西戎传》说:∵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庐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受《浮屠经》。曰复立(豆)者,其人也。《浮屠》所载临蒲塞、桑门、伯闻、疏问、白疏问、比丘、晨门,皆弟子号。浮屠∵,就是∵佛陀∵的早期译语,即人们平常所说的∵佛∵,∵《浮屠经》∵实际上就是《佛经》。这部经主要是讲述释迦牟尼的故事,如释迦牟尼是哪里人,父母叫什么名字。经中说,释迦牟尼的母亲因梦见白象而怀孕,释迦牟尼是从他母亲的右胁出生的,一生下来就会走路,向东南西北四方各走了七步等等。如前所述,大月氏迁入大夏地区后接受了佛教信仰,在公元前1世纪末盛行佛教并由其到汉使臣口授佛经,应该说是有可能的。由于在公元前1世纪以前,尚没有成文佛教经典,佛教的传播是通过口授佛经进行的,直到东汉时我国早期的佛经,也多从口授。所以口授佛经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虽然伊存口授佛经确有其事,但由于当时人们对佛教并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相信的人极少,也没有传播开来。尽管如此,佛教已正式传入中国,中国人也正式接触到佛教了。
3。楚王英——中国最早的佛教信仰者佛教刚刚传入中国的时候,还不是公开的,传播的范围,主要是在上层社会,信仰佛教的人只局限于统治阶级的某些上层人物。而楚王刘英,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信仰佛教的上层人物。
据《后汉书?楚王英传》记载,楚王刘英是光武帝刘秀的儿子,明帝刘庄的异母弟弟。刘英年轻时好游侠,结交宾客,在∵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封为楚公,十七年进爵为王,二十八年就国.由于母亲许氏得不到光武帝的宠爱,所以刘英的封国最为贫小。明帝刘庄还是太子的时候,刘英经常与他在一起,两人关系特别好。刘庄即位后,经常赏赐刘英。刘英在晚年的时候,∵更喜黄学,学为浮屠斋戒祭祀.汉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年),诏令天下死罪皆入缣赎。刘英可能在封国内的某些做法、行为有违人臣之礼,就派郎中令奉黄缣白纨30匹送到朝廷赎罪,说:∵托在藩辅,过恶累积,欢喜天恩,奉送缣帛,以赎愆罪。∵明帝不计过失,下诏安慰说:∵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不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黄老∵,西汉文、景之世曾为显学,武帝∵罢黜百家、***儒术∵以后,它逐渐与神仙方术、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到东汉时,黄老之学已演变成为黄老道术。佛教刚刚传入之时,人们往往将佛教与黄老并举,将黄老与浮屠并行祭祀,说明佛陀在东汉时已被认为是一种能庇佑人们的神祗,通过祭祀可以向佛陀祈求福祥。所以刘英信奉佛教,不但要受∵斋戒∵,而且要行∵祭祀.明帝的退赎诏文下达之后,刘英遂又∵大交通方士∵,∵作金龟玉鹤,刻文字以为符瑞.在他所招的方士中,其中就有不少信奉佛教的沙门和居士。明帝对刘英∵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不但不进行惩罚,反将此诏书传示各封国中傅,明显含有表彰和推广的意思。这说明佛教在当时已有一定的流传,并在上层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男子燕广告发刘英∵与渔阳王平、颜忠等造作图书,有逆谋,事下案验,有司奏英招聚奸猾,造作图谶,擅相官秩,置诸侯王公将军二千石,大逆不道,请诛之。帝以亲亲不忍,乃废英,徙丹阳泾县,赐汤沐邑五百户。……明年,英至丹阳,自杀。立国三十年,国除∵①。
楚王英谋反……所连及死、徙者数千人∵②。刘英的∵更喜黄老,学为浮屠∵,原指望求得神佛的庇佑,而结果却招来杀身之祸。自此以后近百年中,史籍不再有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记载,显然也是这次株连的结果。
4。明帝感梦遣使求法在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事件中,后汉明帝∵夜梦金人,遣使求法∵的说法最为着名。此说最早见于《四十二章经序》和《牟子理惑论》。《牟子理惑论》说:∵昔孝明皇帝梦见神人,身有日光,飞在殿前,欣然悦之。明日,博问群臣,此为何神?有通人傅毅曰:臣闻天竺有得道者,号之曰佛,飞行虚空,身有日光,殆将其神也。于是上悟,遣使者张骞、羽中郎中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二人,于大月支写佛经四十二章,藏在兰台石室第十四间。
时于洛阳城西雍门外起佛寺,于其壁画千乘万骑,绕塔三匝。又于南宫清凉台及开阳城门上作佛像。明帝存时,预修寿陵曰显节,亦示其上作佛图像。
时国丰民宁,远夷慕义,学者由此而兹。∵这部《牟子理惑论》所说的明帝求法传说,是由《四十二章经序》继承下来,所记大同小异,但都没有标明明帝求法的具体年月。东晋袁宏的《后汉纪?孝明皇帝纪》、刘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北齐魏收《魏书?释老志》等正史所记与此大体相同。《后汉纪?孝明皇帝纪》首先记叙明帝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发生的楚王英谋反事件,然后便记述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国的情景:∵初,帝梦见金人,长大,项有日月光,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大,而问其道术,遂于中国而图其形象焉。∵《后汉书?西域传》说:∵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
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象焉。楚王英始信其术,中国因此颇有奉其道者。∵这个∵世传∵记录表明,范晔不是将明帝求法的故事作为史实传承下来,而是作为一种佛教传入的故事流传于世。∵感梦∵本身就是神话的意味。一些人据此认为明帝求法是纯属虚构。
从以上四个引文看,汉明帝求法说虽有虚构成分,但从其基本情节来说是可信的,都包含有明帝派人到西域求法,此后佛教正式流传于中国等方面的内容。而范晔还引用史料,谓∵楚王英始信其术,中国因此颇有奉其道者∵,说明佛教在中国初传的情形。而明帝与楚王英是同父异母兄弟,年纪大体相当,两人关系甚为密切。当楚王英∵学为浮屠斋戒祭祀∵(当然还有其他原因)而畏罪以缣自赎时,明帝不仅不进行惩罚反而加以褒奖,说明当时人们信仰佛教并不是奇怪罕见的现象。我们还从明帝所下的诏书中提到∵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其还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说明他早已知道佛教的存在,而且对佛教已相当了解、好感,所以他派人到西域求法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①∵《后汉书?楚王英传》。
②∵《后汉书?明帝纪》。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