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佛教
成都是中国西部的一颗明珠,是四川盆地的乐土。伟大而充满智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把滔滔不绝来源于雪山的岷江水引来,千百年来灌溉、滋润着川西平原。
远在三四千年前,古蜀国先民拓荒垦殖,在川西平原先后创造出灿烂而神秘的三星堆文明和金沙文明。古蜀国文明具备完整的礼乐制度,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一个重要源头。
古蜀国具有虔诚、沉郁、神秘的宗教祭祀仪式。2006年6月10日,在金沙发掘出土了一件平行四边形玉璋,人们惊喜地发现上面刻画着古蜀国先民祭祀的一个典型场景:列成对称队形的先民跪坐、肩扛象牙,表达他们的宗教情感。
正是古蜀国文明积淀了如此丰厚的宗教情感,中国的道教诞生在这块土地上不是偶然的,来自西天的佛教在“天府之国”扎根成长,最终融于四川人民的信仰和日常生活中。
佛教发源于古印度,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时,佛教传入中国内地。东汉时期传入四川,进入成都。在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成都是长江上游佛教传播的中心和佛教活动的中心,创造了辉煌的佛教文化艺术成就,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与他省相比较,蜀地成都佛教具有以下特点:
1、∵历史悠久∵寺院星布
根据传统历史文献,明确纪年记载佛教传入成都之始,为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年)。当时,中原佛教领袖释道安认为中原纷乱,遂派遣弟子法和入蜀传播佛教。但是,当代的某些专家认为,佛教进入蜀地、成都的时间不会晚于东汉,其路线是“蜀-滇-缅甸-印度”的国际古道,即“南方丝绸之路”。在乐山、彭县、芦山、西昌等地的汉魏崖墓中,发现有浮雕佛像、白毫佛像、梵文符号等可以佐证。据传说和史籍记载,相传位于成都市区西北部的万佛寺创建于东汉延熹(158-167年)年间。郫县中寺、华阳白塔寺也始建于东汉时。
现存的成都市的名寺望刹无不具有久远的历史,且地位崇高。大慈寺是“震旦第一丛林”,唐宋时以寺区九十六院、阁殿塔厅堂廊房八千五百二十四间而傲视神州。昭觉寺是“川西第一丛林”,是宋朝大禅师圆悟克勤弘扬临济宗杨岐禅法的基地,至今仍被日本临济宗视为祖庭。成都龙泉驿石经寺是明初传播禅宗临济断桥禅法的中心,当代也同时成为金刚道场,成显密兼弘的圣地。文殊院、宝光寺雄踞长江流域四大禅林之列,倍受推崇。邛崃天台山全盛时有100多座寺院,“宗教法庭”更是引人侧目。铁像寺是近代能海***开创的七个金刚道场中唯一的尼众道场。爱道堂是当代着名的比丘尼十方丛林,也是川西平原的佛教女信徒进行法事活动的中心。位处成都南方的峨眉山更是普贤道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银峨嵋”之美称。
2、∵高僧辈出∵垂范千秋
自从佛教传入成都,历代成都僧人便以心智、愿力为中国佛教做出了杰出贡献。特别是隋至宋,政局稳定,社会安定,不似中原板荡。全国僧人纷纷入蜀避乱,成都佛教获得大发展。
禅宗产生以后,四川僧人的贡献更大,识者有言:“言蜀者不可不知禅,而言禅者尤不可不知蜀。”∵德山宣鉴、马祖道一、圭峰宗密、五祖法演、佛眼清远、圆悟克勤、雪窦重显、无准师范、破庵祖先、兰溪道隆、真歇清了、楚山绍琦、聚云吹万、破山海明等,或创新禅风,或开山立派,或发明禅法,或开创丛林,或中兴佛教,或播教异国,均彪炳史册。
有趣的是,成都是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很多外省、外国的僧人定居蓉城。前蜀时,着名诗僧禅月大师贯休在成都进入创作旺盛期,他是浙江人。瓦屋能光禅师,是日本国人,孟蜀时入蜀,居成都碧鸡坊三十余年。唐朝,来自新罗国王族的“金太子”无相浮海西渡到中国,入蜀资州(今四川资中)德纯寺礼“唐和尚”处寂禅师学南宗禅法,后居成都净众寺创净众派。其弟子无住又创无住禅派。保唐-无住禅派曾远传青藏高原,对吐蕃佛教发生影响。
3、∵讲经成风∵传教中心
自唐之清,成都是四川佛教的讲经中心和佛教理论传播中心,大慈寺又是这中心中之中心,宋时大慈寺各院开的长期讲座多达73个。许多外地僧人都到这里来听经学法,然后再出省“留学”。如唐初玄奘进蜀,到寺院听经试图解决理论难题。道因在成都讲《维摩诘经》,听众常常千人以上。唐代高僧知玄(俗姓陈,今四川洪雅人)被当时的镇蜀宰相杜元颖请到成都大慈寺普贤阁讲经,听经者每天达万余人,人称“陈菩萨”。
一种学说不同师法也能在成都并行不悖。南朝时,同时在成都宣讲《成实论》学说的是三个来自外地的僧人,阆中僧宝海在谢西寺讲说,阆中僧宝渊在罗天宫寺演说,资中僧智方居龙渊寺讲经。他们都是到梁朝京城金陵(今江苏南京)向成实大师学习过,然后回蜀开讲。
成都人语言发达,嘴上功夫厉害,或许佛教也有刺激作用吧。至今成都市民喜爱坐茶馆大摆龙门阵,也有高僧熏陶之功吧。
4、∵艺文精妙∵流芳百世
文采风流是成都文化的一个特点,成都僧人也不例外。宋朝圆悟克勤的《碧岩集》被日本禅林誉为“禅门第一经”,字字珠玑,禅味无穷,文字禅至此达致巅峰。清朝昭觉寺方丈丈雪通醉撰《锦江禅灯录》,这是禅宗灯录中唯一的省份灯录。成都居士也爱以护法身份撰写文章。隋代费长房撰《历代三宝记》,宋代宰相张商英撰《护法论》,明代状元杨升庵撰《禅藻集》,为佛教有益人心、有助教化作宣传。
现存世界最早的印刷品是成都出土的唐代梵文《陀罗尼经》。唐代碑版石经发现于成都都江堰灵岩寺,出土的石板上两面刻文,有《大般若经》《月灯三昧经》《灌顶经》等。
北宋开宝四年(971年),益州(成都)雕刻《大藏经》,至983年完成,共13万版,这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部官刻藏经,也是第一部木版大藏经,史称“开宝藏”。版式整洁,雕刻精良,文字秀丽,对《高丽藏》、契丹藏、赵城金藏、日本春日版影响犹巨。
成都地区的寺塔建筑也有特色。建造于唐代的塔,至今尚存的有:彭县龙兴寺17级方型密檐式砖塔、新都宝光寺塔,邛崃大悲院石塔是宋朝修建的,塔身曲线优美,形制独特。现代修建的彭县龙兴舍利宝塔,仿印度佛陀伽耶塔,很有特点。成都新都宝光寺是四川保存最好的清代建筑群,其平面布局还保存有中国早期遗风,即成都佛教艺术发达,臻于极高的境界。宋齐时,名僧玄畅从荆州西行到成都大石寺,手画《金刚密迹》等十六神像。大慈寺上千堵壁画举世闻名,吴道子、卢楞伽、李升、黄筌父子等60多位一流画家均绘有精妙冠世的作品,代表中国唐宋时代绘画的最高水平。唐宋时,龙渊寺的壁画也非常有名。新津观音寺观音殿、毗卢殿至今存有明代成化四年(1468年)完成的壁画。今彭县涌泉寺大殿、新都龙藏寺、蒲江江沙河寺大殿都有明代壁画存留。成都壁画内容丰富,艺术价值高。
宝光寺罗汉堂577尊雕塑巧夺天工,扬名海内,是四川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塑像群。
四川的石刻造像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在宋代时期有最高水准的造像,如大足(现属重庆)宝鼎山、北山造像,安岳卧佛院、毗卢洞造像。成都蒲江龙拖湾的佛教石刻造像中,有西凉嘉兴元年(417年)的题记。这是成都地区所见纪年最早的石刻佛教造像。单个圆雕以成都西门外万佛寺(梁称安浦寺)遗址出土的最有名,总数达三百余件。邛崃石笋山、磐陀村、花置寺的唐代摩崖造像精美绝伦。
顺便提一句,在佛教造像的影响下,坚持焚香朝礼的道教在北周时期也转向镌刻造像,至隋唐而兴盛。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