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古迹

汶上宝相寺位于汶上县城西北隅。原名昭空寺,宋咸平五年(1002年)重建,改称宝相寺。寺中现仅存佛塔一座,为8角13层楼阁式砖塔,底层东、西、南各一券门佛龛,原有佛像。北面券门洞通塔内,有螺旋式台阶达于于塔顶。塔刹呈现葫芦状,上置三股钢叉,覆以黄色琉璃瓦,金光耀目,俗称∵“黄金塔”塔高41.5米,精工细作,古朴典雅,造型优美而雄伟。1994年4月24日(农历3月15日),在佛塔维修时,与塔宫内发现佛牙、舍利等文物141件,并由石匣铭文得之太子灵踪塔。佛教圣物出土后,每年农历3月15日都开展朝拜圣物的重大佛事活动,吸引众多佛界人士及游客前来朝拜。目前宝相寺景区正在扩建,建成后将形成一处融圣物展示朝拜、宗教休学体验、旅游观光休闲、佛教建筑博览等为一体的佛教文化主题公园及山东省着名的佛教文化体验地。

汶上文殊般若碑∵文殊般若碑为国家一级文物,原同着名的清凉寺、二佛洞相伴在汶上县城西北白石乡水牛山上。碑高2米,宽0.7米,厚0.15米,碑文为佛经,字体由隶变楷,楷意浓重,浑厚端庄。与汶上汉代衡方碑齐名,是继衡方碑之后的碑中骄子,珍贵国宝。

汶上水牛山摩崖石刻位于汶上县白石乡小楼村东南约1公里水牛山南麓山洞右侧。摩崖刻字处为一长方形磨光石面,长2米,宽1.5米,隶书6行,共计52字。“舍利佛汝问云何名佛云观佛者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非名非相是名为佛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唯有智者乃有知耳是名观佛”。字迹清晰、笔法遒劲,与泰山经石峪,铁山摩崖石刻风格相近。据《金百学》记载:“而周之吉日癸已即摩崖刻也。而佛经之有石刻……始于高齐,宇文周时。”审其格数,应与经石峪摩崖刻字的时间相同,水牛山摩崖当为北齐人所刻。水牛山摩崖刻石以隶为主,间有楷、篆、行书,书法俊逸,雄健浑厚,古朴拙厚,方圆兼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和书法价值。近年来,国内外书法家到水牛山考察观摩的人数逐年递增,愈来愈多的游客也来此观光。为加强这一珍贵刻石的保护,划定了保护范围,修建了登山道路,增设了防护设施,既增加了保护系数,又方便了游客的观览。1975年济宁市人民***行文公布为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6月12日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汶上鲁九公墓一名鲁诸公墓。1981年第三次文物普查发现。位于南旺镇十里闸村西、古阚城(在今开河南)西南。原全在汶上县境内,建国后部分划入嘉祥县、梁山县,是春秋时期的鲁国皇林。据《姬氏志》等史载:鲁庄公在世时曾来南旺观光避暑、考察风情,会宋公于阚城,观其地貌,山绕祥云,水笼瑞气,乃星占筮人,喜而南拜,其死后葬于此地。后世尊其遗愿,庄公以后的桓松、僖公、文公、闵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等九公均以周天子礼葬于阚城凤凰山下。现九公墓尚存,封土10余米高。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尚未发掘利用。为使九公墓得以开发利用,发挥其旅游功能,对现有九公墓堆高20米,在墓前立碑建亭,坟前墓后植松柏林,并建春秋鲁王室文化馆,使之成为鲁王室后代的祭祖中心,开发挖掘鲁文化。

蚩尤冢位于汶上县城西南十九公里的南旺镇,座北向南,树木参天。蚩尤,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是与黄帝、炎帝同时代的部落首领和民族领袖,据《龙鱼河图》载“黄帝之前,有蚩尤兄弟七十二人,铜头铁额,食沙石,制五兵之器,变化云雾”。《三圣记》中载“自古以后蚩尤天王辟土地,采铜铁炼兵兴产”。《太始记》载“蚩氏乃东据淮岱之地以轩辕东进之路及至其没渐至退缨矣”。今据《汉地理志》,其墓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现今山东汶上县南旺镇),冢高五丈。秦汉之际,居民由常以十月祭之,必有赤气出如绛,民名之蚩尤旗。蚩尤战败于轩辕后,逃淮岱冀兖之地。史料所载的城于涿鹿宅于淮岱,迁徙往来,号令天下(岱,古指泰山;兖,古指兖州,即今兖州市),说明蚩尤被炎黄打败后的势力范围和生存空间已缩小到泰山、兖州、汶上、东平、巨野一带。《史记》二十八卷载“三日兵祖,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阚乡齐之西境地”(东平陆即今山东汶上县,阚乡,今汶上南旺镇)。有关专家根据资料记载,对蚩尤冢进行了全面论证和考古勘探,证实汶上乃是历史上蚩尤部落的主要栖息地,是东夷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据《中国帝王辞典》记载:当时,黄河中上游有黄帝部落、炎帝部落,下游有东夷族、九黎族,他们之间常为了争夺财务和生存空间而发生战争,九黎族首领蚩尤英勇善战,战败了炎帝族,炎帝族求救于黄帝,炎黄二族联合起来,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有史料载“战于黄河下游泗,济蜀流充斥的平陆之野”(泗,即泗河;济,即济水;平陆,即现今山东汶上县)。蚩尤被杀,被分埋葬于汶上、巨野等地(蚩尤四冢之说),其首级葬于阚里(现即汶上县南旺镇)。蚩尤冢位于汶上县南旺镇,黄览曰:“蚩尤冢在东郡寿张县阚城中,冢高七尺,常以十月祀有赤气出,如绛,民名为蚩尤旗”。郡国志曰:“东平陆有阙亭,按东平陆在汶上阚城亭鲁诸公墓焉,即此地矣”。《中国帝王大辞典》、《辞源》、《水经注》、《兖州府志卷二十三卷》、《汶上县志》、《阚城诸公墓之图》等对此均有记载。蚩尤冢现存两幢石碑,石碑高2.3米,宽1.5米,厚30厘米。屹立于蚩尤冢前,石碑的下面刻有文字“蚩尤冢”为清代人所刻。“蚩尤祠”碑刻现存放在县博物馆内。千百年来,前来凭吊祖先的海内外游人络绎不绝。

汶上思圣堂又名过化祠。在原汶上县衙后堂之西(今县城西北部)。宋元佑占三年(1088)县令周师中创建。旨在“求孔子之意而行其政”。为汶上旧县衙所独有。元大德八年(0304),知县孙善乡重修。明永乐七年(1409),县令史诚祖扩修。嘉靖十六年(1537),兖州知府陈仲禄复倡大修。清代变修多次。原有正殿及东西庑各三楹,院中有杏坛亭,院前有门坊,正面书“过化祠”金色大字,殿堂额题“思圣堂”,内塑孔子坐像。因孔擢升鲁司空后,以冉耕(字伯牛)继任中都宰,又传岳飞北扫金兵时曾留守中都,故以冉耕、岳飞配享。清代以前,以孔、冉、岳三姓氏中各定一人奉祀。今尚存思圣堂正殿三楹,系硬山式,明清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汶上文庙建筑群:文庙亦圣庙、孔庙。始建于唐开元十三(725)。长庆四年(824)县令邢审容首葺(原有碑记)。宋代李玠再葺,并刻御制“八行八刑”碑于其中。元代时权三葺之。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孔子63代孙孔贞宁迁居汶上,且因曲阜长支64世衍世衍圣公之爵,并加赐居汶各支世袭太∵常寺、五经博士和六品官等官爵(品级均高于县令),故明清二代不断仿曲阜文庙形式予以修葺、扩建,形成以大成殿为主体的庞大建筑群。其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规模仅次于曲阜方庙建筑群。今存大成殿系明代建筑,长23.5米,宽13米,高11.6米,悬山式建筑,7楹32柱,单层飞檐,覆绿色琉璃瓦。前侧有黄色琉璃瓦棱形图案,内外皆施斗拱,平拱双昂。斗拱、飞檐皆施彩绘,殿脊、飞檐饰人物、鸟兽。殿内上悬“万世师表”巨匾,正中塑孔子像,两侧有4配12哲塑像。前有戟门(一名大成门)。5楹单檐彩绘。后有彩绘明伦堂7楹,为县学授课场所,正中悬“明伦堂”匾额,传为宁代大儒朱熹所书。殿之月台两侧并建东西庑各12楹,内设孔子弟子及历代陪飨先贤先儒牌位。另有文明坊、东西华门、棂星门、瞻贤坊、仰圣坊、名宦乡贤祠、节孝祠、启圣祠、文昌祠、博文斋、药礼斋、教谕训导二宅、敬一亭、架阁史房、射圃学仓等建筑。院内碑碣林立,古柏参天。前文明坊书“太和元气”,东西华门书“德侔天地,道冠古今”,棂星门前墙外设有石栏、“官员人等至此下马”二石碑。民国及日伪时期,曾对上述建筑加以小修。1948年解放后,因改建学校、扩街等,大部拆毁,众多碑碣被埋于戟门前之泮池中和东侧院内地下。今唯余大成殿、戟门、明伦堂、名宦乡贤祠、节孝祠和元代《重修圣庙记》碑一通。1993年对文庙进行整修,七十七代嫡孙女孔德懋提写“戟门”匾额。

南旺分水龙王庙座落于汶上县南旺镇汶河、运河交汇处。为表彰宋礼、白英创修南旺水利枢纽工程而始建于明初,后相继扩建。至清咸丰十年(1860),形成庞大的建筑群,主要有龙王大殿、禹王殿、宋公祠、潘公祠、白公祠、文公祠、水明楼、戏楼、观音阁、关帝庙、蚂蚱神庙等。因年久未修,多失原貌。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运河文化着名旅游景点。

贾柏遗址和汶上细石器遗址群。贾柏遗址位于苑庄乡贾柏村东南100-150米处,1987年至1988年第四次文物普查时发现,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确定为北辛文化遗址,距今六千多年至七千年左右。经发掘内有大量北辛文化遗物。同时,又有一两万年前的细石器(有的专家亦称小石器)。1989年5月初至月底,翌年4月下旬至5月底,两次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胡秉华教授带队,对该遗址及其周围进行考察发掘。经考察,此遗址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100米,总面积达5万平方米。贾柏村附近周围,包括汶***范学校以东,西贾柏、高村、周村等地,方圆十余平方公里地带,初步查明,形成了规模可观的同类型文化遗址群。从出土遗物看,该遗址明显早于大汶口文化,但与之密切相关,内亦有大汶口文化遗物,大汶口文化是北辛文化的承袭和发展。1990年7、8月之交,胡秉华教授一行还在汶上、宁阳、充州三县交界处和嘉祥县进行考察,发现细石器点40余处,其中汶上县占26处,苑庄乡境内占24处。是年5月,除对贾柏遗址继续进行发掘外,在汶上境内发现细石器点7处,汶境共33处,形成了大范围的细石器遗址群。这批遗址主要分布于苑庄、义桥、白石、汶上、辛店等乡镇。并在卧佛山发现早于细石器的遗物。1989年的发掘,重点是居住区。发掘面积近400平方米。发现距今六干余年至七千年前的“北辛文化”半地穴式房基址9座,灰坑7个,出土“北辛文化”典型陶器(经过复原)50余件,陶片一大宗。石斧、吞铲、石凿、石磨棒、石磨盘、骨针骨锥和其地经过磨制的骨器20余种,内有仅3厘米长的精制骨针经专家学者鉴定,许多东西是目前山东省境内首次发现的文物珍品。发掘出土的还有植物的茎、种子、橡籽谷物,并有件带席纹的红烧土块,以及大量鱼骨、龟、螺、蚌遗骨遗片。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